触摸显示屏结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109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触摸显示屏结构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显示屏结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工作、生活体验感要求的不断增加,现在很多家电、办公、机加工等设备的控制面板上采用触摸屏来代替传统的机械按键。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家电设备的控制面板数量较多,或者是诸如油烟机,冰箱、洗衣机等需要设计大尺寸控制面板的家电设备上做触摸功能时,按照传统工艺方法是将触摸板直接贴到面板上,这样的生产方式较为繁琐和复杂,而且大面板的贴合加工成本偏高,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可替代的触摸贴合方式,即:

使触摸功能片的外形和盖板的显示区域相对应,此时触摸功能片的外形=盖板显示区域+触摸功能片显示区域(比盖板显示区域面积大)+触摸功能片中的通道走线空间。将触摸功能片贴在塑胶面壳上,面壳和显示屏及电子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整体模块,在面板上安装一个固定支架,之后将组装好的整体模块用螺丝锁在固定支架上。这样的贴合方式在组装方式上有很大的改进和便利性,但由于加工设备或工人操作失误等原因不可避免存在组装误差和贴合误差,使得触摸模块和面板上的触摸区域会有偏位,且这种贴合方式对触摸功能片和面板内表面的间隙要求较高。因而如果在贴合和组装过程中存在较大尺寸偏差就会造成面板上局部的触摸区域无触摸感应,或者因为间隙的问题造成触摸不灵敏的问题,这会极大的影响产品质量,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消除组装及贴合尺寸误差,消除无触摸或触摸不良问题,有效改善触摸效果且结构简单的触摸显示屏结构及显示设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摸显示屏结构,包括:

显示屏;

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与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

至少一个改善触摸走线;

触摸功能片,所述显示屏覆设于所述触摸功能片的正上方,所述触摸功能片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设有至少一个辅助走线通道,所述改善触摸走线设置于所述辅助走线通道内,且所述改善触摸走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摸功能片电性连接,所述改善触摸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组件电性连接,且所述显示屏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显示区域的范围内;及

盖板,所述盖板覆设于所述显示屏的正上方,且所述盖板设有触碰显示区,所述触碰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屏相适配。

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使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触摸功能片的正上方,并使所述显示屏的正投影落入显示区域范围内,并同时使所述盖板的触碰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屏的尺寸相适配,之后在所述显示区域的辅助走线通道内布设所述改善触摸走线并保证其与触摸功能片及电子组件电性连接良好。从而可以有效改善触摸显示屏结构的触摸效果,确保产品使用可靠及使用体验感好,同时当人们触摸盖板的触碰显示区的边缘位置时也可以确保触感位于触摸功能片的显示区域内,由此可以消除装配及贴合的尺寸误差所造成的无法正常触摸及触摸不良的问题。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碰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屏同心布置,且所述触碰显示区的单边宽度比所述显示屏的单边宽度大0.1~0.5mm。因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需要,使触碰显示区的触碰区域大小不小于显示屏的面积大小,如此在确保使用者手指触碰有效的前提下,灵活改变产品结构和种类,提高产品适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碰显示区的单边宽度比所述显示屏的单边宽度大0.3mm。如此可以避免触碰显示区的面积相较于显示屏过大,使得装配缝 隙过大而太明显,影响产品美观和使用体验感;同时也可以避免触碰显示区的面积相较于显示屏过小,导致落在触碰显示区边缘部位的触碰无法感知,存在触碰不良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联接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屏间。因而可以实现盖板与显示屏的牢固连接,提升产品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同时该连接方式操作简单,装拆方便,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屏间。因而可以避免外界灰层、水等污物渗入盖板与显示屏的配合间隙,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确保产品的使用体验感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域的单边宽度比所述触碰显示区的单边宽度大0.5mm。因而可以确保使用者手指施加于触碰显示区的触感可靠落入显示区域内,从而确保触摸功能片工作可靠,保证产品的触摸灵敏、良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联接于所述触摸功能片和所述显示屏间。因而可以实现触摸功能片与显示屏的牢固连接,提升产品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同时该连接方式操作简单,装拆方便,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触摸功能片和所述显示屏间。因而可以避免外界灰层、水等污物渗入触摸功能片与显示屏的配合间隙,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确保产品的使用体验感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面壳和固定支架,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电子组件均设置于所述面壳上,所述面壳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因而将面壳、显示屏及电子组件组装形成单独的模块,可以大大减少装配时零部件的数量,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同时提高装配效率和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摸显示屏结构。

上述显示设备通过安装使用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即使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触摸功能片的正上方,并使所述显示屏的正投影落入显示区域范围内,并同时使所述盖板的触碰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屏的尺寸相适配,之后在所述显示区域 的辅助走线通道内布设所述改善触摸走线并保证其与触摸功能片及电子组件电性连接良好。由此可以消除装配及贴合的尺寸误差所造成的无法正常触摸及触摸不良的问题,同时当人们触摸盖板的触碰显示区的边缘位置时也可以确保触感位于触摸功能片的显示区域内,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显示设备的触摸效果,确保产品使用可靠及使用体验感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摸显示屏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摸显示屏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屏,200、电子组件,300、触摸功能片,320、显示区域,322、辅助走线通道,400、盖板,420、触碰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展示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结构,包括显示屏100;电子组件200,所述电子组件200与所述显示屏100电性连接;至少一个改善触摸走线;触摸功能片300,所述显示屏100覆设于所述触摸功能片300的正上方,所述触摸功能片300包括显示区域320,所述显示区域320设有至少一个辅助走线通道322,所述改善触摸走线设置于所述辅助走线通道322内,且所述改善触摸走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摸功能片300电性连接,所述改善触摸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组件200电性连接,且所述显示屏100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显示区域320的范围内;及盖板400,所述盖板400覆设于所述显示屏100的正上方,且所述盖板400设有触碰显示区420,所述触碰显示区420与所述显示屏100相适配。

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使所述显示屏100设于所述触摸功能片300的正上方, 并使所述显示屏100的正投影落入显示区域320范围内,并同时使所述盖板400的触碰显示区420与所述显示屏100的尺寸相适配,之后在所述显示区域320的辅助走线通道322内布设所述改善触摸走线并保证其与触摸功能片300及电子组件200电性连接良好。从而可以有效改善触摸显示屏结构的触摸效果,确保产品使用可靠及使用体验感好,同时当人们触摸盖板400的触碰显示区420的边缘位置时也可以确保触感位于触摸功能片300的显示区域320内,由此可以消除装配及贴合的尺寸误差所造成的无法正常触摸及触摸不良的问题。

其中,改善触摸走线为进行触摸信号传输的通信线缆,触摸显示屏100的触摸功能由触摸功能片300实现,触摸功能片300的触摸效果根据通信线缆实现,即每一根通信线缆可以支持触摸功能片300的显示区域320上一定区域面积的触摸效果的实现,多根通信线缆组合使用即可实现整个显示区域320的触摸效果的实现。辅助走线通道322是基于触摸功能片300的初始布线通道的基础上扩展的一块区域(尺寸扩大),本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辅助走线通道322至少可以容纳一根通信线缆;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触摸显示屏结构的触摸性能和可靠性,辅助走线通道322的尺寸可以适当的进一步扩大,相应地,在该进一步扩大的辅助走线通道322内可以同时布设两根或以上数量的通信线缆。

当各部件组装完毕时,为便于进行成品的触摸操作,在盖板400对应于显示屏100的区域挖设形成AA区(触碰显示区420),且触碰显示区420与显示屏100的尺寸恰好适配,如此可以使得盖板400与显示屏100的装配更加紧凑和牢固。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触碰显示区420与所述显示屏100同心布置,且所述触碰显示区420的单边宽度比所述显示屏100的单边宽度大0.1~0.5mm。因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需要,使触碰显示区420的触碰区域大小不小于显示屏100的面积大小,如此在确保使用者手指触碰操作有效的前提下,灵活改变产品结构和种类,提高产品适用范围。其中,显示屏100和触碰显示区42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三角形等,本实施例优选为矩形。由于触碰显示区420的单边宽度大于显示屏100单边宽度0.1~0.5mm,因而使得触碰显示区420可以完全覆盖显示屏100区域,进而确保落入触碰显示区420区域内的手指触 碰操作可靠传递给显示屏100,避免无效或不良触碰导致触摸效果差的问题发生。

请参照图1,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触碰显示区420的单边宽度比所述显示屏100的单边宽度大0.3mm。如此可以避免触碰显示区420的面积相较于显示屏100过大,使得装配缝隙过大而太明显,影响产品美观和使用体验感;同时也可以避免触碰显示区420的面积相较于显示屏100过小,导致落在触碰显示区420边缘部位的触碰无法感知,存在触碰不良的问题。

此外,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域320的单边宽度比所述触碰显示区420的单边宽度大0.5mm。因而可以确保使用者手指施加于触碰显示区420的触感可靠落入显示区域320内,从而确保触摸功能片300工作可靠,保证产品的触摸灵敏、良好。基于上述触碰显示区420与显示屏100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此时,触摸功能片300的显示区域320的单边宽度还能够比盖板400的触碰显示区420的单边宽度大0.2mm,如此能够确保位于触碰显示区420内的手指触碰操作可靠落入触摸功能片300上,保证产品触摸效果好。

此外,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还包括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联接于所述盖板400与所述显示屏100间。因而可以实现盖板400与显示屏100的牢固连接,提升产品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同时该连接方式操作简单,装拆方便,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其中,第一粘接层可以是在盖板400与显示屏100的贴合面的边缘周向采用点胶或贴设双面胶等结构方式。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盖板400和显示屏100上同时设置位置相对应的孔(螺纹孔或通孔),之后采用螺钉或销钉等与孔实现装配固定;或在盖板400上设置卡扣,在显示屏100上设置卡孔,通过卡扣与卡孔的卡固实现盖板400与显示屏100的连接。

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盖板400与所述显示屏100间。因而可以避免外界灰层、水等污物渗入盖板400与显示屏100的配合间隙,影响显示屏100的显示和观看效果,确保产品的使用体验感好。第一密封件可以是胶条、泡棉条等,本实施例优选是泡棉条,泡棉条压设于贴合面的边缘,起到很好的保护和密封作用。

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还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联接于所述触摸功能片300和所述显示屏100间。因而可以实现触摸功能片300与显示屏100的牢固连接,提升产品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同时该连接方式操作简单,装拆方便,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其中,第二粘接层可以是在盖板400与显示屏100的贴合面的边缘周向采用点胶或贴设双面胶等结构方式。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触摸功能片300和显示屏100上均开设位置相对应的孔(螺纹孔或通孔),之后采用螺钉或销钉等与孔实现装配固定;或在盖板400上设置卡扣,在触摸功能片300上设置卡孔,通过卡扣与卡孔的卡固实现触摸功能片300与显示屏100的连接。

此外,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触摸功能片300和所述显示屏100间。因而可以避免外界灰层、水等污物渗入触摸功能片300与显示屏100的配合间隙,影响显示屏100的显示效果,确保产品的使用体验感好。第二密封件可以是胶条、泡棉条等,本实施例优选是泡棉条,泡棉条压设于贴合面的边缘,起到很好的保护和密封作用。

进一步的,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还包括面壳和固定支架,所述显示屏100和所述电子组件200均设置于所述面壳上,所述面壳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因而将面壳、显示屏100及电子组件200组装形成单独的模块,可以大大减少装配时零部件的数量,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同时提高装配效率和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摸显示屏结构。

上述显示设备通过安装使用上述触摸显示屏结构,即使所述显示屏100设于所述触摸功能片300的正上方,并使所述显示屏100的正投影落入显示区域320范围内,并同时使所述盖板400的触碰显示区420与所述显示屏100的尺寸相适配,之后在所述显示区域320的辅助走线通道322内布设所述改善触摸走线并保证其与触摸功能片300及电子组件200电性连接良好。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显示设备的触摸效果,确保产品使用可靠及使用体验感好,同时当人们触摸盖板400的触碰显示区420的边缘位置时也可以确保触感位于触摸功能片300的显示区域320内,由此可以消除装配及贴合的尺寸误差所造成的无法正常触摸及触摸不良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