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17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在线购物方式的发展,仓储和物流业也呈爆炸性的增长趋势。仓储及物流的管理亟需开发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装置,来满足仓储和物流业的发展。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在身份证件和门禁控制、供应链和库存跟踪、汽车收费、防盗、生产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目前在仓储管理中,RFID标签仅作为记录使用,不能有效的管理存储状况提高仓储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其目的在于利用RFID标签记录的仓储信息自适应的规划物品的仓储服务,由此解决现有的RFID标签记录不能有效的管理存储状况提高仓储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附着于需仓储物品上的RFID标签、设置于仓库及物流轨迹上的RFID标签读写器、下位机、以及上位机;

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RFID标签读写器感应连接,所述下位机与所述RFID标签读写器信号连接;所述上位机与所述下位及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其RFID标签读写器,用于感知所述RFID标签,并读取其存储信息,获取所述物品的仓储信息。

优选地,所述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其RFID标签中包含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仓储信息,包括物流信息、出入库信息、仓储条件、以及损毁状态。

优选地,所述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其物流信息包括入库之前的物流轨迹、以及出库之后的物流轨迹;所述出入库信息,包括每样物品的入库时间、出库时间;所述仓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以及包装加固评级;所述损毁状态包括完好以及损毁。

优选地,所述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其下位机用于记录指定时间段内RFID读写器记录的物品的仓储信息。

优选地,所述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其上位机用于根据下位机的记录,获取待入库的物品的货仓信息。

优选地,所述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其货仓信息包括货仓号、以及仓储区域;所述货仓号唯一标记特定货仓;所述存储区域为货仓内不同区域。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能对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物流及存储状况的分析,动态调整优化多个仓库之间的仓储及库存,能够取得下列优化物流、节约里程、降低报损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工作流程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为RFID标签,2为RFID标签读写器,3为下位机,4为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仓库仓储管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附着于需仓储物品上的RFID标签1、设置于仓库及物流轨迹上的RFID标签读写器2、下位机3、以及上位机4;

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RFID标签读写器感应连接,所述下位机3与所述RFID标签读写器2信号连接;所述上位机4与所述下位及3信号连接。

所述RFID标签读写器2,用于感知所述RFID标签1,并读取其存储信息,获取所述物品的仓储信息。所述RFID标签1中包含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仓储信息,包括物流信息、出入库信息、仓储条件、以及损毁状态。所述物流信息包括入库之前的物流轨迹、以及出库之后的物流轨迹;所述出入库信息,包括每样物品的入库时间、出库时间;所述仓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以及包装加固评级;所述损毁状态包括完好以及损毁。

所述下位机3用于记录指定时间段内RFID读写器2记录的物品的仓储信息。所述上位机4用于根据下位机3的记录,获取待入库的物品的货仓信息。所述货仓信息包括货仓号、以及仓储区域;所述货仓号唯一标记特定货仓;所述存储区域为货仓内不同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仓库仓储装置,优选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仓储管理,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近期物品的仓储信息:通过高频RFID标签及相应的设置于仓储区域及物流区域的RFID标签读写器,记录近一段时间内各物品仓储信息;

所述仓储信息包括物流信息、出入库信息、仓储条件、以及损毁状态;

所述物流信息包括入库之前的物流轨迹、以及出库之后的物流轨迹;所述出入库信息,包括每样物品的入库时间、出库时间;所述仓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以及包装加固评级;所述损毁状态包括完好以及损毁。

(2)对于每一种物品或每一类物品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仓储信息,获取其存放位置等级、存储条件类别、以及物流权重;

所述位置等级按照如下方法获取:

W1、获取所述时间段内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物品中每样物品的出入库信息,提取其入库时间和出库时间;

W2、对于其中每一样物品,根据步骤W1中获取的每样物品的入库时间及出库时间,计算所述物品的存储时长;

W3、根据步骤W2中获取的每一样物品的存储时长,计算其算数平均数作为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的物品的平均存储时长;

W4、根据步骤W3中获取的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物品的平均存储时长,按照平均时长越长位置等级越低的原则,获取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的物品位置等级。

所述存储条件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冷链类、低温高湿类、常温干燥类、恒温恒湿类、避光类、易损类和/或普通类;按照如下方法获取:

C1、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仓储条件,统计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物品在不同存储条件类别下的报损率;

具体如下,对于每一样物品,根据其存储信息,获得其存储的湿度、温度、光照条件以及加固等级;当湿度、温度、光照条件以及加固等级同时复合存储类别的条件时,将其作为该存储类别存储的物品;统计该类别存储物品的损毁状态,按照如下公式计算该物品或该类物品在所述存储条件类别下的报损率:

其中,P为报损率,Ns为损毁状态物品的数量,Nw为完好状态物品的数量;

C2、根据步骤C1中的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在不同存储状态下的报损率,将所述物品的存储类别,按照报损率从低到高的原则确定存储类别。

所述物流权重包括入库物流权重和出库物流权重,按照如下方法获取:

根据步骤(1)获取的所述时间段内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物品的物流信息获取其始发地、仓储地、目的地、入库里程以及出库里程;

所述始发地为物品入库来源地点;所述仓储地为存储该物品仓库所在地;所述目的地为物品出库后直接去向地点;所述入库里程为始发地和仓储地之间的里程;所述出库里程为仓储地和目的地之间的里程。

统计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物品各始发地的比例作为该始发地的入库物流权重,统计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物品各目的地的比例作为该目的地的出库物流权重。

(3)根据步骤(2)中获得的存放位置等级、存储条件类别、以及物流权重以及库存状况决定待入库货物的货仓信息。

所述货仓信息,包括货仓号、以及仓储区域。所述货仓号唯一标记特定货仓;所述存储区域为货仓内不同区域。

具体地步骤如下:

S1、根据存储条件类别,选择所有满足存储条件的货仓;

S2、对于步骤S1种选择的货仓,根据步骤(2)获得的物流权重计算各货仓存储的预估物流里程,选择预估物流里程最小的货仓的货仓号作为所述待入库货物的货仓信息;当多个货仓的预估物流里程相同时,选择库存量最小的货仓的货仓号作为待入库货物的货仓信息;所述预估物流里程按照如下方法计算:

LP=Lr+∑αLc

其中,LP为预估物流里程,Lr为所述待入库货物所在地与所述货仓所在地之间的里程,α为所述待入库货物中每一种物品或每一类物品的比例,Lc为所述待入库货物中中每一种物品或每一类物品的权重出库里程;

所述权重出库里程按照如下方法计算:

Lc=∑βLm

其中Lc为权重出库里程,β为所述物品或所述类别的物品对目的地的出库物流权重,Lm为所述货仓所在地与该目的地之间的里程;

S3、对于步骤S2种获得的货仓号标记的货仓,根据其库存状况和所述待入库货物中各物品的位置等级分配存储位置。

具体的,当库存量小于预设阈值时,采用物品优先策略分配存存储位置,即对于每一物品,在所有可用存储位置中,选择存储等级最高的位置作为该物品的存储位置;当库存量大于所述阈值时,采用位置优先策略分配存储位置,即对于每一物品,在所有存储等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物品的存储等级的存储位置中,选择存储等级最地的位置作为该物品的存储位置。

所述存储位置的存储等级,根据该位置的存取方便程度,按照越方便存储等级越高的原则确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