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4479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当看见他人遇到生命危险进行施救时,前提条件是人在现场,这样才能及时的进行施救。对于没有亲眼看见的人,当其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不能及时的施以援手,也就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的获取一定距离范围内有危急情况发生的用户信息,并及时的响应其求救请求,从而导致坏的结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及时和准确的获取一定距离范围内有危急情况发生的用户信息,并及时与其建立通讯连接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检测到与所述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的施救指令时,则获取后台服务器所发送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

与求救者组成临时群组,并获取到达求救者的呼救地址的规划路径。

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检测到与所述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的施救指令时,则获取后台服务器所发送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检测到施救者所录入的户名和账户密码时,则对账户名和账户密码进行验证,当账户名和账户密码通过验证时则登录施救者的个人账号。

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检测到与所述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的施救指令时,则获取后台服务器所发送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施救者的救援完成指令时,则获取对应的施救评分,并将施救评分累计到施救者的个人账号。

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检测到与所述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的施救指令时,则获取后台服务器所发送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时,则获取求救呼叫指令对应的呼叫等级,并显示与呼叫等级对应的施救应答虚拟按键;

检测到由施救应答虚拟按键被按下所触发的施救指令时,则从后台服务器获取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并显示。

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其中,所述与求救者组成临时群组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由求救者的个人账号与后台服务器的客服账号组成初始临时群组所发出的加入请求;

当检测到与加入请求对应的同意加入指令时,则将施救者的个人账号加入所述初始临时群组,得到临时群组。

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当检测到与加入请求对应的同意加入指令时,则将施救者的个人账号加入所述初始临时群组,得到临时群组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与加入请求对应的同意加入指令时,则向求救者的智能终端或智能求救设备发出已应答求救呼叫的通知信息;

与求救者的智能终端或智能求救设备建立通讯连接,并将当前地理位置及达求救者的呼救地址的规划路径发送至求救者的智能终端并提示;

施救者对应的个人账号加入所述初始临时群组,得到临时群组。

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施救者对应的个人账号、及求救者的个人账号中对应登记有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血型、方言所属地、历史病症、曾用药品、过敏及禁忌、施救注意事项、及关联第二身份。

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施救者对应的个人账号、及求救者的个人账号均至少分为第一级别会员、第二级别会员及第三级别会员;其中,第一级别会员的施救评分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积分阈值,或者个人账号对应的关联第二身份为医生或急救人员;第二级别会员的施救评分小于所述第一积分阈值、且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积分阈值;第三级别会员的施救评分小于所述第二积分阈值、且大于或等于0。

一种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装置,其中,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装置包括处理器,适于实现各指令;存储器,适于存储多条指令;所述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由通信总线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程序,以实现所述的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的步骤。

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所述的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检测到与所述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的施救指令时,则获取后台服务器所发送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与求救者组成临时群组,并获取到达求救者的呼救地址的规划路径。本发明中施救者能及时的获取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与其组成临时群组进行实时沟通以便于精准救援,而且还能根据求救者的呼救地址对应获取规划路径以快速到达救援现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中步骤s100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中步骤s202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智能求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智能求救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检测到与所述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的施救指令时,则获取后台服务器所发送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

步骤s200、与求救者组成临时群组,并获取到达求救者的呼救地址的规划路径。

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使用已安装了具有呼叫救护功能的app后,通过注册即可进入app,在该app中,每个人都可为两种角色,一种是施救者,一种是求救者。也就是当检测到用户按下app界面中的求救按钮并对应发出求救呼叫指令时,则是对应求救者的角色。当检测到用户在收到一定距离范围内用户的求救呼叫指令,并响应其求救呼叫时,则对应施救者的的角色。

本实施例中,用户作为施救者,通过使用已安装了具有呼叫救护功能的app后,在app的界面上点击响应求救呼救的虚拟按钮时,就能触发施救指令,获取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与求救者组成临时群组,获取到达求救者的呼救地址的规划路径这样就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施救。

同样的,当用户作为求救者,在安装了具有呼叫救护功能的app后,用户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准备工作:

1)输入账户名和账户密码完成注册并登录app;

2)判断该账户名对应的账号是否绑定了智能求救设备,账户名对应的账号未绑定智能求救设备则执行步骤3),账户名对应的账号已绑定智能求救设备则执行步骤4);

3)在app的界面上选定待连接的路由器wi-fi名称,并输入wi-fi密码,输入完成后将路由器wi-fi名称和wi-fi密码发送至已进入配置状态的智能求救设备(可以同时长按智能求救设备侧壁两个按键5秒,直至蓝灯慢闪并语音提示智能求救设备进入配置状态),智能求救设备根据路由器wi-fi名称和wi-fi密码预路由器进行无线连接,之后用户在app界面上录入了智能求救设备一个或多个常用地址后,完成与账户名对应的账号进行绑定,之后执行步骤4);

4)进入求救页面,求救页面上设置有多个求救对象选择项(如向全体用户求救的选择项、向医院求救的选择项、向物业管理处求救的选择项、向派出所求救的选择项),每一求救对象选择项都对应多级求救按钮(具体实施时是每一求救对象选择项都对应三级求救按钮,例如如向全体用户求救的选择项设置有一级呼救、二级呼救和三级呼救,一级呼救表示求救者有即时生命危险、二级呼救表示求救者为重伤或走失状态、三级呼救表示为他人报警状态,当然这三级呼叫所表示含义由app开发商自行定义和设置,只需在每一级呼救的虚拟按钮上提示其呼叫含义即可);

5)当检测到求救者按下三级求救按钮的其中一个按钮时,则切换至正在求救的页面上,并在正在求救的页面上展示用户预先登记的个人健康信息,同时还展示距求救者的距离在预设的距离阈值范围内的其他app用户(如将距离阈值设置为500m、1km等距离);其中,登记的个人健康信息至少包括求救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血型、方言所属地、历史病症、曾用药品、过敏及禁忌、施救注意事项、及关联第二身份;

6)当检测到距求救者的距离在预设的距离阈值范围内的其他app用户响应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时,则显示求救者与应答者之间的导航路线,且应答者与求救者组成临时群组,并进入聊天界面(在应答者与求救者组成临时群组中,可进行即时聊天,类似于qq群的聊天界面)。

可见,求救用户能及时发出对应级别的求救呼叫指令,通过后台服务器转接后与准备施救的施救者建立临时群组,这样施救者可以在后台服务器对应的指挥中心人员及其他施救者的共同合作下完成救援。同样的,施救用户通过本申请中的方法,及时的获取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与其组成临时群组进行实时沟通以便于精准救援,而且还能根据求救者的呼救地址对应获取规划路径以快速到达救援现场。

优选的,在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中,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当检测到施救者所录入的户名和账户密码时,则对账户名和账户密码进行验证,当账户名和账户密码通过验证时则登录施救者的个人账号;

步骤s20、对账户名对应的个人账号是否绑定智能求救设备进行检测,当个人账号未绑定智能求救设备时,则与智能求救设备进行绑定。

也即,施救者在自身遇到紧急情况时,其角色也可转变为求救者。故为了确保施救者在转化为求救者进行求救时,可以是直接使用智能终端上的app发起求救,也可以是通过与智能终端上的app绑定的智能求救设备发起求救,可以有多个智能求救设备均与app中同一账号的绑定。若用户未购买智能求救设备,也可以是个人账号不与智能求救设备绑定,直接由智能终端发起后续呼救流程。

请同时参考图5和图6,其中图5为本发明中智能求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只能求救设备的结构框图。所述智能求救设备包括:

求救装置本体100;

设置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内的电路板110;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的mcu控制芯片120;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的充电电池130,所述充电电池13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的定位模块140,所述定位模块14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的存储模块150,所述存储模块15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的语音采集模块160,所述语音采集模块16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的通讯模块170,所述通讯模块17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的无线连接模块180,所述无线连接模块18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外壁上的led指示灯190,所述led指示灯19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外壁上的语音播放模块191,所述语音播放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外壁上的一键通按钮192,所述一键通按钮192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外壁上的定位报警按钮193,所述定位报警按钮193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

设置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外壁上的充电接口194,所述充电接口194与所述充电电池130连接。

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内设置定位模块140,是为了对使用者(也就是求救者)的当前位置进行精准定位而得到当前定位信息,以便于将前定位信息发送至就近的救援人员或救援机构(如医院,派出所等)。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内设置存储模块150,是为了预先存储语音数据(例如,我姓名是x1、性别x2、年龄x3、体重x4、血型x5、方言所属地x6、历史病症x7、曾用药品x8、过敏及禁忌x9、施救注意事项x10,其中x1-x10是具体内容,此处为了隐私用编号代替),当救援人员到达时求救者不方便自己说出自身情况时,则通过按下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外壁上的语音播放按钮(图中未画出,语音播放按钮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0连接),通过语音播放模块191播放求救者的个人健康信息。当然,存储模块150还可以存储非语音数据,也就是其他形式的数据。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内设置通讯模块170,是为了便于求救者与救援人员或救援机构进行通话以求助,当按下设置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外壁上的一键通按钮192,即可与预先设置的通讯号码进行通讯连接以及时寻求救援。

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内设置无线连接模块180,是为了便于与其他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进行通讯连接。在无线连接模块180与其他智能终端建立了连接后,可通过智能终端上所安装的app对智能求救装置进行各种数据传输(例如将个人健康信息所对应语音信息由智能终端录制后,传输至存储模块进行存储)和工作参数设置(例如待机时间,led指示灯的待机显示颜色等)。在所述求救装置本体100外壁上设置led指示灯190,是为了配合用户进行定位报警模式的选择。例如,将报警模式分为3级报警模式,第一级报警模式为危急情况报警(危急情况报警需要救援机构携带专业设备,或者需要在15分钟内赶到报警现场的情况),第二级报警模式为紧急情况报警(紧急情况报警需要救援机构携带一般救援设备,或者需要在15-30分钟赶到报警现场的情况),第三级报警模式为非紧急情况报警(非紧急情况报警需要救援机构携带简单救援设备,或者需要在30-60分钟赶到报警现场的情况)。

当用户按下定位报警按钮193后,通过语音播放模块191提示用户再次按下定位报警按钮193选择报警模式。例如,提示在5秒内再次按下一次定位报警按钮193则选择的是第一级报警模式,led指示灯190为红灯状态;提示在5秒内再次按下两次定位报警按钮193则选择的是第二级报警模式,led指示灯190为黄灯状态;提示在5秒内再次按下三次定位报警按钮193则选择的是第三级报警模式,led指示灯190为橙色灯状态。

本实施中,之所以设置一键通按钮192和定位报警按钮193,是为了便于用户选择求助模式。当求救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判断,可以通过自己通话来寻求救援时,则按下一键通按钮192来寻求救援,并在接通之后与施救者进行语音通话即可。当求救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判断,不可以通过自己通话来寻求救援时,则直接通过按下定位报警按钮193并对应选择报警模式后,将存储模块150内存储的个人健康信息同时也发送给施救者。

优选的,在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中,所述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0、当检测到施救者的救援完成指令时,则获取对应的施救评分,并将施救评分累计到施救者的个人账号。

当施救者在app的界面上按下施救完成虚拟按钮时,则求救者的app界面上的结案按钮变为可按下状态,检测到求助者的app界面上的结案按钮时,则表示完成本次救援,此时可对参与救援的每一救援者(也就是应答者)进行施救评分,所得施救评分对应转换为施救者账户中的个人积分(例如求救者对救援者所打评分可以按1:1转化为施救者账户中的个人积分,每次评分的最高分为5分,这5分也可以是app开发商设置为其他分值)。评分是由临时群组负责人负责打分(具体实施时,临时群组负责人优先由第一个应答的应答者担任,或者是当应答者中有第二身份为医生或急救人员的应答者担任),并上传服务器,因为求救者可能死了无法评分。

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中,所述步骤s100具体包括:

步骤s101、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时,则获取求救呼叫指令对应的呼叫等级,并显示与呼叫等级对应的施救应答虚拟按键;

步骤s102、检测到由施救应答虚拟按键被按下所触发的施救指令时,则从后台服务器获取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并显示。

在步骤s101中,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时,则在app的界面上显示求救呼叫指令对应的呼叫等级,并显示与呼叫等级对应的施救应答虚拟按键。这时,施救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与救援,当决定了参与救援时则按下施救应答虚拟按键时,则从后台服务器获取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并显示。这样施救者就能及时的获知求救者当前位置。

其中,求救者所使用的智能终端检测到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时,则获取对应的呼叫等级;

当呼叫等级对应一级呼叫时,则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并通知后台服务器将该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发送至一级救援者对应账号;其中一级救援者对应账号对应施救者携带和提供7种以上救援设备;

当呼叫等级对应二级呼叫时,则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并通知后台服务器将该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发送至二级救援者对应账号;其中二级救援者对应账号对应施救者携带和提供4-7种救援设备;

当呼叫等级对应三级呼叫时,则向后台服务器发送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并通知后台服务器将该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发送至三级救援者对应账号;其中三级救援者对应账号对应施救者携带和提供0-3种救援设备。

本实施例中,划分多级求救,是为了便于求救机构根据求救者的呼叫等级采取对应的救援措施,例如三级呼救时,当为第一级别呼救救援机构带来的救援设备就很专业齐全,当为第三级别呼救救援机构带来的救援设备就很简单。

而且,求救者未绑定附近的专业救助机构服务器账号时,则是通知后台服务器将该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发送至与求救者的呼叫地址相距为指定距离范围内的智能终端,也就是既可以向机构,也可以向个人分发求救信息。

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中,所述步骤s200具体包括:

步骤s201、获取由求救者的个人账号与后台服务器的客服账号组成初始临时群组所发出的加入请求;

步骤s202、当检测到与加入请求对应的同意加入指令时,则将施救者的个人账号加入所述初始临时群组,得到临时群组。

所述步骤s202之后还包括:步骤s203、获取到达求救者的呼救地址的规划路径。

本实施例中,当求救者在app的求救页面上按下了求救按钮(类似于网约车的约车按键,一旦约车用户按下约车按键后,后台服务器将约车请求发送至与约车用户之间间距小于预设约车距离阈值的多个网约车,并在有网约车接单后,完成网络约车),为了及时与求救者进行沟通,一般在未有施救者响应求救呼叫时,先是求救者的个人账号与后台服务器的客服账号组成初始临时群组,客服账号对应的指挥人员可以先与求救者进行沟通,待后续有施救者响应应答求救呼叫时,则将应答者的当前地理位置发送至求救者的智能终端并提示,并将应答者对应的个人账号加入所述初始临时群组,得到临时群组。这样后加入的应答者可以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快速到达求救者所在位置,对其实施救援。而在检测到由施救应答虚拟按键被按下所触发的施救指令时,先是获取由求救者的个人账号与后台服务器的客服账号组成初始临时群组所发出的加入请求。当施救者再次确认同意上述加入请求,则将施救者的个人账号加入所述初始临时群组,得到临时群组。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在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中,所述步骤s202具体包括:

步骤s2021、当检测到与加入请求对应的同意加入指令时,则向求救者的智能终端或智能求救设备发出已应答求救呼叫的通知信息;

步骤s2022、与求救者的智能终端或智能求救设备建立通讯连接,并将当前地理位置及达求救者的呼救地址的规划路径发送至求救者的智能终端并提示;

步骤s2023、施救者对应的个人账号加入所述初始临时群组,得到临时群组。

本实施例中,当有施救者通过app上的确认施救按钮响应了求救呼叫时,则需后台服务器及时向求救者进行施救者已应答求救呼叫的提示,同时与施救者的智能终端建立通讯连接,并将施救者的当前地理位置及规划路线发送至求救者的智能终端并提示。这样求救者就能实时知道施救者到达的位置。为了便于沟通,施救者对应的个人账号加入所述初始临时群组,得到临时群组。在临时群组中,各成员都能实时对话和沟通,有助于施救。具体实施时,在所述临时群组中进行聊天时,聊天内容被在线即时翻译,便于讲不同方言或语种的用户沟通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施救者对应的个人账号、及求救者的个人账号均至少分为第一级别会员、第二级别会员及第三级别会员;其中,第一级别会员的施救评分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积分阈值,或者个人账号对应的关联第二身份为医生或急救人员;第二级别会员的施救评分小于所述第一积分阈值、且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积分阈值;第三级别会员的施救评分小于所述第二积分阈值、且大于或等于0。其中,所述第一积分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积分阈值。

对个人账号采用积分制,能鼓励用户多参与紧急救援而获取积分,通过积分来换取更多的会员权益。例如第一级会员是终身免费制,无需交年费来维持个人账户的级别,而医生或急救人员又是参与救援最有经验的人员,故为了鼓励非上班时间在家休息但又能为他人提供救援的医生或急救人员参与救援,个人账号对应的关联第二身份为医生或急救人员则自动获取第一级别会员,并在对应的个人账号设置第一级别会员标签。低于第一级别会员的第二级别会员及第三级别会员,则每年缴纳不同档次的年费以维持个人账号设置第二级别会员标签或第三级别会员标签的有效性。而且每一个人账号都对应设置有救援行动已被投保标签,也就是作为施救者参与救援,其救援行为是被投保,不会因为参与救援行动而遭受损失。

基于上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装置。所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装置包括处理器,适于实现各指令;存储器,适于存储多条指令;所述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由通信总线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程序,以实现所述的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所述的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施救用户基于互联网的救援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检测到由后台服务器所发送的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检测到与所述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的施救指令时,则获取后台服务器所发送与求救呼叫指令相对应求救者的登记信息及呼救地址;与求救者组成临时群组,并获取到达求救者的呼救地址的规划路径。本发明中施救者能及时的获取求救者的求救呼叫指令,并与其组成临时群组进行实时沟通以便于精准救援,而且还能根据求救者的呼救地址对应获取规划路径以快速到达救援现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