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027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物流运输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流领域,特别涉及物流运输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目前,物流运输主要通过人力监管运输过程,例如物流资源调度、快件的收取和派送。

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物流运输系统与系统具有如下缺点:采用人工方式监管物流运输,一旦订单增加,则容易因人体疲劳等原因导致某一运输环节出错,例如因错看物流信息而导致物流资源调度出错;另外,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快件的收取和派送,若人们需要寄快递,则要么让快递工作人员上门取件,要么寄件人出门送出,从而造成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物流运输系统与方法,实现了物流运输的自动化,提高了物流运输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流运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物流收发中心、客户端和中央控制调度中心;

所述物流收发中心,用于对货物进行分拣和打包,以得到包裹;

所述客户端,用于在接收用户选择的收件方式或派送方式后,向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发送调度指令;

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调度指令调度货物运载工具,以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在各个物流收发中心之间运输所述包裹或将所述包裹派送至收件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还包括无人穿梭机、无人机、无人汽车和机器人;所述物流收发中心设有货柜;所述货柜用于存放打包后的包裹;所述货柜的顶部设有供所述无人机停靠的无人机收发坪。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指令包括近距离调度指令和远距离调度指令;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近距离调度指令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收取寄件人的货物并运往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以及获取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的货物派送到收件人;所述多个物流收发中心之间通过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连接,以形成覆盖城际和城市内部的远距离运输网;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远距离调度指令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将货物从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运送至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件方式包括:前往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投递、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无人机取货、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机器人取货或通过设置在家附近的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投递。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派送方式包括:前往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取件、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无人机送货、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机器人送货或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派送到收件人的家。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物流运输方法,应用于物流运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物流收发中心、客户端和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物流收发中心对货物进行分拣和打包,以得到包裹;

所述客户端在接收用户选择的收件方式或派送方式后,向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发送调度指令;

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收到的所述调度指令调度货物运载工具,以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在各个物流收发中心之间运输所述包裹或将所述包裹派送至收件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还包括无人穿梭机、无人机、无人汽车和机器人;所述物流收发中心设有货柜;所述货柜用于存放打包后的包裹;所述货柜的顶部设有供所述无人机停靠的无人机收发坪。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指令包括近距离调度指令和远距离调度指令;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近距离调度指令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收取寄件人的货物并运往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以及获取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的货物派送到收件人;所述多个物流收发中心之间通过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连接,以形成覆盖城际和城市内部的远距离运输网;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远距离调度指令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将货物从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运送至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件方式包括:前往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投递、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无人机取货、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机器人取货或通过设置在家附近的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投递。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派送方式包括:前往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取件、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无人机送货、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机器人送货或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派送到收件人的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客户端确定收件方式和派送方式,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物流运输方式;通过客户端、物流收发中心和中央控制调度中心的通讯,实现安全、准确、高效运送物品给特定接收人,实现物流运输的自动化,提高了物流运输的可靠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集中控制调度货物运载工具及每一件客户快递件的走向,构成一个具备更新迭代的智慧物流运输体系,实现任何一个发端到收端的完整配送链覆盖。整个体系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智慧化进化发展,不断提升物流速率和效率,达到了物流运输向“小批量多批次”转变的要求,是满足物流四大诉求:随时发、准时到、速度快、成本低的运输体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物流运输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物流运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提供的物流运输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物流运输系统包括:物流收发中心201、客户端和中央控制调度中心;

所述物流收发中心201,用于对货物进行分拣和打包,以得到包裹;

所述客户端203,用于在接收用户选择的收件方式或派送方式后,向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发送调度指令;

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202,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调度指令调度货物运载工具,以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在各个物流收发中心之间运输所述包裹或将所述包裹派送至收件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物流运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物流收发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物流收发中心201包括物流收发中心2011和物流收发中心2012。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202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在物流收发中心2011和物流收发中心2012之间运输所述包裹或将所述包裹派送至收件人。

即通过客户端确定收件方式和派送方式,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物流运输方式;通过客户端、物流收发中心和中央控制调度中心的通讯,实现安全、准确、高效运送物品给特定接收人,实现物流运输的自动化,提高了物流运输的可靠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集中控制调度货物运载工具及每一件客户快递件的走向,构成一个具备更新迭代的智慧物流运输体系,实现任何一个发端到收端的完整配送链覆盖。整个体系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智慧化进化发展,不断提升物流速率和效率,达到了物流运输向“小批量多批次”转变的要求,是满足物流四大诉求:随时发、准时到、速度快、成本低的运输体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还包括无人穿梭机、无人机、无人汽车和机器人;所述物流收发中心设有货柜;所述货柜用于存放打包后的包裹;所述货柜的顶部设有供所述无人机停靠的无人机收发坪。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无人穿梭机、无人机、无人汽车和机器人皆采用vr和ar技术实现人工智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人穿梭机包括管道穿梭机和索道穿梭机。

即通过所述中央调度控制中心实现无人驾驶的调度,保障物流运输自动化;通过无人机收发坪,便于无人机停靠并收取货物,灵活使用货柜顶部,无需占用地面空间,减少了空间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穿梭机、无人机、机器人三种货物运载工具自带中央处理器和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处理涉及运载物和运载工具本身的信息,例如:运载重量、移动速度、当前位置、目的地、路径规划、电量、离目的地距离、预期到达时间等等各类与完成整个无人驾驶运输过程相关的完整数据内容,通讯模块负责把数据内容实时与“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同步传输,两者通讯的形式包括:无线通讯lora(远距离低功率)、移动数据通讯2g/3g/4g/5g等数据通道传输、有线通讯等一切能保证实现无人驾驶安全到达的通讯形式。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运输工具自带通讯模块同步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高速运算,以确认货物运载工具的实时状态,并对这个状态进行调整、调度和控制,实现整个运输过程从起点到终点的无人化和自动化传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指令包括运输距离;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运输距离确定派送方式;具体地,若所述运输距离小于或等于0.5公里,则派送方式优先选择由客户自提的方式;若所述运输距离大于0.5公里且小于5公里,则派送方式选择所述机器人派送;若所述运输距离大于5公里且小于15公里,则派送方式选择所述无人机派送;若所述运输距离大于或等于15公里,则派送方式选择所述穿梭机运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客户端包含物流收发中心收发口安装和下载到手机上的app上安装,形式略有差异。客户端app还可以安装在其它装置上,如安装在运行安卓和苹果系统的移动平板或手提电脑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通过gps模块获取定位信息,通过摄像部件扫描特定参照物获得的地理位置信息等。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无人驾驶标准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获得的信息与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同步,以便于中内控制调度中心集中处理,实现无人驾驶的安全运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指令包括近距离调度指令和远距离调度指令;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近距离调度指令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收取寄件人的货物并运往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以及获取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的货物派送到收件人;所述多个物流收发中心之间通过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连接,以形成覆盖城际和城市内部的远距离运输网;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远距离调度指令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将货物从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运送至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

即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使得远离“物流收发中心”的客户通过所述运输网快速获得货物,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件方式包括:前往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投递、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无人机取货、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机器人取货或通过设置在家附近的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投递。

即通过用户选择的不同的收件方式,便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收件,提高了物流运输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派送方式包括:前往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取件、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无人机送货、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机器人送货或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派送到收件人的家。

即通过用户选择的不同的派送方式,便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派送,提高了物流运输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物流收发中心通过机器人对物品对像数据的精确获取,例如:收件人和寄件人信息、包裹大小规格、分拣环境测量等,以便通过数据计算出分拣策略,并把相同目的地的包裹打包至相同的货柜,以实现对货物进行分拣和打包,以得到包裹;所述机器人通过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实现人工智能(ai)。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根据寄件人在客户端输入的信息,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自动前往收取顾客的标准包裹。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前往寄件人所有地,与寄件人建立通讯,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获得标准寄件包裹,完成收件确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数据计算,控制通道的使用密度或频率,确定运输穿梭机的最小物理距离不小于50米和启程时间间隔不小于5秒,发运顺序按“先到先发”原则发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拣完毕后,货柜被机械人放置于穿梭机上运载,进入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判断速度和穿梭机前、后(机)之间距离是否处于安全距离范围,加速至最大速度匀速运行,在距离目的地500米时开始减速直到终点停止被接收。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数据计算运载工具电量可供行驶的距离,确保不会在运输过程中缺电,特殊情况下,电力不足以完成运输任务的,调控中心将强行遣返运输工具至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维护处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寄件人至最近的所述物流收发中心发件,按系统标准流程形成包含可识别信息码【电子面单】的标准包裹;或通过客户端下单,按标准流程提供信息,使揽件无人机或机器人可以根据信息生成可识别信息码【电子面单】的标准包裹,就近提供给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分拣发货;收发中心里的自动分拣系统在收到货物包裹后,智能分拣机器人扫描包裹上【电子面单】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或使用nfc(近场通讯)技术获得【电子面单】上的地址信息,通过判断包裹的收件人地址,确定离接收人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为运输目的地,把目的地为相同物流收发中心的包裹归类到相同的货柜,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货柜上的目的地信息,调度控制穿梭机通过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运载货柜至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运输过程中,包裹的位置信息一直同步“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和“客户端”。当标准货柜到达目的物流收发中心后,分拆机器人根据【电子面单】识别并拆分货柜为对应收件人的包裹,分置于货架上,以短信或客户端弹屏方式,告知收件人包裹已到达其附近物流收发中心,提醒前往收取。

自助收件过程:到达“收件中心”的取件口,提供收件人信息,系统验证无误后,收发中心里智能机器人取件,通过轨道传输至取件口给收件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无人机接收过程: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控制机器人把顾客包裹放到轨道传输到无人机坪上,无人机扫描识别包裹收件人的具体地址信息,结合lbs(基于位置服务,又称定位服务)技术,把包裹经空中投递给收件人所在具体位置,通过“人机对话”识别收件人,并给予签收。

即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及lbs等it应用,完整构建了智能化、智慧化物流运输体系。

机器人派送接收过程。物流收发中心的机器人在收到用户的接收指令后,根据指令信息,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控制机器人从货架上取相应包裹,并使用lbs技术驱动机器人把包裹送给接收人,同时通过人机通信,确认收件人无误后,完成派送和签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从“物流收发中心”到收件人的小批量管道运输系统为:从物流收发中心到具体的生产场所如办公室、车间或小区居住地等,物品将从地下、低空或地表铺设小型管道连通。实现自来物的生活场景。例如: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管道出入口直通物流收发中心,这个物流收发中心的“收发口”安置于厨房或者房地产开发时规划的具体位置,承载货物包裹的进出。

请参阅图2,其是本发明提供的物流运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物流运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物流收发中心、客户端和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所述方法包括:

s101、所述物流收发中心对货物进行分拣和打包,以得到包裹;

s102、所述客户端在接收用户选择的收件方式或派送方式后,向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发送调度指令;

s103、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收到的所述调度指令调度货物运载工具,以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在各个物流收发中心之间运输所述包裹或将所述包裹派送至收件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物流运输方法的执行步骤并不严格按照s101-s103的顺序执行,例如,s101与s102可以并行。

即通过客户端确定收件方式和派送方式,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物流运输方式;通过客户端、物流收发中心和中央控制调度中心的通讯,实现安全、准确、高效运送物品给特定接收人,实现物流运输的自动化,提高了物流运输的可靠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集中控制调度货物运载工具及每一件客户快递件的走向,构成一个具备更新迭代的智慧物流运输体系,实现任何一个发端到收端的完整配送链覆盖。整个体系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智慧化进化发展,不断提升物流速率和效率,达到了物流运输向“小批量多批次”转变的要求,是满足物流四大诉求:随时发、准时到、速度快、成本低的运输体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还包括无人穿梭机、无人机、无人汽车和机器人;所述物流收发中心设有货柜;所述货柜用于存放打包后的包裹;所述货柜的顶部设有供所述无人机停靠的无人机收发坪。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无人穿梭机、无人机、无人汽车和机器人皆采用vr和ar技术实现人工智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人穿梭机包括管道穿梭机和索道穿梭机。

即通过所述中央调度控制中心实现无人驾驶的调度,保障物流运输自动化;通过无人机收发坪,便于无人机停靠并收取货物,灵活使用货柜顶部,无需占用地面空间,减少了空间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穿梭机、无人机、机器人三种货物运载工具自带中央处理器和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处理涉及运载物和运载工具本身的信息,例如:运载重量、移动速度、当前位置、目的地、路径规划、电量、离目的地距离、预期到达时间等等各类与完成整个无人驾驶运输过程相关的完整数据内容,通讯模块负责把数据内容实时与“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同步传输,两者通讯的形式包括:无线通讯lora(远距离低功率)、移动数据通讯2g/3g/4g/5g等数据通道传输、有线通讯等一切能保证实现无人驾驶安全到达的通讯形式。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运输工具自带通讯模块同步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高速运算,以确认货物运载工具的实时状态,并对这个状态进行调整、调度和控制,实现整个运输过程从起点到终点的无人化和自动化传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指令包括运输距离;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运输距离确定派送方式;具体地,若所述运输距离小于或等于0.5公里,则派送方式优先选择由客户自提的方式;若所述运输距离大于0.5公里且小于5公里,则派送方式选择所述机器人派送;若所述运输距离大于5公里且小于15公里,则派送方式选择所述无人机派送;若所述运输距离大于或等于15公里,则派送方式选择所述穿梭机运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客户端包含物流收发中心收发口安装和下载到手机上的app上安装,形式略有差异。客户端app还可以安装在其它装置上,如安装在运行安卓和苹果系统的移动平板或手提电脑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通过gps模块获取定位信息,通过摄像部件扫描特定参照物获得的地理位置信息等。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无人驾驶标准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获得的信息与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同步,以便于中内控制调度中心集中处理,实现无人驾驶的安全运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度指令包括近距离调度指令和远距离调度指令;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近距离调度指令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收取寄件人的货物并运往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以及获取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的货物派送到收件人;所述多个物流收发中心之间通过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连接,以形成覆盖城际和城市内部的远距离运输网;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所述远距离调度指令调度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将货物从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运送至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

即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使得远离“物流收发中心”的客户通过所述运输网快速获得货物,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件方式包括:前往与寄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投递、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无人机取货、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机器人取货或通过设置在家附近的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投递。

即通过用户选择的不同的收件方式,便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收件,提高了物流运输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派送方式包括:前往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取件、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无人机送货、通过所述客户端委托所述机器人送货或通过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派送到收件人的家。

即通过用户选择的不同的派送方式,便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派送,提高了物流运输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物流收发中心通过机器人对物品对像数据的精确获取,例如:收件人和寄件人信息、包裹大小规格、分拣环境测量等,以便通过数据计算出分拣策略,并把相同目的地的包裹打包至相同的货柜,以实现对货物进行分拣和打包,以得到包裹;所述机器人通过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实现人工智能(ai)。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根据寄件人在客户端输入的信息,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自动前往收取顾客的标准包裹。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货物运载工具前往寄件人所有地,与寄件人建立通讯,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获得标准寄件包裹,完成收件确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数据计算,控制通道的使用密度或频率,确定运输穿梭机的最小物理距离不小于50米和启程时间间隔不小于5秒,发运顺序按“先到先发”原则发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拣完毕后,货柜被机械人放置于穿梭机上运载,进入所述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判断速度和穿梭机前、后(机)之间距离是否处于安全距离范围,加速至最大速度匀速运行,在距离目的地500米时开始减速直到终点停止被接收。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数据计算运载工具电量可供行驶的距离,确保不会在运输过程中缺电,特殊情况下,电力不足以完成运输任务的,调控中心将强行遣返运输工具至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维护处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寄件人至最近的所述物流收发中心发件,按系统标准流程形成包含可识别信息码【电子面单】的标准包裹;或通过客户端下单,按标准流程提供信息,使揽件无人机或机器人可以根据信息生成可识别信息码【电子面单】的标准包裹,就近提供给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进行分拣发货;收发中心里的自动分拣系统在收到货物包裹后,智能分拣机器人扫描包裹上【电子面单】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或使用nfc近场通讯技术获得【电子面单】上的地址信息,通过判断包裹的收件人地址,确定离接收人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为运输目的地,把目的地为相同物流收发中心的包裹归类到相同的货柜,所述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根据货柜上的目的地信息,调度控制穿梭机通过管道高速通路或索道高速通路运载货柜至与收件地址最近的“物流收发中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运输过程中,包裹的位置信息一直同步“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和“客户端”。当标准货柜到达目的物流收发中心后,分拆机器人根据【电子面单】识别并拆分货柜为对应收件人的包裹,分置于货架上,以短信或客户端弹屏方式,告知收件人包裹已到达其附近物流收发中心,提醒前往收取。

自助收件过程:到达“收件中心”的取件口,提供收件人信息,系统验证无误后,收发中心里智能机器人取件,通过轨道传输至取件口给收件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无人机接收过程: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控制机器人把顾客包裹放到轨道传输到无人机坪上,无人机扫描识别包裹收件人的具体地址信息,结合lbs技术,把包裹经空中投递给收件人所在具体位置,通过“人机对话”识别收件人,并给予签收。

即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及lbs等it应用,完整构建了智能化、智慧化物流运输体系。

机器人派送接收过程。物流收发中心的机器人在收到用户的接收指令后,根据指令信息,中央控制调度中心控制机器人从货架上取相应包裹,并使用lbs技术驱动机器人把包裹送给接收人,同时通过人机通信,确认收件人无误后,完成派送和签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从“物流收发中心”到收件人的小批量管道运输系统为:从物流收发中心到具体的生产场所如办公室、车间或小区居住地等,物品将从地下、低空或地表铺设小型管道连通。实现自来物的生活场景。例如: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管道出入口直通物流收发中心,这个物流收发中心的“收发口”安置于厨房或者房地产开发时规划的具体位置,承载货物包裹的进出。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