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328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基于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定位系统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 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



背景技术:

危险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需要特别防护。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危险品运输的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同时配合港区的管理要求,需要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出港区、行驶路线、港区驻留时间、违规监控、应急处理等进行统一管理。

实施卡口通行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园区内企业自主申报车辆通行计划,并按照企业装卸能力限时限量通行,进而达到对入区车辆进行管控的目的。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区内企业周边待接卸作业车辆随意停放、违章占道、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主要目标是加强对进入园区运输车辆的管理,采集相关车辆信息,为日常安全监管的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满足日常运输车辆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且还能成为高危行业安全运输监督管理、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指挥提供可追溯性信息,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基础大数据。

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关系到车辆及货物的安全,关系到港区业主的安全,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实时、有效的管理,将大大提高整个涉及危险品的港区安全等级,提高管理效率,并积极促进此类管理的科技水平和效率。本系统集成RFID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确实有效可行的实现技术。

其中,对于各组件的数据整合、数据处理以及互相兼容至关重要,不然只是现有机械通过机械外壳的简单拼凑,并不能实现其功能的有机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包括主控部分、指示部分、外接部分、USB处理部分、开关部分,所述指示部分、外接部分、USB处理部分、开关部分均与所述主控部分连接,所述外接部分与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部分还与信号电路连接电,所述主控部分为芯片STM32F103RBT6,所述信息电路包括芯片SIM808。

所述指示部分中,

电阻R22的一脚为STATUS端子,与接芯片SIM808的STATUS脚电连接,电阻R22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接参考地;

电阻R23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0脚,电阻R23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33V电源,

电阻R24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4脚,电阻R24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接33V电源,

电阻R25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2脚,电阻R25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接33V电源,

电阻R26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3脚,电阻R26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接33V电源,

电阻R27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1脚,电阻R27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接33V电源。

所述外接部分中,

芯片MAX3485的RO脚接连接器P2的1脚,

芯片MAX3485的脚、DE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5脚,

芯片MAX3485的DI脚接连接器P1的1脚,

芯片MAX3485的A脚接电阻R34的一脚、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器RS1的2脚,电阻R34的另一脚接33V电源,

芯片MAX3485的B脚接电阻R35的一脚、二极管D10的一脚、连接器RS1的1脚,

芯片MAX3485的VCC脚接电容C16的一脚、33V电源,芯片MAX3485的GND脚、电容C16的另一脚、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35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所述外接部分中,

芯片CH340T的TXD脚接连接器P2的3脚,

芯片CH340T的RXD脚接连接器P1的3脚,

芯片CH340T的V3脚接电容C14,

芯片CH340T的UD+脚为D+端子,与电源电路中,连接器J2的D+ 脚电连接,

芯片CH340T的UD-脚为D-端子,与电源电路中,连接器J2的D- 脚电连接,

芯片CH340T的XI脚接晶振Y1的一脚、电容C11的一脚,

芯片CH340T的XO脚接晶振Y1的令一脚、电容C12的一脚,

芯片CH340T的VCC脚接电容C13的一脚、VCC电源,芯片CH340T的GND脚电容C13的另一脚、电容C14的另一脚、电容C11 的另一脚、电容C12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所述开关部分中,

开关Scall的一脚接极性电容C51的正极、电阻R54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8脚,电阻R54的另一脚接33V电源,开关Scall 的另一脚、记性电容C51的负极接参考地,

电容C17的一脚接晶振Y2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5脚、电容C18的一脚接晶振Y2的另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6脚,电容C17的另一脚、电容C18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开关Supgrade的一脚接极性电容C25的正极、电阻R44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15脚,电阻R44的另一脚接33V电源,开关 Supgrade的另一脚、记性电容C25的负极接参考地,

连接器SW1的2脚接电阻R42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46 脚,连接器SW1的3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49脚、电阻R43的一脚,连接器SW1的4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7脚,连接器SW1的1 脚、电阻R42的另一脚接33V电源,连接器SW1的5脚、电阻R43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所述USB处理部分中,

芯片AT24C16的A0脚、A1脚、A2脚、WP脚、GND脚、电容C15 的一脚接参考地,

芯片AT24C16的SDA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9脚、电阻R33 的一脚,

芯片AT24C16的SCL脚接电阻R32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 的58脚,电阻R32的另一脚、电阻R33的另一脚、芯片AT24C16的VCC脚、电容C15的另一脚接33V电源。

所述主控部分中,芯片STM32F103RBT6的13脚接电容C28的一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16脚接连接器P1的2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17脚接连接器P2的2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32脚接电容38的一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48脚接电容C42的一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64脚接电容C29的一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13脚、32脚、48脚、64脚接33V电源,

芯片STM32F103RBT6的12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31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47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63脚、电容C28 的另一脚、电容C38的另一脚、电容C42的另一脚、电容C29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所述芯片STM32F103RBT6的UART1_RXD脚、UART1_TXD脚、 RFID_ON/OFF脚为存储接线端子,与存储电路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其有益效果是:

通过对各电路的整合和集成,实现功能的有机统一,提高兼容性,简化操作和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控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指示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接部分中芯片MAX3485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接部分中芯片CH340T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外接部分中连接器P1、连接器P2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USB处理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8-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芯片SIM808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载定位系统信息电路,包括主控部分、指示部分、外接部分、USB处理部分、开关部分,所述指示部分、外接部分、USB处理部分、开关部分均与所述主控部分连接,所述外接部分与电源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部分还与信号电路连接电,所述主控部分为芯片STM32F103RBT6,所述信息电路包括芯片SIM808。

所述指示部分中,

电阻R22的一脚为STATUS端子,与接芯片SIM808的STATUS脚电连接,电阻R22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接参考地;

电阻R23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0脚,电阻R23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33V电源,

电阻R24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4脚,电阻R24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接33V电源,

电阻R25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2脚,电阻R25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接33V电源,

电阻R26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3脚,电阻R26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接33V电源,电阻R27的一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1脚,电阻R27的另一脚接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接33V电源。

所述外接部分中,

芯片MAX3485的RO脚接连接器P2的1脚,

芯片MAX3485的脚、DE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5脚,

芯片MAX3485的DI脚接连接器P1的1脚,

芯片MAX3485的A脚接电阻R34的一脚、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器RS1的2脚,电阻R34的另一脚接33V电源,

芯片MAX3485的B脚接电阻R35的一脚、二极管D10的一脚、连接器RS1的1脚,

芯片MAX3485的VCC脚接电容C16的一脚、33V电源,芯片MAX3485的GND脚、电容C16的另一脚、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35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所述外接部分中,

芯片CH340T的TXD脚接连接器P2的3脚,

芯片CH340T的RXD脚接连接器P1的3脚,

芯片CH340T的V3脚接电容C14,

芯片CH340T的UD+脚为D+端子,与电源电路中,连接器J2的D+ 脚电连接,

芯片CH340T的UD-脚为D-端子,与电源电路中,连接器J2的D- 脚电连接,

芯片CH340T的XI脚接晶振Y1的一脚、电容C11的一脚,

芯片CH340T的XO脚接晶振Y1的令一脚、电容C12的一脚,

芯片CH340T的VCC脚接电容C13的一脚、VCC电源,芯片CH340T的GND脚电容C13的另一脚、电容C14的另一脚、电容C11 的另一脚、电容C12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所述开关部分中,

开关Scall的一脚接极性电容C51的正极、电阻R54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8脚,电阻R54的另一脚接33V电源,开关Scall 的另一脚、记性电容C51的负极接参考地,

电容C17的一脚接晶振Y2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5脚、电容C18的一脚接晶振Y2的另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6脚,电容C17的另一脚、电容C18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开关Supgrade的一脚接极性电容C25的正极、电阻R44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15脚,电阻R44的另一脚接33V电源,开关 Supgrade的另一脚、记性电容C25的负极接参考地,

连接器SW1的2脚接电阻R42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46 脚,连接器SW1的3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49脚、电阻R43的一脚,连接器SW1的4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7脚,连接器SW1的1 脚、电阻R42的另一脚接33V电源,连接器SW1的5脚、电阻R43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所述USB处理部分中,

芯片AT24C16的A0脚、A1脚、A2脚、WP脚、GND脚、电容C15 的一脚接参考地,

芯片AT24C16的SDA脚接芯片STM32F103RBT6的59脚、电阻R33 的一脚,

芯片AT24C16的SCL脚接电阻R32的一脚、芯片STM32F103RBT6 的58脚,电阻R32的另一脚、电阻R33的另一脚、芯片AT24C16的VCC脚、电容C15的另一脚接33V电源。

所述主控部分中,芯片STM32F103RBT6的13脚接电容C28的一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16脚接连接器P1的2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17脚接连接器P2的2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32脚接电容38的一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48脚接电容C42的一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64脚接电容C29的一脚,

芯片STM32F103RBT6的13脚、32脚、48脚、64脚接33V电源,

芯片STM32F103RBT6的12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31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47脚、芯片STM32F103RBT6的63脚、电容C28 的另一脚、电容C38的另一脚、电容C42的另一脚、电容C29的另一脚接参考地

所述芯片STM32F103RBT6的UART1_RXD脚、UART1_TXD脚、 RFID_ON/OFF脚为存储接线端子,与存储电路连接。

对各机械执行组件的电路的整合,进行整合分析并向相应的执行组件附属电路发射执行指令,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并不需要实践操作,只需要将适用元器件按本电路所述的连接原理进行连接通过程序实现即可,

通过与电源电路的连接对个机械执行组件及其附属电路进行同一供电,通过本电路与供电电路的连接,即可实现其功能,不需要实践操作,

电路集成存储附属电路,并可以对内置存储信息通过USB连接调取,并进行自运行系统的加密,避免数据线外置连接的外置存储设备容易损坏和信息不安全的问题,通过本电路与存储电路的连接,即可实现其功能,不需要实践操作,

集成附属连接信号控制电路,保证信息经主控部分分析后高效分流,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信号编码同一,兼容性强,通过本电路与信息电路的连接,即可实现其功能,不需要实践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