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0706发布日期:2018-07-10 23:1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之技术涉及触控显示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改变内部触控电路走线的配置方式达到窄边框效果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与设计多样化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仪器的外埠输入接口。近年来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应用面越来越广,将触控功能与显示器结合而应用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例如行动电话(mobile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电脑(tabletPC)、以及笔记型电脑(laptopPC)等。而随着科技之进步,人们对于电子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竞争之下,电子制造商们纷纷以美观、轻、薄、窄为目标,同时又希望其液晶屏幕能越大越好。一般来说,液晶屏幕四周的边框区由于不具有显示效果,且边框区的存在也影响到视觉上的美观效果,因此,电子制造商们皆致力于研发边框微缩技术。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目前常见的触控结构示意图。一般的触控结构通常包括一可视区以及一边框油墨区,该可视区包括两个触控电极(Rx,Tx),边框油墨区用以设置两个触控电极的电路走线4a、5a。为了达到窄边框的效果,目前多是采用电路走线微缩技术,然而,边框区的最小化有其实践上之限制,目前电路走线微缩已达到10/10水平,若再追求线路微缩则需要付出高额的制造成本,不符合经济效益。此外,亦有厂商提出将感测电极边缘反折的技术,然而此技术目前仍有反折区域受本身应力造成贴合不良、反折时公差等问题,故仍有待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之主要目的系针对目前触控面板边框微缩技术所碰到的问题予以改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系采取以下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形成于该窄边框触控面板的一导电层上,该导电层包括一可视区、一油墨区以及一接脚区,该油墨区围绕该可视区,该油墨区包括以一电极边界线做区隔的一缓冲区以及一金属走线区,该接脚区沿着该导电层的一边缘设置,所述线路布局包括:一第一电极区、复数条金属走线、一第二电极区、复数条可视区走线、一第三电极区以及复数条第二可视区走线。第一电极区包括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的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该等第一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可视区,并部份延伸至该电极边界线。复数条金属走线设置于该金属走线区,用以与该等第一感应电极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第二电极区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的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该等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可视区,并部份延伸至该缓冲区。复数条可视区走线设置于该缓冲区,用以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第三电极区设置于该可视区内,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的复数个第三感应电极,其中该第三感应电极由复数个感应区块所组成,相邻的两该感应区块之间具有一间隙。复数条第二可视区走线与该等感应区块电讯连接,并透过该间隙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区位于该导电层上远离该接脚区的一侧位置处,该第三电极区位于该导电层上靠近该接脚区的一侧位置处,而该第二电极区的位置位于该第一电极区以及该第三电极区之间。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线路布局更包括一透明绝缘结构,该透明绝缘结构设置于该缓冲区。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可视区走线以及该第二可视区走线皆为透明走线。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可视区走线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互相垂直。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感应电极的长度较第一感应电极短,该第三感应电极长度不超过该可视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形成于该窄边框触控面板的一导电层上,该导电层包括一可视区、一油墨区以及一接脚区,该油墨区围绕该可视区,该油墨区包括以一电极边界线做区隔的一缓冲区以及一金属走线区,该接脚区沿着该导电层的一边缘设置,所述线路布局包括:一第一电极区、复数条金属走线、一第二电极区、复数条可视区走线、一第三电极区以及复数条第二可视区走线。该第一电极区包括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的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该等第一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可视区,并部份延伸至该电极边界线。该金属走线设置于该金属走线区,用以与该等第一感应电极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第二电极区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的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该等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可视区,并部份延伸至该缓冲区。可视区走线于该缓冲区内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第三电极区设置于该可视区内,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的复数个第三感应电极。第二可视区走线与该等感应区块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其中该等第二可视区走线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且该第二可视区走线与该第三感应电极的重叠相交处具有一隔离层,隔离该第二可视区走线与该第三感应电极。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等第二感应电极与该第二可视区走线之间具有一透明绝缘结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可视区走线沿着该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互相垂直。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触控面板示之感测电极意图。图2为本发明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结构层迭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发明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结构层迭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发明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较佳实施例之导电层线路布局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第二实施例之导电层线路布局示意图。附图标记:盖板1第一导电层2导电层2a第一电极区21,21a第二电极区22,22a第三电极区23,23a感应电极231,232,233,234第二导电层3电路走线4a,5a金属走线41,41a可视区走线42,42a第二可视区走线43,43a走线431,432,433第一透明基板61第二透明基板62光学胶63,64可视区71,71a油墨区72,82a电极边界线73,73a接脚区74,74a缓冲区721,721a金属走线区722,722a透明绝缘结构8,8a绝缘层81隔离层82第一方向91第二方向92触控电极Rx,Tx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但须注意的是,该等内容不构成本发明的限定。请同时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结构层迭结构示意图一、触控结构层迭结构示意图二以及导电层线路布局示意图。本发明之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是应用于一触控面板,形成于该触控面板的其中一导电层上。一般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通常包括:一盖板1、一第一导电层2以及一第二导电层3。该第一导电层2可设置于一第一透明基板61的一表面上,并透过光学胶63与该盖板1贴合。该第一导电层2为一氧化铟锡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及透光性。该第二导电层3亦可为一氧化铟锡薄膜,其设置于一第二透明基板62上,并透过光学胶64与第一透明基板61贴合,如图2所示。但不限于此,亦可以将该第二导电层3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61的另一表面上,如图3所示的触控结构。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层2上设置有感测线路(Rx),而该第二导电层3上设置有驱动线路(Tx)。由该盖板1正面直视该触控面板,可将触控面板区分为一可视区71(V/A)、一油墨区72以及一接脚区74,该油墨区72围绕该可视区71,该油墨区72定义有一缓冲区721以及一金属走线区722,且该缓冲区721以及该金属走线区722以一电极边界线73做区隔,该接脚区74沿着第一导电层2的一边缘设置。该接脚区74为集成电路(IC)的感测线路接脚。在执行触控面板的边框油墨区制程时,考虑到机器、定位的误差,会设定一公差范围区域,所述公差范围区域即为该缓冲区721,在缓冲区721内部皆使用透明的电路走线,在缓冲区721外(即金属走线区722)则可使用透明的电路走线或是不透明的金属走线,两区域以该电极边界线73做区隔。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缓冲区721的宽度为0.5公厘(mm)。本发明之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可形成于上述的任一导电层上,以形成于上述的第一导电层2上为例,该线路布局主要包括:一第一电极区21、复数条金属走线41、一第二电极区22、复数条可视区走线42、一第三电极区23以及复数条第二可视区走线43。该第一电极区21位于该第一导电层2上远离该接脚区74的一侧位置处,其包括沿着一第一方向91排列的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该等第一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可视区71,并部份延伸至该电极边界线73。该金属走线41设置于该金属走线区722,用以与该等第一感应电极电讯连接,并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74。该第一电极区21的感应电极与该金属走线41电讯连接,为一般触控面板常见的连接方式,其连接方式应用于与该接脚区74较远的第一电极区21。该第二电极区22位于该第一电极区21以及该第三电极区23之间,其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91排列的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该等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可视区71,并部份延伸至该缓冲区721。较佳的,该第二电极区22的感应电极自该电极边界线73部份内缩,长度较第一电极区21的感应电极短。该可视区走线42设置于该缓冲区721,用以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74。该可视区走线42沿着一第二方向92设置,该第二方向92与该第一方向91大致为互相垂直。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电极区22与该可视区走线42之间具有一透明绝缘结构8,以避免电磁干扰。该第三电极区23设置于该可视区71内,并位于该第一导电层2上靠近该接脚区74的一侧位置处,该第三电极区23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91排列的复数个第三感应电极,较佳的,该第三电极区23的感应电极长度不超过该可视区71边界。该第三感应电极由复数个感应区块所组成,相邻的两该感应区块之间具有一间隙。第三电极区23的感应电极具有分段式结构,将同一个感应电极区分为复数个区块,且该等区块透过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电讯连接。任一条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仅与一个第三电极区23的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大致沿着该第二方向92设置,与第三电极区23的感应电极排列方向互相垂直,以利将感测讯号传递至该接脚区74。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与该等感应区块电讯连接,并透过该间隙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74。其中,在任意两条第二可视区走线43的交叉处设置有一绝缘层81,使第三电极区23的感应电极各自电性独立不互相干扰。以本较佳实施例来说,图4中所示出的第三电极区23的感应电极结构包括一个未分段的感应电极231、一个分为两个区块的感应电极232以及一个分为四个区块的感应电极233,未分段的感应电极231透过走线431传递讯号,分为两个区块的感应电极232透过走线432传递讯号,而分为四个区块的感应电极233透过走线433传递讯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可视区走线42位于该缓冲区721,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位于该可视区71,两区域皆有视觉透明的需求,故此两种走线皆为氧化铟锡透明走线。再者,考虑到氧化铟锡走线较一般金属走线阻抗更高,因此其线宽较粗的问题,故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可视区走线42以及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为混合线结构,位于可视区71内的部份走线为透明走线,而位于油墨区72的部份走线为金属走线,可以有效将低制造成本。请更加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第二实施例之导电层线路布局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揭示一种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形成于一导电层2a上,该导电层2a包括一可视区71a、一油墨区72a以及一接脚区74a,该油墨区72a围绕该可视区71a,该油墨区72a包括以一电极边界线73a做区隔的一缓冲区721a以及一金属走线区722a,该接脚区74a沿着该导电层2a的一边缘设置,所述线路布局包括:一第一电极区21a、复数条金属走线41a、一第二电极区22a、复数条可视区走线42a、一第三电极区23a以及复数条第二可视区走线43a。该第一电极区21a包括沿着一第一方向91排列的复数个第一感应电极,该等第一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可视区71a,并部份延伸至该电极边界线73a。该金属走线41a设置于该金属走线区722a,用以与该等第一感应电极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74a。该第二电极区22a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91排列的复数个第二感应电极,该等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该可视区71a,并部份延伸至该缓冲区721a。该可视区走线42a设置于该缓冲区721a,用以与该等第二感应电极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74a。该第三电极区23a设置于该可视区71a内,包括沿着该第一方向91排列的复数个第三感应电极。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a与该等感应区块电讯连接,将触控讯号导出至该接脚区74a,其中该等第二可视区走线43a沿着一第二方向92排列,且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a与该第三感应电极的重叠相交处具有一隔离层82,以隔离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a与该第三感应电极。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等第二感应电极与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a之间具有一透明绝缘结构8a。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可视区走线43a沿着该第二方向92排列,该第二方向92与该第一方向91互相垂直。如上所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结构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类似,不同的点在于第三电极区23a的感应电极并无设置分段式结构,而是在感应电极(234,235)与第二可视区走线43a的交叉处设置隔离层82结构,使第三电极区23a的感应电极各自电性独立不互相干扰。故,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与习用技术相较,其利用了边框油墨区与可视区之间的缓冲区域设置透明电路走线,以及在可视区设置氧化铟锡走线的技术,有效减少边框油墨区金属电路走线的数量,成功达到低制造成本且具有窄边框效果的触控面板。透过上述之详细说明,即可充分显示本发明之目的及功效上均具有实施之进步性,极具产业之利用性价值,且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见之新发明,完全符合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