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结构、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0704发布日期:2018-07-10 23:1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结构、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屏作为一种方便的输入设备,是目前最简单、自然的、且人机交互体验好的方式。目前触控屏一般包括基板、以及形成于基板上的触控结构,通过触控结构的电容变化来感应触控位置。

随着技术的发展,触控屏的边框越来越窄。目前,传统地窄边框主要是改善工艺,但是已进入瓶颈期,减小的空间有限,已不能满足边框的进一步变窄。

因此,急需一种新的窄边框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窄边框的触控屏的工艺进入瓶颈期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可以窄边框化的触控屏。

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第一触控线路,包括若干触控行组;所述触控行组包括N个触控行;每个所述触控行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触控行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触控电极;

第二触控线路,包括若干触控列;所述触控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若干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列包括N个触控组;同一触控组中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间隔N-1个第二触控电极;

若干第一引线;每个所述触控行组对应设置一条所述第一引线;

以及若干第二引线,每个所述触控组对应设置一条所述第二引线;

其中,N≥2。

上述触控结构,由于同一触控行组中的触控行共用一条第一引线,而一个触控列中的每个触控组对应有一条引线,从而在不改变pitch(pitch代表在触控屏中每个通道控制区域的宽度,等于通道线宽加间距)设计的情况下,只是改变引线连接设计,即可以减小第一引线数量,从而可以使边框预留给第一引线的位置减小,从而实现窄边框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结构为单层架桥结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同一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结构为双层结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不同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菱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金属网格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触控行包括若干彼此相连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行中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呈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方向一端引出的所述第一引线的数量与从所述第一方向另一端引出的所述第一引线的数量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

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结构。

上述触控屏,由于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结构,故而易实现窄边框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屏。

上述触控显示装置,由于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屏,故而易实现窄边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包括第一触控线路、第二触控线路、第一引线101以及第二引线102。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配合形成触控结构。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中的一个为驱动线路(Tx),则另一个为感测线路(Rx)。

其中,第一触控线路包括若干触控行组110;每个触控行组110包括两个触控行111、112;每个触控行111、112均沿第一方向(图1中的水平方向)延伸,每个触控行111、11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触控行111、112包括若干彼此相连的第一触控电极。也就是说,触控行111、112中第一触控电极110’沿第一方向排布,且彼此相互连接。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触控行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每个所述触控行由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电条构成。

其中,第二触控线路包括若干触控列120;每个触控列120由若干沿第二方向(图1中的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构成;触控列120包括两个触控组121、122;同一触控组121、122中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间隔一个第二触控电极;也即触控组121中的第二触控电极120’a与触控组122中的第二触控电极120’b相互间隔。例如,将图1中的第二触控电极沿从上到下编号,序号为奇数的第二触控电极120’a连接在一起构成触控组121,序号为偶数的第二触控电极120’b连接在一起构成触控组122,序号为奇数的第二触控电极120’a与序号为偶数的第二触控电极120’b之间不连接、是绝缘的。

其中,第一引线101的主要作用是,将第一触控线路的信号引出,例如引出至柔性线路板9。具体地,每个触控行组110对应设置一条第一引线101;也就是说,第一引线101与触控行组110一一对应设置。也即同一触控行组110中的触控行111、112共用一条第一引线10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101的个数为触控行111、112总个数的一半。

其中,第二引线102的主要作用是,将第二触控线路的信号引出,例如引出至柔性线路板9。具体地,每个触控组121、122对应设置一条第二引线102;也就是说,第二引线与触控组121、122一一对应设置。也即同一触控列对应有两个第二引线10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线102的个数为触控列120个数的两倍。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同一触控行组中的触控行的个数、与同一触控列中触控组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两个,还可以是触控行组包括N个触控行,触控列包括N个触控组,N大于2;对应地,同一触控组中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间隔N-1个第二触控电极。

也就是说,对第二触控电极120’进行编号,对N同余的序号的第二触控电极120’连接在一起,余数不同的之间绝缘。举例说明,当N为4,那么对4同余为1的序号(序号1、序号5、序号9……)连接构成第一个触控组,对4同余为2的序号(序号2、序号6、序号10……)连接构成第二个触控组,对4同余为3的序号(序号3、序号7、序号11……)连接构成第三个触控组,对4同余为0的序号(序号4、序号8、序号12……)连接构成第四个触控组;同一触控组中第二触控电极120’连接,不同的触控组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从第一方向一端引出的第一引线101的数量与从第一方向另一端引出的第一引线101的数量相同。结合图1来讲,即从图1中左侧引出的第一引线101的个数与从图1中右侧引出的第一引线101的个数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并不局限于垂直,也可以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其它夹角相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均优选呈菱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并不局限于菱形,还可以其它形状,例如雪花形、正方形等。

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可以是导电块,亦可以是金属网格(即金属网格电极)。本发明不作特殊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结构为双层结构(具体参见图1),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线路位于第一层,第二触控线路位于第二层,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用绝缘层(未示出)隔开。这样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方便控制,设计更加简单。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触控结构并不局限于双层结构,还可以是单层架桥结构(具体参见图2)。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线路中的第一触控电极110’、与第二触控线路中的第二触控电极120’位于同一层。例如,第一触控电极110’通过架桥119连接构成触控行;可以理解的是,在绝缘层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架桥119通过通孔与第一触控电极110’电接触,从而将同一触控组110中的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110’连接。第二触控电极120’a与第二触控电极120’b彼此间隔分布,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20’a之间通过绕过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20’a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120’b的边缘的连接条连接,同样地,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20’b之间通过绕过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20’b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120’a的边缘的连接条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只对触控电极与引线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触控电极的分布可以保持不变。

以下对本发明的触控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虽然两个触控行(X轴坐标分别为X1、X2)共用一个第一引线101,该第一引线信号表现为Xn;但是由于同样坐标为Y1的触控列,具有两个触控组,且每个触控组分别有自己对应的第二引线102,两个第二引线102信号分别表现为Y1a、Y1b。当收到第一引线信号为Xn时,第二引线为Y1a时,则表明触控的坐标点为(X1,Y1);当收到第一引线信号为Xn时,第二引线为Y1b时,则表明触控的坐标点为(X2,Y1);从而将共用一个第一引线101的两个触控行区别开。

上面是N为2为例的情况,N大于2的情况,可以参照上面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触控结构,由于同一触控行组中的触控行共用一条第一引线,而一个触控列中的每个触控组对应有一条引线,从而在不改变pitch设计的情况下,只是改变引线连接设计,即可以减小第一引线数量,从而可以使边框预留给第一引线的位置减小,从而实现窄边框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

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触控屏包括基板、形成在基板上的第一触控线路、覆盖着在第一触控线路上的绝缘层、形成在绝缘层上的第二触控线路、以及覆盖在第二触控线路上的保护层。

其中,基板的主要作用是,为触控屏的其它各层提供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为聚酰亚胺层(PI层)。优选地,本发明的基板还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PET层)、聚碳酸酯层(PC层)、聚氯乙烯层(PVC层)、或环烯烃共聚物层(COP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基板110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合适的其它材质的基板。

优选地,基板的厚度为5μm~100μm。这样可以使基板的柔性更好,同时方便制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触控屏的抗弯折性能。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基板还可以是显示屏的封装层、亦或偏光片层等。

其中,绝缘层的主要作用是,将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绝缘。优选地,绝缘层为硅的氧化物层或硅的氮化物层。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它绝缘材料层。

其中,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触控结构,防止触控结构被刮花或被氧化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层,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在绝缘层上下的关系颠倒。还可以理解的是,触控屏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触控结构选择合适的其它触控屏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触控屏,由于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结构,故而易实现窄边框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屏。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触控显示装置除了触控屏之外,还包括其它部件,例如显示装置等。其它部件及其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触控显示装置,由于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屏,故而易实现窄边框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