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9805发布日期:2018-11-17 00:1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移动终端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其中指纹识别技术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全屏幕手机的普及,手机正面已经没有位置装配传统的按键式电容指纹,所以需要设置屏下指纹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的指纹模组10通常会直接贴合在显示屏11的背面,显示屏11的光源110向正面发出出射光线a,出射光线a被按压在显示屏11上的指纹2反射形成反射光线b,反射光线b透过显示屏11被指纹模组10接收。由于指纹2的谷和脊反射的光线强度有差异,从而可以得到清晰的指纹纹理图像。然而,这种将指纹模组10直接粘接在显示屏11背面的方案在进行粘接作业时需要对显示屏11施力,可能导致显示屏11碎裂。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相关技术中也有将指纹模组10与显示屏1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的方案,然而,这种方案虽然可以防止因指纹模组10的粘接作业导致显示屏11的碎裂,但是指纹模组10与显示屏11之间留有间隙后却会影响指纹模组10的光线采集范围,导致指纹模组10难以获得完整的指纹信息,因此降低了指纹模组10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指纹模组直接粘接在显示屏背面可能导致显示屏碎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框架以及指纹模组;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框架相对设置,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装配槽以及采光孔,所述装配槽位于所述框架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采光孔位于所述框架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且与所述装配槽通过连通口相连通;

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感光芯片以及凸透镜,所述感光芯片固定在所述装配槽内且用于通过所述采光孔接收光线,所述凸透镜位于所述连通口内。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通过凸透镜将指纹所反射的光线在感光芯片上形成虚像,扩大指纹模组能够利用的反射光线的角度,从而提高了指纹模组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相关技术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部分的层结构视图;

图2为本发明相关技术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部分的内部俯视结构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部分的层结构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模组与框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模组、框架、显示屏、缓冲层以及fpc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部分的内部俯视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指纹模组、100-感光芯片、102-凸透镜、104-封装部、104a-顶面、104b-侧面、106-指纹模组fpc、11-显示屏、110-光源、12-框架、120-装配槽、120a-槽底、120b-槽壁、122-采光孔、124-连通口、126-容胶环槽、13-fpc、130-第一开口、14-缓冲层、140-第二开口、15-胶黏剂、16-粘结层;

2-指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以及指纹识别需求的移动终端。具体地,如图3至图6所示,包括指纹模组10、显示屏11以及框架12,在一些实施例当中还可能包括fpc(英文全称:flexibleprintedcircuit,中文全称:柔性电路板)13甚至缓冲层14。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1本身为透明材质,显示屏11正面的光线可以透过显示屏11照射到显示屏的背面。同时显示屏11自身也可以通过光源110发出光线以显示图像。具备这种性能的显示屏很多,例如oled(英文全称: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中文全称:有机发光二极管)屏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显示屏11。框架12是移动终端内部的支撑结构,用于固定和保护移动终端内部的各种元器件。其自身材质坚固,不易发生形变,因此定位性能和保护性能较佳。

显示屏11与框架12相对设置,为了防止显示屏11受到框架12的挤压,二者最好不直接接触,在存在fpc13或者缓冲层14时,可以将fpc13以及缓冲层14作为框架12与显示屏11之间的缓冲结构。其中,缓冲层14可以为泡棉或其它具有类似性能的材质。

框架12上设置有装配槽120以及采光孔122,其中,装配槽120位于框架12背离显示屏11的一侧,装配槽120通过框架12背离显示屏11的一侧表面向框架12的内部,同时也是显示屏11所在的方向凹进形成。采光孔122位于框架12朝向显示屏11的一侧,采光孔122由框架12朝向显示屏11的一侧表面向框架12的内部,同时也是背离显示屏11的一侧延伸并与装配槽120通过连通口124相连通。在设置有fpc13以及缓冲层14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采光孔122的正常采光,需要在fpc13上开设对应采光孔122的第一开口130,在缓冲层14上开设对应采光孔122的第二开口140。无论是第一开口130还是第二开口140,其径向尺寸均不能小于采光孔122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的径向尺寸。为了简化工艺,可以将第一开口130与第二开口140的径向尺寸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在进行装配时首先要将指纹模组10与框架12相固定(参见图4),之后将已经贴合好缓冲层14以及fpc13的显示屏11整体与框架12固定在一起(参见图5),即完成装配过程。在本实施例中,指纹模组10固定在装配槽120内,这样避免了指纹模组10与显示屏11的接触,因此也不必担心二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导致显示屏碎裂的情况发生。由于采光孔122朝向显示屏11,因此当指纹2贴合在显示屏11上时,显示屏11的光源110所发出的出射光线a会照射到指纹2,并被指纹2的谷和脊反射回来形成反射光线b。这些反射光线b有一部分会穿过显示屏11并通过采光孔122,最终被指纹模组10所接收到,从而获得指纹纹理图像。

指纹模组10采用感光芯片100进行光线接收,感光芯片100对准采光孔122,使采光孔122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感光芯片100上,感光芯片100通过采光孔122接收光线。感光芯片100可以通过指纹模组fpc106与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连接。

由于移动终端内部的空间紧张,因此框架12的厚度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框架12上的开孔尺寸对框架12的自身强度影响较大。为了尽量减小装配槽120和采光孔122对框架12的强度影响,装配槽120与采光孔122的径向尺寸应尽量减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指纹模组10除了包括基础的感光芯片100之外还包括凸透镜102,凸透镜102设置在感光芯片100与采光孔122之间。这样,指纹2的反射光线b可以斜向通过凸透镜102并在感光芯片100上形成很小的虚像,相对于指纹2的本像,虚像的尺寸可以大幅减小,因此感光芯片100的尺寸也可以相应减小,进而使指纹模组10的整体尺寸减小,使框架12上可以设置更小的装配槽120。并且,由于凸透镜102可以利用斜向的光线,因此也有利于减小采光孔122的径向尺寸。在具有fpc13以及缓冲层14时,第一开口130以及第二开口140的径向尺寸也能够相应减小(参见图6),同时还可以综合提高框架12的结构强度,并降低fpc13的布线难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收集采光孔122通过的光线,凸透镜102需要设置在连通口124内。

由于凸透镜102的使用,使指纹模组10可以利用由采光孔122斜向传播的反射光线b进行指纹2边缘的成像,因此采光孔122靠近显示屏11的一端至连通口124可以呈渐缩结构,而不必呈直筒状。这种结构既可以保证指纹2的边缘的反射光线b能够沿斜向传播至凸透镜102,同时又可以减小采光孔122的体积,从而降低采光孔122对框架12的结构强度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装配槽120可以具有槽底120a以及环绕槽底120a的槽壁120b,连通口124设置在槽底120a上,由于装配槽120要容纳整个指纹模组10,因此槽底120a的尺寸通常比连通口124大很多,从而为槽底120a留出许多空余面积。

指纹模组10还包括封装部104,封装部104是感光芯片100的保护结构,感光芯片100被封装部104封装。封装部104具有顶面104a以及环绕顶面104a的侧面104b,在安装指纹模组10时,可以利用顶面104a与槽底120a贴合定位,将凸透镜102嵌入顶面104a,这样当顶面104a与槽底120a贴合时凸透镜102自然位于连通口124内。

在本实施例中,指纹模组10与框架12的固定主要依靠粘接。而为了保证粘接强度,所用的胶量较大,因此通常在间隙内涂胶的方式很难满足要求。因此本实施例在框架12上单独设置了容胶环槽126。容胶环槽126设置在框架背离显示屏11的一侧,也就是与装配槽120处于同一侧,容胶环槽126环绕装配槽120且与槽壁120b构成阶梯形结构,因此当指纹模组10被装配在装配槽120内时,封装部104的侧面104b会直接暴露在容胶环槽126内。容胶环槽126内填充有胶黏剂15,胶黏剂15便与容胶环槽126以及槽壁120b粘接固定,以实现指纹模组10与框架12之间的固定。

此外,在顶面104a与槽底120a之间也可以通过粘结层16进行粘接,以对指纹模组10进行辅助固定。在采光孔122呈渐缩结构时,由于这种结构可以减小连通口124的径向尺寸,因此可以增大槽底120a的空余面积,从而提高顶面104a与槽底120a的粘接面积,进一步提升牢固程度。采光孔122的渐缩结构可以呈喇叭形、阶梯形等,然而这些结构均较为复杂,在优选方案中,可以将将采光孔122的结构设计为其轴向截面呈倒梯形。这样采光孔122的孔壁均匀渐缩,加工较为容易。

由于指纹2的反射为漫反射,因此指纹2反射所形成的反射光线b的扩散角度范围很大,其中有一些光线会沿着采光孔122直接通过凸透镜102,但也有一部分光线可能会被照射到采光孔122的内表面之后被再次反射。如果这些被再次反射的光线角度合适也有可能通过凸透镜102,但这些光线会对正常光线形成串扰,影响感光芯片100的识别,因此要尽量消除这些光线。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采光孔122的内表面通过熏黑等方式进行处理成为消光面,或者在采光孔122的内表面设置镀膜或消光粉层等消光层。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能够提高指纹模组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