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86809发布日期:2018-11-27 22:3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测试环境中,需要大量的基础信息数据用来测试,所以通过工具可生成身份证号等基础信息数据。但是目前的自动生成数据工具中一般都是单一化的造数功能,不能实现同时造出多种类型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生成数据工具中一般都是单一化的造数功能,不能实现同时造出多种类型数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其包括:

接收造数任务;

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电话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一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两位数字,并通过随机算法来生成九位数字,将首两位数字与九位数字串接,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二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六位区域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随机生成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并根据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预设的系数求和后除预设值取余得到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区域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

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银行卡号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三子任务,对应通过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

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姓名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四子任务,对应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个汉字并组合成测试用姓名;

将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分别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进行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生成装置,其包括:

任务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造数任务;

第一造数单元,用于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电话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一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两位数字,并通过随机算法来生成九位数字,将首两位数字与九位数字串接,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第二造数单元,用于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二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六位区域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随机生成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并根据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预设的系数求和后除预设值取余得到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区域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

第三造数单元,用于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银行卡号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三子任务,对应通过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

第四造数单元,用于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姓名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四子任务,对应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个汉字并组合成测试用姓名;

测试数据生成单元,用于将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分别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进行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数据生成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数据生成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接收造数任务;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电话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一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两位数字,并通过随机算法来生成九位数字,将首两位数字与九位数字串接,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二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六位区域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随机生成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并根据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预设的系数求和后除预设值取余得到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区域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银行卡号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三子任务,对应通过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姓名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四子任务,对应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个汉字并组合成测试用姓名;将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分别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进行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该方法实现了大批量测试数据的并发造数,提升测试效率,减少基础数据准备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的另一子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的另一子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装置的子单元示意性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装置的另一子单元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装置的另一子单元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台式电脑、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6。

S101、接收造数任务。

在本实施例中,需预先搭建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在该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上设置了多种造数模型,该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还设置有一面向测试人员上传造数任务的UI界面。测试人员在UI界面上创建造数任务时,需选定造数模型,如该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上设置了生成身份证号的造数模型,生成手机号的造数模型等单一功能造数模型,还可以设置生成包括客户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测试产品名称、合作机构、渠道类型等综合数据的复合造数模型。当用户在测试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面向测试人员的UI界面上,选定一造数模型,并启动完成造数模型选定的造数任务时,该造数任务会上传至测试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的线程池,由线程池将造数任务进行分配以进行造数。由于测试人员只需根据测试数据的应用场景,对应选定造数模型,再将包括造数模型的造数任务上传至线程池,无需进行复杂的配置操作即可发起造数请求。

S102、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电话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一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两位数字,并通过随机算法来生成九位数字,将首两位数字与九位数字串接,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02包括:

S1021、初始化首两位数字为13、15、或18;

S1022、在java多线程中通过Math.Random算法来并行生成多笔九位数字;

S1023、将初始化的首两位数字与生成的多笔九位数字进行组合,得到11位的手机号码;

S1024、若检测到手机号码中的前三位数字为154,对应将该手机号码进行删除,得到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

S1025、将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中进行去重,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在本实施例中,先初始化生成N个两位数字(两位数字为13、15、或18),然后在java多线程中通过Math.Random算法来并行生成多笔九位数字(这些九位数字中可能存在重复的数字),将每笔九位数字之前都增加一首两位数字(也就是在13、15、或18中三选一),通过这种方式生成了多笔11位的手机号码。再通过对手机号码中前三位是否为154进行检测,删除前三位是154的手机号码,得到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最后将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中进行去重,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通过上述方式,能自动且快速的生成多笔测试用电话号码。

S103、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二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六位区域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随机生成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并根据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预设的系数求和后除预设值取余得到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区域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串接,得到多笔测试用身份证号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03包括:

S1031、根据预设的地区码对应表初始化首六位地区码;

S1032、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生成前四位年份码,并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后四位日期码,筛选出满足日期码条件的后四位日期码,并按照前四位年份码和后四位日期码的顺序进行串接,得到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

S1033、根据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

S1034、将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系数求和得到求和总数,将求和总数除11取余,根据余数得到对应的一位数字校验码;

S1035、将首六位地区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进行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

在本实施例中,先根据预设的地区码对应表初始化首六位地区码,例如国内每个城市都会定义一个地区码(如深圳的六位地区码就是440301-440307),在初始化首六位地区码时可以是从地区码对应表(该地区码对应表包括多个地区码,及与地区码对应的城市名称)中随机选取一批地区码,也可以将所有地区码全部选取。

然后根据用户上传造数任务时所设置的年龄区间生成前四位年份码,并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后四位日期码,筛选出满足日期码条件的后四位日期码,并按照前四位年份码和后四位日期码的顺序进行串接,得到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例如,若检测到当前的系统时间为2018年1月1日,并初始设置了生成年龄区间为20-30岁,则对应生成的前四位年份码为1988-1998;此时根据随机算法可以生成多个四位数,去除其中不满足日期要求的四位数,如前两位大于13的均去除,之后再把后两位再结合前两位判断,如前两位为03则将后两位中大于31的均去除,通过上述操作就生成了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

然后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笔三位数字顺序码,其中三位数字顺序码中最后一位奇数,则表示性别为男性;若三位数字顺序码中最后一位是偶数,则表示性别为女性。

然后将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系数求和得到求和总数,将求和总数除11取余,根据余数得到对应的一位数字校验码;

具体的,从第一位到第17位的系数分别为:7,9,10,5,8,4,2,1,6,3,7,9,10,5,8,4,2;将前十七位分别乘以上述对应的系数求和,得到求和总数;将求和总数除11取余,得到余数;

若余数为0,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1;

若余数为1,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0;

若余数为2,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X;

若余数为3,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9,;

若余数为4,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8;

若余数为5,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7;

若余数为6,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6;

若余数为7,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5;

若余数为8,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4;

若余数为9,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3;

若余数为10,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2。

最后将首六位地区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进行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通过上述方式即可自动且快速的生成测试用身份证号。

S104、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银行卡号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三子任务,对应通过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银行卡号也是多段数字组成,每段数字代表不同的含义,故可参考生成身份证号码的过程,根据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该银行卡号生成算法与身份证号码的生成方法类似)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

S105、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姓名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四子任务,对应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个汉字并组合成测试用姓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示步骤S105包括:

S1051、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姓氏汉字组,其中每组姓氏汉字组中的汉字总数为1-10字;

S1052、将所生成的多组姓氏汉字组均与预先设置的姓氏字典进行比对,保留与姓氏字典中存在相同项的汉字组,得到姓氏字符串组;

S1053、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名字汉字组,其中每组名字汉字组中的汉字总数为1-10字;

S1054、将姓氏字符串组与名字汉字组进行组合,得到测试用姓名。

在本实施例中,先通过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姓氏汉字组,若所生成的多组姓氏汉字组均与预先设置的姓氏字典进行比对,存在与姓氏字典(如百家姓)中相同项的汉字组,则表示随机生成的得到的姓氏汉字组能作为姓氏。之后在随机生成多组名字汉字组,将姓氏字符串组与名字汉字组进行组合,得到测试用姓名。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自动且快速的生成测试用姓名。

S106、将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分别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进行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的个数均相同;

步骤S106中具有相同编号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进行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包括:

取出具有相同编号的一条测试用姓名、一条测试用身份证号码、一条测试用电话号码、及一条测试用银行卡号组合拼装为一条测试数据。

由于按照拆分子任务的方式在各负载端上所造出的测试数据,最终会回传到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即造数平台)上进行拼装,得到多条测试数据。此时可以按照序号对测试用姓名、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进行拼装。例如第一负载端上造出100万笔数据,同样的,第二负载端、第三负载端、第四负载端也造出100万笔数据,因为造出的每笔数据都会按顺序存储,将第一负载端编号为1的数据,与第二负载端编号为1的数据、与第三负载端编号为1的数据及第四负载端编号为1的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编号为1的测试数据,重复上述方式即可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

可见,该方法实现了大批量测试数据的并发造数,提升测试效率,减少基础数据准备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数据生成装置,该测试数据生成装置用于执行前述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的任一实施例。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数据生成装置的示意性框图。测试数据生成装置100可以配置于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终端中。

如图5所示,测试数据生成装置100包括任务接收单元101、第一造数单元102、第二造数单元103、第三造数单元104、第四造数单元105、及测试数据生成单元106。

其中,任务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造数任务。

在本实施例中,需预先搭建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在该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上设置了多种造数模型,该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还设置有一面向测试人员上传造数任务的UI界面。测试人员在UI界面上创建造数任务时,需选定造数模型,如该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上设置了生成身份证号的造数模型,生成手机号的造数模型等单一功能造数模型,还可以设置生成包括客户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测试产品名称、合作机构、渠道类型等综合数据的复合造数模型。当用户在测试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面向测试人员的UI界面上,选定一造数模型,并启动完成造数模型选定的造数任务时,该造数任务会上传至测试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的线程池,由线程池将造数任务进行分配以进行造数。由于测试人员只需根据测试数据的应用场景,对应选定造数模型,再将包括造数模型的造数任务上传至线程池,无需进行复杂的配置操作即可发起造数请求。

第一造数单元102,用于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电话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一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两位数字,并通过随机算法来生成九位数字,将首两位数字与九位数字串接,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造数单元102包括:

首两位号码初始化单元1021,用于初始化首两位数字为13、15、或18;

九位数生成单元1022,用于在java多线程中通过Math.Random算法来并行生成多笔九位数字;

手机号码组合单元1023,用于将初始化的首两位数字与生成的多笔九位数字进行组合,得到11位的手机号码;

指定号码删除单元1024,用于若检测到手机号码中的前三位数字为154,对应将该手机号码进行删除,得到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

去重处理单元1025,用于将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中进行去重,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在本实施例中,先初始化生成N个两位数字(两位数字为13、15、或18),然后在java多线程中通过Math.Random算法来并行生成多笔九位数字(这些九位数字中可能存在重复的数字),将每笔九位数字之前都增加一首两位数字(也就是在13、15、或18中三选一),通过这种方式生成了多笔11位的手机号码。再通过对手机号码中前三位是否为154进行检测,删除前三位是154的手机号码,得到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最后将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中进行去重,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第二造数单元103,用于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二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六位区域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随机生成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并根据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预设的系数求和后除预设值取余得到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区域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造数单元103包括:

首六位号码初始化单元1031,用于根据预设的地区码对应表初始化首六位地区码;

出生日期码生成单元1032,用于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生成前四位年份码,并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后四位日期码,筛选出满足日期码条件的后四位日期码,并按照前四位年份码和后四位日期码的顺序进行串接,得到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

顺序码生成单元1033,用于根据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

校验码生成单元1034,用于将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系数求和得到求和总数,将求和总数除11取余,根据余数得到对应的一位数字校验码;

身份证号码组合单元1035,用于将首六位地区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进行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

在本实施例中,先根据预设的地区码对应表初始化首六位地区码,例如国内每个城市都会定义一个地区码(如深圳的六位地区码就是440301-440307),在初始化首六位地区码时可以是从地区码对应表(该地区码对应表包括多个地区码,及与地区码对应的城市名称)中随机选取一批地区码,也可以将所有地区码全部选取。

然后根据用户上传造数任务时所设置的年龄区间生成前四位年份码,并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后四位日期码,筛选出满足日期码条件的后四位日期码,并按照前四位年份码和后四位日期码的顺序进行串接,得到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例如,若检测到当前的系统时间为2018年1月1日,并初始设置了生成年龄区间为20-30岁,则对应生成的前四位年份码为1988-1998;此时根据随机算法可以生成多个四位数,去除其中不满足日期要求的四位数,如前两位大于13的均去除,之后再把后两位再结合前两位判断,如前两位为03则将后两位中大于31的均去除,通过上述操作就生成了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

然后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笔三位数字顺序码,其中三位数字顺序码中最后一位奇数,则表示性别为男性;若三位数字顺序码中最后一位是偶数,则表示性别为女性。

然后将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系数求和得到求和总数,将求和总数除11取余,根据余数得到对应的一位数字校验码;

具体的,从第一位到第17位的系数分别为:7,9,10,5,8,4,2,1,6,3,7,9,10,5,8,4,2;将前十七位分别乘以上述对应的系数求和,得到求和总数;将求和总数除11取余,得到余数;

若余数为0,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1;

若余数为1,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0;

若余数为2,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X;

若余数为3,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9,;

若余数为4,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8;

若余数为5,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7;

若余数为6,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6;

若余数为7,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5;

若余数为8,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4;

若余数为9,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3;

若余数为10,则对应一位数字校验码为2。

最后将首六位地区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进行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通过上述方式即可自动且快速的生成测试用身份证号。

第三造数单元104,用于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银行卡号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三子任务,对应通过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银行卡号也是多段数字组成,每段数字代表不同的含义,故可参考生成身份证号码的过程,根据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该银行卡号生成算法与身份证号码的生成方法类似)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

第四造数单元105,用于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姓名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四子任务,对应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个汉字并组合成测试用姓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四造数单元105包括:

姓氏生成单元1051,用于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姓氏汉字组,其中每组姓氏汉字组中的汉字总数为1-10字;

姓氏验证单元1052,用于将所生成的多组姓氏汉字组均与预先设置的姓氏字典进行比对,保留与姓氏字典中存在相同项的汉字组,得到姓氏字符串组;

名字生成单元1053,用于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名字汉字组,其中每组名字汉字组中的汉字总数为1-10字;

姓名组合单元1054,用于将姓氏字符串组与名字汉字组进行组合,得到测试用姓名。

在本实施例中,先通过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姓氏汉字组,若所生成的多组姓氏汉字组均与预先设置的姓氏字典进行比对,存在与姓氏字典(如百家姓)中相同项的汉字组,则表示随机生成的得到的姓氏汉字组能作为姓氏。之后在随机生成多组名字汉字组,将姓氏字符串组与名字汉字组进行组合,得到测试用姓名。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自动且快速的生成测试用姓名。

测试数据生成单元106,用于将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分别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进行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的个数均相同;

测试数据生成单元106中还用于取出具有相同编号的一条测试用姓名、一条测试用身份证号码、一条测试用电话号码、及一条测试用银行卡号组合拼装为一条测试数据。

由于按照拆分子任务的方式在各负载端上所造出的测试数据,最终会回传到数据准备自动化云平台(即造数平台)上进行拼装,得到多条测试数据。此时可以按照序号对测试用姓名、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进行拼装。例如第一负载端上造出100万笔数据,同样的,第二负载端、第三负载端、第四负载端也造出100万笔数据,因为造出的每笔数据都会按顺序存储,将第一负载端编号为1的数据,与第二负载端编号为1的数据、与第三负载端编号为1的数据及第四负载端编号为1的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编号为1的测试数据,重复上述方式即可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

可见,该装置实现了大批量测试数据的并发造数,提升测试效率,减少基础数据准备时间。

上述测试数据生成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9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计算机设备500设备可以是终端。该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设备。

参阅图9,该计算机设备5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501连接的处理器5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505,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和内存储器504。

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可存储操作系统5031和计算机程序5032。该计算机程序5032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

该处理器5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500的运行。

该内存储器504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5032被处理器5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一种测试数据生成方法。

该网络接口505用于进行网络通信,如发送分配的任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500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5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以实现如下功能:接收造数任务;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电话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一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两位数字,并通过随机算法来生成九位数字,将首两位数字与九位数字串接,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二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六位区域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随机生成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并根据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预设的系数求和后除预设值取余得到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区域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银行卡号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三子任务,对应通过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姓名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四子任务,对应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个汉字并组合成测试用姓名;将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分别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进行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还执行如下操作:初始化首两位数字为13、15、或18;在java多线程中通过Math.Random算法来并行生成多笔九位数字;将初始化的首两位数字与生成的多笔九位数字进行组合,得到11位的手机号码;若检测到手机号码中的前三位数字为154,对应将该手机号码进行删除,得到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将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中进行去重,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还执行如下操作:根据预设的地区码对应表初始化首六位地区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生成前四位年份码,并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后四位日期码,筛选出满足日期码条件的后四位日期码,并按照前四位年份码和后四位日期码的顺序进行串接,得到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根据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将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系数求和得到求和总数,将求和总数除11取余,根据余数得到对应的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地区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进行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还执行如下操作: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姓氏汉字组,其中每组姓氏汉字组中的汉字总数为1-10字;将所生成的多组姓氏汉字组均与预先设置的姓氏字典进行比对,保留与姓氏字典中存在相同项的汉字组,得到姓氏字符串组;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名字汉字组,其中每组名字汉字组中的汉字总数为1-10字;将姓氏字符串组与名字汉字组进行组合,得到测试用姓名。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器502还执行如下操作:所述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的个数均相同;取出具有相同编号的一条测试用姓名、一条测试用身份证号码、一条测试用电话号码、及一条测试用银行卡号组合拼装为一条测试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具体构成的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仅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存储器及处理器的结构及功能与图9所示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5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接收造数任务;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电话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一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两位数字,并通过随机算法来生成九位数字,将首两位数字与九位数字串接,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二子任务,对应初始化首六位区域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随机生成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并根据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预设的系数求和后除预设值取余得到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区域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银行卡号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三子任务,对应通过预设的银行卡号生成算法对应生成测试用银行卡号;根据造数任务中的测试用姓名造数指示信息生成第四子任务,对应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个汉字并组合成测试用姓名;将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分别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进行映射,得到多笔测试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初始化首两位数字为13、15、或18;在java多线程中通过Math.Random算法来并行生成多笔九位数字;将初始化的首两位数字与生成的多笔九位数字进行组合,得到11位的手机号码;若检测到手机号码中的前三位数字为154,对应将该手机号码进行删除,得到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将初次处理后电话号码中进行去重,得到测试用电话号码。

在一实施例中,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预设的地区码对应表初始化首六位地区码;根据初始设置的年龄区间生成前四位年份码,并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后四位日期码,筛选出满足日期码条件的后四位日期码,并按照前四位年份码和后四位日期码的顺序进行串接,得到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根据随机算法生成三位数字顺序码;将前十七位分别乘以对应系数求和得到求和总数,将求和总数除11取余,根据余数得到对应的一位数字校验码;将首六位地区码、中部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及一位数字校验码进行串接,得到测试用身份证号码。

在一实施例中,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姓氏汉字组,其中每组姓氏汉字组中的汉字总数为1-10字;将所生成的多组姓氏汉字组均与预先设置的姓氏字典进行比对,保留与姓氏字典中存在相同项的汉字组,得到姓氏字符串组;根据随机算法生成多组名字汉字组,其中每组名字汉字组中的汉字总数为1-10字;将姓氏字符串组与名字汉字组进行组合,得到测试用姓名。

在一实施例中,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身份证号码、测试用银行卡号及测试用姓名的个数均相同;取出具有相同编号的一条测试用姓名、一条测试用身份证号码、一条测试用电话号码、及一条测试用银行卡号组合拼装为一条测试数据。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也可以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单元集合成一个单元,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