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3267发布日期:2018-12-01 00:3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状态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可以通过手动切换方式更改自身的工作状态,如通过手动触控按键的方式更改工作状态,如通过手动触控关机按键方式将终端从关机状态更改为开机状态,以此唤醒终端的操作系统。

从上述描述可知,目前终端的状态切换需要手动控制,无法在不借助于用户手动操作的情况下实现状态的自动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用于自动切换终端的工作状态,且在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的情况下进行切换,以提高切换准确度。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包括:

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不同;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

如果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包括:在所述终端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在所述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采集区域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通过所述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所述采集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

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至少根据所述采集区域的第一信息和所述采集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

优选的,所述至少根据所述采集区域的第一信息和所述采集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包括:

至少将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之间的差异;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之间的差异,确定所述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时间通过所述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所述终端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信息是在所述第二时间通过所述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采集区域内所述待检测对象到所述终端的第二距离;

或者

所述第一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时间通过所述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所述采集区域内的第一热量值,所述第二信息是在所述第二时间通过所述第二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所述采集区域内的第二热量值。

优选的,所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表明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所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所述待检测对象为在所述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

或者

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表明所述待检测对象引起所述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发生变化,所述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内且所述待检测对象为在所述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

优选的,所述如果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包括:

如果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获取所述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在所述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且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

优选的,在所述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所述运动的对象输入的用于改变终端的工作状态的操作信息;

在所获取的操作信息与预设操作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优选的,在所述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维持所述终端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并在获取所述操作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情况下,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三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小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小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

或者

在所述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所述第四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小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所述第四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小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状态切换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不同;

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

切换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采集装置,用于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不同;

处理器,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确定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并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预设条件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并且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这就说明在检测到存在运动的对象的情况下切换终端的工作状态,从而排除存在非运动的对象的情况,提高切换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集区域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集区域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状态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的一种流程图,该状态切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至少两种工作状态的终端中,其中终端可以是笔记本、具有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等各种类型的设备,如具有faceid人脸识别的手机(简称为刷脸认证的手机)。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状态切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不同,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对应两个不同时间的信息,而至少获得则说明除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外还可以获得对应其他时间的信息,如获得对应第三时间的第三信息,第三时间不同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如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且第二时间早于第三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说明,其他信息可以参阅对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说明,如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由终端同时获得,所谓同时获得是:终端在同一个时间获得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通过终端对应的其他装置分时(即在两个不同时间,如上述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获得后缓存的两个信息,当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也可以由终端分时获得,如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间获得第二信息。

获得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一种可行方式是: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在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采集区域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采集区域的第二信息。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除是对应两个不同时间的信息之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还是采集区域内的信息,该采集区域是预先为终端设置的一个区域,如采集区域可以是根据终端的放置来预先设置,如根据终端的放置确定终端的显示区域的朝向,将显示区域的朝向相对的区域设置为采集区域。如图2所示作为终端的电脑来说,该电脑放置于一桌子上,且电脑的显示区域的朝向与桌子的轴线(图2中的虚线所示)垂直,则预先为电脑设置的采集区域为显示区域的朝向相对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视角范围的区域,又因为显示区域的视角范围所涵盖的区域过大,为此还可以在设置采集区域时设置一个特定距离,该采集区域的最远端到显示区域的距离为该特定距离,如图3所示,其中特定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设置,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而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可以是设置在终端内部或者独立于终端之外的至少一个采集装置,以通过至少一个采集装置获得采集区域内的各种信息,由此可以基于信息变化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可行方式有但不限于如下方式:

一种方式:第一信息可以是在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第一距离,第二信息可以是在第二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第二距离;例如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在第一时间获得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第一距离以及在第二时间获得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以由上述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如可以由距离传感器(可视为第一采集装置集合中的一个传感器或者视为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距离以及在第二时间获得第二距离,其中距离传感器可以是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种,又或者可以由深度传感器(可视为第一采集装置集合中的一个传感器或者视为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在第一时间获得待检测对象的第一深度以及在第二时间获得待检测对象的第二深度,将第一深度确定为第一距离以及将第二深度确定为第二距离。

另一种方式:第一信息可以是在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采集区域内的第一热量值,第二信息可以是在第二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采集区域内的第二热量值。例如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在第一时间获得采集区域内的第一热量值以及在第二时间获得采集区域内的第二热量值,第一热量值和第二热量值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如通过具备热量探测功能的装置,如红外探测装置来获得采集区域内的第一热量值和第二热量值。

再一种方式:第一信息可以是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采集区域内的第一图像,第二信息可以是第二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的采集区域内的第二图像。例如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在第一时间获得采集区域内的第一图像以及在第二时间获得采集区域内的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如通过摄像功能的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可以包括上述至少一种类型信息的至少一种装置,若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包括用于获得一种类型信息的至少两种装置,则可以从中选取一种装置来获得信息,也可以通过至少两种装置中分别获得信息然后再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以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为例,若第一采集装置集合通过上述距离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分别获得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则将距离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分别获得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视为初始第一距离和初始第二距离,对两个初始第一距离进行处理得到第一距离,如将两个初始第一距离的平均值作为第一距离,同样的对两个初始第二距离进行处理得到第二距离。若获得至少两个初始第一图像和至少两个初始第二图像,同样可以对至少两个初始第一图像和至少两个初始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如将至少两个初始第一图像中的共同部分(即每个初始第一图像均包括的部分)确定为第一图像。

若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包括用于获得至少两种类型信息的至少一种装置,则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包括多种类型信息,如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包括:用于获得距离的装置和用于获得热量值的装置,则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一热量值,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距离和第二热量值。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控制终端进行工作状态切换的信息,第一采集装置集合中用于获得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装置需要一直处于工作中,使得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在终端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均能够获得上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而第一采集装置集合一直处于工作中,则势必会增加终端的功耗,为此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可以选用功耗较低的装置,如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可以选用上述距离传感器。

102: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例如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以排除采集区域内静止的对象。而所谓运动的对象可以是在采集区域内存在位移的对象,如一个对象从采集区域之外移动到采集区域内(可以认为是从采集区域的边缘移动到采集区域内)或者从采集区域内的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均可以视为是在采集区域内存在位移的对象。其中对象从采集区域内的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可以是对象中的部分从采集区域内的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以对象为采集区域内的人为例,其可以是人的部分身体,如身体的上半部分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不进行限定。

而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则说明可以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其他信息相结合来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根据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上述对应第三时间的第三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一种可行方式是:至少根据采集区域的第一信息和采集区域的第二信息,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例如至少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差异,并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差异,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若还获得对应其他时间的其他信息,则需要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每两个信息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每两个信息之间的差异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

以上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为例,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例如至少将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进行比对,得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可以视为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异),并至少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具体的,若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则确定采集区域内不存在运动的对象;若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不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则确定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其中预设误差范围可以是用于获得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自身的误差范围,如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由上述距离传感器获得时预设误差范围是该距离传感器自身采集数据的误差范围。

对于第一热量值和第二热量值来说,若根据第一热量值和第二热量值确定出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发生变化,如确定出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增加,则可以确定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而对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来说,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各个对象的显示,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如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出某个对象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位置、大小、朝向中的至少一种不同,则确定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

此外,本实施例满足预设条件除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可以表明其他内容,如满足预设条件的一种表示是:满足预设条件表明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也就是说除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需要满足运动的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以在满足这两种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

其中预设距离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如可以将用于获得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可检测到的距离范围确定为预设距离范围。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确定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然后确定运动的对象到终端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当然也可以先确定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然后在确定待检测对象是否是运动的对象。仍以上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为例,若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中的至少一个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确定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而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则可以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具体请参阅本实施例中关于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距离差,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的说明,此处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满足预设条件的另一种表示是:满足预设条件表明所述待检测对象引起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发生变化,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也就是说除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由运动的对象引起,且该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与上述另一种满足预设条件的说明相类似,本实施例也可以先确定运动的对象再确定热量变化,或者先确定热量变化再确定运动的对象,具体不在说明。

其中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发生变化可以表明: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增加,如在某个运动的对象移动到采集区域内时,该采集区域内则会增加该运动的对象的热量,如人移动到采集区域内时采集区域内则会增加该人的热量,此时获得的第一热量值中会在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值上增加人的热量。相对应的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可以表明:热量增加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由此说明待检测对象在预设时间内一直处于采集区域内。在实际应用中,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如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可以表明在预设时间内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不大,如第一热量值和第二热量值之间变化不大,则该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则是一个相对于第一热量值或第二热量值来说较小的数值范围,如在第一热量值的基础上增加第一数值作为预设热量变化范围的最大值,在第一热量值的基础上减小第二数值作为预设热量变化范围的最小值,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当然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可以表明采集区域内允许的最大热量值和最小热量值,对于最大热量值和最小热量值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

或者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发生变化可以表明:采集区域内的至少两个区域的热量发生变化,如采集区域内的一个区域的热量增加,而另一个区域的热量减小,该热量发生变化适用于待检测对象已位于采集区域内的场景中。相对应的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可以表明:在预设时间内热量发生变化的至少两个区域的热量变化值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内(如采集区域允许的最大热量值和最小热量值),或者表明在预设时间内热量发生变化的至少两个区域的热量变化值之间的差值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内,如若预设时间内热量发生变化的至少两个区域的热量变化值基本不变,则预设热量变化范围是一个较小的范围。仍以上述第一热量值和第二热量值为例,若第一热量值对应热量增加的区域,第二热量值对应热量减小的另一个区域,则该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则是一个相对于第一热量值或第二热量值来说较小的数值范围,具体请参阅上述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103:如果满足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预设条件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如满足预设条件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则在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存在运动的对象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若满足预设条件表明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则在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存在运动的对象且运动的对象到终端的聚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将运动的对象和距离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工作状态的切换。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并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预设条件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并且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这就说明在检测到存在运动的对象的情况下切换终端的工作状态,从而排除存在非运动的对象的情况,提高切换准确度。

请参阅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不同。

402: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01和步骤402:与上述步骤101和步骤102相同,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403:如果满足预设条件,获取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满足预设条件的说明可以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运动的对象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如运动的对象为人的情况下,生理特征可以是指纹特征、虹膜特征、人脸特征和声音特征等中的任意一种,行为特征可以是步态特征、击键习惯等中的任意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随意选取一种,并设置与其对应的第二采集装置集合,其中第二采集装置集合和第一采集装置集合可以为同一个采集装置集合,或者第二采集装置集合和第一采集装置集合为相互独立的采集装置集合,这样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五工作状态,以启动第二采集装置集合,由此可以通过第二采集装置集合获取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

例如通过第二采集装置集合获取运动的对象的人脸特征,这样在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获取到人脸特征,也就是说在对象运动时无需做出额外的动作,如对准第二采集装置集合或者触摸第二采集装置集合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到作为生物特征信息的人脸特征,提高切换的自动化。

404: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其中预设生物特征信息是为了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预先录入的生物特征信息,如预设生物特征信息是由n次录入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第一生物特征信息通过上述采集模块录入)组成,每次录入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是同一个生物特征的部分信息,且每次录入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之间至少有部分各不相同,以便于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在预先录入预设生物特征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将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作为进行工作状态切换的另一个基本信息,如在满足预设条件且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如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具体为何种状态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但是需要满足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且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这样在进行工作状态切换后可以通过终端在第二工作状态下执行更多的操作,如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的显示区域的亮度处于第一亮度,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的显示区域的亮度处于第二亮度,第二亮度小于第一亮度,且第二亮度的取值接近于0;又或者第二工作状态为终端的显示区域显示桌面,第一工作状态为终端的显示区域显示除桌面之外的其他内容,如显示用于输入操作信息(如预设密码)的文本区域。

若第二采集装置集合和第一采集装置集合为相互独立的采集装置集合,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五工作状态,因此若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则终端从第五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五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且第五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

405: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运动的对象输入的用于改变终端的工作状态的操作信息,如获取用于改变终端的工作状态的操作密码。

在本实施例中,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显示用于输入改变终端的工作状态的操作信息的文本区域,由运动的对象在文本区域输入可作为操作信息的文本,如操作密码等。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这样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而在获取操作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情况下,控制终端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如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三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第三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

或者

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也就是说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就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如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其中第四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第四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

对于第三工作状态和第四工作状态来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定,但是需要满足上述对第三工作状态和第四工作状态的操作权限和功耗的限定。

406:在所获取的操作信息与预设操作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获取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在所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在满足预设条件且所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工作状态,进而提高切换准确度。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状态切换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获得单元11、确定单元12和切换单元13。

获得单元11,用于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不同,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对应两个不同时间的信息,而至少获得则说明除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外还可以获得对应其他时间的信息,如获得单元11可以获得对应第三时间的第三信息,第三时间不同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如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且第二时间早于第三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说明,其他信息可以参阅对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说明,如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由终端同时获得,所谓同时获得是:终端在同一个时间获得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通过终端对应的其他装置分时(即在两个不同时间,如上述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获得后缓存的两个信息,当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也可以由终端分时获得,如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间获得第二信息。

其中获得单元11获得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一种可行方式是: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在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采集区域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采集区域的第二信息。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除是对应两个不同时间的信息之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还是采集区域内的信息,对于采集区域的说明以及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可行方式可以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确定单元12,用于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以排除采集区域内静止的对象。而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则说明可以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其他信息相结合来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根据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上述对应第三时间的第三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单元12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一种可行方式是:至少根据采集区域的第一信息和采集区域的第二信息,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例如至少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差异,并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差异,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若还获得对应其他时间的其他信息,则确定单元12需要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每两个信息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每两个信息之间的差异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

此外,本实施例满足预设条件除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可以表明其他内容,如满足预设条件表明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也就是说除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需要满足运动的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以在满足这两种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或者满足预设条件表明所述待检测对象引起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发生变化,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也就是说除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由运动的对象引起,且该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对于这两种满足预设条件的说明请参阅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切换单元13,用于如果确定单元确定满足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预设条件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如满足预设条件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则在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存在运动的对象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若满足预设条件表明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则在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存在运动的对象且运动的对象到终端的聚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将运动的对象和距离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工作状态的切换。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并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预设条件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并且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这就说明在检测到存在运动的对象的情况下切换终端的工作状态,从而排除存在非运动的对象的情况,提高切换准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获得单元11还用于如果满足预设条件,获取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应的切换单元13还用于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且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

此外,获得单元11还用于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运动的对象输入的用于改变终端的工作状态的操作信息,相应的切换单元13还用于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维持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并在获得单元11获取操作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三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第三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或者切换单元13还用于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其中第四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第四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

对于获得单元11和切换单元13的上述功能,可以参阅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并且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获取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在所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在满足预设条件且所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工作状态,进而提高切换准确度。

请参阅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结构,可以包括:采集装置21和处理器22。

采集装置21,用于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不同,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对应两个不同时间的信息,而至少获得则说明除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外还可以获得对应其他时间的信息,如获得单元11可以获得对应第三时间的第三信息,第三时间不同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如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且第二时间早于第三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说明,其他信息可以参阅对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说明,如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由终端同时获得,所谓同时获得是:终端在同一个时间获得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通过终端对应的其他装置分时(即在两个不同时间,如上述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获得后缓存的两个信息,当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也可以由终端分时获得,如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间获得第二信息。

其中采集装置21获得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一种可行方式是: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在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采集区域的第一信息以及在第二时间通过第一采集装置集合获得采集区域的第二信息。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除是对应两个不同时间的信息之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还是采集区域内的信息,对于采集区域的说明以及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可行方式可以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处理器22,用于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确定满足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预设条件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其中,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

其中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说明可以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其他信息相结合来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根据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上述对应第三时间的第三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22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一种可行方式是:至少根据采集区域的第一信息和采集区域的第二信息,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例如至少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差异,并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差异,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若还获得对应其他时间的其他信息,则处理器22需要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每两个信息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每两个信息之间的差异确定采集区域是否存在运动的对象。

此外,本实施例满足预设条件除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可以表明其他内容,如满足预设条件表明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也就是说除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需要满足运动的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以在满足这两种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或者满足预设条件表明所述待检测对象引起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发生变化,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也就是说除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存在运动的对象之外,还需要满足采集区域内的热量变化由运动的对象引起,且该热量变化在预设时间内维持在预设热量变化范围。对于这两种满足预设条件的说明请参阅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如满足预设条件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则在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存在运动的对象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若满足预设条件表明采集区域内待检测对象到终端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待检测对象为在采集区域内运动的对象,则在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存在运动的对象且运动的对象到终端的聚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将运动的对象和距离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工作状态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采集单元21还用于如果满足预设条件,获取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应的处理器22还用于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且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

此外,采集单元21还用于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运动的对象输入的用于改变终端的工作状态的操作信息,相应的处理器22还用于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维持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并在采集单元21获取操作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三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第三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或者处理器22还用于在运动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其中第四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功耗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第四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大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但小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操作权限。

对于采集装置21和处理器22的上述功能,可以参阅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终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至少获得对应第一时间的第一信息以及对应第二时间的第二信息,并至少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至少根据满足预设条件将终端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实现工作状态的自动切换。并且满足预设条件至少表明存在运动的对象,这就说明在检测到存在运动的对象的情况下切换终端的工作状态,从而排除存在非运动的对象的情况,提高切换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