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机箱及其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8970发布日期:2019-03-13 23:1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务器机箱及其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服务器机箱的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服务器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服务器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服务器的主要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it设备会集中放置在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包含各类型的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及大量的机柜及其它基础设施。每种it设备都是由各种硬件板卡组成,如计算模块、存储模块、机箱、风扇模块等等。

现今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越来越进步,产品的密度也越来越高,为此元器件的散热性能需要得到保证。在服务器机箱中,往往存在多个元器件的安装位置靠近且发热量均较大的情况,即为前后热源双配置情况。对于此种情况的热源,目前往往同时采用两个散热器形成组合对前后热源进行散热。然而,在实际进行散热过程中,发现后排热源的散热情况比较糟糕,由于前排散热器对气流的阻抗较高,进入后排散热器的流量较低,导致后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不足。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减少前排散热器的散热鳍片的方式来减少阻抗——当散热鳍片的数量减少后,相邻两片散热鳍片的间距增大,从而减小了阻抗,增大了进入后排散热器的冷风流量。然而,此种方式虽然能提高后排散热器的冷风流量,但是却同时大幅降低了前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导致前排散热器的性能不足,前后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仍然处于失衡状态。

因此,如何在尽量兼顾前后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后排散热器的进风流量,均衡前后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务器机箱的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能够在尽量兼顾前后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后排散热器的进风流量,均衡前后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服务器机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机箱的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包括用于对前排热源进行散热的前排散热器和用于对后排热源进行散热的后排散热器,所述前排散热器上沿风向均匀设置有多片第一散热鳍片,所述后排散热器上沿风向均匀设置有多片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数量相等,且预设比例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表面积小于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表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均呈矩形,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风向。

优选地,预设比例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宽度小于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宽度。

优选地,50%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宽度小于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宽度。

优选地,50%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宽度为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宽度的1/2。

优选地,预设比例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剩余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在所述前排散热器上互相交错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器机箱,包括机柜和设置于所述机柜内的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其中,所述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服务器机箱的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主要包括前排散热器和后排散热器。其中,前排散热器主要用于对线性双热源中的前排热源进行散热,而后排散热器主要用于对线性双热源中的后排热源进行散热。在前排散热器上沿着冷风流向均匀设置有多片第一散热鳍片,同时在后排散热器上沿着冷风流向均匀设置有多片第二散热鳍片,该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的数量相等,并且一般各自的相邻间距也均等。重要的是,第一散热鳍片中存在部分预设比例的鳍片,其表面积小于各第二散热鳍片的表面积。如此,由于部分第一散热鳍片的表面积相对减小,使得各第一散热鳍片的整体散热性能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同时降低了对进风冷空气的阻挡效果,使得更大流量的进风冷空气可以无阻碍地达到后排散热器中,提高了后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散热鳍片中仅有部分的表面积被减小,该部分鳍片所占的比例为预先设计的合适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前排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同时保证对前排热源的散热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减少散热鳍片的数量、增大相邻间距的方式来增大后排散热器流量的方式,本发明仅以小幅削弱前排散热器的散热表面积的代价换取后排散热器的较大进风流量提升,尽量兼顾了前后排散热器的综合散热性能,均衡了前后排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其中,图1—图2中:

前排散热器—1,第一散热鳍片—101,后排散热器—2,第二散热鳍片—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服务器机箱的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主要包括前排散热器1和后排散热器2。

其中,前排散热器1主要用于对线性双热源中的前排热源进行散热,而后排散热器2主要用于对线性双热源中的后排热源进行散热。在前排散热器1上沿着冷风流向均匀设置有多片第一散热鳍片101,同时在后排散热器2上沿着冷风流向均匀设置有多片第二散热鳍片201,该第一散热鳍片101和第二散热鳍片201的数量相等,并且一般各自的相邻间距也均等。

重要的是,第一散热鳍片101中存在部分预设比例的鳍片,其表面积小于各第二散热鳍片201的表面积。如此,由于部分第一散热鳍片101的表面积相对减小,使得各第一散热鳍片101的整体散热性能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同时降低了对进风冷空气的阻挡效果,使得更大流量的进风冷空气可以无阻碍地达到后排散热器2中,提高了后排散热器2的散热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散热鳍片101中仅有部分的表面积被减小,该部分鳍片所占的比例为预先设计的合适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前排散热器1的散热性能,同时保证对前排热源的散热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减少散热鳍片的数量、增大相邻间距的方式来增大后排散热器2流量的方式,本实施例仅以小幅削弱前排散热器1的散热表面积的代价换取后排散热器2的较大进风流量提升,尽量兼顾了前后排散热器2的综合散热性能,均衡了前后排散热器2的散热效率。

在关于第一散热鳍片101和第二散热鳍片20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散热鳍片101和第二散热鳍片201均呈矩形,比如长方形或正方形等,以长方形为例,该第一散热鳍片101和第二散热鳍片201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风向而布置。如此,当冷风流动时,即可与第一散热鳍片101和第二散热鳍片201的两侧表面相接触,从而吸收热量。

进一步的,为方便地减小预设比例的第一散热鳍片101的表面积,本实施例将该部分第一散热鳍片101的宽度(或高度)减小,使得该部分第一散热鳍片101“变矮”,一方面顺利减小了表面积,另一方面进风冷空气可直接从该部分第一散热鳍片101的顶部越过,阻抗得到削减,从而无阻碍地到达后排散热器2中,当然,减小第一散热鳍片101的表面积的方式并非减小宽度这一种,当第一散热鳍片101呈长方形时,还可以通过减小其长度的方式实现,此时,进风冷空气的阻抗虽然不变,但是与该部分第一散热鳍片101的接触时间减小,吸收热量减小,保留了部分吸热能力,变相地增大了进入后排散热器2的冷风流量。

具体的,对预设比例的第一散热鳍片101的宽度削减程度一般可为1/2,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左右调整,宽度削减程度越高,前排散热器1的散热性能削弱越大,反之亦然。

不仅如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对预设比例的第一散热鳍片101的表面积进行削减的方式,还可以根据其形状的不同而变化。比如,若该预设比例的第一散热鳍片101呈曲线长方形,即其顶边为曲线,如波浪线等,此时可沿着曲线的走向等比例地减小高度。如此,通过曲线型的减小第一散热鳍片101的表面积,可以在前排散热器1中增大进风冷空气的紊流程度,提高前排散热器1的散热性能。

为兼顾前排散热器1和后排散热器2的综合散热性能,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鳍片101中的50%的宽度小于第二散热鳍片201的宽度,并且,该50%较矮的第一散热鳍片101与另外50%较高的第一散热鳍片101可在前排散热器1上互相交错分布,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前排散热器1的散热性能均匀性。当然,较矮的第一散热鳍片101与较高的散热鳍片的分布比例可以根据线性双热源的实际发热情况进行调整,总的调整准则是均衡前后散热器的额散热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机箱,主要包括机柜和设置在机柜内的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其中,该线性双热源均衡散热机构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