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8142发布日期:2019-04-23 20:0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移动设备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众多应用和娱乐类产品在移动终端上大量涌现。同时,移动终端的性能和屏幕显示质量的不断提升,让人们可以在手掌大小的屏幕上显示更具表现力和真实感的内容。这其中,3d画面表现大量的出现在娱乐类,教育类,以及使用到vr/ar等技术的产品中,比如,3d模型展示、虚拟场景漫游等。

目前,不同于传统的2d画面,物体在3d场景中的操作通常具有更大的挑战。因为手指在屏幕上的移动本质上是一个2d的平面,所采集的数据也是2d,而我们要操作的物体是3d场景中的,这其中涉及,平移,旋转,远近,等更高维度的操作。人工交互学家已经在这方面有过比较普世的方案。比如,用滑动屏幕来实现平移或旋转,用捏合来调整物体离实现的远近(放缩)。但这些方法更多表现为一种普适性的方法,可以应用在任何2d屏幕展示3d物体的场景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等。现在手机已经基本进入2k屏时代(屏幕分辨率超过1080x1920),手机的屏幕像素密度也超过300ppi。

然而,在上述高密度的屏幕参数下,上述的普适方法就显得过于简单了。既不能明确的根据屏幕参数来提出合理的手势运动参数,也不能充分利用目前手机的强大性能来优化手势的操作,给用户造成较差的三维图形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强大性能平台下,简单的三维操作模式给用户造成较差的三维图形操作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

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根据所述物理属性和所述模拟属性,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触控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

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模拟距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属性和所述模拟属性,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运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

运行动作实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根据所述物理属性和所述模拟属性,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强大性能平台下,简单的三维操作模式给用户造成较差的三维图形操作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三维触控第一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三维触控第二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的二维显示屏幕上展示三维图形时,通常接收用户对于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通常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方式与操作二维图像不同,一般由用户真相对三维图形对于的应用中进行预设。

当然,预设的三维图形显示应用预设的触控操作通常都是由应用开发人员在应用开发时预置的触控操作集,用户通过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的组合对当前应用中的三维图形进行操作。

当然,三维触控操作的设定也可以是预置在相关的移动终端触控操作集中,与二维操作进行区分,并可以结合当前移动终端的重力感应参数等,对于触控操作的类型和具体设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步骤102,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触控屏幕在显示三维图形,并接收对应触控操作时会感知触控操作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例如,感知触控温度、湿度、压力、重力、轨迹等,模拟属性是针对上述物理属性产生对三维图形的控制属性,这种对应关系为模拟属性。例如,单指/双指,以及平移/捏合,几种操作的连贯实现对三维图形的旋转以及缩放操作等。

可以理解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不限于上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步骤103,根据所述物理属性和所述模拟属性,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上述获取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获取触控操作在触控屏幕上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轨迹在屏幕上产生的实际距离,计算触控操作的操作距离,确定为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例如,手指在屏幕移动时的模拟采样,通过采样数据计算手指在触控屏幕上移动的模拟距离。

步骤104,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物理/模拟映射算法将模拟距离具体变换为三维图形的移动的真实距离,即三维模型的运行参数。例如,三维图形的与触控产生的模拟距离之间设置一个比例,当触控的模拟距离移动一厘米,则三维模型移动三厘米等。

当然,物理/模拟映射算法将模拟距离具体变换为三维图形的移动的真实距离的计算方法不限于上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步骤105,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上述确定的三维模型的运行参数,移动终端在三维模型对应应用计算三维模型的运行轨迹和运行距离,执行该三维模型的运行动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根据所述物理属性和所述模拟属性,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达到了通过细致化用户触控操作,提高用户的三维触控操作体验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三维图形操作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

此步骤与步骤101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202,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此步骤与步骤102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优选地,所述触控操作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连续多个预设触控行为的交互触控行为,则步骤202,包括:

子步骤b1,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预设触控行为的交互触控行为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具体地,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触控行为对应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其中,如图2a所示,一定时间内的触控行为可以是多个单一触控行为的组合,例如,在一秒钟内双指同时滑动的手势操作来实现3d物体在视平面上的平移(x/y平面);在一秒钟内通过单指滑动的手势操作来实现3d物体的旋转。通过双指捏合的手势操作来实现3d物体距离视平面的远近调节。在一秒钟内单指/双指,以及平移/捏合,几种操作的连贯实现(不需要手指离开屏幕可以自动切换到不同操作)等。

可以理解地,如图2b所示,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还可以为手势的滑动和捏合过程中在触控屏幕上产生的压力,重力和摩擦力等,根据识别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识别用户的触控手势。

优选地,所述物理属性包括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控力度,所述模拟属性包括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轨迹。

步骤203,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力度,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参数;

具体地,识别触控操作在触控屏幕上的触控力度,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参数,例如通过设定合理的阈值解决手指在触碰屏幕时的细微抖动对手势识别的影响。

其中,还可以通过均值算法解决手指在屏幕移动过程中可能的细微偏差和抖动对识别造成不必要的灵敏。

例如,通过手指离开屏幕时的运动预测技术让物体的移动表现出一定的惯性,如用户在触控屏幕上的滑动时产生的压力超过阈值,则用户手指离开屏幕后,可以控制三维图像继续运动,以更加符合现实世界中的运动规律,从而带来更具真实感的交互体验。

步骤204,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轨迹,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移动距离;

具体地,通过上述不同的触控轨迹,在通过触控屏幕中的物理属性识别用户的触控操作在屏幕上的触控轨迹,明确是识别用户的触控手势,例如是单手指还是双手指,是旋转手势还是滑动手势,并确定上述手势产生的移动距离。

步骤205,根据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触控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具体地,根据上述得到的移动距离和触控参数确定触控操作对应三维图像的模拟距离。例如,在识别触控操作时,如果触控操作手势为旋转操作,那么计算该手势在触控屏幕上的旋转角度与距离位触控参数,获取该手势对应操作三维图像的运行动作,如三维图形的旋转距离。

子步骤a1,通过预设均值法计算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力度,与所述预设触控采样数据中的预设触控力度之间的触控力度差;

具体地,接收到的触控操作中包含触控压力以及摩擦力数据,则利用预设均值法计算手指在在屏幕移动过程中可能的细微偏差和抖动,与预设阈值,即通过预设触控采样数据中的预设触控力度的偏差和抖动之间的差值。

子步骤a2,如果所述力度差在预设力度范围内,则通过预设均值法计算所述触控操作的移动距离与所述预设触控采样数据中的预设模拟距离之间的触控距离差;

具体地,通过判断上述偏差和抖动差是否超过预设力度范围内,来判断对三维图像控制的具体影像,如果力度差在预设力度范围内,那么进一步通过预设均值法计算所述触控操作的移动距离与所述预设触控采样数据中的预设模拟距离之间的触控距离差。

子步骤a3,若所述触控距离差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提取所述预设采样数据中对应所述预设模拟距离与所述预设触控力度的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具体地,如果上述得到的距离差在预设距离范围内,那么就在预设采样数据中提取对应上述计算力度差和距离差的预设模拟距离与预设触控力度的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步骤206,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

此步骤与步骤104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207,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

此步骤与步骤105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物理属性包括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控力度,所述模拟属性包括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轨迹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力度,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参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轨迹,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触控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达到了通过触控操作手势动作来操作手机上三维场景下的物体时具备适配性、便捷性和容错性的目的,从而具备让操作的过程更加灵活便捷,带给用户的操作体验更加优异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

触控操作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

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模拟距离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物理属性和所述模拟属性,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运行参数获取模块304,用于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

运行动作实现模块305,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模拟距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属性和所述模拟属性,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运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运行动作实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达到了通过细致化用户触控操作,提高用户的三维触控操作体验的目的。

参照图4,下面分别详细介绍所述移动终端300各模块的功能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

触控操作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

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优选地,所述触控操作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连续多个预设触控行为的交互触控行为,所述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获取模块302,包括:

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获取子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所述预设触控行为的交互触控行为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

优选地,所述模拟距离确定模块302,包括:

触控参数生成子模块3021,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力度,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参数;

移动距离生成子模块3022,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轨迹,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移动距离;

模拟距离确定子模块3023,用于根据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触控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所述模拟距离确定子模块3023,包括:

触控力度差计算单元,用于通过预设均值法计算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力度,与所述预设触控采样数据中的预设触控力度之间的触控力度差;

触控距离差计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力度差在预设力度范围内,则通过预设均值法计算所述触控操作的移动距离与所述预设触控采样数据中的预设模拟距离之间的触控距离差;

模拟距离提取单元,用于若所述触控距离差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提取所述预设采样数据中对应所述预设模拟距离与所述预设触控力度的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优选地,物理属性包括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控力度,所述模拟属性包括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轨迹。

模拟距离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物理属性和所述模拟属性,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

运行参数获取模块304,用于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

运行动作实现模块305,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触控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上针对三维图形的触控操作;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触控操作对应所述移动终端触控屏幕的物理属性和模拟属性;物理属性包括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触控力度,所述模拟属性包括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轨迹触控参数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力度,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参数;移动距离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在所述触控屏幕上的触控轨迹,生成所述触控操作的移动距离;模拟距离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触控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模拟距离。运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拟距离与所述三维图形的预设映射比例,获取对应所述触控操作的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参数;运行动作实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实现所述三维图形的运行动作。达到了通过触控操作手势动作来操作手机上三维场景下的物体时具备适配性、便捷性和容错性的目的,从而具备让操作的过程更加灵活便捷,带给用户的操作体验更加优异的有益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拍摄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