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4540发布日期:2018-10-12 23:4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加样仪的电子标签样本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加样系统上的射频识别电子,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全自动加样系统是一种设计用于在临床诊断领域执行自动化的常规实验室任务的仪器,系统可通过用户自定义的程序来实现从样品管到微孔板,从微孔板到微孔板,从试剂槽到微孔板等自动加样,代替手工移液枪使用。

现其中仪器采集样本的信息采用的是条形码技术,实现形式是在样本管上贴条形码,机器配备条形码扫描器,通过条形码扫描器扫描样本管,然后把样本的信息传输给电脑。通过在样本管上贴条形码,机器配备条形码扫描器,通过条形码扫描器扫描样本管,然后把样本的信息传输给电脑。采用条形码的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条形码是印在纸张上,需人工粘贴到样本管上,在此过程中容易变形或褶皱,导致自动加样系统对条形码的识别率低;而其,采用条形码的方式,所记录的信息只是一个固定的条形码数据,无样本其它信息(如该样本血清采集人的姓名,身份证等),能传达的信息极其有限,导致还需后续对相关的采集数据进行人工的校对处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这也构成了需要进一步改进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的结构,以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通过改进原有的样本架,加装一个插口,用于插入RFID的电子标签,该电子标签为非接触的数据载体,无需粘贴,数据存取量相比条形码大,解决了原有识别率低和数据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用于自动加样仪上的样本标示,包括样品管、样品管支架,所述样品管支架的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来固定样品管的限位槽,还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的设置在限位槽一侧的电子标签;以此,通过在样品管支架的限位槽侧,可拆卸的设置电子标签,可记录样品管相关的信息,通过电子设备可非接触的提供数据的采集、更新,且通过电子标签,可完整的记载与样品管相关的信息,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有样品管识别率低、数据单一的问题,便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能够及时的提供样品管实时状态,有利于自动加样仪的物联网化。

优选地,为了便于仪器对样品管的自动化检测、分析的作业,样品管支架底部还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样品管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样品管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开设在样品管支架较长侧边上的插槽,所述插槽沿样品管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延伸。

优选地,插槽加工成U型,其开口端向上延伸的布置。

优选地,电子标签为非接触、可自动识别的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标签。

优选地,还包括与电子标签配合使用的识别终端,所述识别终端与电脑连接,非接触式的采集和/或电子标签所携带的信息。

优选地,识别终端包括阅读器和感应天线,其中,与电脑终端电性连接阅读器,与感应天线电性连接;感应天线与电子标签非接触式的电性连接。

优选地,感应天线通过电磁场与电子标签之间通过电磁场保持非接触式的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实现标签样本的快速扫描识别:克服了现有采用的条形码技术,一次只能扫描一个条形码的缺陷,通过RFID辨识装置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极大的提升了自动采样仪的作业速率;

2、电子标签体积小型化、形状可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3、提升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4、可重复使用: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7、高安全性: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的识别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样品管,20、样品架,21、限位槽,22、滑槽,23、插槽,30、电子标签,40、识别终端,41阅读器,42、感应天线,43、电磁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如图1所示,该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用于自动加样仪上的样本标示,包括样品管10、样品管支架20,样品管支架20的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来固定样品管10的限位槽21,还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的设置在限位槽21一侧的电子标签30;以此,通过在样品管支架的限位槽侧,可拆卸的设置电子标签,可记录样品管相关的信息,通过电子设备可非接触的提供数据的采集、更新,且通过电子标签,可完整的记载与样品管相关的信息,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有样品管识别率低、数据单一的问题,便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能够及时的提供样品管实时状态,有利于自动加样仪的物联网化。

优选地,为了便于仪器对样品管的自动化检测、分析的作业,样品管支架20底部还开设有滑槽22,该滑槽22沿样品管支架2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此,通过在设置在样品管支架底部的滑槽,便于与其他部件的滑动配合,以实现自动化的流水作业;进一步地,滑槽22为底端开口的T型槽。

优选地,为了便于电子标签快速的从样品管支架上更换取出,还包括开设在样品管支架20较长侧边上的至少一个插槽23,该插槽23沿样品管支架20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延伸;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电子标签的固定,插槽23加工成U型,其开口端向上延伸的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电子标签30为非接触、可自动识别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以此,通过利用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此外,如图2所示,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装置还包括与电子标签30配合使用的识别终端40,该识别终端40与电脑连接,非接触式的采集和/或电子标签30所携带的信息。

具体地,识别终端40包括阅读器41和感应天线42,其中,与电脑终端电性连接阅读器41,与感应天线42电性连接;感应天线42与电子标签30非接触式的电性连接;以此,通过感应天线非接触式的采集和/或电子标签所携带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经其解码后传输给电脑终端,从而实现电子标签与电脑终端之间的双向通信。

优选地,感应天线43通过电磁场43与电子标签30之间通过电磁场43保持非接触式的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加样仪的射频电子标签样本装置,通过非接触式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相对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技术优势:

1、实现标签样本的快速扫描识别:克服了现有采用的条形码技术,一次只能扫描一个天形码的缺陷,通过RFID辨识装置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极大的提升了自动采样仪的作业速率;

2、电子标签体积小型化、形状可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3、提升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4、可重复使用: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7、高安全性: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本实用新型专利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