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组及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8691发布日期:2019-01-05 00:0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触控模组及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屏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模组及触摸屏。



背景技术:

现有触摸屏,在ITO薄膜上蚀刻出多条X电极和多条Y电极,X电极和Y电极之间相互绝缘,X电极沿X轴方向连续延伸,Y电极沿Y轴方向延伸并在与X电极交叉的区域断开,再通过印刷、曝光及显影的方式制作银胶线路(包括银胶搭桥线和银胶走线),银胶搭桥线与Y电极的断开区域一一对应并导通相应断开区域两侧的Y电极,银胶走线位于ITO薄膜的边缘区域,一部分银胶走线一一连接X电极,另一部分银胶走线一一连接Y电极,为保护银胶线路,在ITO薄膜上整面印刷保护绝缘,形成保护绝缘层,盖板具有透明的可视区域和非透明的边框区域,为避免漏光到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在盖板的可视区域的背面的外缘印刷遮光绝缘,以形成防漏光绝缘层,防漏光绝缘层的外缘无缝连接边框区域;但是该现有方案存在如下缺陷:

1)为了保证可视效果,在ITO薄膜的导电侧整面印刷的保护绝缘必然选择透明绝缘,为了保证盖板的防漏光效果,在盖板背面印刷的遮光绝缘必然选择黑色绝缘,需要分别在ITO薄膜和盖板上印刷透明绝缘和黑色绝缘,导致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工序繁琐,不利于成本控制;

2)保护绝缘层和防漏光绝缘层位于不同层上,透明的保护绝缘层会透光,需要较宽的防漏光绝缘层才能可靠防止漏光,导致触摸屏的显示区域缩小;

3)通过印刷方式设置的保护绝缘层和防漏光绝缘层,边缘呈波浪形,受力时易被破坏,稳定性差;

4)通过印刷方式设置于盖板上的防漏光绝缘层,套版精度较低,至多能达到±0.15mm。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护绝缘层和防漏光绝缘层分别制作于ITO薄膜和盖板上导致的结构复杂、工序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触控模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触控模组,包括ITO薄膜,所述ITO薄膜上设有多条X电极、多条Y电极、多根银胶搭桥线和多根银胶走线;还包括黑色绝缘层,所述黑色绝缘层包括覆盖于各所述银胶搭桥线的非可视部分和覆盖于各所述银胶走线的遮光部分,所述黑色绝缘层的遮光部分的内缘形成触摸屏的可视区域的边界。

具体地,所述黑色绝缘层曝光显影于所述ITO薄膜上且边缘平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黑色绝缘层设置在ITO薄膜上,对银胶线路进行了全面覆盖,能够保护银胶线路--银胶搭桥线和银胶走线,防止银胶线路氧化,覆盖银胶搭桥线的黑色绝缘层部分为非可视部分,避免影响触摸屏的显示效果,覆盖银胶走线的黑色绝缘层部分具有遮光效果,防止触摸屏漏光,不必在盖板的背面和ITO薄膜上分别制作黑钯的防漏光绝缘层和透明的保护绝缘层,减少了一层绝缘,简化了结构,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护绝缘层和防漏光绝缘层分别制作于ITO薄膜和盖板上导致的结构复杂、工序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触摸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触摸屏,包括盖板和前述触控模组,所述盖板通过OCA光学胶层粘接在所述ITO薄膜上,所述黑色绝缘层的遮光部分的内缘突出于所述盖板的边框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银胶走线的与所述X电极或所述Y电极连接的一端在所述ITO薄膜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盖板的可视区域的外缘在所述ITO薄膜上的投影和所述黑色绝缘层的遮光部分的内缘在所述ITO薄膜上的投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可视区域的外缘到所述黑色绝缘层的遮光部分的内缘的距离为0.25±0.05mm。

进一步地,所述银胶走线的与所述X电极或所述Y电极连接的一端到所述黑色绝缘层的遮光部分的内缘的距离为0.1±0.0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屏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分别在盖板的背面和ITO薄膜上分别制作黑色的防漏光绝缘层和透明的保护绝缘层简化为在ITO薄膜上制作的黑色绝缘层,减少了一层绝缘,简化了结构,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黑色绝缘层的遮光部分位于ITO薄膜上,一方面削除了传统方案黑色的防漏光绝缘层和透明的保护绝缘层之间的层间距,及保护绝缘层的透光性,具有更好的防漏光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缩小黑色油墨层的遮光部分对触摸屏的可视区域的遮挡,增加有效显示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模组的制造工艺的流程图。

其中:1、ITO薄膜;11、PET基膜;12、ITO层;2、银胶走线;3、黑色绝缘层;31、遮光部分;4、OCA光学胶层;5、盖板;51、边框区域;52、可视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模组进行说明。触控模组,包括ITO薄膜1,ITO薄膜1上设有多条X电极、多条Y电极、多根银胶搭桥线和多根银胶走线2;还包括黑色绝缘层3,黑色绝缘层3包括覆盖于各银胶搭桥线的非可视部分(这里的非可视是指肉眼不可见,虽然黑色油墨和银胶油墨是非透明的,但是银胶搭桥线的宽度极窄,覆盖于银胶搭桥线上的黑色油墨的宽度也极窄,肉眼观察不到,呈现非可视的效果)和覆盖于各银胶走线2的遮光部分31,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的内缘形成触摸屏的可视区域52的边界。为方便表达,在实施例中用银胶线路泛指银胶搭桥线和银胶走线2。为便观察到银胶线路的位置,图2中对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作了透明处理,在图2上能够透过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看到其下方的银胶走线2。

其中,X电极和Y电极形成于ITO薄膜1上,X电极和Y电极之间相互绝缘,X电极沿X轴方向连续延伸,Y电极沿Y轴方向延伸并在与X电极交叉的区域断开,银胶搭桥线与Y电极的断开区域一一对应并导通相应断开区域两侧的Y电极,一部分银胶走线2一一连接X电极,另一部分银胶走线2一一连接Y电极;此为现有方案,具体实现方式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黑色绝缘层3设置在ITO薄膜1上,对银胶线路进行了全面覆盖,能够保护银胶线路,防止银胶线路氧化,覆盖银胶搭桥线的黑色绝缘层3部分为非可视部分,避免影响触摸屏的显示效果,覆盖银胶走线2的黑色绝缘层3部分为遮光部分31,防止触摸屏漏光,不必在盖板5的背面和ITO薄膜1上分别制作黑钯的防漏光绝缘层和透明的保护绝缘层,减少了一层绝缘,简化了结构,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黑色绝缘层3曝光显影于ITO薄膜1上且边缘平滑,曝光显影于ITO薄膜1上的黑色绝缘层3,一方面使得套版精度上能够达到±0.1mm,相对于在印刷于盖板5背面的防漏光绝缘层的套版精度(±0.15mm)高很多,给IP走线设计预留出更多空间,另一方面黑色绝缘层3的边缘平滑,避免了因边缘波浪形导致的受力时从边缘开始破坏的现象,尤其是保护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受力时触摸屏一般易从边缘开始碎裂)。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屏进行说明。触摸屏,包括盖板5和前述触控模组,盖板5通过OCA光学胶层4粘接在ITO薄膜1上,盖板5位于ITO薄膜1的导电侧,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的内缘突出于盖板5的边框区域51。

将分别在盖板5的背面和ITO薄膜1上分别制作黑色的防漏光绝缘层和透明的保护绝缘层简化为在ITO薄膜1上制作的黑色绝缘层3,减少了一层绝缘,简化了结构,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位于ITO薄膜1上,一方面削除了传统方案黑色的防漏光绝缘层和透明的保护绝缘层之间的层间距,及保护绝缘层的透光性,具有更好的防漏光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缩小黑色油墨层的遮光部分31对触摸屏的可视区域52的遮挡,增加有效显示面积。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银胶走线2的与X电极或Y电极连接的一端在ITO薄膜1上的投影位于盖板5的可视区域52的外缘在ITO薄膜1上的投影和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的内缘在ITO薄膜1上的投影之间。银胶走线2突出盖板5的边框区域51,实际上增加了用于布设银胶走线2的空间,方便优化银胶走线2,虽然银胶走线2进入了盖板5的可视区域52,但有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的遮挡,并不会外露。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5的可视区域52的外缘到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的内缘的距离D1为0.25±0.05mm;既能够覆盖银胶走线2,又能够有效防止漏光,又能避免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过多地遮挡盖板5的可视区域52。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屏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银胶走线2的与X电极或Y电极连接的一端到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的内缘的距离D2为0.1±0.05mm。既充分利用空间,优化银胶走线2,又保证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能够牢牢的附着在银胶走线2和ITO薄膜1上,提高耐久性。

为方便理解,现结合图1至图4对触控模组的制造工艺进行说明。触控模组的制造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S1、准备ITO薄膜1;

S2、在ITO薄膜1上蚀刻出X电极和Y电极;

S3、在ITO薄膜1上制作银胶搭桥线和银胶走线2;

S4、在ITO薄膜1上制作黑色绝缘层3。

S5、覆保护膜出货。

取消了在ITO薄膜1上设置透明的保护绝缘层的步骤和在盖板5的背面设置黑色的防漏光绝缘层的步骤,而通过在ITO薄膜1上黑色绝缘层3实现保护银胶搭桥线、银胶走线2,防止银胶搭桥线和银胶走线2氧化的作用,同时实现遮光作用,既提高了防触摸屏漏光效果,又减少了一层绝缘设置工序,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步骤S3包括:

S31、在ITO薄膜1上印刷银浆;

S32、对银浆进行IR预烤、曝光、显影及固烤,得到银胶搭桥线和银胶走线2。

同步制作银胶搭桥线和银胶走线2,简化了工序,而且曝光、显影方式制作银胶线路,连接可靠,具有更高的尺寸精度。

具体地,步骤S4包括:

S41、在ITO薄膜1上印刷黑色绝缘;

S42、对黑色绝缘进行预干、曝光、显影和固烤得到黑色绝缘层3。

通过曝光、显影制作黑色绝缘层3,一方面使得套版精度上能够达到±0.1mm,相对于在盖板5背面印刷防漏光绝缘层(印刷精度±0.15mm)的方式高很多,给IP走线设计预留出更多空间,另一方面使得黑色绝缘层3的边缘的线性更加平滑,没有印刷方式的边缘的波浪形状,能够避免受力时从边缘开始破坏,尤其是保护黑色绝缘层3的遮光部分31(受力时触摸屏一般易从边缘开始碎裂)。

具体地,对黑色绝缘进行预干的温度为80±3℃,恒温时间为10±1min。使得黑色绝缘预成型,又具有活性,能够被显影液蚀刻掉。

具体地,对黑色绝缘进行曝光的曝光能量为500±50mj/cm2,曝光能量的控制,能够保证黑色绝缘的曝光部分进一步固化,又不会被老化。

具体地,对黑色绝缘进行显影的显示液的浓度为5±0.5g/L,能够保证可靠去掉黑色绝缘的未曝光部分,而不影响曝光部分及触控模组上的其它结构。

具体地,ITO薄膜1可通过在PET基膜11渡ITO层12得到。

具体地,请参阅图4,在ITO薄膜1上蚀刻出X电极和Y电极的步骤为;

对ITO薄膜1进行Roll缩水、Roll贴干膜、静止15min、干膜曝光、静止15min、干膜显影、ITO蚀刻。

图4中的100级、1000级是指无尘室等级。

使用时,匹配具有黑色边框(即边框区域51为黑色)的盖板5,黑色绝缘层3与黑色边框的颜色一致,黑色绝缘层3可充当盖板5的Lens边(既视觉上黑色绝缘层3是黑色边框的内缘),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