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54490发布日期:2020-04-10 23:1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预测小麦赤霉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赤霉病是典型的“气象型”病害,高发期为小麦扬花抽穗期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期间湿润多雨和温暖的气候条件(即春季气温高于12℃,湿度大于50%),极易引起赤霉病菌原体的流行。根据植物病虫害流行学理论,病虫害的发生受到病原、寄主和环境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其发展又体现了病原繁殖、扩增的生物学过程和传播、扩散等时空过程,因此整体表现为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目前有关作物病虫害预测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过程、角度出发,试图弄清各因素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实现病虫害预测。小麦赤霉病在实践上是可防可治的,目前生产上在确定足量的菌源量的基础上,依据气象因子(降雨量、雨日、温度等参数)对将来赤霉病发生的程度进行短期、中期或长期的预测,而其发展又体现了病原繁殖、扩增的生物学过程和传播、扩散等时空过程,因此整体表现为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但在实际预测过程中往往前期预报赤霉病大发生的年份,后期因为降雨量少、温度不适宜等并未形成赤霉病大流行。因此,如何准确的预测预报赤霉病发生程度,及时的根据前期的发生情况,结合短期内的气象因子对将来赤霉病的发生程度进行动态评估与合理防控值得继续探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不同产区小麦品种类型和生态气候划分小麦种植区;

步骤s2:依据生产实际与赤霉病病原菌侵染规律,确立小麦赤霉病侵染扩展期大约为开花前10天至开花后30天,因此划分赤霉病:侵染期为4月上旬和中旬;扩展期4月下旬-5月上、中旬;

步骤s3:侵染期的侵染风险系数(irc)的计算:

根据每年4月上、中旬的总降雨量(ri)和总降雨日数(di)来计算侵染期的侵染风险系数(irc),irc=ri/60*di/6;

步骤s4:扩展期的扩展风险系数(erc)的计算:

根据4月下旬、5月上旬和中旬的总降雨量(rs)和总雨日数(ds)来计算扩展期30天的扩展风险系数(erc),erc=rs/90*ds/9;

步骤s5:根据步骤s3的侵染期风险系数及步骤s4的扩展期风险系数计算赤霉病发生总风险系数(trc),trc=irc*erc;

步骤s6:对步骤s5获得的赤霉病发生总风险系数进行赤霉病发生与否的判断:当trc<0.25时,小麦的赤霉病基本不发生;当0.25≤trc<0.5时,小麦的赤霉病轻微发生;当0.5≤trc<1.0时,小麦的赤霉病中度发生;当0.1≤trc<2.0时;小麦的赤霉病重度发生;当0.2≤trc时,小麦的赤霉病全面发生。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2中,侵染期为20天,扩展期为小麦开花后30天。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进行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准确预测小麦发生赤霉病的风险,从而能够针对小麦发生赤霉病的风险对小麦进行及时的预防处置,进而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进一步的确保了小麦收获的产量不受赤霉病的影响,且预测过程简单,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不同产区小麦品种类型和生态气候划分小麦种植区;

步骤s2:依据生产实际与赤霉病病原菌侵染规律,确立小麦赤霉病侵染扩展期大约为开花前10天至开花后30天,因此划分赤霉病:侵染期为4月上旬和中旬;扩展期4月下旬-5月上、中旬;

步骤s3:侵染期的侵染风险系数(irc)的计算:

根据每年4月上、中旬的总降雨量(ri)和总降雨日数(di)来计算侵染期的侵染风险系数(irc),irc=ri/60*di/6;

步骤s4:扩展期的扩展风险系数(erc)的计算:

根据4月下旬、5月上旬和中旬的总降雨量(rs)和总雨日数(ds)来计算扩展期30天的扩展风险系数(erc),erc=rs/90*ds/9;

步骤s5:根据步骤s3的侵染期风险系数及步骤s4的扩展期风险系数计算赤霉病发生总风险系数(trc),trc=irc*erc;

步骤s6:对步骤s5获得的赤霉病发生总风险系数进行赤霉病发生与否的判断:当trc<0.25时,小麦的赤霉病基本不发生;当0.25≤trc<0.5时,小麦的赤霉病轻微发生;当0.5≤trc<1.0时,小麦的赤霉病中度发生;当0.1≤trc<2.0时;小麦的赤霉病重度发生;当0.2≤trc时,小麦的赤霉病全面发生。

在所述步骤s2中,侵染期为20天,扩展期为小麦开花后30天。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进行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准确预测小麦发生赤霉病的风险,从而能够针对小麦发生赤霉病的风险对小麦进行及时的预防处置,进而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进一步的确保了小麦收获的产量不受赤霉病的影响,且预测过程简单,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不同产区小麦品种类型和生态气候划分小麦种植区;

步骤s2:依据生产实际与赤霉病病原菌侵染规律,确立小麦赤霉病侵染扩展期大约为开花前10天至开花后30天,因此划分赤霉病:侵染期为4月上旬和中旬;扩展期4月下旬-5月上、中旬;

步骤s3:侵染期的侵染风险系数(irc)的计算:

根据每年4月上、中旬的总降雨量(ri)和总降雨日数(di)来计算侵染期的侵染风险系数(irc),irc=ri/60*di/6;

步骤s4:扩展期的扩展风险系数(erc)的计算:

根据4月下旬、5月上旬和中旬的总降雨量(rs)和总雨日数(ds)来计算扩展期30天的扩展风险系数(erc),erc=rs/90*ds/9;

步骤s5:根据步骤s3的侵染期风险系数及步骤s4的扩展期风险系数计算赤霉病发生总风险系数(trc),trc=irc*erc;

步骤s6:对步骤s5获得的赤霉病发生总风险系数进行赤霉病发生与否的判断:当trc<0.25时,小麦的赤霉病基本不发生;当0.25≤trc<0.5时,小麦的赤霉病轻微发生;当0.5≤trc<1.0时,小麦的赤霉病中度发生;当0.1≤trc<2.0时;小麦的赤霉病重度发生;当0.2≤trc时,小麦的赤霉病全面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侵染期为20天,扩展期为小麦开花后30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风险的方法,根据不同产区小麦品种类型和生态气候划分小麦种植区;依据生产实际与赤霉病病原菌侵染规律,小麦赤霉病侵染扩展期大约为开花前10天至开花后30天,因此划分赤霉病:侵染期为4月上旬和中旬;扩展期4月下旬‑5月上、中旬;侵染期的侵染风险系数(IRC)的计算;扩展期的扩展风险系数(ERC)的计算;根据侵染期风险系数及扩展期风险系数计算赤霉病发生总风险系数(TRC);对获得的赤霉病发生总风险系数进行赤霉病发生与否的判断。本发明能够准确预测小麦发生赤霉病的风险,从而能够针对小麦发生赤霉病的风险对小麦进行及时的预防处置,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何贤芳;赵莉;汪建来;刘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2.20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