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5300发布日期:2020-04-21 21:3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以及液晶显示技术水平的提升,触控显示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手机、手表、手环、笔记本电脑等,触控面板带给了我们生活很多方便,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指在屏幕上写画,点击图标来使我们的触控设备执行我们期望的命令。

然而,由于人们对触控的越来越依赖,对触摸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悬浮触控、边缘触控、带圆角屏的边缘功能优化等,即需要对局部区域或者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进行调整,例如,当需要触控显示屏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感应具有高灵敏度时,触控显示屏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增大。但是,传统的触控显示屏的触控导电检测电路上的横轴以及纵轴电极是统一设置的,使得每一个触控显示屏的每一个触点的触控感应量相同,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即无法实现对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调整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量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面板本体、多条第一电极以及多条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相互交错设置于所述面板本体上,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在交错位置以及附近处相互绝缘,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面板本体具有多个触控区域,每一所述触控区域内包括至少一条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部分以及至少一条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交叉处形成感测电容;所述触控区域包括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不同,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中的其中一个为标准感测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测胞元,多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依次连接,每一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测胞元,多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依次连接,每一所述触控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交叉处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之间形成所述感测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连接件,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通过至少一所述连接件电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绝缘;或者,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或者,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或者,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或者,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或者,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或者,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

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背光组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背光组件之间。

上述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感测电容的容值作为对应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大小的评判标准,通过调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使得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不同于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从而使得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的其中一个的触控感应量改变,进而便于调整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实现对特定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面板本体、多条第一电极以及多条第二电极,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相互交错设置于所述面板本体上,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在交错位置以及附近处相互绝缘,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面板本体具有多个触控区域,每一所述触控区域内包括至少一条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部分以及至少一条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交叉处形成感测电容;所述触控区域包括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不同,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中的其中一个为标准感测电容。感测电容的容值作为对应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大小的评判标准,通过调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使得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不同于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从而使得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的其中一个的触控感应量改变,进而便于调整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实现对特定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的控制。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触控面板10,包括:面板本体100、多条第一电极200以及多条第二电极300,各所述第一电极200和各所述第二电极300相互交错设置于所述面板本体100上,各所述第一电极200和各所述第二电极300在交错位置以及附近处相互绝缘,各所述第一电极200和各所述第二电极300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面板本体100具有多个触控区域400,每一所述触控区域400内包括至少一条所述第一电极200的至少部分以及至少一条所述第二电极300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在交叉处形成感测电容;所述触控区域400包括第一触控区域410和第二触控区域420,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不同,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感测电容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感测电容中的其中一个为标准感测电容。

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电容的容值作为对应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大小的评判标准,通过调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使得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不同于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从而使得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的其中一个的触控感应量改变,进而便于调整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实现对特定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的控制。而且,标准感测电容为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未改变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交叉处形成感测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每一所述第一电极20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胞元210,多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依次连接,每一所述第二电极300包括多个第二感测胞元310,多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依次连接,每一所述触控区域40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且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在交叉处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形成所述感测电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的交叉点作为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点,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相互垂直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200作为所述触控面板的x轴向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300作为所述触控面板的y轴向的电极,x轴和y轴相互垂直,使得所述触控面板的所有触控点对应于为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的交叉点,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的交叉点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有触控点一一对应,便于与所述触控面板连接的触控芯片准确获取触控点。每一条所述第一电极200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沿平行于x轴方向排列分布,每一条所述第二电极300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沿平行于y轴方向排列分布,使得每一个所述触控区域400内包含有横纵排列分布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且每一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相邻,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形成感测电容的两极,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相邻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感测电容的容值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相邻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触控感应量改变,进而便于调整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实现对特定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的控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之间的交叉点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以交叉点对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同样也以交叉点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相邻,即每一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四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相邻,也即每一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与四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相邻,使得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平铺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上,减少了所述触控面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数量不等。例如,在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间距相同的情况下,当需要提高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触控感应量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数量;又如,在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间距相同的情况下,当需要降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触控感应量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数量。这样,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或者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或者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不等,从而便于对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触控感应量的调整,进而便于对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触控监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感测电容的容值大小,便于对某一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的调整,例如,增大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使得该触控区域的感测电容增大,从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该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增大,提高了该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便于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该触控区域的触控更容易被检测,从而更容易对触控面板的死角进行检测;又如,减小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使得该触控区域的感测电容减小,从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该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减小,降低了该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该触控区域的触控不易被检测,降低在触控面板易于被误碰导致的错误操作的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从而减少了误碰造成触发所述触控面板的非必要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人相当于导体,且与地面接触,使得人的手指作为感测电容的一极,手指分别与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形成的电容再与互点容并联,从而形成感测电容,即所述感测电容为手指、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形成的。每一个所述触控区域40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互电容是相同的,只有当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形成的所述感测电容的容值发生改变,便于根据所述感测电容的感应量的大小变化区分该触控区域是否发生触控,从而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监测。在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的情况下,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大于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即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增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感测电容的容值增大,进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触控感应量增大,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触控灵敏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上难以通过触碰屏幕实现操作的,即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上触控灵敏度较低的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正常触控区域,所述正常触控区域为触控感应量未改变的触控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所述触控面板的中部区域,这样,通过增大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感应量,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从而提高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人相当于导体,且与地面接触,使得人的手指作为感测电容的一极,手指分别与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形成的电容再与互点容并联,从而形成感测电容,即所述感测电容为手指、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形成的。每一个所述触控区域40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互电容是相同的,当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形成的所述感测电容的容值发生改变,便于根据所述感测电容的感应量的大小变化区分该触控区域是否发生触控,从而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监测。在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的情况下,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大于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即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增大,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感测电容的容值增大,进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触控感应量增大,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触控灵敏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上难以通过触碰屏幕实现操作的,即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上触控灵敏度较低的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正常触控区域,所述正常触控区域为触控感应量未改变的触控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所述触控面板的中部区域,这样,通过增大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感应量,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从而提高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这样,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单位触控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的单位触控面积,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感测电容的容值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的感测电容的容值,进而使得在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触控感应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的触控感应量,进一步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人相当于导体,且与地面接触,使得人的手指作为感测电容的一极,手指分别与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形成的电容再与互点容并联,从而形成感测电容,即所述感测电容为手指、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形成的。每一个所述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之间的互电容是相同的,当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形成的所述感测电容的容值发生改变,便于根据所述感测电容的感应量的大小变化区分该触控区域是否发生触控,从而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监测。在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的情况下,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小于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即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减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之间的感测电容的容值减小,进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感应量减小,降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从而降低了手指误碰所述第一触控区域造成的误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上易于通过触碰屏幕的误操作,即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上触控灵敏度较高的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为正常触控区域,所述正常触控区域为触控感应量未改变的触控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的中部区域,这样,通过减小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感应量,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从而降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进而减少了误碰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人相当于导体,且与地面接触,使得人的手指作为感测电容的一极,手指分别与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形成的电容再与互点容并联,从而形成感测电容,即所述感测电容为手指、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形成的。每一个所述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之间的互电容是相同的,当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形成的所述感测电容的容值发生改变,便于根据所述感测电容的感应量的大小变化区分该触控区域是否发生触控,从而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监测。在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的情况下,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小于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即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与人体的手指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减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之间的感测电容的容值减小,进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感应量减小,降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从而降低了手指误碰所述第一触控区域造成的误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上易于通过触碰屏幕的误操作,即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上触控灵敏度较高的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为正常触控区域,所述正常触控区域为触控感应量未改变的触控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的中部区域,这样,通过减小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感应量,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从而降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进而减少了误碰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这样,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单位触控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感测电容的容值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感测电容的容值,进而使得在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所述第二感测胞元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进一步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从而进一步降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进而进一步减少了误碰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数量不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当需要提高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时,通过减小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数量,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感应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感应量,便于对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的调整,进而便于对所述第一触控区域触控监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间距为触控感测间距600,即所述触控感测间距600为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的边缘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间距为预设间距,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间距,表明了所述触控感测间距600小于预设间距。每一个控制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的面积相同,而且每一个控制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面积也相同,在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的间距的情况下,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大于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即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增大,从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内的触控感应量增大,提高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的触控灵敏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上难以通过触碰屏幕实现操作的,即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上触控灵敏度较低的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正常触控区域,所述正常触控区域为触控感应量未改变的触控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所述触控面板的中部区域,这样,通过增大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感应量,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从而提高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这样,进一步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触控感应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触控感应量,从而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进一步提高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数量不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当需要降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时,通过增大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单位触控面积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数量,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和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感应量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从而便于对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的调整,进而便于对所述第一触控区域触控监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控制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相同,而且每一个控制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也相同,在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的情况下,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小于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即表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之间的电容的容值减小,从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所述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感应量减小,降低了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从而降低了手指误碰所述第一触控区域造成的误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上易于通过触碰屏幕的误操作,即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上触控灵敏度较高的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为正常触控区域,所述正常触控区域为触控感应量未改变的触控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为所述触控面板的中部区域,这样,通过减小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感应量,便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监测,从而降低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进而减少了误碰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误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与相邻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间距,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感测胞元的面积,且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二感测胞元的面积。这样,进一步使得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感应量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触控感应量,进一步降低了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响应速度,进一步减少了误碰对所述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连接件500,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通过所述连接件500电连接,且所述连接件500与所述第二电极300绝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交叉形成触控监测点,使得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所述第二电极300之间形成有交叉点,即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所述第二电极300之间有交叉位置,而所述第一电极20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为了便于所述第一电极200上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的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件500,即所述连接件500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连接,所述连接件500的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连接,也即所述连接件500将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连接。这样,所述连接件500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使得所述第一电极200上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依次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极200上的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电联通,进而使得在确保所述第一电极200和所述第二电极300相互绝缘的情况下,相邻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之间电流通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一体成型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极,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通过所述连接件电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绝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一体成型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极,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感测胞元通过所述连接件电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测胞元开设有接触孔,每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上的所述接触孔内,并与两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电连接。通过设置所述接触孔,使得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之间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触控面板上,即便于所述连接件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的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感测胞元开设有接触孔,每一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上的所述接触孔内,并与两个所述第二感测胞元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感测电容的改变不仅适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将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感测胞元连接的方式,还可以是用于其他可改变所述第一电极的单位面积、所述第二电极的单位面积以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的触控图案,其效果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和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是相对的,当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需调整触控感应量的触控区域时,即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边缘触控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则为正常触控感应量的触控区域,所述正常触控区域为触控感应量未改变的触控区域,即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标准触控区域;当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需调整触控感应量的触控区域时,即所述第二触控区域420为边缘触控区域,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则为正常触控感应量的触控区域,即所述第一触控区域410为标准触控区域,所述正常触控区域为触控感应量未改变的触控区域。当所述触控面板的某一特定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需要调整时,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实施,例如,当需要触控面板的某一特定触控区域的边缘的触控灵敏度提高时,即该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大于其他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通过增大该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通过减少该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间距,这样,该触控区域的触控响应更容易被检测,便于对该触控区域的触控作出快速响应;又如,当需要触控面板的某一特定触控区域的边缘的触控灵敏度降低时,即该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小于其他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通过增大该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以及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通过减少该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胞元210与所述第二感测胞元310之间的间距,这样,该触控区域的触控响应不易被检测,减少了误碰该触控区域造成的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背光组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背光组件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上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作为对应触控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大小的评判标准,通过调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使得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不同于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感测电容的容值,从而使得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的其中一个的触控感应量改变,进而便于调整特定区域的触控感应量,实现对特定区域的触控灵敏度的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