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4604发布日期:2020-05-15 16:1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压铸产品,尤其涉及一种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塑料笔记本壳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笔记本便携、轻量和散热量好的需求。人们开始考虑采用更加轻量化和散热性能更加良好的替代品。

在众多的轻金属当中,镁合金具有无与伦比的轻量特性。随着压铸工艺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能完成薄壁件的压铸成型。

但是像笔记本底盖这种高外观要求薄壁件还存在诸多问题,而表面收缩凹印就是薄壁压铸件生产中的难点之一。同时,现在人们不但追求笔记本的性能配置,还追求精致,漂亮的外观。一般笔记本底盖会喷涂高亮涂料,这对喷涂底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当薄壁件压铸生产中会出现很多的表面收缩凹印,严重的凹印会增加底材打磨工作量,还会导致打磨变形报废,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

因此,急需要一种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能减少散热不均,有效地避免在相接位置表面产生收缩凹印,降低了后续工序打磨成本和提高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包括矩形平板、分布于所述矩形平板之四边的呈等腰梯形的侧板及多个在所述矩形平板彼此间隔开布置的装配柱。所有所述侧板相对所述矩形平板向外上方倾斜,相邻两所述侧板之间首尾拼接,所述装配柱的中心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柱的厚度与所述矩形平板的厚度之差为0.75毫米,所述装配柱的周边设有一圈的过渡环,所述过渡环、装配柱的根部及矩形平板三者共同构成一体结构,所述过渡环还沿靠近所述装配柱之中心线方向依次包含外倾斜环、中间平台环及内倾斜环,所述外倾斜环相对所述矩形平板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内倾斜环相对所述矩形平板的倾斜角度。

较佳地,所述中间平台环的厚度为0.25毫米。

较佳地,所述矩形平板的厚度为0.75毫米,所述装配柱的厚度为1.5毫米。

较佳地,所述装配柱为圆柱,所述装配孔为圆形沉孔。

较佳地,所有所述侧板的顶面各设有与外界配合构件配合的定位结构。

较佳地,所有所述侧板的定位结构沿所述矩形平板的周向布置并共同排列成一圈。

较佳地,相邻两所述侧板各开设有缺口。

较佳地,所述缺口为矩形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装配柱的周边设有一圈的过渡环,过渡环、装配柱的根部及矩形平板三者共同构成一体结构,过渡环还沿靠近装配柱之中心线方向依次包含外倾斜环、中间平台环及内倾斜环,外倾斜环相对矩形平板的倾斜角度小于内倾斜环相对矩形平板的倾斜角度,故在外倾斜环、中间平台环及内倾斜环的设置下,使得矩形平板与装配柱两者平缓相接,减少散热不均,有效地避免在相接位置表面产生收缩凹印,降低了后续工序打磨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在俯视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段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进一步放大后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100包括矩形平板10、分布于矩形平板10之四边的呈等腰梯形的侧板20及多个在矩形平板10彼此间隔开布置的装配柱30。所有侧板20相对矩形平板10向外上方倾斜,状态见图3所示,以在矩形平板10放置于平台时,此时的侧板20与平台之间具有避让空间;相邻两侧板20之间首尾拼接,使得所有的侧板20拼出矩形环。装配柱30的中心开设有装配孔31,装配柱31的厚度p1与矩形平板10的厚度p3之差为0.75毫米;举例而言,矩形平板10的厚度p3为0.75毫米,装配柱30的厚度p1为1.5毫米,以确保本实用新型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100具有足够的强度,但不限于此。装配柱30的周边设有一圈的过渡环40,过渡环40、装配柱30的根部及矩形平板10三者共同构成一体结构,以提高三者的结合强度;过渡环40还沿靠近装配柱30之中心线方向依次包含外倾斜环41、中间平台环42及内倾斜环43,外倾斜环41相对矩形平板10的倾斜角度小于内倾斜环43相对矩形平板10的倾斜角度,状态见图4所示,这样使得矩形平板10与装配柱30的相接位置更平缓相接,更有效地减少散热不均,进一步有效地避名在相接位置表面产生收缩凹印;举例而言,中间平台环42的厚度p2为0.25毫米,装配柱30为圆柱,装配孔31为圆形沉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得矩形平板10与装配柱30的相接位置平缓相接。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及图2所示,所有侧板20的顶面各设有与外界配合构件(例如笔坊本的顶盖)配合的定位结构50,较优的是,所有侧板20的定位结构50沿矩形平板10的周向布置并共同排列成一圈,以增加外界配合构件与本实用新型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100相互快速定位盖合的操作便利性;具体地,相邻两侧板20各开设有缺口60,较优的是,缺口60为矩形缺口,以提供避让的空间,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100与外界构件的装配,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装配柱30的周边设有一圈的过渡环40,过渡环40、装配柱30的根部及矩形平板10三者共同构成一体结构,过渡环40还沿靠近装配柱30之中心线方向依次包含外倾斜环41、中间平台环42及内倾斜环43,外倾斜环41相对矩形平板10的倾斜角度小于内倾斜环43相对矩形平板10的倾斜角度,故在外倾斜环41、中间平台环42及内倾斜环43的设置下,使得矩形平板10与装配柱30两者平缓相接,减少散热不均,有效地避免在相接位置表面产生收缩凹印,降低了后续工序打磨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包括矩形平板、分布于所述矩形平板之四边的呈等腰梯形的侧板及多个在所述矩形平板彼此间隔开布置的装配柱,所有所述侧板相对所述矩形平板向外上方倾斜,相邻两所述侧板之间首尾拼接,所述装配柱的中心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柱的厚度与所述矩形平板的厚度之差为0.75毫米,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柱的周边设有一圈的过渡环,所述过渡环、装配柱的根部及矩形平板三者共同构成一体结构,所述过渡环还沿靠近所述装配柱之中心线方向依次包含外倾斜环、中间平台环及内倾斜环,所述外倾斜环相对所述矩形平板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内倾斜环相对所述矩形平板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台环的厚度为0.2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平板的厚度为0.75毫米,所述装配柱的厚度为1.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柱为圆柱,所述装配孔为圆形沉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侧板的顶面各设有与外界配合构件配合的定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侧板的定位结构沿所述矩形平板的周向布置并共同排列成一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侧板各开设有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矩形缺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表面收缩凹印的镁合金笔记本底盖,包括矩形平板、分布矩形平板之四边的呈等腰梯形的侧板及多个在矩形平板彼此间隔开布置的装配柱。所有侧板相对矩形平板向外上方倾斜,相邻两侧板之间首尾拼接,装配柱的中心开设有装配孔,装配柱的厚度与矩形平板的厚度之差为0.75毫米,装配柱的周边设有一圈的过渡环,过渡环、装配柱的根部及矩形平板三者共同构成一体结构,过渡环还沿靠近装配柱之中心线方向依次包含外倾斜环、中间平台环及内倾斜环,外倾斜环相对矩形平板的倾斜角度小于内倾斜环相对矩形平板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借助过渡环使得矩形平板与装配柱两者平缓相接,减少散热不均,有效地避免在相接位置表面产生收缩凹印。

技术研发人员:杨洁丹;田平;陈学民;汤铁装;费增友;刘培玉;王程程;谢善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