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41184发布日期:2020-09-15 19:5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作为一种将现实信息和虚拟信息相叠加的技术,能够让用户观看到在真实空间上叠加的虚拟信息,用户可以看到呈现的虚拟对象犹如其存在于真实空间中,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医疗应用、旅游、展览等各种领域。

一些展区可以提供公共的大型展示屏来展示ar场景画面,用户可以选择合影留念,但由于现场用户数量众多,如何避免用户取错照片,保护用户隐私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案,基于用户权限验证实现了目标用户对其权限内所属的ar场景图片的自动获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后,在展示屏显示用于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标识码;所述ar场景画面中展示有虚拟对象和至少一个用户;

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标识码发起的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

基于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具有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权限后,将所述ar场景图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权限,包括:

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若存在比对成功的人脸图像,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具有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包括:

采用训练的人脸特征提取网络,从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以及从所述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通过计算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比对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从所述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包括:

基于训练的目标检测网络,从所述ar场景图片中检测出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所述目标检测网络为基于标记好检测目标的包含多用户的图像样本训练得到的;

从检测出的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计算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比对结果,包括:

若所述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比对成功;

若所述目标用户与各个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中,最大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则重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并重新进行比对,直到所述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比对成功,或直到重复次数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比对失败;

若所述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确定比对失败;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包括:

展示动态更新的ar场景画面,并在所述ar场景画面中虚拟对象的朝向角度符合预设条件时,触发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互动合影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在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后,在展示屏显示用于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标识码;所述ar场景画面中展示有虚拟对象和至少一个用户;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标识码发起的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具有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权限后,将所述ar场景图片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按照以下步骤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将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与所述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若存在比对成功的人脸图像,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具有获取所述ar场景图片的权限。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的互动合影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的互动合影的方法的步骤。

采用上述互动合影的方案,在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之后,可以在显示屏显示用于获取ar场景图片的标识码,这样,在接收到通过上述标识码所发起的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之后,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然后可以基于该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目标用户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并能够在确定具有相关权限时,将ar场景图片发送给终端设备。也即,上述互动合影的方案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标识码识别的方式发起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这样,即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进行图片获取权限的确认,在确认目标用户具有上述权限的情况下,即可以将对应保存的ar场景图片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便于用户进行查看,可见,基于用户权限验证实现了目标用户对其权限内所属的ar场景图片的自动获取,既保护了用户隐私安全,也满足了用户自动获取照片的需求。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法的应用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互动合影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经研究发现,一些展区可以提供公共的大型展示屏来展示ar场景画面,用户可以选择合影留念,但由于现场用户数量众多,如何避免用户取错照片,保护用户隐私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至少提供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案,基于用户权限验证实现了目标用户对其权限内所属的ar场景图片的自动获取,既保护了用户隐私安全,也满足了用户自动获取照片的需求。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公开过程中对本公开做出的贡献。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互动合影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互动合影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一般为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包括:服务器或其它处理设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互动合影的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下面以执行主体为服务器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互动合影的方法加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互动合影的方法的流程图,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4,其中:

s101、在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后,在展示屏显示用于获取ar场景图片的标识码;ar场景画面中展示有虚拟对象和至少一个用户;

s102、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通过标识码发起的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后,获取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

s103、基于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

s104、在确定目标用户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后,将ar场景图片发送给终端设备。

这里,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互动合影的方法,接下来首先对该互动合影的方法进行具体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互动合影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存在用户与虚拟对象进行互动的活动场景中。这样,在用户进入部署至上述互动合影的方法的活动场景的情况下,该用户可以利用其终端设备扫描展示屏上显示的标识码,这样,终端设备即可以通过标识码发起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这时,服务器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这时,基于该待识别人脸图像可以进行用户权限验证,并能够在验证通过时将与目标用户对应的ar场景图片发送给终端设备,实现了目标用户对其权限内所属的ar场景图片的自动获取,既保护了用户隐私安全,也满足了用户自动获取照片的需求。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获取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可以是在用户用终端设备扫描展示屏上的标识码(如二维码)之后,在终端设备所呈现的图像录入页面中所导入的人脸图像,还可以是实时抓拍的人脸图像,还可以是按照其它方式确定的人脸图像,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虚拟对象可以是基于任何真实对象模型构建的,例如,可以是北极熊、企鹅、大象等各种虚拟动物,还可以是过山车、旋转木马等各种虚拟物体,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制。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自动触发ar场景图片的保存操作,也即,对于展示的动态更新的ar场景画面,可以在ar场景画面中虚拟对象的朝向角度符合预设条件时,触发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

这里,以北极熊在海边嬉戏这一ar场景画面为例,在确定北极熊这一虚拟对象正对用户的情况下,可以触发截屏,保存的ar场景图片如图2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互动合影的方法可以基于图像比对的方式来实现用户权限验证。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从ar场景图片中提取出各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之后,将待识别人脸图像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如果存在比对成功的人脸图像,则确定目标用户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如果不存在比对成功的人脸图像,则确定目标用户不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基于特征相似度来完成人脸图像的比对,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具体实现:

步骤一、采用训练的人脸特征提取网络,从待识别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以及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步骤二、通过计算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比对结果。

这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互动合影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训练的人脸特征提取网络对待识别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对应的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然后即可以针对每个比对用户,计算该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基于各个比对用户所对应的相似度,即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与目标用户比对成功的比对用户。

其中,上述人脸特征提取网络可以采用循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其网络输入数据可以是人脸图像样本,其网络输出结果可以是对应的人脸特征信息,例如,两眼间距信息、脸部轮廓信息等,这样,将待识别人脸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上述人脸特征提取网络,即可以得到对应于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除了可以基于上述人脸特征提取网络实现人脸特征信息的提取,还可以是基于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提取各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步骤一、基于训练的目标检测网络,从ar场景图片中检测出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检测网络为基于标记好检测目标的包含多用户的图像样本训练得到的;

步骤二、从检测出的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这里,首先可以基于训练的目标检测网络从ar场景图片中提取出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然后可以从检测出的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对应的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其中,上述目标检测网络可以是基于标记好检测目标的包含多用户的图像样本训练得到的,其网络输入数据可以是多用户的图像样本,其网络输出结果可以是针对多用户的预先标注结果,这样,将ar场景图片输入到训练好的上述目标检测网络,即可以检测出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除了可以基于上述目标检测网络实现人脸图像的检测,还可以是基于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有关从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从待识别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的过程,也即,可以利用训练好的人脸特征提取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也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确定的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即可以确定比对结果。

其中,在确定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比对成功,在确定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比对失败。

以ar场景画面展示有3个用户为例,若目标用户与这三个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分别为7.5、8、8.5,若第一阈值为7,这时,可以确定比对成功;再如,目标用户与这三个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分别为3.5、4、4.5,若第二阈值为5,这时,可以确定比对失败。

另外,在确定目标用户与各个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中,最大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可知的是,各个比对用户中存在与目标用户匹配的比对用户的可能性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图像本身的缘故所带来的弱比对成功结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比对准确度,这里可以重新读取待识别人脸图像,并进行重新比对,直至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大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比对成功,或者是,重复多次仍无法满足阈值要求则确定比对失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互动合影的方法对应的互动合影的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互动合影的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动合影的装置的架构示意图,装置包括:显示模块301、获取模块302、确定模块303和发送模块304;其中,

显示模块301,用于在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后,在展示屏显示用于获取ar场景图片的标识码;ar场景画面中展示有虚拟对象和至少一个用户;

获取模块302,用于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通过标识码发起的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后,获取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

确定模块303,用于基于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发送模块304,用于在确定目标用户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后,将ar场景图片发送给终端设备。

采用上述互动合影的装置,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标识码识别的方式发起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这样,即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进行图片获取权限的确认,在确认目标用户具有上述权限的情况下,即可以将对应保存的ar场景图片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便于用户进行查看,可见,基于用户权限验证实现了目标用户对其权限内所属的ar场景图片的自动获取,既保护了用户隐私安全,也满足了用户自动获取照片的需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303,用于按照以下步骤基于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将待识别人脸图像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若存在比对成功的人脸图像,则确定目标用户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303,用于按照以下步骤将待识别人脸图像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

采用训练的人脸特征提取网络,从待识别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以及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通过计算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比对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303,用于按照以下步骤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基于训练的目标检测网络,从ar场景图片中检测出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检测网络为基于标记好检测目标的包含多用户的图像样本训练得到的;

从检测出的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303,用于按照以下步骤通过计算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比对结果:

若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比对成功;

若目标用户与各个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中,最大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则重新获取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并重新进行比对,直到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比对成功,或直到重复次数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比对失败;

若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确定比对失败;

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模块301,用于按照以下步骤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

展示动态更新的ar场景画面,并在ar场景画面中虚拟对象的朝向角度符合预设条件时,触发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总线403。存储器402存储有处理器4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401与存储器402之间通过总线403通信,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401执行时执行如下处理:

在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后,在展示屏显示用于获取ar场景图片的标识码;ar场景画面中展示有虚拟对象和至少一个用户;

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通过标识码发起的ar场景图片获取请求后,获取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

基于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在确定目标用户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后,将ar场景图片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401执行的指令中,基于待识别人脸图像,确定目标用户是否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包括:

将待识别人脸图像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若存在比对成功的人脸图像,则确定目标用户具有获取ar场景图片的权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401执行的指令中,将待识别人脸图像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包括:

采用训练的人脸特征提取网络,从待识别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以及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通过计算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比对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401执行的指令中,从ar场景图片中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包括:

基于训练的目标检测网络,从ar场景图片中检测出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检测网络为基于标记好检测目标的包含多用户的图像样本训练得到的;

从检测出的每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中提取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401执行的指令中,通过计算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与每个比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确定比对结果,包括:

若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确定比对成功;

若目标用户与各个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中,最大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则重新获取目标用户的待识别人脸图像,并重新进行比对,直到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比对成功,或直到重复次数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比对失败;

若目标用户与任一比对用户之间的人脸特征相似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确定比对失败;

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401执行的指令中,展示ar场景画面,并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包括:

展示动态更新的ar场景画面,并在ar场景画面中虚拟对象的朝向角度符合预设条件时,触发截屏保存对应的ar场景图片。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01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互动合影的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互动合影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互动合影的方法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的任意一种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developmentkit,sdk)等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