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端子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544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端子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端子片,其特殊的设计,使端子片除在制造上可达节省材料成本与减少相对性误差的实质功效外,同时在与连接器组装时,更由于其一体式新颖造型结构,而达到组装方便、快速以及稳定可靠的进步性功效,而为一实用、创新的新颖电子零件设计。
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IC chip)主要由连接器本体及呈矩阵双列式的端子所组合而成,现有的集成电路连接器,其与端子片的组装结构请贵审查员参看图6所示,其中,组装于连接器本体1a排孔11a上的端子片主要包括由前端片2a与后端片3a所构成, 由于前、后端片2a、3a造型上的差异,因此两者分别利用两组模具冲压而成,藉以利用其相互间搭配的形态,于组装在本体1a排孔11a上时形成双列式端子结构。至于该前、后端片2a、3a的造型结构,如图中所示,两者主要均是由位于下方弯曲的排钩21a、31a、排钩21a、31a上方前伸直立的端子22a、32a以及位于端子22a、32a顶端且与端子22a、32a一体相连的料带折片23a、33a所构成,然而两者的差异,除端子22a、32a前伸距离的不同外,同时前端片2a的端子22a在前伸后并呈一斜向角度而可与后端片3a的端子32a在组装于本体1a后,前、后端片2a、3a的端子22a、32a形成双列并排的形态。最后,需将该前、后端片2a、3a的拆片23a、33a分别自与端子22a、32a接连处以人工方式折断分离(如图7所示),再配合一定位盖片3完成该连接器的组装(如

图1所示)。
以现有连接器有关端子片所设计的造型结构,由于未尽于理想而至少存在以下若干缺失,进而造成连接器整体在制程与材料使用上不经济与不符实用等问题,极待进一步改进。其缺失详述如后1、制程繁琐、废料多由于现有端子片所包括的前、后端片2a、3a分别由两组模具冲压而成,而冲压完成后的端子片又另需分别施以二道手续完成电镀,因此,在每一加工过程中均必需繁琐地包含了二道施工手续,而使连接器整体的生产成本因而增加。此外,为使前、后端片2a、3a的排钩21a、31a能相互交错插立于连接器本体1a的排孔11a上,因此,前、后端片2a、3a在冲压的同时,需配合排钩21a、31a的间隔节距而加大近一倍的空间,因而浪费大量材料,于是,以现有端子片的设计诚难谓能合乎制造的经济原则。
2、双片冲压、误差增加由于现有前、后端片2a、3a是分别由两组模具冲压成型,经成型处理后的前、后端片2a、3a又另需相互配合而组装于连接器本体1a上的排孔11a,因此,倘以两组模具冲压成型,容易因冲压制造上的误差,而使前、后端2a、3a难以配合使用,使相对性误差的发生率大为提高。
3、双片端片、组装不易由于现有连接器的端子片包括由前、后端片2a、3a所组成,因此在与连接器本体1a组装时,除需以前、后二道手续完成本体1a单边的插接外,同时,在端片插接完成后,另需将折片23a、33a加以折断时,若以本体1a所具备的四侧边计算,则需施以共八次折断作业,增加了组装的繁琐性而严重影响生产能力;其次,由于该现有折片23a、33a的设计是一体接连于端子22a、32a的上方,且其面积因料带的限制而显得甚小,故在施以折断作业时通常需另配合工具而达成,因此在作业的方便性上实难称为一简便与实用的设计。
4、折片过长、易造成短路由于前后端片2a、3a各排钩21a、31a间的节距增加,因此使折片23a、33a的长度亦在冲压成型的过种中相对增长,然而过长的折片23a、33a易因折断后不慎落入连接器本体1a四周围端子22a、32a所形成的中央空间,而卡掣于端子22a、32a的凸出部份,难以取拾,若由于品质管理疏忽下进行成品测试,则进而会造成信号短路烧结,致使不良品增加。
有鉴于以上缺失,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单片式的设计,以单一模具冲压而成,使端子片上一体成型有双列并排端子、排钩以及后料带折片等,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若干缺失。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端子片,其特征是造型结构上包括位于前侧上方呈双排并列的端子、前侧下方呈延伸弯钩状的排钩以及位于端子片后侧的料带折片,三者均呈一体相连,由单一模具一体冲压而成;其中,位于端子片前上方的双排端子区分为前端子与后端子,且两者由侧视呈L状,与后侧的折片一体相连,该前、后端子的设计为双列并排,其中,前端子俯视呈斜向前伸状,与后端子所凸伸的端子形成纵向并列;位于端子片下方的排钩,是自后侧折片延伸而下形成向前弯曲的弯钩状,排钩与排钩之间无交错间隙;折片部份是料带的模具冲压时保留平面状的料带而形成,因此该折片呈一全片式,且在折片上同时一体冲压有弯折点,以供折断与端子片分离。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优点包括1、单一加工程序,简化端子片由冲压成型至制造组装的流程,同时,由于是以单片料带冲压成型,因此,各排钩之间无需保留交错间距,因此,较现有技术能大量减少材料的使用,因而节省制造成本高达近50%。
2、由于是以单片料带、单一模具冲压成型,故在制造误差率上可大为降低,且无现有双片式端子片相对性误差的问题。
3、因其为单片式端子片设计,因此在组装于连接器本体时,本体每一单边仅具一折片,因而减少每一连接器本体所需折断数目,可有效增加生产能力,同时,由于折片是一体大面积全片式设计,因此,在无需利用其他工具的情况下即能达到简易折断的效果,减少作业上困扰,同时可有效提高生产能力。
4、本实用新型由于是采用单片式设计,因此在冲压制程中,由于各排钩间节距缩短,因此所留存的折片亦因而缩短,故即使在折片折断过程中不慎落入本体四周端子中央,亦因其不致卡掣于端子间而难于取拾,易于自端子间掉落,因而减少成品不良率的发生。
附图的图面说明图1是连接器完成成品外观图2是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片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片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片折片折断的实施动作图;图6是现有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7是现有技术折片折断的实施动作图。
为使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贵审查员参看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片1在组装于连接器本体2后的外观图,由图可知,该连接器除包括本体2、定位盖片3外,端子片1在组装完成而加以折片后,即可形成如矩阵排列的并排双列式端子11。
其次,请再参看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端子片,其端子片1的形态如图所示,主要是以单一模具冲压而成,而该冲压、处理完成后的单片式端子片1可直接在连接器本体2上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造型结构上包括前侧上方呈双排并列的端子11、前侧下方呈延伸弯钩状的排钩12以及位于端子片1后侧的料带折片13,且三者均呈一体相连。其中,位于端子片1前上方的双排端子11,请贵审查员再同时配合参看图3及图4所示,主要区分为前端子111与后端子112两者,且两者由侧视呈L状与后侧的折片13一体相连(如图3),然而,为了配合定位盖片3排孔31的设计,因此,端子11的设计必须为双列并排,故其中前端子111俯视是呈斜向前伸状,而与后端子112所凸伸的端子11形成纵向并列(如图4);其次,位于端子片1下方的排钩12,其主要是自后侧折片13延伸而下形成向前弯曲的弯钩状(如图3),其主要目的是配合连接器本体2上排孔21插入固定以及作为信号的接续端,然而,该排钩12由于是利用单一模具冲压完成即可使用,因此排钩12与排钩12之间不保留交错间隙,而可有效避免材料的浪费。
再者,有关位于端子片1后侧的折片13,其主要是料带的模具冲压时,保留平面状的料带而形成该折片13,因此该折片13是呈一全片式的设计,而在折片13上适当位置同时一体冲压有弯折点131(如图3),以使该折片13在需折断分离时,可轻易地在弯折点13处折断(如图5)。然而,由于该折片13是全片式的设计,因此无论在手持或折断动作上均较现有技术更具方便与快速的特点,而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除此之外,由于排钩12间距缩小,因此折片13的平均长度亦因而缩小,使其长度不超出连接器本体2两对应侧前端子111与端子11的间距,因此,即使在折断作业中使折片13误落入该连接器本体2四周端子11中央,亦无虞其难以拾取,因而可避免连接器不良品的产生。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端子片,其特殊的造型与结构,确实改善了现有端子片在组装、生产制造上的缺失,而具有实用、方便、经济等多重价值,而为一创新、富创意的新颖设计,对于熟悉此类技术的人士而言,根据上述的说明可能对该具体实施例作甚多的变更及修改,但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所以本实新型的专利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加以限制的。
权利要求一种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端子片,其特征是造型结构上包括位于前侧上方呈双排并列的端子、前侧下方呈延伸弯钩状的排钩以及位于端子片后侧的料带折片,三者均呈一体相连,由单一模具一体冲压而成;其中,位于端子片前上方的双排端子区分为前端子与后端子,且两者由侧视呈L状,与后侧的折片一体相连,该前、后端子的设计为双列并排,其中,前端子俯视呈斜向前伸状,与后端子所凸伸的端子形成纵向并列;位于端子片下方的排钩,是自后侧折片延伸而下形成向前弯曲的弯钩状,排钩与排钩之间无交错间隙;折片部份是料带的模具冲压时保留平面状的料带而形成,因此该折片呈一全片式,且在折片上同时一体冲压有弯折点,以供折断与端子片分离。
专利摘要一种电脑集成电路连接器端子片,包括有上方前伸弯曲的双列式端子、下方前伸弯曲的排钩以及位于后方的料带折片,由单一模具冲压而成。制造误差率低,料带单位面积使用率高,端子片与连接器本体的组装简便、可靠。
文档编号G06F1/16GK2374885SQ9825006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5日
发明者黄文贤 申请人:黄文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