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装置及方法_2

文档序号:8281986阅读:来源:国知局
会多消耗一些油墨或是涂料,但容差范围会大一点。
[002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电层26具有预定义形状。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的预定义形状为长条方形,但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预定义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
[0030]在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所述具有预定义形状的导电层26至少一个,以纵排、横排、斜排方式排列或组合排列。这样,可以适应软件的特性以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体的,图1和图2所示的所述导电层26是四个,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导电层的个数是根据用户手指触控的便利性和所用智能信息交互设备空白处位置面积大小决定的。
[0031]上述的预定义形状以及所述导电层的数目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实现。
[0032]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膜,所述基材层优选的是一款具有柔韧性优势的耐高温光学级PET薄膜(东洋纺A4300),透光率大于90% ;所述导电层优选的是采用无色透明纳米银材料。将透明纳米银线分散液均匀印刷或涂布在柔性透明基材层上,等溶剂挥发后干燥或固化该透明纳米银线分散液,干燥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红外线加热干燥,从而使透明纳米银线分散液牢固地粘附于透明基材层上。因为纳米银材料与常见的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ITO)比较,具有较佳的透光和导电性质。同时,纳米银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力学和加工性倉泛。
[0033]当然,所述智能膜的基材层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制成,只要其满足热塑性、可见光区透明的要求即可。具体的有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据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制成的柔性透明基板。基材层的大小和形状根据实际要制造的手机贴膜尺寸决定。
[0034]当然,所述透明导电层26还可以为ΙΤ0、ΑΤ0、纳米银材料、碳纳米材料或透明石墨烯聚合物。所述透明导电层26涂覆在基材层或者其他结构层的两侧均可,涂在外侧信号灵敏但易于磨损,涂在内侧寿命长但敏感度稍差。
[0035]所述透明导电层26只覆盖在所述基材层的特定区域或指定区域,具有触控区27,所述触控区27是用户手指触发的位置,相当一个虚拟的按键,又为了不使这个触控区27不占用原来显示屏幕的有效显示面积,所以触控区27设置在电容触控屏幕22的有效范围以夕卜,也就是显示屏幕的有效区域以外,还有,该导电层26延伸并对应设备电容触控屏幕22的特定区域,即在显示屏幕内具有对应标识的图标区24,这样,在触控区27触发时所产生的人体感应信号,由于导电层26的传导,直接传到图标区24,以触发图标区24所对应显示屏幕上所显示的图标以及程序。
[0036]如图3所示,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提供一具有电容触控屏模组的电容触控屏,在所述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有效显示区域内具有程序图标,该程序图标与所述电容触控屏的驱动程序相关联;
步骤302:提供一包括保护层、粘合层、基材层和局部涂覆于基材层的具有跨区域传导信号功能的导电层的智能膜;
步骤303:将所述智能膜分为触控区和非触控区,触控区设置在该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以外,非触控区设置在该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以内;
步骤304:将所述导电层连续分布于触控区并延伸至非触控区,且其在非触控区内的部分与所述电容触控屏的控制栏内的触发区域非对齐;
在上述的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26是一透明材料制成的,这样才不会对电容触控屏幕22的显示造成影响。
[0037]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层用于制作所述触控区27和部分所述非触控区28的图形化导电线路,以便感应所述触控区27内的触控信号并传递该触控信号至所述非触控区28。所述触控区27用于触摸,所述非触控区28用于保护触控屏幕和控制触发触控屏幕上的应用或者程序。
[0038]步骤305:将所述智能膜贴在所述电容触控屏上;
步骤306:当用户触发所述智能膜的触控区时,所产生的触控信号通过所述电容触控屏模组传导至在显示屏幕显示区域内的图标区,即驱动图标区的程序,运行与此图标相关联的程序。
[003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步骤304中的非对齐是指该导电层26延伸在非触控区28内的部分比该电容触控屏的控制栏25内的触发区域的长度长。
[0040]在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所述长为2至5毫米。
[004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电层具有预定义形状。
[0042]在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屏幕显示区域的图标区是虚拟的。
[0043]智能膜可为玻璃膜或类似于玻璃制品制成的膜,具有更好的硬度、透光性,但成本较闻。
[0044]这样,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通过在制作智能膜过程中控制导电层在非触控区的延伸长度,增加了触控感应面积、优化了触控信号的感应区域,从而实现了触控信号可靠性的增强,使用重复性大大加强,并且同时灵敏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闻。
[0045]虽然这里只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其意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适用性和配置。相反,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得以实施。应能理解,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情况下,可对一些细节做适当变更和修改。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装置,包括电容触控屏幕,所述智能膜包括保护层、粘合层、基材层和局部涂覆于基材层的具有跨区域传导信号功能的导电层,所述智能膜分为触控区和非触控区,触控区设置在该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以外,非触控区设置在该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以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连续分布于触控区并延伸至非触控区,且其在非触控区内的部分与所述电容触控屏的控制栏内的触发区域非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齐是指该导电层延伸在非触控区内的部分比该电容触控屏的控制栏内的触发区域的长度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为2至5毫米。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具有预定义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预定义形状的导电层至少一个,以纵排、横排、斜排方式排列或组合排列。
6.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提供一具有电容触控屏模组的电容触控屏,在所述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有效显示区域内具有程序图标,该程序图标与所述电容触控屏的驱动程序相关联; 步骤(2):提供一包括保护层、粘合层、基材层和局部涂覆于基材层的具有跨区域传导信号功能的导电层的智能膜; 步骤(3):将所述智能膜分为触控区和非触控区,触控区设置在该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以外,非触控区设置在该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以内; 步骤(4):将所述导电层连续分布于触控区并延伸至非触控区,且其在非触控区内的部分与所述电容触控屏的控制栏内的触发区域非对齐; 步骤(5):将所述智能膜贴在所述电容触控屏上; 步骤(6):当用户触发所述智能膜的触控区时,所产生的触控信号通过所述电容触控屏模组传导至在显示屏幕显示区域内的图标区,即驱动图标区的程序,运行与此图标相关联的程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非对齐是指该导电层延伸在非触控区内的部分比该电容触控屏的控制栏内的触发区域的长度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为2至5毫米。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具有预定义形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屏幕显示区域的图标区是虚拟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的人机接口装置和方法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膜的触控屏幕控制装置及方法,智能膜分为触控区和非触控区,触控区设置在该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以外,非触控区设置在该电容触控屏的显示屏幕以内,所述导电层连续分布于触控区并延伸至非触控区,且其在非触控区内的部分与所述电容触控屏的控制栏内的触发区域非对齐,通过在制作智能膜过程中控制导电层在非触控区的延伸长度,增加了触控感应面积、优化了触控信号的感应区域,从而实现了触控信号可靠性的增强,使用重复性大大加强,并且同时灵敏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IPC分类】G06F3-044
【公开号】CN104598085
【申请号】CN201410089566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