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9873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7]160:辅助图案;
[0058]170、270、370、570、670:第一信号传输线;
[0059]180、280、380、580、680:第二信号传输线;
[0060]185,685:接地线;
[0061]185a、685a:分支;
[0062]390,490,590:第二防护导线;
[0063]592:狭缝;
[0064]626:感应单元;
[0065]628:第三信号传输线;
[0066]632:延伸部;
[0067]635:第三防护导线;
[0068]642:辅助接垫;
[0069]690: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70]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在图1A中,为了较清楚地表示本实施例的特征,仅示出触控面板100的其中一部分。请参阅图1A,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具有触控区Zl以及位于触控区Zl之外的外围线路区Z2。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05、多个第一导电元件110、多个第二导电元件120、一对第一防护导线130、多个接垫140、多个绝缘图案150、多个辅助图案160、多个第一信号传输线170及多个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第一导电兀件110与第二导电兀件120相绝缘。通过第一导电兀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如果有导电物体(例如手指)接近或接触触控面板100的表面,物体将与相靠近的第一导电元件110、第二导电元件120之间形成耦合电容,从而在物体接近或接触区域发生电容效应的变化,以检测物体的位置或移动等。其中,物体可隔着绝缘体,例如覆盖板(cover lens),进行触摸绝缘体外表面的触控操作。或者,物体可接近但不接触触控面板以进行悬浮触控操作。另外,关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点坐标相关测量方法可参考目前熟知的触点坐标测量方法,例如互电容测量方法,然而本发明并不受特定测量方法所限制。
[0071]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可分別由透明導電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 IZ0)與氧化$吕鋅(aluminum zinc oxide, AZO)、金屬材料或其他適合之導電材料所形成。上述之導電材料可包括導電粒子、奈米碳管或奈米銀絲,但並不以此為限,且其型態可包括薄膜狀或網格狀,例如導電網格,但並不以此為限。上述之金屬材料可包括鋁、銅、銀、鉻、鈦、鉬之其中至少一者、上述材料之複合層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並不以此為限,且其型態可以為網格狀,例如金屬網格。構成上述金屬網格的金屬線寬可介於0.8微米(micrometer, μ m)至10微米之間,並可採用例如黃光微影、噴印、塗佈、填充金屬於壓印溝槽、…等製程方式製作而成。由於金屬材料具有反光性,為了降低其造成視覺的不良影響,於金屬材料所構成的第一导电元件110或第二导电元件120中,可以設置抗反射層、低反射率材料層(例如金屬氧化層)或吸光層於靠近使用者的表面。
[0072]在本实施例中,在触控区Zl中,这些第一导电元件110分别沿第一方向Dl延伸,且这些第二导电兀件120分别沿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相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l垂直于第二方向D2。每个第一导电元件110可包含多个第一导电单元112与多个第一交错部114,第一导电单元112的面积大于第一交错部114的面积。每个第二导电元件120可包含多个第二导电单元122与多个第二交错部124,第二导电单元122的面积大于第二交错部124的面积。第一导电单元112与第二导电单元122不相互重叠。虽然在图1A中,由于视角关系,第一交错部114与第二交错部124重叠,但在第一交错部114与第二交错部124之间实际上配置有绝缘图案150,使第一交错部114与第二交错部124不相接触而绝缘。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导电元件110与这些第二导电元件120设置在基板105上的同一侧,且多个绝缘图案150分散地分别设置在第一交错部114与第二交错部124之间。然而在一未示出的变化实施例中,配置在基板105上的同一侧的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也可以通过图案化绝缘层相绝缘,其中图案化绝缘层配置在导电元件与基板105之间且具有多个通孔,这些通孔用以将第一交错部114与第一导电单元110电性连接。又,在一未示出的变化实施例中,配置在基板105上的同一侧的第一导电元110件与第二导电元件120也可以通过一整层绝缘层相绝缘。
[0073]多个辅助图案160是设置在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之间的非重叠区域的间隔中,辅助图案160的折射率可与第一导电单元112及第二导电单元122相近或相同,借以避免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的图案轮廓被使用者看到。举例来说,辅助图案160的材质可与第一导电单元112及第二导电单元122相同,但与第一导电单元112及第二导电单元122相绝缘。
[0074]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这些第二信号传输线180被布置在触控面板100的同一层。然而,在一变化实施例中,一部分的这些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一部分的这些第二信号传输线180可以被布置在触控面板100的不同层,但是在外围线路区Z2的接垫140设置区域附近,另一部分的这些第一信号传输线170、另一部分的这些第二信号传输线180与这对第一防护导线130可以被布置在触控面板100的同一层。这些第一信号传输线17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导电元件110电性连接,这些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导电元件120电性连接,第一信号传输线170、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用以将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连接至电容传感电路。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80传递不同信号,举例而言,电容传感电路可将驱动信号传送至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且接收来自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信号,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相绝缘且空间分离,以避免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80之间形成电容耦合效应从而相互干扰,且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80之间配置有一对第一防护导线130。
[0075]图1B是图1A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C是图1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及图1C,每对第一防护导线130分别邻近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80配置。其中,为了提供较佳的静电防护效果,各第一防护导线130分别与相邻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70及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最短距离可不小于15微米,且每对第一防护导线130的间距可不小于15微米。通过这对第一防护导线130,这些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这些第二信号传输线180被隔开,亦即,每对第一防护导线130之间不存在第一信号传输线170或第二信号传输线180。这些接垫140配置在外围线路区Z2且分别与这些第一信号传输线170的另一端、一对第一防护导线130及这些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这些接垫140可连接至软性电路板10的对应接脚,以将第一导电元件110与第二导电元件120连接至软性电路板10上的电容传感电路,并将这对第一防护导线130连接至接地电平。
[0076]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防护导线130的线径等于所邻近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线径。但由于制作各第一防护导线130时可能发生误差,因此,实际上,各第一防护导线130的线径未必能够完全与各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各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线径相等,而存在例如5微米的差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线170、第二信号传输线180与第一防护导线130的线径均约为30微米,但不以此为限制。
[007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7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最短距离约为9倍(即270微米)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70或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线径,且第一防护导线130与相邻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70或是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最短距离约为两倍(即60微米)的第一信号传输线170或第二信号传输线180的线径,此处仅举出一较佳的实施例,但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