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9872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系相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触控面板与IXD显示模块(LCM)贴合技术中,一般皆采用口字胶贴合(air bonding)或水胶贴合来将触控面板与IXD显示模块(LCM)相结合。请参阅图1,其为口字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图,该结构100具有显示模块101、触控面板102、口字胶103和空气间隙104,其中空气间隙104是由于口字胶贴合所造成。请参阅图2,其为水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图,该结构200具有显示模块201、触控面板202和水胶203。
[0003]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皆知以口字胶贴合技术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相连接,会造成牛顿环现象与光学特性下降。而以水胶贴合技术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相连接,虽然在小尺寸的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上,能改善口字胶贴合技术的缺陷,但是在大尺寸的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上,仍会有气泡产生和合格率较低的问题,进而使制造成本提高。
[0004]职是之故,申请人鉴于现有技术中所产生的缺失,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构思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和其触控显示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点,以下为本发明的简要说明。

【发明内容】

[0005]鉴于现有技术之中存在的缺失,本发明是通过特殊的触控面板来解决牛顿环现象、光学特性下降与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而通过本发明所提出的下列构想即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构想,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感应元件,其包含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基板、具有第一桥接部分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具有第二桥接部分的第二电极层以及保护层,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基板下侧并覆盖该第一部分,该第二电极层位于该基板下侧并覆盖该第二部分,该绝缘层位于该第一桥接部分和该第二桥接部分之间,而该保护层至少覆盖该第二桥接部分,以形成至少一个突出部;以及显示模块,其位于该感应元件的下侧。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构想,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感测电极层;以及保护层,位于该感测电极层下侧,并具有多个突出部。
【附图说明】
[0008]图1所示为口字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图;
[0009]图2所示为水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图;
[0010]图3A及图3B所示为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0011]图4A及图4B所示为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0012]图5及图6所示为本发明突出部配置的实施例;
[0013]图7所示为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
[0014]图8所示为本发明所提出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
[0015]图9所示为本发明所提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00 口字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
[0018]101显示模块
[0019]102触控面板
[0020]103 口字胶
[0021]104空气间隙
[0022]200水胶贴合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的结构
[0023]201显示模块
[0024]202触控面板
[0025]203 水胶
[0026]300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实施例结构
[0027]301显示模块
[0028]302感应元件
[0029]3021 基板
[0030]3022 X 轴电极
[0031]3023 Y 轴电极
[0032]3024桥接部分
[0033]3025保护层(覆盖层)
[0034]303 黏胶
[0035]304空气间隙
[0036]400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二实施例结构
[0037]401显示模块
[0038]402感应元件
[0039]4021 基板
[0040]4022感测电极
[0041]4023保护层(覆盖层)
[0042]403 黏胶
[0043]404空气间隙
[0044]500突出部配置
[0045]501突出部
[0046]600突出部配置
[0047]601突出部
[0048]700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三实施例结构
[0049]701显示模块
[0050]702 基板
[0051]703第一电极层
[0052]704绝缘层
[0053]705第二电极层
[0054]7051桥接部分
[0055]706保护层(覆盖层)
[0056]707空气间隙
[0057]800本发明所提出的第四实施例结构
[0058]801显示模块
[0059]802 基板
[0060]803第一电极层
[0061]804绝缘层
[0062]805第二电极层
[0063]8051桥接部分
[0064]806保护层(覆盖层)
[0065]8061 突出部
[0066]8062 平坦部
[0067]807空气间隙
[0068]900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0069]901 步骤 901
[0070]902 步骤 902
[0071]903 步骤 903
[0072]904 步骤 904
【具体实施方式】
[0073]本发明将可由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得本技术领域人员可以据以完成,然本发明的实施并非可由下列实施案例而被限制其实施型态。
[0074]请参阅图3A及图3B,其为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图3A中的结构300包括显示模块301、感应元件302、黏胶303和空气间隙(air gap) 304。感应元件302的具体结构如图3B所示,至少包含有基板3021,基板3021上设有多个感测电极,感测电极包含有多个X轴电极3022和多个Y轴电极3023,其中每个X轴电极3022和Y轴电极3023的交叉处形成具突起状的桥接部分(bridge port1n) 3024,以及保护层(覆盖层)3025设置于X轴电极3022和多个Y轴电极3023上,亦即保护层(覆盖层)3025是位于基板上具有桥接部分3024 —侧的表面(即与显示模块301相贴的贴合面),保护层(覆盖层)3025并通过桥接部分3024的突起状结构,形成多个突出部(如图3A示)。此外,显示模块301和感应元件302通过黏胶303相互接合,并形成空气间隙304,在本实施例黏胶303可为口字胶,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黏胶是设置于感应组件302的四周外围。由于保护层(覆盖层)3025和桥接部分3024所形成的多个突出部可以加快感应元件302被按压且接触到显示模块301表面后的弹回速度,故可以减轻使用感应元件302所造成的牛顿环现象。
[0075]较佳地,保护层(覆盖层)3025是在感应元件302制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所完成,保护层(覆盖层)3025可以通过涂布薄的光阻材料或光学树脂来形成,或可由一般所谓的硬化涂层(hardcoat)材质所形成,而二氧化硅(Si02)是其中较常使用的材料。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将光学透明胶(OCA胶)填入空气间隙304中。在此实施例下,空气间隙304的高度或黏胶303的厚度可为40到150 μ m(较佳为50 μ m),桥接部分3024的突起高度可为1.5到5 μ m,较佳者可为2 μ m,每个桥接部分3024彼此间的距离可为3到5mm,而保护层(覆盖层)3025整体的厚度趋近均匀一致,其厚度可为0.5?1.5μ m间,较佳者可为I μ m。本实施例是在感应元件302的X轴电极3022和Y轴电极3023表面,形成厚度较薄的保护层3025,通过X轴电极3022和Y轴电极3023的交叉处的多个突起结构,而使保护层3025靠近显示模块301的表面对应地产生多个突出部,亦即每个突出部分别对应于桥接部分,因此,保护层3025的突出部的高度大致等于桥接部分3024的高度约1.5到5 μ m。
[0076]请参阅图4A及图4B,其为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其中图4A中的结构400包括显示模块401、感应元件402、黏胶403和空气间隙404。其中感应元件402的具体结构如图4B所示,至少包含有一个基板4021,及包含多个条状电极4022的感测电极,及保护层(覆盖层)4023,其中保护层(覆盖层)4023是位于基板4021与感测电极4022的表面上,并具有多个突出部,而显示模块401和感应元件402通过黏胶403相互接合,并形成空气间隙404。由于保护层(覆盖层)4023的多个突出部可以加快感应元件402被按压后的弹回现象,故可以减轻使用感应元件402所造成的牛顿环现象。要特别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电极是有别于第三图实施例的X、Y轴电极架构,其为单层电极架构(One layerelectrode或称single layer electrode),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感测电极4022也可采用如图3实施例的具有X、Y轴电极相交错的感测电极结构。
[0077]较佳地,具有多个突出部的保护层(覆盖层)4023是在感应元件402制程中的最后一个覆盖涂布步骤(overcoat2, 0C2)所完成,而该0C2步骤可采用微影制程的半色调(half-tone)制程来形成多个突出部。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将光学透明胶填入空气间隙404中。在此实施例下,空气间隙404的高度或黏胶403的厚度可为40到150 μ m(较佳为50 μ m),突出部的高度可为2到6 μ m,而每个突出部彼此间的距离可为3到5mm。保护层(覆盖层)4023 —般可由光阻材质所形成。本实施例是在感应元件402的表面,形成较厚的保护层4023,并藉微影蚀刻制程,例如,半色调(half-tone)制程,使保护层4023形成多个突出部。
[0078]请参阅图5和图6,其为本发明突出部配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突出部配置500具有多个突出部501,而突出部配置600具有多个突出部601。突出部配置500中的多个突出部501是以前、后、左、右等距离的方式排列,而突出部501横切面的形状为正方形。突出部配置600中的多个突出部601是以交错的方式排列,而突出部601横切面的形状为圆形。再者,本发明的突出部配置亦可以其它方式排列,例如:同心圆的方式,但不管以何种阵列排列方式,较佳的设计是,每个突出部间的距离约为3到5_,而突出部横切面形状的直径或长宽为10到30 μ m。
[0079]此外,突出部的横切面形状可以依据需求来设计,例如:矩形、多边形、圆形…等。以图3A的结构300为例,由于突出部是由桥接部分涂布覆盖层而形成,故突出部的横切面形状可通过设计X和Y轴交叉处的桥接部分来决定。而以图4A的结构400为例,由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