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笔记本电脑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1182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笔记本电脑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可调节的散热机构,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笔记本散热器有很多,主要分为被动散热型和被动散热型,被动型的散热器是由一整块导热率较高的金属作为笔记本底座紧贴着笔记本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散热效果并不能得到保证,而且重量也比较重,但价格相对便宜,使用简单,不消耗电能;
[0003]现在大多数是主动型散热器,也就是说带有主动散热风扇,将冷风吹向温度较高的位置,在散热器和笔记本之间形成一个热循环从而降低笔记本的温度;
[0004]另外,散热结构按照散热配件划分,可以分为散热垫、散热卡、散热风扇、散热鼠标垫;多数笔记本都把散热孔设计在底部或者靠近底部,那么通过散热垫散热效果就非常明显;多数本本的硬盘和内存离底座非常近,笔记本底部发热较大,使用散热垫有利于笔记本散热;轻薄型笔记本电脑有大量热量会通过散热片传到机身,导致机身温度升高,这样采用散热垫对本本散热是非常有帮助的;散热卡是卡片式的,可以装到在PC卡插槽中,这类产品在市面上较少见;散热风扇通俗一点讲,就是一个用USB供电的小台扇,打开电脑的时候,让这小巧的台扇从笔记本后侧方吹过来;市面上的散热鼠标垫都自带USB接口,可以为笔记本腾出一个USB设备了,为你的笔记本缓解用电,间接起到散热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是很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可调节的笔记本电脑散热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实现散热结构高度的调节,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可调节的笔记本电脑散热结构,包括两个支撑底座,分别为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四个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两个横向连接杆,分别为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两个竖向连接杆,分别为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一个工作台面;所述第一支撑底座设置在工作台面的左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滚动连接,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底座设置在工作台面的右侧;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分别与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滑动连接,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第一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通过该第一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第二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通过该第二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设置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且设置于工作台面的左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左侧与第二连接杆的左侧通过该第三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设置在也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且设置于工作台面的右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侧与第二连接杆的右侧通过该第四连接杆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与第二支撑底座上均设有轨道;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底端均设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与所述轨道滚动连接,实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在第一支撑底座上、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在第二支撑底座上的滑动,从而实现散热结构的高矮的调节;所述工作台面上设有防滑垫,通过该防滑垫可以使电脑不在工作台面上滑动,牢牢地固定在工作台面上;所述工作台面上还设有散热槽,通过该散热槽提高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为锯齿形的齿轮轨道;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滚动轮为梅花状滚动轮;
[0010]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滑垫为碗型防滑垫;
[0011]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滑垫的数量为4?10个;
[0012]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槽为圆形散热槽;
[0013]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槽的数量为1-6个;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杆上的滚动轮与支撑底座上的轨道相互滚动来实现散热结构的高度调节,通过散热槽实现散热作用,利用防滑垫来实现笔记本电脑的防滑作用;有效地实现了散热结构的高度调节,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其中,1、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底座;3、第一连接杆;4、第三连接杆;5、第二支撑杆;6、第二连接杆;7、工作台面;8、防滑垫;9、散热槽;10、第四连接杆;11、第四支撑杆;12、第二支撑底座;13、第二轨道;14、第三支撑杆;15、第三滚动轮;20、第一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的笔记本电脑散热结构,包括两个支撑底座,分别为第一支撑底座2、第二支撑底座12;四个支撑杆,分别为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14、第四支撑杆11;两个横向连接杆,分别为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6;两个竖向连接杆,分别为第三连接杆4、第四连接杆1; —个工作台面7;
[0019]所述第一支撑底座2设置在工作台面7的左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2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5滚动连接,且垂直设置;
[0020]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2设置在工作台面7的右侧;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2分别与第三支撑杆14、第四支撑杆11滑动连接,且垂直设置;
[0021]所述第一连接杆3设置第一支撑杆I与第三支撑杆14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I与第三支撑杆14通过该第一连接杆3相连接;
[0022]所述第二连接杆6设置第二支撑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