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393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光盖板、一遮光层、一触控感应层以及至少一透光结构。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内表面包含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邻接第二区域。遮光层系位于透光盖板之内表面之第一区域。触控感应层系至少位于透光盖板之内表面之第二区域,遮光层与触控感应层相隔一间隙。透光结构至少位于此间隙中。可降低漏光区与触控感应层之间的透光性差异,以提升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专利说明】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举凡智能型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计算机等可携式电子产品, 均广泛地采用触控面板,来作为用户的操作接口。典型的触控面板包含图案化的透明电极 层以及配置于透明电极层四周的导线。透明电极层可藉由电容感测或其它感测方式来侦测 用户的触控位置。导线可电性连接于透明电极层与处理电路之间,以将透明电极层所侦测 到的信号传送给处理电路。
[0003] -般来说,配置于透明电极层四周的导线系由金属所制作的,由于金属系不透光 的,故导线上方通常会制作遮光层,以掩盖这些不透光导线,而防止用户看到导线。这样的 遮光层除了可起到遮光的效果,还可做为触控面板的边框。举例来说,若欲制作出具有黑色 边框的触控面板,则制造者可制作黑色遮光层于透明电极层的四周;若欲制作出具有白色 边框的触控面板,则制造者可制作白色遮光层于透明电极层的四周。
[0004] 由于白色遮光层之材料光密度值(0D值)较低,相较于黑色遮光层透光性较高,使 得光线容易穿透,故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的印刷程序才能有效防止光线穿透,而避免用户看 到下方的导线。然而,由于每次印刷都有一定的公差而并非精确地印刷在所需位置上,故多 次印刷后所累积的印刷误差会导致实际形成的白色遮光层与原始设计的误差较大,而容易 在遮光层与透明电极层之间产生较大空隙形成漏光区,由于此漏光区的透光性与透明电极 层的透光性有显著的差异,故会降低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之实施方式可降低漏光区与触控感应层之间的透光性差异,以提升触 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0006]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光盖板、一遮光层、一触控 感应层以及至少一透光结构。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内表面包含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 区域。第一区域邻接第二区域。遮光层系位于透光盖板之内表面之第一区域。触控感应层系 至少位于透光盖板之内表面之第二区域,遮光层与触控感应层相隔一间隙。透光结构系至 少位于间隙中。
[0007]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至少部分之该遮光层系位于部分之该透光结构与 该内表面之该第一区域之间。
[0008]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透光结构具有导电性,且该透光结构与该触控 感应层系相互绝缘的。
[0009]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更包含至少一导线,电性连接该触控感应层,其中 该透光结构具有导电性,且该透光结构不电性连接该导线。
[0010]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更包含至少一导电结构,具有导电性的该透光结 构与该导电结构系沿着一排列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触控感应层之间,且该排列 方向通过该导线与该触控感应层。
[0011]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更包含至少一导电结构,其中该触控感应层包含 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电极图案串以及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电 极图案串,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该第一电极图案串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 相互绝缘,该导线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图案串,该导电结构与具有导电性的该透光结构系 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
[0012]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至少一第一电极图案串之数量与该至少一导电 结构之数量均为复数,该些导电结构系沿着该第二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相邻两该些第一电 极图案串之沿着该第一方向所延伸的两假想线之间。
[0013]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些导电结构系透光的。
[0014]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些导电结构、该透光结构、该些第一电极图案 串、及该些第二电极图案串材料相同。
[0015]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具有导电性的该至少一透光结构之数量为复数, 该触控感应层包含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复数第一电极图案串以及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 的至少一第二电极图案串,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与该第 二电极图案串绝缘,该导线电性连接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其中一者,具有导电性的该些 透光结构系沿着该第二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相邻两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沿着该第一方 向所延伸的两假想线之间。
[001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包 含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邻接该第二区域;一遮光层,位于该透光盖板之 该内表面之该第一区域;至少一导线,该遮光层系位于该导线与该透光盖板之间;一触控感 应层,至少位于该透光盖板之该内表面之该第二区域,该触控感应层包含沿着一第一方向 延伸的复数第一电极图案串以及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电极图案串,该第一方 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相互绝缘,该导线 电性连接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其中一者;以及复数导电结构,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 该触控感应层之间,并与该导线及该触控感应层绝缘,其中至少两个该些导电结构系位于 相邻两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沿着该第一方向所延伸的两假想线之间。
[0017]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更包含:一挠性载体,其中该些导电结构与该导线 系位于该挠性载体与该透光盖板之间。
[0018]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至少两个导电结构系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性地 排列于该导线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
[0019]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至少两个的导电结构系沿着该第二方向间隔性 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
[0020]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些导电结构之至少一者系透光的,该透光的导 电结构系至少部分地位于该第二区域。
[0021]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些导电结构之至少一者系不透光的,该遮光层 系位于该不透光的导电结构与该透光盖板之间且至少遮盖该不透光的导电结构。
[002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包 含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邻接该第二区域;一遮光层,位于该透光盖板之 该内表面之该第一区域;至少一导线,该遮光层系位于该导线与该透光盖板之间;一触控感 应层,至少位于该透光盖板之该内表面之该第二区域;以及至少一导电结构,位于该导线与 该触控感应层之间,并与该导线及该触控感应层绝缘,该导电结构之长度系大于0并小于或 等于1.2毫米。
[0023] 依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方式,该至少一导电结构之数量为复数个,该些导电结 构系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触控感应层之间,其中该些导电结构之相邻两者的间距系 大于〇并小于或等于0.3毫米。
[0024]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即使遮光层的制造公差使得遮光层与触控感应层相分离而产 生间隙,但由于透光结构系位于间隙中,故可降低间隙与触控感应层之间的透光性差异,从 而提升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0025] 图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0026] 图2绘示图1之触控面板沿着线段2-2的剖面图;
[0027] 图3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0028] 图4绘示图3之触控面板沿着线段4-4的剖面图;
[0029] 图5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0030] 图6绘示图5之触控面板沿着线段6-6的剖面图;
[0031 ]图7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以及
[0032] 图8绘示图7之触控面板沿着线段8-8的剖面图;
[0033] 图9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0034] 图10绘示图9之触控面板沿着线段10-10的剖面图;
[0035] 图1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0036] 图12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0037] 图13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9]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之复数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 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之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 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 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为了 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组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0040] 图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2绘示图1之触控面 板沿着线段2-2的剖面图。如第1及2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包含透光盖板100、 遮光层200、触控感应层300以及透光结构400。透光盖板100具有内表面110以及外表面120。 内表面110与外表面120系相背对的。外表面120可做为使用者的触控操作面。于部分实施方 式中,外表面120上可设置防脏污、防指纹、防刮或抗眩等功能层。内表面110具有第一区域 112以及第二区域114。第一区域112与第二区域114系相邻接的。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 112为内表面110之外侧区域(或周边区域),第二区域114为内表面110的内侧区域(或中央 区域),而被第一区域112所围绕。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内表面110及外表面120可为经过化学 或物理强化的表面,以提升对透光盖板100下方的遮光层200、触控感应层300以及透光结构 400的保护效果。
[0041] 遮光层200系位于透光盖板100之内表面110的第一区域112,并邻接于透光盖板 100之内表面110的第二区域114。具体来说,遮光层200覆盖内表面110的第一区域112,且不 覆盖内表面110的第二区域114,即第一区域112为非可视区,第二区域114为可视区。触控感 应层300系至少位于透光盖板100之内表面110的第二区域114,并与遮光层200分离。遮光层 200与触控感应层300相隔一间隙S,间隙S位于第二区域114内。由于遮光层200不覆盖第二 区域114,故遮光层200不会遮蔽触控感应层300及其下方的显示面板(未绘示于图中),而可 利于用户观看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并触碰外表面120上与显示画面相对应的位置,以利触 控感应层300侦测触碰位置。
[0042] 透光结构400至少位于遮光层200与触控感应层300相隔的间隙S中。如此一来,即 使遮光层200的制造公差使得位于第一区域112上的遮光层200与位于第二区域114上的触 控感应层300相分离,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可能会导致漏光的间隙S,但由于透光结构400至 少位于此间隙S中,故可降低间隙S与触控感应层300之间的透光性差异,从而提升触控面板 的视觉效果。
[0043] 举例来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遮光层200可为浅色遮光层(如白色遮光层)。例如, 遮光层200之材料可为浅色油墨(如白色油墨)。由于浅色遮光层的材料(如浅色油墨)之透 光性高,故在制作时,会通过多次的印刷或涂布程序将此材料涂布于内表面110的第一区域 112上,以满足遮光层200的遮光能力需求。由于每次印刷或涂布程序均存在一定的公差,故 多次印刷或涂布程序容易使得实际形成的遮光层200与其预定位置或预定形状不同,导致 遮光层200与触控感应层300分离而产生可能导致漏光的间隙S。然而,由于透光结构400可 至少位于间隙S中,故无论遮光层200因为多次印刷或涂布而与触控感应层300产生多宽的 间隙S,透光结构400均可至少位于此间隙S中,而降低间隙S与触控感应层300的透光性差 异。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之透光结构400可有效降低浅色遮光层因多次印刷或涂布所产生 的漏光区与触控感应层300的透光性差异。
[0044] 考虑到制作透光结构400的公差,及在遮光层200的衬托下,漏光空隙S越靠近遮光 层200的地方漏光现象越明显,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之遮光层200系位于部分之透 光结构400与第一区域112之内表面110之间,使得部分之透光结构400覆盖部分之遮光层 200,而另一部分之透光结构400延伸至第二区域114之内表面110上。进一步来说,于部分实 施方式中,透光结构400可包含基底部410以及隆起部420。隆起部420系邻接于基底部410之 一侧。基底部410系位于第二区域114之内表面110上。隆起部420系位于遮光层200上。遮光 层200系位于隆起部420以及第一区域112之内表面110之间,而形成隆起部420,使得隆起部 420相对基底部410隆起。由于位于第二区域114的内表面110上的基底部410与位于遮光层 200上的隆起部420相邻接,故可确保透光结构400部分位于间隙S中,而部分位于遮光层200 上。
[0045]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层300包含透光导电材料,以利使用者观看到触控感 应层300下方的显示画面。为了降低遮光层200与触控感应层300之间的间隙S与触控感应层 300的透光性差异,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透光结构400亦可包含与触控感应层300相同或相似 的透光导电材料。换句话说,透光结构400可具有导电性,但为了防止透光结构400影响触控 感应层300的运作,此具有导电性的透光结构400与触控感应层300系相互绝缘的。举例来 说,透光结构400可为虚设的(dummy)电极图案,而不具触控感应的功能。换句话说,此虚设 的电极图案不电性连接任何导线或其他电极图案,而单独地位于透光盖板100的内表面110 上并与透光盖板100上的其他导体绝缘,以单纯起到降低透光性差异的作用,而不起到触控 感应作用。
[0046]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透光结构400与触控感应层300可包含相同的透光导电材料, 以利降低遮光层200与触控感应层300之间的间隙S与触控感应层300的透光性差异。举例来 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透光结构400与触控感应层300均可包含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0)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47]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包含导线500。导线500位于遮光层200上。遮光层200 系位于导线500与透光盖板100的内表面110之间,故当使用者从透光盖板100的外表面120 上方观看触控面板时,导线500可被遮光层200所遮蔽。因此,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线500之 材料可为不透光导电材料。举例来说,导线500可为金属导线,其材料可为金、银或铜,但本 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导线500电性连接触控感应层300。
[0048] 具有导电性的透光结构400不连接导线500。如此一来,虽然透光结构400具有导电 性,但不会影响触控感应层300之触控讯号的传递。透光结构400与导线500相分离,以防止 传递于导线500中的触控讯号外流至透光结构400。相似地,触控感应层300亦可与导线500 相分离,以防止触控感应层300所感应到的触控讯号外流至导线500。
[0049]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层300包含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以及第二电极图案串 320。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相交错并绝缘。第一电极图案串310系沿着 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系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 交。举例来说,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可相互垂直。进一步来说,第一方向D1可为图1中的 横轴方向,而第二方向D2可为图1中的纵轴方向。第一电极图案串310可包含复数第一电极 图案312以及复数第一连接图案314。这些第一电极图案312与第一连接图案314系沿着第一 方向D1交替地排列的。每一第一连接图案314连接在第一方向D1上相邻之两第一电极图案 312。相似地,第二电极图案串320可包含复数第二电极图案322以及复数第二连接图案324。 这些第二电极图案322以及第二连接图案324系沿着第二方向D2交替地排列的。每一第二连 接图案324连接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之两第二电极图案322。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 层300还包含绝缘块330。绝缘块330系位于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的相 交处A,并隔开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以使这两者相绝缘。举例来说,绝 缘块330可位于第一电极图案串310的第一连接图案314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的第二连接 图案324之间,以隔开第一连接图案314与第二连接图案324。
[0050]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导线500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且于 遮光层200上的导线500系沿着纵轴方向所延伸的,亦即,于遮光层200上的导线500之延伸 方向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亦即,两者均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于部分实 施方式中,多个透光结构400系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于最靠近第二区域114的导线500与最 靠近第一区域112的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由于透光结构400为dummy电极图案,故透光 结构400与最靠近第二区域114的导线500及最靠近第一区域112的第二电极图案串320均相 分呙。
[00511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透光结构400之基底部410具有基底边缘412,此基底边缘 412为基底部410之最靠近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的边缘。基底边缘412与最靠近第一区域112 的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相分离而定义间隙G1于两者之间,且此分离会使得透光结构400与最 外侧的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产生耦合电容值C1。相似地,透光结构400之隆起部420具有隆起 边缘422,此隆起边缘422为隆起部420之最靠近导线500之边缘。隆起边缘422与最靠近第二 区域114的导线500相分离而定义间隙G2于两者之间,且此分离会使得透光结构400与最内 侧的导线500产生耦合电容值C2。这两个耦合电容值C1与C2为寄生电容,会增加第一电极图 案串31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相交处A的电容。进一步来说,以相交处A而言,透光结构 400与导线500之间的耦合电容及透光结构4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的耦合电容会形
成等效串联电容,而此等效串联电容之值为 因此,相交处A的电容值除了第一 0
电极图案串31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的固有电容值外,还额外增加了寄生电容 因此,上述寄生电容可能导致触控面板在尚未被触碰前,相交处A的电容值就 0. 已经饱和,进而影响相交处A的触控感应功能。因此,本文揭露以下实施方式以防止相交处A 的电容值饱和。
[0052]图3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4绘示图3之触控 面板沿着线段4-4的剖面图。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 在于:触控面板还包含导电结构600,具有导电性的透光结构400与导电结构600系沿着一排 列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导线500与触控感应层300之间,且此排列方向通过导线500与触控 感应层300,举例来说,此排列方向可为第一方向D1。由于透光结构400与导电结构600系沿 着第一方向D1间隔性地排列于导线500与触控感应层300的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故可 利于降低相交处A的等效串联电容值。
[0053] 更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导电结构600包含第一边缘610以及第二边缘620。第一边 缘610与第二边缘620系相对的。第一边缘610为导电结构600上最靠近透光结构400的边缘, 第二边缘620为导电结构600上最靠近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的边缘。第一边缘610与透光结构 400之基底边缘412相分离而定义间隙G3于两者之间,且此分离会使得导电结构600与透光 结构400产生耦合电容值C3。相似地,第二边缘62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相分离而定义间隙 G4于两者之间,且此分离会使得导电结构6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产生耦合电容值C4。另 外,相似于图2所示实施方式其前文中的相关叙述所载,隆起边缘422与最靠近第二区域114 的导线500相分离而定义间隙G2于两者之间,且此分离会使得透光结构400与最靠近第二区 域114的导线500产生耦合电容值C2。以相交处A而言,透光结构400与导线500之间的耦合电 容C2、透光结构400与导电结构600之间的耦合电容C3、及导电结构6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 320之间的耦合电容C4会形成等效串联电容,而此等效串联电容之值为
由于本实施方式之等效串联电容
相较于前述实施方式所载之等效串联
电容值 额外多了一个分母,故原则上本实施方式之等效串联电容值会小于前 9 述实施方式所载之等效串联电容值
而可降低相交处A的电容值,从而防止相交 处A的电容值饱和。
[0054]由以上叙述可知,只要形成越多等效串联电容,使得相交处A之等效串联电容值的 分母越大,就能够降低等效串联电容值。换句话说,只要在导线5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 间沿着第一方向D1额外设置多个导电结构600,即可产生更多等效串联电容,从而降低相交 处A的等效串联电容值。因此,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于导线500与第二电 极图案串320之间的导电结构600之数量可为复数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其数量可取 决于相交处A所需电容值、以及遮光层2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的间隙S宽度。
[0055]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由于导电结构600系位于遮光层200与触控感应层300之间的 间隙S中,故导电结构600亦可为透光的,以提升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举例来说,导电结构 600、透光结构400与触控感应层300可包含相同的透光导电材料,故三者之透光性相同。换 句话说,导电结构600、透光结构400、第一电极图案串310及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材料相 同。因此,当导电结构600与透光结构400位于遮光层200与触控感应层300之间的间隙S中 时,导电结构600与透光结构400可降低此间隙S与触控感应层300的透光性差异。举例来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600、透光结构400与触控感应层300均可包含氧化铟锡 (Indium Tin 0xide;IT0)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0xide;IZ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 为限。
[0056]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600可为虚设的(dummy)电极图案,而不具触控感应 的功能。换句话说,此虚设的电极图案可不电性连接任何导线(如导线500)或其他电极图案 (如第一电极图案串310及/或第二电极图案串320),而单独地位于透光盖板100的内表面 110上并与透光盖板100上的其他导体绝缘,以主要起到降低透光性差异与降低相交处A之 电容值的作用,而不起到触控感应作用。
[0057] 于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导电结构600系绘示于透光结构4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 之间,但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只要导电结构600与透光结构400系沿着第一方向D1间隔性地 排列,导电结构600亦可位于透光结构400与导线500之间。
[0058]图5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6绘示图5之触控 面板沿着线段6-6的剖面图。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 在于:具有导电性的透光结构400a系沿着第二方向D2间隔性地排列于相邻两第一电极图案 串310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两假想线L之间。换句话说,在相邻两第一电极图案串310 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两假想线L之间,存在着多个相分离的透光结构400a,图5中以 相邻假想线L之间存在两个透光结构400a来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且这两个相分离的 透光结构400a系沿着第二方向D2所排列的。如此一来,导线500与透光结构400a的正对面 积、及/或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与透光结构400a的正对面积可有效减少,从而降低导线500与 透光结构400a的耦合电容值、及/或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与透光结构400a的耦合电容值,从 而降低相交处A的电容值,防止相交处A的电容值饱和。
[0059] 图7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8绘示图7之触控 面板沿着线段8-8的剖面图。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 在于:于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两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两假想线 L之间,不仅存在着多个相分离的透光结构400a,还存在着多个相分离的导电结构600a,且 这多个导电结构600a系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的,图7中以相邻假想线L之间存在两个透光结 构400a及两个导电结构600a来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导电结构600a系沿着 第二方向D2间隔性地排列于相邻两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两假想 线L之间。如此一来,导电结构600a与透光结构400a的正对面积、及/或第二电极图案串320 与导电结构600a的正对面积可有效减少,从而可进一步降低导电结构600a与透光结构400a 的耦合电容值、及/或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与导电结构600a的耦合电容值,从而降低相交处A 的电容值,防止相交处A的电容值饱和。
[0060] 应了解到,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仅绘示在触控感应层之一侧设置透光结构,但于其 他实施方式中,亦可在触控感应层的四周均设置透光结构,以更进一步地减少触控感应层 四周的漏光区与触控感应层的透光性差异。另外,当触控感应层的四周均设置透光结构时, 触控感应层之四周亦可进一步设置导电结构,以降低透光结构与电极图案串之间的耦合电 容,从而避免电极串之间相交处的电容饱和。
[0061] 图9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10绘示图9之触控 面板沿着线段10-10的剖面图。如图9及图10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包含复数导电 结构600b。这些导电结构600b系间隔性地排列于导线500与触控感应层300之间,并与导线 500及触控感应层300绝缘。至少两完整的导电结构600b系位于相邻两第一电极图案串310 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假想线L之间。也就是说,若触控面板为了特定的需求而配置虚 设的导电结构600b时,在相邻两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假想线L之 间,可配置有复数虚设的导电结构600b,如此可缩小导电结构600b的尺寸,从而避免电极串 之相交处A的电容饱和。
[0062]举例来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触控面板还可包含挠性载体700。导线 500系位于挠性载体700与透光盖板100之间,具体的,导线500形成于挠性载体700上,挠性 载体700上形成有导线500之处与未形成有导线500之处具有高度差,且挠性载体700因其具 有可挠性而较容易发生形变,这样的配置可能会导致在用户触摸触透光盖板100时,第一区 域112靠近第二区域114的边缘,甚至延伸到部份第二区域114会产生类似水波纹的图案。为 了解决防止水波纹图案的产生,导电结构600b可被配置以位于挠性载体700上未设置有导 线500的区域,具体的可位于导线5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然而,当配置导电结构 600b时,可能会造成电极串之相交处的电容饱和。故为了避免电极串之相交处的电容饱和, 在相邻两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假想线L之间,可配置有复数导电 结构600b,如此可缩小导电结构600b的尺寸,以降低导电结构600b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 及/或导电结构600b与导线500的耦合电容,从而降低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与第二电极图案 串320之相交处A的电容值,以利防止电容饱和。
[0063]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触控感应层300亦系位于挠性载体700与透光盖 板100之间。进一步来说,在组装触控面板时,触控感应层300可先形成于挠性载体700上,再 将挠性载体700与透光盖板100相贴合。
[0064]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600b之材料可为不透光导电材料,例如:银,但本实 用新型不此为限。也就是说,导电结构600b系不透光的。遮光层200系位于此不透光的导电 结构600b与透光盖板100之间,以遮蔽导电结构600b。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600b之 材料可为透光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0xide;IT0)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 IZO),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由于导电结构600b为透光的而不会遮蔽显 示画面,故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透光的导电结构600b可至少部分地位于透光盖板100之内表 面110的第二区域114,而不被遮光层200所遮蔽。如此透光的导电结构600b部份位于遮光层 200与触控感应层300相隔的间隙S中,可降低间隙S与触控感应层300之间的透光性差异,从 而提升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0065]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导电结构600b之长度系大于0并小于或等于1.2毫 米,以利于降低导电结构600b与导线500或触控感应层300的正对面积,而降低电极串之相 交处的电容值。可了解到,本文所述之导电结构600b的长度为导电结构600b之沿着第二方 向D2的尺寸。
[0066]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至少两个导电结构600b系沿着第一方向D1间隔性 地排列于导线500与触控感应层300的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以降低第一电极图案串310 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相交处A的等效串联电容值,其原理系类似于图3及前文中对应叙 述所载,故不重复叙述。图9中以相邻假想线L之间存在两个导电结构600b来举例说明,但本 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67]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600b之相邻两者的间距系大于0并小于或等于0.3毫 米。进一步来说,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的导电结构600b之沿着第一方向D1的间距不大于0.3 毫米。藉由这样的间距尺寸设计,导电结构600b不致于距离过远,而可助于防止水波纹图案 的产生。
[0068]图12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 施方式与图9所示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至少两完整的导电结构600c系沿着第二 方向D2间隔性地排列于导线5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换句话说,在相邻两第一电极 图案串310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两假想线L之间,存在着复数相分离的导电结构 600c,且这些导电结构600c系沿着第二方向D2间隔性地排列的。如此一来,导线500与导电 结构600c的正对面积、及/或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与导电结构600c的正对面积可有效减少, 从而降低导线500与导电结构600c的耦合电容值、及/或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与导电结构 600c的耦合电容值,从而防止第一电极图案串31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相交处A的电容 值饱和。图12中以相邻假想线L之间存在两个导电结构600c来举例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 以此为限。
[0069]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600c之长度系大于0并小于或等于1.2毫米,以利于 降低导电结构600c与导线500或触控感应层300的正对面积,而降低电极串之相交处的电容 值。可了解到,本文所述之导电结构600c的长度为导电结构600b之沿着第二方向D2的尺寸。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电结构600c之相邻两者的间距系大于0并小于或等于0.3毫米。进一 步来说,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的导电结构600c之沿着第二方向D2的间距不大于0.3毫米。藉 由这样的间距尺寸设计,导电结构600c不致于距离过远,而可助于防止水波纹图案的产生。
[0070] 图13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 施方式与图9所示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至少四完整的导电结构600d系以二维数 组的形式间隔性地排列于导线50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间。换句话说,在相邻两第一电 极图案串310之沿着第一方向D1所延伸的两假想线L之间,存在着复数相分离的导电结构 600d,且这些导电结构600d系以二维数组的形式间隔性地排列的,从而更进一步地防止第 一电极图案串310与第二电极图案串320之相交处A的电容值饱和。图13中以相邻假想线L之 间存在四个导电结构600d来举例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7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包含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邻 接该第二区域; 一遮光层,位于该透光盖板之该内表面之该第一区域; 一触控感应层,至少位于该透光盖板之该内表面之该第二区域,该遮光层与该触控感 应层相隔一间隙;以及 至少一透光结构,至少位于该间隙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之该遮光层系位于部分之该透 光结构与该内表面之该第一区域之间。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透光结构具有导电性,且该透光结构 与该触控感应层系相互绝缘的。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导线,电性连接该触控感 应层,其中该透光结构具有导电性,且该透光结构不电性连接该导线。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导电结构,具有导电性的 该透光结构与该导电结构系沿着一排列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触控感应层之间, 且该排列方向通过该导线与该触控感应层。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导电结构,其中该触控感 应层包含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电极图案串以及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 一第二电极图案串,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该第一电极图案串与该第二电极图 案串之间相互绝缘,该导线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图案串,该导电结构与具有导电性的该透 光结构系沿着该第一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电极图案串之数量与该至 少一导电结构之数量均为复数,该些导电结构系沿着该第二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相邻两该 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沿着该第一方向所延伸的两假想线之间。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结构系透光的。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结构、该透光结构、该些第一电 极图案串、及该些第二电极图案串材料相同。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导电性的该至少一透光结构之数 量为复数,该触控感应层包含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复数第一电极图案串以及沿着一第二 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电极图案串,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该些第一电极图案 串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绝缘,该导线电性连接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其中一者,具有导电 性的该些透光结构系沿着该第二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相邻两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沿着 该第一方向所延伸的两假想线之间。1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包含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邻 接该第二区域; 一遮光层,位于该透光盖板之该内表面之该第一区域; 至少一导线,该遮光层系位于该导线与该透光盖板之间; 一触控感应层,至少位于该透光盖板之该内表面之该第二区域,该触控感应层包含沿 着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复数第一电极图案串以及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电极图 案串,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相 互绝缘,该导线电性连接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其中一者;以及 复数导电结构,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触控感应层之间,并与该导线及该触控感 应层绝缘,其中至少两个该些导电结构系位于相邻两该些第一电极图案串之沿着该第一方 向所延伸的两假想线之间。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挠性载体,其中该些导电结构与该导线位于该挠性载体与该透光盖板之间。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导电结构系沿着该第一方 向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的导电结构系沿着该第二 方向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第二电极图案串之间。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结构之至少一者系透光的, 该透光的导电结构至少部分地位于该第二区域。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结构之至少一者系不透光 的,该遮光层系位于该不透光的导电结构与该透光盖板之间且至少遮盖该不透光的导电结 构。17. -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包含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邻 接该第二区域; 一遮光层,位于该透光盖板之该内表面之该第一区域; 至少一导线,该遮光层位于该导线与该透光盖板之间; 一触控感应层,至少位于该透光盖板之该内表面之该第二区域;以及 至少一导电结构,位于该导线与该触控感应层之间,并与该导线及该触控感应层绝 缘,该导电结构之长度系大于O并小于或等于1.2毫米。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导电结构之数量为复数个, 该些导电结构系间隔性地排列于该导线与该触控感应层之间,其中该些导电结构之相邻两 者的间距系大于O并小于或等于0.3毫米。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5507728SQ201620153154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发明人】魏财魁, 白晓锌, 叶财金, 郑怀彬, 潘巧玲, 方钦雪, 林德斌, 张良亦, 吴德发, 党为, 党一为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