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175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门禁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领域中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个人生活的隐私性、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例如小区、物业门卫都有专门的人员值守,对于访客要盘问很多业主内容,有些甚至是必须持身份证件登记才能进入;现有技术中楼宇的门禁、各个业主的门都是需要业主有智能卡或者钥匙,才能打开进入,如遇业主上班或外出,来访亲戚或朋友、或者是发生突发情况,联系不到业主,没有钥匙或智能卡,都无法打开门禁,造成生活的不便,甚至是突发情况时,由于延误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通讯技术已越趋成熟,物联网技术也成为了这几年来研究较多的对象,互联网的存在造就了物联网,物物相连让互联网发挥到极致,但是现在大部分物联网技术,都是基于家电的控制,例如智能控制空调、加湿器、电饭锅等这些只能家居,门禁由于隐私性和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在该领域中研究出可大面积推广是适用的成果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物联网的门禁系统适用性较差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门禁系统。实现的目的为,在保证技术成本低廉的条件下,兼顾个人的隐私性与安全性,实现门禁系统与物联网的互联,使这种智能门禁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从而利于大规模的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门禁系统,其结构包括门体,门体内部安装有门禁控制板,与门禁控制板连接的安装有无线通讯芯片的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门禁控制板、微处理器电路连接的机箱电源,门体侧壁滑动连接有与门禁控制板连接的电插锁,在门体上安装有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讯芯片与用户终端信号传输。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门禁系统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靠近门体人的图像,并将信息发送到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处理存储并通过无线通讯芯片将图像发送到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将确认/否认信息发送到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通过门禁控制板控制电插锁的解锁/不与解锁,解锁后,微处理器再控制门禁控制板进行上锁,或者微处理器也可接收用户终端的指令,完成上锁动作。

本实用新型,在物联网的技术的基础之上,使门禁系统更为安全,每次解锁都需确认身份,并且也无需保安人员盘问来访者,避免了尴尬,使用不便的缺陷。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业主自己使用门禁系统方便,在门体外表面安装有读卡器,读卡器通过微处理器与门禁控制板连接。业主自己可通过配合使用的智能卡解锁。

进一步的,在门体外表面连接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微处理器连接;在控制面板还贴覆有防护层;控制面板上枢转连接有保护壳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当用户终端接收到信息时,还可利用现有技术SNS消息、微信信息向来访者发送验证码,来访者可在控制面板上输入验证码,进而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为了防止控制面板输入验证码留下痕迹,控制面板贴覆有防护层,防护层更换方便,不会留下指纹痕迹,进一步提高隐私性和安全性,在控制面板增设的保护壳体,也使得控制面板不易被破坏。

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物业终端,物业终端通过微处理器与用户终端信号传输。当该门禁系统用于大厦、物业等,用户终端可将是否准入的信息发送至物业终端,而不必本人电话或亲自下楼确认,极大提高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门体上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与微处理器连接。为了使该门禁系统精准的对来访人员进行图像采集,规避无用的采集,传感器当检测到靠近门体时,才启动整个系统的工作。

进一步的,在门体上开有充电孔,充电孔与机箱电源电路连接,充电孔上密封有绝缘盖。为了方便给门禁系统蓄电,在不拆卸门禁系统的条件下,就可完成蓄电工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物联网技术,得到一种隐私性强、安全性强的门禁系统,为社区业主提供便利服务,也使得小区、别墅、写字楼等得到更好的管理,实用性强,易于大规模推广。

本实用新型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用户终端、物业终端连接在一起,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平台,加强社区业务的拓展,通过网格化管理理念,实现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责任网格化、管理流程闭环化、管理手段智能化,从而实现运营方、管理者、业主三方共赢的局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体;2、门禁控制板;3、微处理器;4、机箱电源;5、电插锁;6、图像采集装置;7、用户终端;8、读卡器;9、控制面板;10、保护壳体;11、物业终端;12、传感器;13、充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门禁系统,参照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门体1,门体内部安装有门禁控制板2,与门禁控制板连接的安装有无线通讯芯片的微处理器3,以及分别与门禁控制板、微处理器电路连接的机箱电源4,门体侧壁滑动连接有与门禁控制板连接的电插锁5,在门体上安装有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6,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讯芯片与用户终端7信号传输。

门禁控制板为接收微处理器信号,从而控制电插锁的锁紧/解锁,常用的型号为AT8001,电插锁可采用超低温带门磁信号带延时输出型电插锁(5线),例如型号CD-305,图像采集装置最为常见的就是摄像头,用户终端可以是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PC端等,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门禁系统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靠近门体人的图像,并将信息发送到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处理存储并通过无线通讯芯片将图像发送到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将确认/否认信息发送到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通过门禁控制板控制电插锁的解锁/不与解锁,解锁后,微处理器再控制门禁控制板进行上锁,或者微处理器也可接收用户终端的指令,完成上锁动作。其内部需要的通讯协议、软件程序都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详细阐述。

实施例二:除了实施例一公开的结构外,为了优化该门禁系统,使业主本人使用的更为方便,提高安全性,在门体外表面安装有读卡器8,参照图2所示,读卡器通过微处理器与门禁控制板连接;业主自己可通过配合使用的智能卡解锁。

进一步的,在门体外表面连接有控制面板9,控制面板与微处理器连接,控制面板贴覆有防护层,在控制面板上枢转连接有保护壳体10。当用户终端接收到信息时,还可利用现有技术SNS消息、微信信息向来访者发送验证码,来访者可在控制面板上输入验证码,进而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实施例三:除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公开的本实用新型门禁系统的结构外,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实施例的门禁系统还包括物业终端11,参照图3所示,物业终端通过微处理器与用户终端信号传输。物业终端可以是PC、平板电脑等终端。该门禁系统用于大厦、物业等,用户终端可将是否准入的信息发送至物业终端,而不必本人电话或亲自下楼确认,极大提高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门体上安装有传感器12,传感器与微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的,在门体上开有充电孔13,充电孔与机箱电源电路连接,充电孔上密封有绝缘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