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46806发布日期:2019-02-12 22:2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也在逐渐壮大,企业的仓库管理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目前,仓库物品的管理是由线下进行的,需要人工看守仓库,耗费人力,且由于物品流动性较大,人工看守可能会疏忽造成仓库物品丢失,无法保障仓库中物品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仓库物品的线下人工管理需要耗费人工的问题。

一种无人库房防盗方法,包括:

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

若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和所述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若未扫描到商品,则通过所述电磁锁控制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

若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则通过所述电磁锁控制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获取所述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

根据所述闭合信号,确认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所述电磁锁控制所述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完成进门流程。

一种无人库房防盗装置,包括:

用户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所述用户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

rfid扫描设备扫描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和所述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若未扫描到商品,则通过所述电磁锁控制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

闭合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则通过所述电磁锁控制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获取所述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

第二进门屏障控制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闭合信号,确认所述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所述电磁锁控制所述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完成进门流程。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步骤。

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步骤。

上述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中,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以便服务器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用户信息判断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若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可有效防止仓库商品丢失,若未扫描到商品,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实现们的自动开关。若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获取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以便根据闭合信号,确认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完成进门流程,该进门流程无需人工看守,即可达到防盗目的,实现无人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一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一仓库平面布局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一具体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人库房防盗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无人库房防盗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的应用环境中,该无人库房防盗方法可应用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用于实现无人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解决目前企业仓库物品管理需要人工看守,耗费人力的问题。该仓库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该仓库管理系统还包括一电磁锁,服务器通过网络与电磁锁进行通信,用于控制仓库中的四道门,四道门的设置如在如图2中仓库平面布局图所示。其中,a门为实施例中的第一进进门屏障、b门为实施例中的第二进门屏障、c门为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门屏障、d门为实施例中的第二出门屏障。需说明,正常情况下,b、c门为打开状态,a、d门为关闭状态。客户端又称为用户端,是指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客户端可安装在但不限于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上。服务器可以采用独立的服务器来实现,也可采用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一种无人库房防盗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用户信息判断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

其中,第一进门屏障是指图2中所示的a门,是用于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权限验证的屏障。第一目标用户是指想要通过第一进门屏障进入仓库的用户。用户信息是用于识别用户权限的信息。具体地,当第一目标用户处于人脸扫描设备可扫描范围时,服务器会调用人脸扫描设备对想要通过第一进门屏障的第一目标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获取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查找数据库,获取与该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权限信息,以判断该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增强仓库管理的安全性。该用户权限信息是用于判断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的信息。

s20:若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若未扫描到商品,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第二进门屏障是指图2中所示的b门。rfid扫描设备是预先在仓库中安装好的用于扫描rfid标签的设备。本实施例中,将rfid扫描设备安装在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用于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可有效防止已在仓库的用户将物品放置在第一进门屏障处,此时进入仓库的用户将该物品带出的情况发生。电磁锁用来控制门的开关状态,电磁锁是利用电生磁的原理,当电流通过硅钢片时,电磁锁会产生强大的吸力紧紧的吸住吸附铁板达到锁门的效果。当服务器需要控制门打开时,可通过控制电磁锁电源断电,电磁锁失去吸力,从而打开门,无需人手动推拉门,实现门的自动打开;相应地,当服务器需要控制门关闭时,可通过控制电磁锁电源接通,电磁锁产生吸力,从而关闭门,以实现门的自动关闭。

具体地,服务器先基于人脸扫描设备扫描到的人脸图像查询数据库,获取第一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再对第一目标用户的进门权限进行判断,若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并给电磁锁发出闭合请求,以便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在用户未进入仓库前,第一进门屏障为关闭状态,第二进门屏障可以为打开状态也可以为关闭状态,此时,需要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也处于关闭状态,以便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以防止已在仓库的用户将物品放置在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以等待第一进门屏障打开时将物品带出,从而提高仓库物品的安全性。若未扫描到商品,证明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没有异常商品,则服务器控制电磁锁电源断电,以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以便用户通过第一进门屏障进入到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可理解,此时第二进门屏障仍处于关闭状态,以防止在库用户将物品带出,提高仓库管理的安全性,达到防盗的目的。

s30:若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获取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

其中,进门时长是预先设置的用于控制第一进门屏障能够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具体地,若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时,则认为第一目标用户进入到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则服务器会控制电磁锁电源接通,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服务器获取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该闭合信号是指第一进门屏障处于闭合状态的闭合信号,为后续进门流程提供技术支持。

s40:根据闭合信号,确认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完成进门流程。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以确认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后,通过控制电磁锁电源断电,以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用户可通过第二进门屏障进入仓库,以完成进门流程,该进门流程无需人工看守,即可达到防盗目的,实现无人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以便服务器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用户信息判断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若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可有效防止仓库商品丢失。若未扫描到商品,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实现门的自动开关,无需手动打开门或开关门。若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获取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以便根据闭合信号,确认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完成进门流程,该进门流程无需人工看守,即可达到防盗目的,实现无人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10中,即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用户信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

其中,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是当第一目标用户处于人脸扫描设备可扫描范围时,由人脸扫描设备扫描入库用户(即第一目标用户)的脸部所获取的人脸图像。具体地,在第一进门屏障中设置有人脸扫描设备,该人脸扫描设备中包括用于扫描用户脸部的摄像头和用于对人脸扫描图像进行识别的人脸扫描接口。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目标用户处于人脸扫描设备可扫描范围时,服务器会调用人脸扫描设备的摄像头对想要通过第一进门屏障的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以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为后续人脸扫描提供技术支持。

s12:对人脸图像进行编码处理,获取编码图像,将编码图像输入到人脸扫描接口中进行识别,获取用户信息。

对人脸图像进行编码处理即将人脸扫描图像转换成base64编码,获取编码图像,以便将该编码图像输入到人脸扫描接口中进行识别,获取与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信息。其中,编码图像是对人脸图像进行base64编码后获取的数字图像。

其中,将人脸图像转换为base64编码的过程如下:将人脸图像的存储路径采用byte[]方法转换为字节数组,然后采用base64encoder方法对得到的字节数组进行base64编码,获取编码图像,由于将人脸图像转换为base64编码的编码图像的安全性较高,可避免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以便对人脸图像进行编码处理,获取编码图像,可有效避免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最后将编码图像输入到人脸扫描接口中进行识别,获取用户信息,以便判断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实现智能控制无人仓库的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的开门和关门操作,并可达到无人仓库智能防盗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40之后,该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51:在第一出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二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

其中,第二目标用户是想要通过第一出门屏障离开仓库的用户。具体地,在第一出门屏障中设置有人脸扫描设备,该人脸扫描设备中包括用于扫描用户脸部的摄像头和用于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的人脸扫描接口。具体地,当第二目标用户处于人脸扫描设备可扫描范围时,服务器会调用人脸扫描设备的摄像头对第二目标用户的脸部进行扫描以获取人脸图像,将人脸扫描图像转换成base64编码,获取编码图像,以便将该编码图像输入到人脸扫描接口中进行识别,获取与人脸图像对应的用户信息即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其中,将人脸图像转换成base64编码的过程步骤s12一致,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s52:基于用户信息查找数据库,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权限rfid标签。

其中,权限rfid标签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每一用户信息相对应的rfid标签。rfid标签是基于条形码打印的rfid标签,是用于记录物品在数据库中的唯一索引。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可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具体地,数据库中存储可领取物品表,该可领取物品表中包括用户信息和与该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可领取物品的rfid标签(即权限rdid标签)。服务器基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通过查找数据库,以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权限rfid标签,以便后续判断第二目标用户领取的物品是否为可领取物品,有利于提高仓库管理的规范性。

s53: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出门屏障和第二出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获取当前rfid标签。

其中,当前rfid标签是指第二目标用户当前所携带的物品对应的rfid标签。具体地,由于在用户未离开仓库前,第一出门屏障为打开状态,第二出门屏障为关闭状态,当用户通过第一出门屏障进入到第一出门屏障和第二出门屏障之间时,服务器会通过控制电磁锁电源打开,以使电磁锁控制第一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以便通过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出门屏障和第二出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以获取当前rfid标签,以便后续当前rfid标签和权限rfid标签进行匹配。

s54:将当前rfid标签和权限rfid标签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并更新匹配成功的当前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领取状态。

具体地,将当前rfid标签和权限rfid标签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每一当前rfid标签与权限rfid标签相匹配,证明第二目标用户领取的物品是可领取的,则服务器会通过控制电磁锁电源断电,以使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以便第二目标用户通过第二出门屏障离开仓库,并更新该与权限rfid标签相匹配的当前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领取状态,该过程无需人工记录,以实现无人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的思想,达到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

s55:若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出门时长,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完成出门流程。

其中,出门时长是预先设置的用于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具体地,若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时,则认为第二目标用户离开仓库,则服务器会控制电磁锁电源打开,使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完成出门流程。进一步地,服务器获取电磁锁反馈的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的闭合信号,以便服务器基于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通过控制电磁锁电源断电,使电磁锁控制第一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以减少电磁锁的耗电量。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出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二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以便服务器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基于用户信息查找数据库,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权限rfid标签,并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出门屏障和第二出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获取当前rfid标签,以便将当前rfid标签和权限rfid标签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并更新匹配成功的当前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领取状态,无需人工记录,以实现无人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的思想,达到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若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出门时长,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以完成出门流程,该出门流程可有效记录用户的出入库信息,无需人工看守,以实现无人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防盗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步骤s20中的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之后,该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还包括:若扫描到商品,则获取初始rfid标签。

其中,初始rfid标签是第一目标用户所携带物品的rfid标签。第二目标用户与第一目标用户相对应。具体地,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若扫描到商品,则获取rfid扫描设备返回的初始rfid标签,并将初始rfid标签存储到服务器缓存中,以便使用时直接查找与第二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第一目标用户,并基于该第一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获取初始rfid标签,该初始rfid标签可直接从服务器缓存中获取,减少访问数据库次数,提高数据库性能。

则步骤s53,即通过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出门屏障和第二出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获取当前rfid标签之后,该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还包括:若每一初始rfid标签与一当前rfid标签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已归还,并更新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归还状态。

具体地,若每一初始rfid标签与一当前rfid标签不对应,则证明第一目标用户将进入仓库时携带的物品放入仓库中,认定该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已归还,则更新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归还状态,该过程无需人工记录,实现无人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的思想,达到仓库智能管理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归还物品时有可能是他人归还,并且在他人归还时将不是该仓库的物品归还到此仓库,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对是否本人归还进行判断并记录的步骤,以便出现将不是本仓库的物品归还到本仓库的情况时,通知当时归还物品的用户将不是本仓库的物品取出。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更新所述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归还状态之后,该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61:基于初始rfid标签查询仓库数据库,获取与初始rfid标签相对应的原始用户信息。

其中,原始用户信息是指初始rfid标签在数据库中记载的用户信息。具体地,在更新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归还状态后,基于初始rfid标签,查询数据库,获取与初始rfid标签相对应的原始用户信息,以便判断本次归还操作是否为本人归还。

s62: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相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用户本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本人归还。

具体地,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相对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目标用户与第一目标用户相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用户本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本人归还,该记录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人力。

s63: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他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他人归还。

具体地,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不相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他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他人归还,该记录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人力。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基于初始rfid标签查询仓库数据库,获取与初始rfid标签相对应的原始用户信息,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相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用户本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本人归还;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他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他人归还,以便出现将不是本仓库的物品归还到本仓库的情况时,通知当时归还物品的用户将不是本仓库的物品取出,该记录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详细记录每一用户的出入库信息,节省人力。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人库房防盗装置,该无人库房防盗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无人库房防盗方法一一对应。如图7所示,该无人库房防盗装置包括用户信息获取模块10、rfid扫描设备扫描模块20、闭合信号获取模块30和第二进门屏障控制控制模块40。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用户信息获取模块10,用于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用户信息判断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

rfid扫描设备扫描模块20,用于若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若未扫描到商品,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

闭合信号获取模块30,用于若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获取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

第二进门屏障控制控制模块40,用于根据闭合信号,确认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完成进门流程。

具体地,用户信息获取模块10包括人脸图像获取单元11和用户信息获取单元12。

人脸图像获取单元11,用于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

用户信息获取单元12,用于对人脸图像进行编码处理,获取编码图像,将编码图像输入到人脸扫描接口中进行识别,获取用户信息。

具体地,该无人库房防盗装置还包括用户信息获取单元51、权限rfid标签获取单元52、当前rfid标签获取单元53、领取状态更新单元54和第二出门屏障控制单元。

用户信息获取单元51,用于在第一出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二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

权限rfid标签获取单元52,用于基于用户信息查找数据库,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权限rfid标签。

当前rfid标签获取单元53,用于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出门屏障和第二出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获取当前rfid标签。

领取状态更新单元54,用于将当前rfid标签和权限rfid标签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并更新匹配成功的当前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领取状态。

第二出门屏障控制单元55,用于若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出门时长,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完成出门流程。

具体地,该无人库房防盗装置还包括初始rfid标签单元,用于若扫描到商品,则获取初始rfid标签。

则该无人库房防盗装置还包括:初始rfid标签状态更新单元,用于若每一初始rfid标签与一当前rfid标签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已归还,并更新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归还状态。

具体地,该无人库房防盗装置还包括原始用户信息获取单元61、第一处理单元62和第二处理单元63。

原始用户信息获取单元61,用于基于初始rfid标签查询仓库数据库,获取与初始rfid标签相对应的原始用户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62,用于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相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用户本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本人归还。

第二处理单元63,用于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他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他人归还。

关于无人库房防盗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无人库房防盗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无人库房防盗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执行无人库房防盗方法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如原始用户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无人库房防盗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用户信息判断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若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若未扫描到商品,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若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获取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根据闭合信号,确认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完成进门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编码处理,获取编码图像,将编码图像输入到人脸扫描接口中进行识别,获取用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出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二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基于用户信息查找数据库,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权限rfid标签;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出门屏障和第二出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获取当前rfid标签;将当前rfid标签和权限rfid标签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并更新匹配成功的当前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领取状态。若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出门时长,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完成出门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扫描到商品,则获取初始rfid标签;则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每一初始rfid标签与一当前rfid标签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已归还,并更新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归还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初始rfid标签查询仓库数据库,获取与初始rfid标签相对应的原始用户信息;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相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用户本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本人归还;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他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他人归还。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用户信息判断第一目标用户是否有进门权限;若第一目标用户有进门权限,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采用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进门屏障和第二进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若未扫描到商品,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若第一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进门时长,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获取电磁锁反馈的闭合信号;根据闭合信号,确认第一进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进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完成进门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进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编码处理,获取编码图像,将编码图像输入到人脸扫描接口中进行识别,获取用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出门屏障中,采用人脸扫描设备对第二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扫描,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基于用户信息查找数据库,获取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权限rfid标签;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通过rfid扫描设备对第一出门屏障和第二出门屏障之间的区域进行扫描,获取当前rfid标签;将当前rfid标签和权限rfid标签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一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并更新匹配成功的当前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领取状态。若第二出门屏障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长超过出门时长,通过电磁锁控制第二出门屏障处于关闭状态,完成出门流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扫描到商品,则获取初始rfid标签;则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每一初始rfid标签与一当前rfid标签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已归还,并更新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的领取状态为已归还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基于初始rfid标签查询仓库数据库,获取与初始rfid标签相对应的原始用户信息;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相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用户本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本人归还;若原始用户信息与第二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信息不对应,则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为他人归还,并将初始rfid标签对应的物品记为他人归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