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4332发布日期:2019-04-29 11:3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动售货机通常具有取货口并在其取货口处安装有取货门,只有取货门打开时,用户才可从取货口处取走货物。

通常情况下,自动售货机的取货门的安装结构有落闸式和翻转式,有的自动售货机在其取货口处采用落闸式的取货门,用户在取货完毕后,取货门依靠重力作用从取货口的上方落下并关闭取货口,但是这样的取货门结构易出现用户尚未取货完成取货门就落下致使用户的手指被砸伤的情况,有着潜在的危险;有的自动售货机在其取货口处采用翻转式的取货门,在用户取货完毕后,通常需要对取货门施加一个外力将取货门关闭,因此,这样的取货门结构易出现关闭不严,导致冷量外泄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关闭取货口的自动售货机。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

售货机本体,所述的售货机本体具有一取货口;

取货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取货口处的门框、能够绕一旋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门框上端部的取货门、安装在所述门框的下端部且用于将所述取货门锁定在所述取货口处的锁定机构;

控制单元,包括一控制主板、与所述的控制主板信号连接且用于检测所述的取货门是否关闭在所述取货口处的限位开关,所述的控制主板与所述的锁定机构相控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门框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的取货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二磁吸件中的一个为磁铁件,另一个为磁铁件或铁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门框的内侧设置有密封胶垫。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旋转轴上设置有复位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取货门外壁面上设置有供用户的四指伸入其中的凹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锁定机构为电磁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案通过将取货门绕一旋转轴转动设置在门框的上端部,利用取货门的自重实现取货门关闭在取货口处,通过设置限位开关来检测取货门是否关闭在取货口处,并通过控制主板控制锁定机构执行锁定动作,使得用户在取货完毕后,取货门可自动关闭并锁定在取货口处,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售货机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售货机的取货门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售货机的取货门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取货门打开);

其中:100、自动售货机;1、售货机本体;11、取货口;2、取货门装置;21、门框;22、取货门;221、凹槽;23、旋转轴;24、锁定机构;31、限位开关;41、第一磁吸件;42、第二磁吸件;51、密封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案的自动售货机100包括一售货机本体1、安装在售货机本体1的取货口11处的取货门装置2以及控制单元。下面将结合附图2~附图3具体说明取货门装置2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附图2中所示的取货门装置2的位置关系相对应。

如附图2~附图3所示,取货门装置2包括安装在取货口11处的门框21、能够绕一旋转轴23转动地设置在门框21上端部的取货门22、安装在门框21的下端部且用于将取货门22锁定在取货口11处的锁定机构24。

控制单元包括一控制主板、与此控制主板信号连接且用于检测取货门22是否关闭在取货口11处的限位开关31,并且控制主板与锁定机构24控制连接。其中,锁定机构24为电磁锁。

这样一来,用户在取货完毕后,取货门22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回落,并关闭在取货口11处,然后通过锁定机构24将其锁定。

为了确保取货门22更为可靠地关闭在取货口11处,门框21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41,取货门22上设置有与第一磁吸件41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42。这样一来,取货门22在自身重力下回落至靠近门框21时,能够在第一、二磁吸件的相互磁吸力作用下,快速关闭在取货口11处。另外,还可在旋转轴23上设置复位弹簧,当用户打开取货门取货时,复位弹簧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当用户取货完毕后,复位弹簧恢复弹性形变并给旋转轴23施加一个扭转力,迫使取货门22朝向取货口11处转动。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二磁吸件中的一个为磁铁件,另一个为磁铁件或是铁件。

为了方便用户打开取货门22,取货门2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供用户的四指伸入其中的凹槽221。为了确保取货门22与取货口11之间的密封性,门框21的内侧设置有密封胶垫51。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