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售货机货道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356发布日期:2019-08-03 16:01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新型自动售货机货道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售货机领域,尤其是新型自动售货机货道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购买商品的快捷便利性,而自动售货机行业由于售货机终端的布放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市面上常规的自动售货机,根据其出货货道的形式,可分为弹簧机、格子机、履带机等等。每种类型货道的工作原理不同,驱动电路原理也不同。如果在一个售货机系统中,要用到多种货道形式,就需要不同的驱动板配合使用。且控制大量货道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售货机货道驱动系统,通过拨码开关及通讯模块来切换驱动模式,从而适配不同种类的售货机货道。通过MCU控制矩阵排列的货道电机的正负极连接,来提高较多数量货道的控制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自动售货机货道驱动系统,包括MCU控制模块、温控系统、485通讯模块、货道驱动电机和拨码开关,所述拨码开关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485通讯模块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温控系统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货道驱动电机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100个货道驱动电机排列成10行和10列的矩阵形式,位于同一行的货道驱动电机的负极并联到一个单独的MOS管上,位于同一列的货道驱动电机的正极并联到一个单独的MOS管上。

具体地,所述拨码开关与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管脚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温控系统由压缩机、风机和温度采集模块组成,压缩机与风机分别和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温度采集模块与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MOS管通过接插件与货道驱动电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售货机货道驱动系统,通过拨码开关及通讯模块来切换驱动模式,从而适配不同种类的售货机货道。通过MCU控制矩阵排列的货道电机的正负极连接,来提高较多数量货道的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货道驱动电机的矩阵方式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货道驱动电机的矩阵方式连接图。

一种新型自动售货机货道驱动系统,包括MCU控制模块、温控系统、485通讯模块、货道驱动电机和拨码开关,所述拨码开关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485通讯模块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温控系统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货道驱动电机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100个货道驱动电机排列成10行和10列的矩阵形式,位于同一行的货道驱动电机的负极并联到一个单独的MOS管上,位于同一列的货道驱动电机的正极并联到一个单独的MOS管上。所述拨码开关与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管脚电连接。所述温控系统由压缩机、风机和温度采集模块组成,压缩机与风机分别和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温度采集模块与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MOS管通过接插件与货道驱动电机电连接。

如附图1所示,温控系统的温度采集模块感应到售货机内的温度,并且将温度信息传送给MCU控制模块,然后由MCU控制模块来启动控制压缩机进行制冷,控制风机来产生气流,从而使得售货机内保持恒温。

本驱动系统可以控制弹簧货道、格子货道、履带货道等多种类型的货道。当要调整到当前货道的模式时,只需要启动拨码开关进行驱动系统模式的切换。

本驱动系统通过485通讯模块与主控设备进行连接,从而可以级联多个驱动系统,从而扩展货道数量。

如附图2所示,100个货道驱动电机排列成10行10列的矩阵形式,每一行的货道驱动电机的负极并联到一个发射层信号的MOS管上,10行货道驱动电机分别对应连接10个发射层信号的MOS管。每一列的货道驱动电机的正极并联到一个发射列信号的MOS管上,10列货道驱动电机分别对应连接10个发射列信号的MOS管。通过各个MOS管来控制所有货道驱动电机的正极与负极的通断。货道驱动电机工作到位之后,货道驱动电机的微动开关的信号通过端子进入到主板上的达林顿管芯片进行电平转换,之后电信号再进入MCU控制模块,MCU控制模块就得到了反馈信号。单片机上的DI点与达林顿管芯片电连接,单片机上的DO点与MOS管电连接。MCU控制模块与MOS管均安装在主板上。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