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禁控制器及门禁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6273发布日期:2020-07-17 17:3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禁控制器及门禁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禁控制器及门禁控制系统,属于门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门锁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装置,该种门锁容易被外力破坏,因此虽然经过种种改进,但是安全性能适中难以突破,而且需要专门配备与锁具配套的钥匙,钥匙丢失或人员更换都要把锁和钥匙一起更换,提高了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随着科技进步,出现了电子磁卡锁、电子密码锁等科技含量高的锁具,这些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门禁管理进入了电子时代,但随着这两种电子锁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磁卡锁的信息容易复制,卡片与读卡机具之间磨损大,卡片易损坏,导致开门困难,为了保证开门的有效性,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磁卡锁进行改进,以提高电子磁卡锁的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磁卡锁往往是采用蓄电池供电,在蓄电池无电时,容易导致门无法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多种灵活的验证方式,方便切换供给能源,提高能源供给的有效性的门禁控制器及门禁控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禁控制器,安装在隔离门上,所述门禁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存储模块、通讯模块、写入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和电子门锁,其中,

存储模块,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上,用于存储用户的指纹数据和/或ic卡的秘钥数据;

通讯模块,分别连接在所述存储模块、写入模块和所述主控芯片上,用于实现存储模块、写入模块和所述主控芯片之间的相互通讯;

写入模块,用于通过通讯模块向存储模块中写入指纹数据和/或ic卡的秘钥数据;

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上,用于根据所述主控芯片发出的控制指令发出控制信号;

电子门锁,连接在控制模块上,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控制信号改变门的状态;

供电模块,用于为存储模块、通讯模块、写入模块、控制模块和电子门锁供电;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切换单元、市电接入单元和光电接入单元,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市电接入单元和所述光电接入单元之间切换,所述光电接入单元与光伏发电系统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还包括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和/或ic卡上记录的信息的采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门禁控制器包括计时器,用于在所述电子门锁,打开时计时,当计时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生成报警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第一通讯单元和第二通讯单元,所述第一通讯单元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写入模块和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通讯单元用于与外网通讯。

进一步地,所述门禁控制器还包括摄像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所述摄像模块和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检测到人员进入门禁的触发范围时,启用摄像模块进行拍照,并将拍摄的照片存储到存储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块和所述红外检测模块均设置在所述隔离门的外侧,所述摄像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单元,其中一摄像单元用于拍摄隔离门外的画面,另一摄像单元在其中一摄像单元拍摄到画面一定时间后,从另一角度拍摄画面,当两摄像单元同时检测到人员的画面时,将拍摄的画面存储到存储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门禁控制器还包括光线传感器和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的补光灯,当所述光线传感器检测到环境亮度低于预设值时,打开补光灯,以保证摄像模块的拍摄质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门禁系统,包括上述门禁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系统还包括网络模块,中转服务器和控制终端,所述网络模块用于所述门禁控制器与所述中转服务器通讯,所述中转服务器用于验证用户权限,并将具有权限的用户的指令通过网络模块传送至门禁控制器,所述控制终端用于连接中转服务器来发布指令和查看门禁控制器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模块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和所述中转服务器,所述控制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中转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为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手机,平板或计算机。

进一步地,所述门禁控制器具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网络模块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涉及的门禁控制器,具有用于通过通讯模块向存储模块中写入指纹数据和/或ic卡的秘钥数据的写入模块和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和/或ic卡上记录的信息的采集模块,能够自由选择通过指纹信息和/或ic卡来获得开锁权限,使用灵活,并且该门禁控制器中的供电模块包括切换单元、市电接入单元和光电接入单元,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市电接入单元和所述光电接入单元之间切换,所述光电接入单元与光伏发电系统连接,能够稳定的为门禁控制器提供供电,提高门禁控制器使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门禁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1、图2,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门禁控制器,安装在隔离门(未图示)上,所述门禁控制器10包括主控芯片1、存储模块2、通讯模块3、写入模块4、控制模块5、供电模块6和电子门锁7,其中,

存储模块2,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1上,用于存储用户的指纹数据和/或ic卡的秘钥数据;

通讯模块3,分别连接在所述存储模块2、写入模块4和所述主控芯片1上,用于实现存储模块2、写入模块4和所述主控芯片1之间的相互通讯;

写入模块4,用于通过通讯模块3向存储模块2中写入指纹数据和/或ic卡的秘钥数据;

控制模块5,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1上,用于根据所述主控芯片1发出的控制指令发出控制信号;

电子门锁7,连接在控制模块5上,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5发出的控制信号改变门的状态;

供电模块6,用于为存储模块2、通讯模块3、写入模块4、控制模块5和电子门锁7供电;

所述供电模块6包括切换单元61、市电接入单元62和光电接入单元63,所述切换单元61在所述市电接入单元62和所述光电接入单元63之间切换,所述光电接入单元62与光伏发电系统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还包括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和/或ic卡上记录的信息的采集模块8。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供电模块中还包括蓄电池64,所述蓄电池64与市电接入单元61或光电接入单元62连接,蓄电池64主要为切换单元61供电。

本发明涉及的门禁控制器10,具有用于通过通讯模块3向存储模块2中写入指纹数据和/或ic卡的秘钥数据的写入模块4和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和/或ic卡上记录的信息的采集模块8,能够自由选择通过指纹信息和/或ic卡来获得开锁权限,使用灵活,并且该门禁控制器10中的供电模块6包括切换单元61、市电接入单元62和光电接入单元63,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市电接入单元61和所述光电接入单元62之间切换,所述光电接入单元62与光伏发电系统连接,能够稳定的为门禁控制器10提供供电,提高门禁控制器10使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门禁控制器10包括计时器101,用于在所述电子门锁7,打开时计时,当计时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生成报警信号。计时器101的预设时长一般为3s-30s,该计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开启或关闭。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模块3包括第一通讯单元(未图示)和第二通讯单元(未图示),所述第一通讯单元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2、写入模块4和所述主控芯片1连接,所述第二通讯单元用于与外网通讯。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门禁控制器10还包括摄像模块102和红外检测模块103,所述摄像模块102和所述红外检测模块103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1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102检测到人员进入门禁的触发范围时,启用摄像模块102进行拍照,并将拍摄的照片存储到存储模块2。摄像模块102和红外检测模块103,可以在不明人员试图开门时对其进行记录,提高门禁控制器10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块102和所述红外检测模块103均设置在所述隔离门的外侧,所述摄像模块102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单元(未图示),其中一摄像单元1021用于拍摄隔离门外的画面,另一摄像单元在其中一摄像单元1021拍摄到画面一定时间后,从另一角度拍摄画面,当两摄像单元同时检测到人员的画面时,将拍摄的画面存储到存储模块2。通过两摄像单元进行重复验证,可以降低误判几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门禁控制器10还包括光线传感器104和连接所述光线传感器104的补光灯105,当所述光线传感器104检测到环境亮度低于预设值时,打开补光灯,以保证摄像模块102的拍摄质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门禁系统,包括上述门禁控制器10,所述门禁系统还包括网络模块30,中转服务器40和控制终端50,所述网络模块30用于所述门禁控制器10与所述中转服务器40通讯,所述中转服务器40用于验证用户权限,并将具有权限的用户的指令通过网络模块30传送至门禁控制器10,所述控制终端50用于连接中转服务器40来发布指令和查看门禁控制器10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模块30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10和所述中转服务器40,所述控制终端50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中转服务器40。所述控制终端50为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手机,平板或计算机。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门禁控制器10具有通讯模块3,所述通讯模块3与所述网络模块30信号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