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3568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交通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交通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交通路口道路两侧的建筑可能会影响到司机的视线,当行人或车辆突然从两侧的建筑跑出时司机很难做出判断,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目前大多数交通路口处没有先进的预警设备,少数交通路口只有一面凸面广角镜作为预警设备。司机通过凸面广角镜反光发现另一条路的接近车辆。也有部分有经验的司机通过鸣笛来告知己方位置达到预警的目的,但是凸面广角镜在阴天和雾霾等天候不能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加上不是每个路口都允许鸣笛,在这些情况下弯道处的事故频繁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交通预警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能达到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交通预警系统,设置于交通路口,包括监测模块、事故判断模块、中央处理器和事故预警模块,所述监测模块、事故判断模块和事故预警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监测模块用于采集交通路口的交通信息并发送给事故判断模块,所述事故判断模块根据交通信息发出预警信号到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事故预警模块发出预警信息。

进一步,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车辆监测单元、行人监测单元和非机动车监测单元。

进一步,所述车辆监测单元包括摄像头和地磁检测线圈。

进一步,所述行人监测单元包括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微波雷达。

进一步,所述非机动车监测单元包括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微波雷达。

进一步,所述预警模块包括声音提示单元和图像显示单元。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交通路口处安装智能交通预警系统,可判断事故出现的危险并进行预警。它可以为机动车驾驶员提供在视觉盲区限制下的另一种危险判断依据。同时为行人提供告警能力,提醒其面临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交通预警系统,设置于交通路口,包括监测模块、事故判断模块、中央处理器和事故预警模块,所述监测模块、事故判断模块和事故预警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监测模块用于采集交通路口的交通信息并发送给事故判断模块,所述事故判断模块根据交通信息发出预警信号到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事故预警模块发出预警信息。

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车辆监测单元、行人监测单元和非机动车监测单元。所述车辆监测单元包括摄像头和地磁检测线圈。所述行人监测单元包括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微波雷达。所述非机动车监测单元包括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微波雷达。

所述预警模块包括声音提示单元和图像显示单元。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本发明提供的智能交通预警系统在使用时,所述的监测模块采集交通路口的交通信息,具体的车辆监测单元采集交通路口的车辆信息,摄像头设置在交通路口监测车辆大小,地磁检测线圈设置于距交通路口40米-50处,用于采集进入路口车辆的车速和车辆长度等信息,车辆监测单元将上述采集的交通信息发送给事故判断模块,行人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是否有行人存在于交通路口处并将监控信息发送给事故判断模块,选用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微波雷达,红外探测器和微波雷达在检测行人等移动物体时不受气候、光线等的影响,它在测速、测距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雷达测距在获取远距离图像信息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基于雷达的城市交通场景特征,其目标是探索所有能从雷达传感器中获取的信息,为行人检测选择合适的特征。外观特征用于描述图像中的行人形状、尺寸、纹理等静态信息,能有效识别道路中的静止和行走的行人。从图像序列中获取行人的形状,然后与设计的模板进行匹配,以判断是否存在行人,所述非机动车监测单元通过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微波雷达监测交通路口非机动车信息,包括电动三轮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等信息,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微波雷达结合使用来监测非机动车信息更加精确。

车辆监测单元、行人监测单元和非机动车监测单元将监测交通信息发送给事故判断模块,事故判断模块根据交通信息发出预警信号到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事故预警模块发出预警信息提示司机和行人。

所述的预警模块包括声音提示单元和图像显示单元,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给与司机和行人预警提示。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