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停车场反向寻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201发布日期:2019-05-15 22:55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地上停车场反向寻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上停车场反向寻车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型购物中心、园区、社区等停车场内,车主返回停车场时往往由于停车场空间大,环境及标志物类似、方向不易辨别等原因,容易在停车场内迷失方向,寻找不到自己的车辆。

不同于地下停车场可方便布线,通过安装车位摄像头等方式,车主可以很便利的找到自己的车所停的车位。然而,地上停车场由于不允许过多的布线,反向寻车难度较大。目前业内能做到的大多只是粗略的区域定位,不能给予车主更多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地上停车场车主找寻之前停靠车辆较为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反向寻车系统,为车主找到车辆所停停车位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地上停车场的反向寻车系统,包括停车场入口检测单元、车位感知单元、路侧单元、交换机、服务器、反向寻车单元;

所述停车场入口检测单元,安装在停车场的入口,用于检测进入该停车场的车辆的身份信息和入场时间;

所述多个车位感知单元,分别安装于停车场内各个车位,用于感知本车位是否有车辆停入和停入时间,并在感测到车辆停入时向相应的所述路侧单元上传数据;

所述多个路侧单元,分布在停车场内,每个路侧单元对应一个停车区域,用于与本停车区域内的车位感知单元通信,采集所述停车区域内的车位感知单元上传的车位占用状态和停入时间,以及检测路过车辆的身份信息及路过时间;

所述交换机,分别与所述多个路侧单元、所述入口检测单元、所述反向寻车单元、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交换机通信连接,用于根据至少一个路侧单元反馈的所述车辆的路过时间、停入时间和车位占用状态形成并存储该车辆在停车场内的运行路线,并且得到该车辆停靠的停车区域中的可能车位;

所述反向寻车单元,安装于停车场内,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待寻找车辆的身份信息,通过所述交换机与所述服务器通信,根据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查询结果,输出待寻找车辆所在的停车区域、可能停放的车位和运行路线。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可以安装于停车场出口、入口或者中控室。

可选地,每个所述车位感知单元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将车位自身占用状态及身份标识无线上传至所述路侧单元。

可选地,所述路侧单元可以集成到路灯上。

可选地,所述入口检测单元可以通过网络线与所述交换机连接;各所述路侧单元经过有线方式与所述交换机连接,所述路侧单元之间通过网线或者总线方式连接;或者,各所述路侧单元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云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停车场入口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车牌的摄像装置。

可选地,所述车位感知单元,可以为带自身识别的磁阻传感器,用于感知是否有车辆经过此停车位和感知停入时间,并把自身身份标识和状态信息通过自带的无线模块发送给所述路侧单元。

可选地,所述路侧单元,可以集成车辆身份识别模块和车位感知单元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识别经过车辆身份,并收集对应停车区域内车位感知单元发射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反向寻车单元采用具有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的人机交互反向寻车查询终端。

有益技术效果: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反向寻车系统时,反向寻车单元调用停车车辆驶入停车场的路径轨迹,路径中包含车辆路径的多个路侧单元,其中自入口检测单元至最后一个路侧单元轨迹如实反映了车辆的行径,路径的最后一个路侧单元与轨迹末端则为系统推测的可能停车位。该方法结合了区域定位及精细定位优势,在少布线、少安装的情况下,车主仍能有效的反向寻到车辆,达到地下视频定位车位的效果,在解决地上反向寻车难的情况下,同时降低安装成本。

本发明提出的反向寻车系统利用多功能路侧单元及车位感知单元,为车主准确提供车辆停靠的区域及可能的停车位;该方法可有效避免车主遗忘或者记错车位信息,找不到停车位的问题。本发明在不额外布线的情况下,大大缩减车主停车搜索区域范围,并根据车流量,推算车辆可能停靠的具体车位,并通过地图引导车主到停车位,方便车主找到车辆。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上反向寻车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假定停车场如图1所示。该大型停车场呈不规则外形,车辆从停车场入口,需要经过n个拐点离开该停车场。在每个拐点处安装一个路侧单元。为了减少布线,路侧单元可以集成到路灯。如图1所示,n个路侧单元把整个停车场划分为n个停车区域,路侧单元的部署需满足能够可靠接收区域内车位感知单元的发射信号,例如图1中路侧单元1能够不遗漏的接收#0区域内所有停车位传感单元的信号,如#0号区域足够大,则需要除了路侧单元1外,额外相应增加其他路侧单元,以满足#0号区域内所有车位传感单元的信号接收需求。

车辆自入口驶入停车场,入口检测单元检测到当前车辆身份,例如车牌信息,及入场时间t0。车辆沿路寻找车位,假定车辆最终决定停在如图1所示#2号停车区域。从入口到停车区域,车辆路过路侧单元1和路侧单元2。路侧单元1采集到身份信息,如车牌号,路过时间t1,当前车速v1;路侧单元2采集到车辆信息,t2及v2。

车辆选择如图1#2区域所示拟停车车位,停车入位后,该停车位传感单元(假定编号为#20x)发送该车位识别码及车位被停车信息到路侧单元3。路侧单元3接收到传感单元#20x的发送数据,及接收时间t3。

所有的路侧单元经过有线与交换机连接,路侧单元之间可通过网线或者总线方式连接;抑或各路侧单元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同样,入口检测单元通过网络线与交换机连接。

服务器采集到车辆的身份信息、经过路侧单元1和2时的时间和车速、及区域#2内车位被停车的编号及时间。

假定在某时间段内只有该辆车进入停车场,则系统可判断#20x即为车辆的停车车位,系统生成车辆在停车场内的路径:入口->#0区域->#1区域->#2区域(#20x)。

如在该时间段内,有多于一辆车进入停车场,在#2停车区域内有多个停车位传感器感知车位被停车。系统在路侧单元3未采集到该身份信息的前提下,根据停车位传感器发送被停车入位的先后顺序,结合车辆路过路侧单元2的车速及时间,按照优先级生成几条路径供车主参考。其中路径包括区域定位及车位定位,区域定位如实反应车辆停车区域,停车区域内的车位定位则为系统给出的可能停车车位,按照可能性高低提供给车主。

当车主返回停车场,寻找停车位置时,可以通过在反向寻车单元输入身份信息,譬如车牌号,反向寻车单元调用车辆的路径信息,准确给出停车区域,及可能停车位。并由地图形式显示给车主,协助车主找到停车位。

该实施例仅考虑到各组成部分的有线连接方式,但所述方法及系统不限定连接方式,即各组成部分间可以采用无线方式与云服务器连接,此情况下,地上停车场施工更少。

所述车位感知单元,可以为带自身识别的磁阻传感器,不但可以感知是否有车辆经过此停车位,而且可以感知停入车位的时间,并可把自身id和状态(包括停车位被停车、车位停入时间)通过自带的无线模块,发送给路侧单元。

上述路侧单元,集成车辆身份识别模块、车位感知单元信号接收模块,用于识别经过车辆身份,并收集对应区域内车位感知单元发射信号。

上述反向寻车单元,可采用反向寻车机,或者反向寻车终端、查询机,其与交换机连接,实现与服务器的交互,一般构成为带触摸屏的可输入、可显示的查询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上反向寻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车辆通过出入口控制机进入地上停车场,入口摄像装置识别车辆车牌及入场时间;s2、车辆停车场内寻找停车位;s3、沿途关键位置路侧单元捕捉到车辆经过信息,包括车辆标识和经过时间等;s4、地上停车场反向寻车系统的服务器判断车辆经过路侧单元携带的摄像装置的方向,并记录经过时间;考虑到可能会有反向形式的车辆,如果路过的区域有车位没停,继续往前开发现没有车位则该车辆可能会返回原来有车位的区域;s5、地上停车场反向寻车系统的服务器根据从至少一个路侧单元获得的数据,分析车辆在停车场内运行轨迹或路径,并根据经过时间及当时车流量,预判车辆停车位置;s6、车主通过地上反向寻车单元查询可能停车位置,并通过地图方式显示。

具体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车辆进入停车场,入口检测单元采集该车辆的身份信息、入场时间t0、车速v0。如果路侧单元1检测到车辆信息,则采集身份信息、经过时间t1、车速v1,如要没有检测到车辆信息,则进一步判断在该路侧单元1对应的停车区域#0内是否有车位感知单元上传数据,如果没有则返回继续监测是否有车辆经过,如果路侧单元1检测到在停车区域#0内只有一个车位感知单元上传数据,则可以对车辆的停车车位进行确切定位,即停车位置为该上传数据的车位感知单元对应的车位。如果在停车区域#0内有多个车位感知单元上传数据,则在该停车区域#0进行推荐车位定位,即按停入时间顺序排序,形成多条优先级不同的车辆停车路径,以图形化方式向用户推荐概率最高的停车位。其他路侧单元与服务器协同工作的方式依此类推。

上面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