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粉回收机的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36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粉回收机,特别涉及一种铜粉回收机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PCB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基材进行沉铜、覆铜和磨铜,在其生过程中,用到一种铜粉回收机将其产生的带有铜粉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将铜粉回收,污水过滤变成清水后回收再循环利用。但其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时,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严重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要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并不容易。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报警装置,一旦设备运行异常时能及时发出报警提示,可以避免发生设备损坏或污染环境的事故,从而让设备能够更安全地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粉回收机的报警装置,能及时发出报警提示,可以避免发生设备损坏或污染环境的事故,从而让设备能够更安全地运行。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铜粉回收机的报警装置,所述的报警装置与铜粉回收机本体连接,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供电电路,与所述的供电电路相连的报警电路,所述的报警电路与外部的传感器相连,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

A/D转换单元,用于采集现场多个生产模拟量并进行模数转换成生产数字量;

比较器单元,用于将所述的生产数字量与预设的数字量进行比较,若超出范围,向报警单元发送报警信息;

报警单元,用于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的铜粉回收机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排水装置、污水槽、过滤泵、过滤塔、清水泵、清水槽、集水主槽体,在所述的污水槽上设置过滤铜粉的过滤塔,在所述的清水槽后设置集水主槽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的污水槽内壁的2/3处的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的清水槽内壁的2/3处的第二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的过滤泵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的清水泵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报警电路与外部的声光报警灯相连。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粉回收机的报警装置,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对设备运行异常时及时发出报警提示,避免发生设备损坏或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让设备能够更安全地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铜粉回收机的报警装置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用于铜粉回收机的报警装置1,报警装置1与铜粉回收机本体连接,报警装置1包括供电电路10,与供电电路10相连的报警电路20,报警电路20与外部的传感器相连,报警电路20包括:

A/D转换单元201,用于采集现场多个生产模拟量并进行模数转换成生产数字量;

比较器单元202,用于将生产数字量与预设的数字量进行比较,若超出范围,向报警单元发送报警信息;

报警单元203,用于发出报警信号。

铜粉回收机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排水装置、污水槽、过滤泵、过滤塔、清水泵、清水槽、集水主槽体,在污水槽上设置过滤铜粉的过滤塔,在清水槽后设置集水主槽体。

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污水槽内壁的2/3处的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清水槽内壁的2/3处的第二水位传感器,设置于过滤泵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清水泵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报警电路20与外部的声光报警灯30相连。

进一步地说明:

磨刷机磨板时产生的污水,经进排水装置排入铜粉回收机污水槽,通过过滤泵泵入过滤塔过滤,过滤后的铜粉进行回收,过滤后的清水排入集水主槽体可以进行重复再利用户。为防止过滤泵因污水量少而引起空转进而损坏泵体,可通过清水泵通过排水装置从清水槽抽起清水给予补充,保证循环运行。使用该设备后,资源得到了再利用,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通过铜粉回收机本体上安装的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实时模拟量数据传送到报警电路中的A/D转换单元,经模拟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到比较器单元,与预设的数字量标准值比较,若在设定量内以,则为正常;若超出范围值,则向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从而提示设备异常状态。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铜粉回收机的报警装置,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为设备运行提供异常报警,从而能够及时处理,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