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交通信号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5125发布日期:2018-07-24 09:3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交通控制系统交通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交通信号灯。



背景技术:

在城市道路十字路口交汇处,现有的红、黄、绿三色交通信号灯普遍采用GB14886-200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国家标准规定的5.5米~7米的悬臂式信号灯的安装高度;十字路口的交通灯又分为行人用的交通灯和车辆用的交通灯。这些交通灯的发光体采用顶端安装结构,且发光体的形状普遍采用圆形,发光面积有限,限制了交通灯可视化的视野范围。为此,该类交通灯的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交通法规,也只有在无视线死角的前提下,行人和车辆才能有效严格地遵守。然而,现实情况是,尤其是车身较低的轿车车主在驾驶时,偶尔会遇到的问题是,当邻近轿车前方行驶的是大货车时,受货车车顶高度对视线遮挡的影响,无法保证车身较低的轿车司机始终能够看见发光面积有限的圆形箱体式三色交通信号灯的交替变换;即使是将车辆用的红、黄、绿三色交通信号灯设置在马路两逆向车道间分道线(即道路分隔栏)上,行驶在中间车道的轿车车主视线也存在被旁边并行内侧车道上的大货车车身遮挡观察道路分隔栏上交通灯颜色交替视线的可能,这时中间车道的轿车车主只能参照其它车辆的行驶状态,间接地跟随旁侧车辆的行驶与否,推测红绿灯的交替状态,很显然这样靠推测辨别红绿灯交替的方式非常不利于交叉路口交通高效、有序地疏导,存在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加之,现有行人穿行马路用的三色交通信号灯,采用在马路对面设置的方式,当转弯车辆车身遮挡了过马路行人观察对面交通灯颜色变换的视线时,行人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证。为此,一些在路面设置行人用信号灯的设计逐渐出现。然而,将信号灯设置在路面,最关键的问题一方面在如何增加其发光面积的基础上,有效保证并提高其承压强度,以保证车辆反复在其上过往时,避免钢化玻璃的爆裂,延长钢化玻璃透光件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维修更新的频次。现提出如下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交通信号灯,通过由竖直部和折臂部组成的架体,且架体的同一个侧面外壁面从下至上通体布满安装LED灯珠,使架体一个侧面通体发光发亮且统一色变的新型机动车辆交通灯解决现有技术下,车辆用交通灯仍存在视线死角的技术问题;通过选用合适方格大小的方格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基坑与金属基桩相结合支撑龙骨架,以及,通过龙骨架密封安装多层夹胶钢化玻璃的结构;以及在多层夹胶钢化玻璃内侧下方密封的空腔部内安装LED地砖屏的结构改进,克服现有技术下在路面设置行人交通信号灯发光面积有限,透光件的承压强度有待提升,使用寿命有待延长,维修更新频次有待减少的难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新型交通信号灯,由行人交通灯和机动车辆交通灯组成,其中机动车辆交通灯具有架体和LED灯珠,以及设于架体内与LED灯珠电连接的机动车辆交通灯的驱动电路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由与地面固连的竖直部和与竖直部顶端固连为一体的折臂部组成;上述竖直部和折臂部同一个侧面的外壁面、从下至上通体布满安装LED灯珠,且前述机动车辆交通灯的LED灯珠统一进行红、黄、绿三色交替变换并与现有机动车辆交通灯信号同步;其中竖直部与折臂部的总离地高度为5.5米~7米;前述行人交通灯铺设于城市道路的斑马线位置,并具有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基坑,所述基坑由方格部、空腔部、地基部组成;所述方格部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镂空方格,且其每个方格的内侧长为0.4-0.5m,宽为0.225-0.3m;方格部内侧以及下方为空腔部,空腔部底端为实体的地基部;所述基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位于每个方格部的四角均匀设有竖直埋入地下加强支撑用的金属基桩;所述方格部的每个方格通过龙骨架密封适配安装多层夹胶钢化玻璃,且多层夹胶钢化玻璃和龙骨架的上端面均与城市道路上端面平齐;位于多层夹胶钢化玻璃的密封内侧下方的空腔部内水平固定支撑安装LED地砖屏;上述多个LED地砖屏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行人交通灯的驱动电路和控制器,且上述多个LED地砖屏统一进行红、黄、绿三色交替变换并与现有行人交通灯信号同步。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提高金属基桩的加强支撑功能并提升抗震功能,进一步提升并稳固基坑的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基桩包括底部的桩钉,与桩钉顶部固连为一体的水平的底座,与底座上端同轴固连为一体的椎体结构的基柱,与基柱顶部的小锥端同轴固连为一体的水平承台,由水平承台上端面支撑且固连为一体的龙骨架;所述龙骨架密封适配安装所述建筑用多层夹胶钢化玻璃。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利用材料优势进一步保证地面行人交通灯安装的结构强度,并延长其寿命,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龙骨架为C型或T型的镀锌钢或钛合金龙骨架;此外,为保证透明钢化玻璃本身的结构强度,所述多层夹胶钢化玻璃的厚度至少大于2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由竖直部和折臂部组成的架体其中折臂部的末端安装避雷器;所述折臂部包括弧形折臂和L型折臂。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满足人们对传统交通灯的使用习惯,与新型交通信号灯的统一色变相互弥补,相辅相成,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直部的上部以及折臂部的末端分别安装由红、黄、绿三组球形LED灯珠交替亮灭组成的箱体式结构的机动车辆交通灯灯箱。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保证新型交通信号灯的竖直安装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直部的底部通过安装座支撑安装,所述安装座为地埋式安装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ED地砖屏位于空腔部的内侧壁、或地基部的上端面通过支架水平紧固支撑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多车道往返车辆、以及道路分隔栏两侧的车辆均无视线死角地观察交通灯的变化,优选地,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意一项新型交通信号灯,所述机动车辆交通灯在靠近十字路口的每条支路上均安装两台左右对称的架体,且每条支路左右对称的架体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同侧安装LED灯珠,且每条直通道路方向上的四个架体安装的LED灯珠过直通十字路口的对面、两两相对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满足无视线死角的交通信号灯指示功能基础上,高效节约市政资源,优选地:所述机动车辆交通灯在靠近十字路口、朝向车辆驶来方向的马路右侧、过直通十字路口的对面安装一台架体,并仅在架体面对车辆驶来的侧面安装LED灯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方案中支架一侧面通体进行红、黄、绿三色交替颜色变换的机动车辆交通灯设计,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阐述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机动车辆交通灯仍存在视线死角的技术问题,大大增加了机动车辆交通灯LED灯珠的发光面积,增大了可视化视野范围,改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避免了交通堵塞现象的出现,更易于车辆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严格遵循交通法规通行,为车辆快速疏导,车主严格准守交通法规,保证出行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2、本方案行人交通灯在道路斑马线位置铺设的结构,较传统在马路对面设置的方式不存在被转弯车身遮挡的可能,为行人提供指示的同时,像电子地毯一样会发光的路面式行人用交通红绿灯兼具警示、导引、斑马线的多重功能;当LED地砖屏周期性有序交替统一色变运行的同时,不仅对行人而言更为醒目,而且对车辆的通行也是一种警示和提示,为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均提供了警示作用和有效可视化保障;

3、本方案由方格部、空腔部、地基部组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坑,以及在基坑内设置金属基桩,结合在多层夹胶钢化玻璃下方空腔部内密封安装LED地砖屏的结构,使得地面铺设式的行人交通灯,受车辆行人反复碾压、踩踏的承压强度更强更牢靠,使用寿命更长,利于减少后期维护或更换频次;

4、本方案方格部方格内侧长为0.4-0.5m,宽为0.225-0.3m的设计,与现有道路斑马线标准设计相适应,通过控制镂空的方格所安装的多层夹胶钢化玻璃的面积来保证其承压结构强度,承重可过吨级别,有效保证发光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基坑结构,有效克服了如何提高透光钢化玻璃安装结构强度的技术难题;

5、本方案多个LED地砖屏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的方式,较使用地下全铺式LED地砖屏,被方格边框遮挡处下方可不安装LED地砖屏,可有效节约LED地砖屏不必要的安装用量,降低LED地砖屏用料成本;

6、本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无视线死角;不仅方便机动车辆的指示和警示,而且方便行人通行的指示和警示,更有利于车辆、行人各自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严格遵循交通法规通行,为出行安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动车辆交通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十字路口安装后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行人交通灯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横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多层夹胶钢化玻璃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在十字路口安装后另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部件,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控制电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控制方式和常规控制电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满焊连接、紧固件紧固连接等;在未作明确规定和限定的前提下,还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构件的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新型交通信号灯,由行人交通灯和机动车辆交通灯组成,其中机动车辆交通灯具有架体1和LED灯珠2,以及设于架体1内与LED灯珠2电连接的机动车辆交通灯的驱动电路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由与地面固连的竖直部101和与竖直部101顶端固连为一体的折臂部102组成(参见图1);上述竖直部101和折臂部102同一个侧面的外壁面、从下至上通体布满安装LED灯珠2,且前述机动车辆交通灯的LED灯珠2统一进行红、黄、绿三色交替变换并与现有机动车辆交通灯信号同步;其中竖直部101与折臂部102的总离地高度为5.5米~7米;前述行人交通灯铺设于城市道路的斑马线位置,并具有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基坑3,所述基坑3由方格部301、空腔部302、地基部303组成(参见3、图4、图5);所述方格部301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镂空方格,且其每个方格的内侧长为0.4-0.5m,宽为0.225-0.3m;方格部301内侧以及下方为空腔部302,空腔部302底端为实体的地基部303;所述基坑3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位于每个方格部301的四角均匀设有竖直埋入地下加强支撑用的金属基桩4;所述方格部301的每个方格通过龙骨架9密封适配安装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参见图6的双层夹胶层1001的钢化玻璃),且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和龙骨架9的上端面均与城市道路上端面平齐;位于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的密封内侧下方的空腔部302内水平固定支撑安装LED地砖屏12;上述多个LED地砖屏12之间通过导线13电连接行人交通灯的驱动电路和控制器,且上述多个LED地砖屏12统一进行红、黄、绿三色交替变换并与现有行人交通灯信号同步。

具体实施时,所述架体1的竖直部101和折臂部102外形可为圆柱体、四棱柱体、六棱柱体等。其中,折臂部102优选为圆环的四分之一弧长。(参见图1、图2所示实施例)。所述架体1的竖直部101以及折臂部102均为长条形的四棱柱体,以更少的面,单侧面通体安装LED灯珠2;再者,竖直部101与折臂部102的总离地高度为5.5米~7米,符合现有GB14886-200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基坑3,结构坚固;且基坑3内每个方格部301四角均设金属基桩4,再次加强支撑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基坑3相结合,使得每个方格、以及方格整体的基坑结构强度更有保证;具体实施时,钢筋混凝土基坑3的施工方式,可参照现有悬崖栈道建筑施工法的方式,在路面坑道内用模板建模;再在建模模板内绑扎钢筋笼,并放置金属基桩4;然后用混凝土一体浇注成型来实现实现。此外,现有技术下,根据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人行横道线斑马线宽度、长度、间隔国际标准基本长度为3米--5米,斑马线每条的宽度在45或60厘米,且斑马线宽度还可以根据行人数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为此,为保证钢化玻璃安装后的结构强度,本发明镂空的方格部301具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镂空方格,每个方格的内侧长为0.4-0.5m,宽为0.225-0.3m。若干个方格,既保证了行人交通灯具有足够大足够亮的总面积,又保证了安装结构强度,不会被全覆盖遮挡,更具警示性、指示性功能。再者,空腔部302不仅方便多个LED地砖屏12的防水内隐藏透光式安装,而且方便多个LED地砖屏12之间通过导线13的穿越和连接。

再者,具体实施时,所述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的密封安装工艺流程包括:测量放线,以精确测量并复核定位龙骨架的安装;安装收口条,将收口条与龙骨架固定,并将加工好的玻璃与龙骨架以及收口条相结合并平摊,并遵循从中间向两侧的顺序安装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安装完毕后,用灰色硅酮密封胶对玻璃缝隙进行15mm的凹缝处理,检查密封性并验收,验收合格后完成夹胶钢化玻璃的密封安装。其余非渗漏膨胀缝隙可用沥青填充。

可见,本发明通过由竖直部101和折臂部102组成的架体1,且架体1的同一个侧面外壁面从下至上通体布满安装LED灯珠2,使架体1一个侧面通体发光发亮且上述所有LED灯珠2统一色变的新型机动车辆交通灯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下车辆用交通灯仍存在视线死角的技术问题。再者,本发明通过选用合适方格大小的方格部301,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基坑3与金属基桩4相结合支撑龙骨架9,以及通过龙骨架9密封安装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的结构;以及在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内侧下方密封的空腔部302内安装LED地砖屏12的结构改进,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在路面设置行人交通信号灯的设计承压强度有待提升,使用寿命有待延长,维修更新频次有待减少的技术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提高金属基桩4的加强支撑功能并提升抗震功能,进一步提升并稳固基坑3的结构强度,优选地,所述金属基桩4包括底部的桩钉5,与桩钉5顶部固连为一体的水平的底座6,与底座6上端同轴固连为一体的椎体结构的基柱7,与基柱7顶部的小锥端同轴固连为一体的水平承台8,由水平承台8上端面支撑且固连为一体的龙骨架9;所述龙骨架9密封适配安装所述建筑用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

具体实施时,所述桩钉5如图所示具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底座6下端面并竖直插入地下,通过其特殊情况下的弯矩以及扭矩承载提高金属基桩4整体的抗震支撑强度。此外,所述金属基桩4的材料可与钢筋材质相同。再者,基柱7可用四个至多个等面积直角梯形钢板呈回转体结构均匀排布后与水平的底座6和水平承台8上、下端面满焊固连为一体制得。所述水平的底座6和水平承台8可用金属预制件铸造制得。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利用材料优势进一步保证地面行人交通灯安装的结构强度,并延长其寿命,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龙骨架9为C型或T型的镀锌钢或钛合金龙骨架;此外,为保证透明钢化玻璃本身的结构强度,所述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的厚度至少大于25mm。其中,镀锌钢,或钛合金龙骨架较其他材料具有防腐蚀生锈、使用寿命更长,金属机械性能更具综合性优势的特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由竖直部101和折臂部102组成的架体1其中折臂部102的末端安装避雷器。所述避雷器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在此不作赘述,以保护竖直部101以及折臂部102的内部电子元件以及各控制电路为目的。所述折臂部102包括弧形折臂和L型折臂。如图1-7所示实施例均为为弧形折臂的实施例。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满足人们对传统交通灯的使用习惯,与新型交通信号灯的统一色变相互弥补,相辅相成,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直部101的上部以及折臂部102的末端分别安装由红、黄、绿三组球形LED灯珠交替亮灭组成的箱体式结构的机动车辆交通灯灯箱14。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保证新型交通信号灯的竖直安装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直部101的底部通过安装座15支撑安装,所述安装座15为地埋式安装座。具体地,所述安装座15可通过水泥浇筑结合电线杆用螺栓紧固件加固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ED地砖屏12位于空腔部302的内侧壁、或地基部303的上端面通过支架11水平紧固支撑安装。具体地,所述支架11可通过预埋件预埋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多车道往返车辆、以及道路分隔栏两侧的车辆均无视线死角地观察交通灯的变化,适应大幅宽道路设计,优选地,所述机动车辆交通灯在靠近十字路口的每条支路上均安装两台左右对称的架体,且每条支路左右对称的架体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同侧安装LED灯珠,且每条直通道路方向上的四个架体安装的LED灯珠过直通十字路口的对面、两两相对设置。(参见图2实施例)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满足无视线死角的交通信号灯指示功能基础上,节约市政资源,优选地:所述机动车辆交通灯在靠近十字路口、朝向车辆驶来方向的马路右侧、过直通十字路口的对面安装一台架体,并仅在架体面对车辆驶来的侧面安装LED灯珠。(参见图7实施例)

可见,本发明中支架1结构的通体进行红、黄、绿三色交替颜色变换的机动车辆交通灯设计,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各种交通信号灯在背景技术中阐述的某些特殊情况下仍存在视线死角的技术问题,较圆形发光体的灯箱式交通灯结构大大增加了机动车辆交通灯LED灯珠2的发光面积;较道路栏栅设置交通灯的方式,增大了可视化的视野高度和可视化视野范围,且改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避免了交通堵塞现象的出现,更易于车辆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严格遵循交通法规通行,为出行安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行人交通灯在道路斑马线位置铺设的结构,较传统在马路对面设置的方式不存在被转弯车身遮挡的可能,为行人提供指示的同时,像电子地毯一样会发光的路面式行人用交通红绿灯兼具警示、导引、斑马线的多重功能。更为充分地发挥了颜色具备活动动态指向的内在暗示性寓意:如表达热、剧烈、危险寓意的红色;中间过渡具有警觉提示寓意的黄色;具有冷、平静、安全含意的绿色。当LED地砖屏12周期性有序交替统一色变运行的同时,其大面积的在地面统一色变,不仅对行人而言更为醒目,而且对车辆的通行也是一种警示和提示,为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均提供了保障。再者,由方格部301、空腔部302、地基部303组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坑3,以及在基坑3内设置金属基桩4,结合在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下方空腔部302内密封安装LED地砖屏12的结构,使得地面铺设式结构的行人交通灯,受车辆行人反复碾压、踩踏的承压强度更有保障,较地埋灯的结构,使用寿命更长,面积更大,警示性,提示性,防遮蔽性能更为优越,综合性地更利于减少后期维护或更换频次。而且,方格部301方格内侧长为0.4-0.5m,宽为0.225-0.3m的设计,与现有道路斑马线标准设计相适应,通过控制镂空的方格所安装的多层夹胶钢化玻璃10的面积来保证其承压结构强度,承重可过吨级别。最后,多个LED地砖屏12之间在地下隐藏式地通过导线13电连接的方式,较使用地下全铺式LED地砖屏12,被方格边框遮挡处可不安装LED地砖屏12,可有效节约LED地砖屏12不必要的用量,节约铺设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无视线死角;不仅方便机动车辆的指示和警示,而且方便行人通行的指示和警示,更有利于车辆、行人各自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严格遵循交通法规通行,为出行安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