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巡逻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2688发布日期:2018-11-16 22:5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巡逻机器人。



背景技术:

巡逻机器人是一款综合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环境感知、动态决策、行为控制和报警装置,具备自主感知、自主行走、自主保护、互动交流等能力,可帮助人类完成基础性、重复性、危险性的安保工作,推动安保服务升级、降低安保成本的多功能综合智能装备。

安防一般主要靠摄像头等固定式的监控设备和安保人员的巡逻,在野外区域广,不方便固定式摄像头进行安装,固定使摄像头存在监控盲区,即使发现问题,安防人员也很难即使到达现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巡逻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安防一般主要靠摄像头等固定式的监控设备和安保人员的巡逻,在野外区域广,不方便固定式摄像头进行安装,固定使摄像头存在监控盲区,即使发现问题,安防人员也很难即使到达现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巡逻机器人,包括壳体组件、探查组件、警示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车体外壳、伸降柱、转动底座、转动柱和探测外壳,所述伸降柱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车体外壳的上方,所述转动底座与所述伸降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伸降柱的顶端,所述转动柱与所述转动底座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转动底座的顶端,所述探测外壳与所述转动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转动柱的顶端,所述探查组件包括探测灯和人脸扫描仪,所述探测灯与所述探测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探测灯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探测外壳前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人脸扫描仪与所述探测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探测外壳前表面的中间位置处,所述警示组件包括扬声器、声源接收器和警报灯,所述扬声器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车体外壳上表面靠近所述伸降柱的前方,所述声源接收器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扬声器的左侧,所述警报灯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扬声器的右侧,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主机、内部电源、音频控制器、警报控制器和GPS定位器,所述控制主机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车体外壳内部的后端,所述内部电源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控制主机的前方,所述音频控制器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内部电源的前方,所述警报控制器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音频控制器的前方,所述GPS定位器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车体外壳内部的前端,所述探测灯、人脸扫描仪、内部电源、音频控制器、警报控制器和GPS定位器均与所述控制主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主机与所述内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探查组件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照明灯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车体外壳前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内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信号柱,所述信号柱与所述车体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车体外壳上表面靠近所述伸降柱的后方,所述信号柱与所述控制主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车体外壳的底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控制主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声源接收器均与所述音频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警报控制器与所述警报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升降柱和转动柱,方便探测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探测,设置有人脸扫描仪,方便野外对危险人物进行人脸扫描,设置有警报系统,在遇到危险人员使,可以通过警报灯进行警示,安保人员可以通过音频控制器进行远程沟通,本实用新型设置GPS定位器,安保人员可以准确定位危险地点,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方便对野外进行实时巡逻与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壳体组件、20-探查组件、30-警示组件、40-控制组件、11-车体外壳、12-伸降柱、13-转动底座、14-转动柱、15-探测外壳、21-探测灯、22-人脸扫描仪、23-照明灯、31-扬声器、32-声源接收器、33-警报灯、41-控制主机、42-内部电源、43-音频控制器、44-警报控制器、45-GPS定位器、46-信号柱、47-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野外巡逻机器人技术方案:一种野外巡逻机器人,包括壳体组件10、探查组件20、警示组件30和控制组件40,壳体组件10包括车体外壳11、伸降柱12、转动底座13、转动柱14和探测外壳15,伸降柱12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车体外壳11的上方,转动底座13与伸降柱12固定连接,且位于伸降柱12的顶端,转动柱14与转动底座13转动连接,且位于转动底座13的顶端,探测外壳15与转动柱14固定连接,且位于转动柱14的顶端,探查组件20包括探测灯21和人脸扫描仪22,探测灯21与探测外壳15固定连接,探测灯21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探测外壳15前表面的左右两端,人脸扫描仪22与探测外壳15固定连接,且位于探测外壳15前表面的中间位置处,警示组件30包括扬声器31、声源接收器32和警报灯33,扬声器31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车体外壳11上表面靠近伸降柱12的前方,声源接收器32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扬声器31的左侧,警报灯33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扬声器31的右侧,控制组件40包括控制主机41、内部电源42、音频控制器43、警报控制器44和GPS定位器45,控制主机41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车体外壳11内部的后端,内部电源42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控制主机41的前方,音频控制器43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内部电源42的前方,警报控制器44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音频控制器43的前方,GPS定位器45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车体外壳11内部的前端,探测灯21、人脸扫描仪22、内部电源42、音频控制器43、警报控制器44和GPS定位器45均与控制主机41电性连接,控制主机41与内部电源42电性连接。

进一步,探查组件20还包括照明灯23,照明灯23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照明灯23数量为两个,且位于车体外壳11前表面的左右两端,照明灯23与内部电源42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照明灯23在夜晚时可以为巡逻机器人进行照明,方便巡逻机器人对夜晚进行全天监控,加强了对野外的安防工作,减少了安防人员工作强度。

进一步,控制组件40还包括信号柱46,信号柱46与车体外壳11固定连接,且位于车体外壳11上表面靠近伸降柱12的后方,信号柱46与控制主机41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信号柱46可以为巡逻机器人与外部控制终端进行信号传输与接收,方便安防人员对巡逻的实时监控和使用,同时方便对巡逻机器人将巡逻信息进行实时发送,便于安防人员的安防工作。

进一步,控制组件40还包括驱动轮47,驱动轮47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车体外壳11的底部,驱动轮47与控制主机41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巡逻机器人可以通过驱动轮47进行移动,对野外进行巡逻。

进一步,扬声器31和声源接收器32均与音频控制器43电性连接,警报控制器44与警报灯33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安防人员可以远程对野外外来人员进行实时对话,了解外来人员的情况,进行谈话,警报灯33可以警示外来人员,同时也方便对附近安防人员进行提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巡逻机器人放置在野外,巡逻机器人通过驱动轮47在野外进行移动巡逻,探测灯21对野外进行探测,在探查到外来危险人员时,警报灯33响起,人脸扫描仪22对外来危险人员进行人脸扫描,控制主机41将信息实时通过信号柱46发送到外部终端,安防人员可以通过信息了解实时情况,并可以通过音频控制器与外来危险人员进行交涉,GPS定位器45可以告知安防人员准确位置,完成一种野外巡逻机器人的使用流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