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94099阅读:来源:国知局
.3V电压接口,AD-DC模块5接口与非极性电容C14 一端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14另一端接信号地,AD-DC模块6接口接信号地,AD-DC模块7接口与L_out接口电连接。
[0033]如图4所示的一种DC_5V-DC_3.3V的电路图,包括LD0稳压器,极性电容C10,非极性电容C11,非极性电容C12,极性电容C13 ;所述LDO稳压器1接口为DC_5V电压接口,LDO稳压器1接口分别与LDO稳压器3接口、极性电容C1的正极和非极性电容C12 —端电连接,LD0稳压器5接口为Vout_3.3V电压接口,LD0稳压器5接口分别与极性电容C13的正极和非极性电容Cl 1 一端电连接,LD0稳压器4接口悬空,LD0稳压器2接口、极性电容C10的负极,非极性电容C11另一端,非极性电容C12另一端,极性电容C13的负极均接电源地。
[0034]如图5所示的一种计量串口输出的电路图,包括光耦合器,电阻R1、电阻R3和非极性电容C1、非极性电容C3 ;所述光耦合器1接口与LD0_3.3V电压电连接,光耦合器2接口分别与电阻R3 —端和非极性电容C3 —端电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TXD接口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3另一端接信号地,光耦合器3接口接电源地,光耦合器4接口分别与电阻R1 —端、非极性电容C1 一端和RX2接口电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Vout_3.3V电压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1另一端接电源地。
[0035]如图6所示的一种计量串口转换的电路图,包括光耦合器,电阻R2、电阻R4和非极性电容C2、非极性电容C4 ;所述光耦合器1接口与Vout_3.3V电压电连接,光耦合器2接口分别与电阻R4 —端和非极性电容C4 一端电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TX2接口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4另一端接电源地,光耦合器3接口接信号地,光耦合器4接口分别与电阻R2 —端、非极性电容C2 —端和RXD接口电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LD0_3.3V电压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2另一端接信号地。
[0036]如图7所示的一种声音采集模块的电路图,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12、电阻R13,非极性电容C7、非极性电容C15、非极性电容C16、非极性电容C17,三极管Q1、三极管Q3和话筒;所述话筒的一端接电源地,话筒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 —端和非极性电容C7 —端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7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 —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另一端和Vout_3.3V电压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源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5 —端和非极性电容C15 —端电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Vout_3.3V电压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15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2 —端和非极性电容C16 —端电连接,电阻R13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2另一端和Vout_3.3V电压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16另一端分别与非极性电容C17 —端和Voice_sence接口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17另一端接电源地。
[0037]如图8所示的一种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图,包括继电器LSI,二极管D1,三极管Q2电阻R8、电阻R9,非极性电容C9 J2-C0N1接口与继电器LSI的5接口 L_Relay电连接,继电器LSI的1接口接DC_5V电压,继电器LSI的2接口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接DC_5V电压,继电器LS1的4接口接L_out接口,继电器LSI的3接口和6接口均悬空,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9 —端电连接,电阻R9另一端分别与非极性电容C9 一端和电阻R8 —端电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与0N/0FF接口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非极性电容C9另一端均接电源地。
[0038]如图9所示的一种外扩接口的电路图,包括J9接口的7接口悬空,2接口接电源地,3接口 TX0,4接口 RX0,5接口和6接口均接DC_5V电压。
[00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红外收发器将学习的红外码发射出去;电器接收到信号执行动作;电器会发出声音,同时功耗会发生变化;本产品通过声音采集模块采集声音,再通过检测声音以及判断功耗变化,来决定红外执行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执行成功,反馈为成功;如果执行不正确则为反馈失败,继续反馈。
[0040]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插座(1 )、AC-DC&计量模块(2)、LD0稳压器(3)、光耦合器(4)、wifi模块(5)、声音采集模块(6)、外扩接口(7)、继电器(8)和红外收发器(9);所述插座与AC-DC&计量模块电连接;所述AC-DC&计量模块分别与LDO稳压器和光耦合器电连接;所述wifi模块分别与LDO稳压器、光耦合器、声音采集模块、外扩接口、继电器和红外收发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wifi模块包括 J4-C0N16 接 口和 J5-C0N3 接 口 ;所述 J4-C0N16 接 口包括 1 接口 RX2,2 接口 TX2,3接 口 ON/OFF,4 接口 RX1,5 接口 TX1,6 接口 TXO,7 接口 RXO,8 接 口 Voice_sence,9 接 口0N/0FF2,10接口 PWM_OUT,11接口接电源地,12接口与13接口均接DC_5V电压,14接口接电源地,15接口和16接口均接Vout_3.3V电压;所述J5-CON3接口包括1接口 RX1,2接口TX1,3接口接电源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AC-DC&计量模块与LDO稳压器组成AD-DC_5V电路和DC_5V_DC_3.3V电路;所述AC-DC&计量模块与光耦合器组成计量串口输出电路和计量串口转换电路;所述AD-DC_5V电路、DC_5V-DC_3.3V电路、计量串口输出电路和计量串口转换电路均与wifi模块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AD-DC_5V电路包括保险丝F1,可变电阻R10,AD-DC模块,非极性电容C14 ;所述可变电阻R10 一端分别与J6接口和AD-DC模块9接口电连接,可变电阻R10另一端分别与保险丝F1一端和AD-DC模块8接口电连接,所述保险丝F1另一端与J7接口电连接,AD-DC模块1接口与5V电压电连接,AD-DC模块2接口接电源地,AD-DC模块3接口为RXD接口,AD-DC模块4接口为TXD接口,AD-DC模块5接口为LDO_3.3V电压接口,AD-DC模块5接口与非极性电容C14 一端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14另一端接信号地,AD-DC模块6接口接信号地,AD-DC模块7接口与L_out接口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DC_5V-DC_3.3V电路包括LDO稳压器,极性电容C10,非极性电容C11,非极性电容C12,极性电容C13 ;所述LDO稳压器1接口为DC_5V电压接口,LDO稳压器1接口分别与LDO稳压器3接口、极性电容C10的正极和非极性电容C12 —端电连接,LD0稳压器5接口为Vout_3.3V电压接口,LD0稳压器5接口分别与极性电容C13的正极和非极性电容Cl 1 一端电连接,LD0稳压器4接口悬空,LD0稳压器2接口、极性电容C10的负极,非极性电容C11另一端,非极性电容C12另一端,极性电容C13的负极均接电源地。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计量串口输出电路包括光耦合器,电阻R1、电阻R3和非极性电容C1、非极性电容C3 ;所述光耦合器1接口与LD0_3.3V电压电连接,光耦合器2接口分别与电阻R3 —端和非极性电容C3 —端电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与TXD接口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3另一端接信号地,光耦合器3接口接电源地,光耦合器4接口分别与电阻R1 —端、非极性电容C1 一端和RX2接口电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Vout_3.3V电压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1另一端接电源地。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计量串口转换电路包括光耦合器,电阻R2、电阻R4和非极性电容C2、非极性电容C4 ;所述光耦合器1接口与Vout_3.3V电压电连接,光耦合器2接口分别与电阻R4 —端和非极性电容C4一端电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与TX2接口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4另一端接电源地,光耦合器3接口接信号地,光耦合器4接口分别与电阻R2 —端、非极性电容C2 —端和RXD接口电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LD0_3.3V电压电连接,非极性电容C2另一端接信号地。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外扩接口为外扩耳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反馈功能的红外远程控制装置,包括插座、AC-DC&计量模块、LDO稳压器、光耦合器、wifi模块、声音采集模块、外扩接口、继电器和红外收发器;所述插座与AC-DC&计量模块电连接;所述AC-DC&计量模块分别与LDO稳压器和光耦合器电连接;所述wifi模块分别与LDO稳压器、光耦合器、声音采集模块、外扩接口、继电器和红外收发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得到红外是否执行成功的反馈,形成通信闭环,有效提高控制成功率的特点。
【IPC分类】G08C23/04
【公开号】CN205003846
【申请号】CN201520778986
【发明人】姚博, 刘宗孺, 李志为, 王小刚
【申请人】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