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674116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拾波致动器的驱动方法,具体涉及这样一种光学拾波致动器的驱动方法,其中在绕线管两侧设置分别在聚焦方向、轨迹方向和倾斜方向上驱动光学拾波器的聚焦线圈、轨迹线圈和倾斜线圈,以保证绕线管的剩余侧边和聚焦线圈也用作倾斜线圈。
背景技术
通常在光学记录/再现装置中采用光学拾波器。对于以非接触方式放置在转盘上的诸如光盘的记录介质来说,光学拾波器在沿光盘的径向方向移动的同时执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
光学拾波器包括通过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聚焦从而在光盘上形成光斑的物镜;以及沿轨迹方向、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控制物镜,以便使通过物镜形成的光斑能准确地定位在光盘上的致动器。
光学拾波致动器包括在轨迹方向和聚焦方向上驱动光学拾波器的双轴驱动致动器。近来,为了实现高密度记录,随着物镜的N/A近来不断提高和激光的波长不断降低,光学拾波致动器的倾斜边缘也减少了。为了补偿减少的倾斜边缘,除现有的双轴驱动致动器外,还需要能在倾斜方向上驱动光学拾波器的三轴或四轴驱动致动器。三轴驱动意味着在聚焦方向、轨迹方向和倾斜方向驱动。四轴驱动意味着在聚焦方向、轨迹方向、倾斜径向方向和倾斜切线方向上驱动。参照图1,聚焦方向、轨迹方向、倾斜径向方向和倾斜切线方向分别用L-L’、M-M’、N、和O表示。
参照图1,通常的光学拾波致动器包括基座100、固定到基座100上的保持器103、上面安装了物镜的绕线管107、连接绕线管107和保持器103的导线109,以及用于沿轨迹方向、聚焦方向或倾斜方向移动绕线管107的磁驱动部分。
磁驱动部分包括设置在绕线管107的每个相对侧面107a上的一对聚焦线圈110和倾斜线圈112(参照图2A);设置在未设置聚焦线圈110和倾斜线圈112的另一侧面107b上的轨迹线圈115;安装在基座100上的第一和第二磁体117和119,它们以一定间隔面向聚焦线圈110、倾斜线圈112和轨迹线圈115。另外,在基座100上安装了用于固定第一和第二磁体117和119的外磁轭118和120。在基座100上在面向第一磁体117的位置安装内磁轭122,用以导引绕线管107。外磁轭118和120以及内磁轭122导引第一和第二磁体117和119产生的磁路指向所希望的位置。
每根导线109的一端焊接到绕线管107的两个侧面上,另一端接到保持器103上,并且每根导线与向磁驱动部分施加电流的电路部分电连接。
在图2A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磁体极化和电流方向的例子,用以揭示聚焦线圈110和倾斜线圈112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一磁体117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关系。在此,通过Fleming左手定律可知,在绕线管107四个侧面的每个相对侧面107a上设置的聚焦线圈110受到力Ff的作用,从而绕线管107沿聚焦方向L移动。当电流方向变为反方向时,聚焦线圈110受到相反方向L’的力作用。
与此同时,在绕线管107的两个侧面107a上设置倾斜线圈112,它与聚焦线圈110形成耦合,并与第一磁体117相互作用。在此,当向倾斜线圈112施加反向流动的相同电流时,由两个倾斜线圈112承受的力Fti变成相反方向,由此沿倾斜方向、特别是沿径向倾斜方向(N)驱动光学拾波器。
另外,在图2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磁体极化和电流方向的例子,用以揭示轨迹线圈115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磁体119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关系。用Fleming左手定律确定磁体与线圈之间力的方向和大小。由此,在绕线管107第四侧面上未设置聚焦线圈110和倾斜线圈112的两侧面107b中的每一个上设置的轨迹线圈115受到第二磁体119沿轨迹方向的力Ft的作用,由此绕线管107沿轨迹方向M移动。在此,当电流I的方向变为相反时,轨迹线圈115受到反方向M’的力的作用。
通常,为了沿聚焦方向、轨迹方向和倾斜方向进行驱动,设置六根致动器导线109。另外,对于四轴驱动致动器来说需要更多的导线。然而,由于光学拾波致动器非常小,因此在按照传统技术将绕线管107的所有四个侧面都用于安装聚焦线圈、轨迹线圈或倾斜线圈时,留不下足够空间用于安装导线109。另外,当导线数量增加时,很难在小空间内连接导线,从而使缺陷率相应增加。
另外,当利用绕线管107的所有四个侧面设置线圈时,线圈的布线很复杂。此外,由于磁体设置在每个聚焦线圈、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上,因此增加了部件数量,从而降低了生产率。另外,由于对用于盘转动的主轴电机(未示出)的干扰是由用于设置在绕线管107的左右侧面上的聚焦线圈的第一磁体117产生的,因此不能准确地控制主轴电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其中将用于沿聚焦方向、轨迹方向和倾斜方向驱动物镜的聚焦线圈、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布置在绕线管的两个侧面上,由此在绕线管的其它侧面上获得充分空间,并可通过一个线圈一起控制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上的驱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这样一种驱动光学拾波致动器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绕线管布置到基座上使其能被支撑部件移动;在绕线管的相对侧面安装至少一个沿聚焦与倾斜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聚焦与倾斜线圈以及至少一个沿轨迹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轨迹线圈;布置磁体,使其面向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并将聚焦与倾斜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分成至少两组线圈,并向每组线圈施加输入信号。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施加输入信号的步骤中,将第一和第三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布置在绕线管的一侧面上,将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布置在另一侧面上,且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到通过连接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中的两个线圈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组线圈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一组线圈由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构成,而第二组线圈由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构成。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一组线圈由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构成,而第二组线圈由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构成。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将相同的聚焦驱动输入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将相位彼此不同的输入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将聚焦信号和相位与该聚焦信号的相位不同的倾斜信号的总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磁体是一种具有四极的磁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磁体至少是每个具有两个磁极的两个磁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输入信号输入到独立于聚焦与倾斜线圈的轨迹线圈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由精细图案(fine pattern)线圈构成。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支撑部件布置在绕线管的另一相对侧面上,在此未布置聚焦与倾斜线圈以及轨迹线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驱动光学拾波致动器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座上布置能被支撑部件移动的绕线管;在绕线管的相对侧面上安装至少一个用于沿聚焦与倾斜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聚焦与倾斜线圈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沿轨迹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轨迹线圈;且面向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布置磁体;以及独立地向每个聚焦与倾斜线圈输入信号。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将同样的输入信号输入到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中,以沿聚焦方向驱动绕线管。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将不同的输入信号施加给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以沿倾斜方向驱动绕线管。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施加输入信号的步骤中,将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布置在绕线管的一个侧面上,将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布置在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分别将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到第一组线圈和第二组线圈中,每组线圈由从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中选择的一对线圈组成。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楚,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传统光学拾波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A和2B是表示图1的光学拾波致动器的磁体与线圈之间关系的视图;图3是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光学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光学拾波致动器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光学拾波致动器的磁体与线圈布置关系的视图;图6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光学拾波致动器的磁体与精细图案线圈之间作用力的关系的视图;图7A到7C和图8A到8C是表示实施依照本发明的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的输入信号波形的视图;以及图9是实施依照本发明的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描述依照本发明的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之前对本发明所采用的光学拾波致动器描述如下。
参照图3和4,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光学拾波致动器包括基座10、在基座10的一侧布置的保持器12、上面安装有物镜14的绕线管15,以及用于沿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和轨迹方向驱动绕线管14的磁力驱动部件。
磁力驱动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一轨迹线圈,它们设置在绕线管15的每个相对侧15a上;磁体22,其安装得与聚焦与倾斜线圈以及轨迹线圈相对。例如,聚焦与倾斜线圈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而轨迹线圈可以是第一和第二轨迹线圈TC1和TC2,它们每一个都设置在绕线管15的每一相对侧面上。在此,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第一和第二轨迹线圈TC1和TC2都布置在绕线管15的相对侧面15a上。用于支撑能够移动并同时向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第一和第二轨迹线圈TC1和TC2施加电流的绕线管15的支撑部件30布置在绕线管15的每个不布置线圈的另一相对侧面15b上。支撑部件30可以是导线或簧片。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拾波致动器中,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都在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受控,以便驱动物镜14。
例如,如图5所示,磁体22可分成四部分。也就是说,磁体22分成适当分布N极和S极的四个部分。为了便于说明,四个分开的磁极包括第一分开磁极22a,第二分开磁极22b,第三分开磁极22c,以及第四分开磁极22d。第一分开磁极22a是N极,第二分开磁极22b是S极,第三分开磁极22c是N极,第四分开磁极22d是S极。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轨迹线圈TC1和TC2都对应于磁体22的各磁极22a、22b、22c和22d布置。
例如,如图5所示,每个轨迹线圈TC1和TC2被布置得与磁体22的第一和第二磁极22a和22b相对。将一对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3设置在绕线管15的一个侧面上,而将另一对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2和FC4设置在绕线管15的另一个侧面上。第一或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FC1或FC2被布置得面向第二和第三磁极22b和22c两者,而第三或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3或FC4被布置得面向第一和第四磁极22a和22d两者。
或者是,磁体22可以是两极磁体。例如,每个均具有两个磁极的一组两个磁体,可布置得彼此分隔预定距离,以面向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轨迹线圈TC1和TC2。
在此,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轨迹线圈TC1和TC2可以是绕组线圈。另外,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以及轨迹线圈是精细图案线圈20。精细图案线圈20通过在薄膜上构图线圈形状而制成,且其在小空间安装线圈方面非常有用。
尽管磁体22能够具有对称分开的四个磁极,但为了保证轨迹线圈TC1和TC2的有效面积,可将与轨迹线圈TC1和TC2对应的第一和第二磁极22a和22b分开,使其面积大于第三和第四磁极22c和22d的面积。也就是说,由于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利用了所有第一到第四磁极22a、22b、22c和22d,而轨迹线圈TC1和TC2仅利用了第一和第二磁极22a和22b,因此能够调整每个磁极面积,以便相对于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取得平衡。
另外,在磁体22的各磁极区22a、22b、22c和22d之间布置了中性区22。中性区22设置在各个磁极之间的边界部分上,以防止磁力线在磁极相对的边界区域处发生偏移时,整个磁力线的下降。
可进一步设置外磁轭25和内磁轭27,用以沿所希望的方向引导磁体22产生的磁力线。
接着,在下面描述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光学拾波调制器的驱动方法。
在绕线管15的两个侧面15a上布置了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以及轨迹线圈TC1和TC2。将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分成至少两组以接收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
例如,如图7A所示,当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是相同方向上的聚焦信号时,绕线管15沿聚焦方向F移动。具体地说,在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2构成了第一组线圈,而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3和FC4构成了第二组线圈的情况下,当向第一和第二组线圈两者都施加同样信号时,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通过与磁体22的相互作用受到向上或向下的方向的相同的力。于是,绕线管15沿聚焦方向F移动。
相反,当将彼此不同的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到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2和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3和FC4中时,聚焦与倾斜线圈受到左右两侧彼此相反的向上或向下的力的作用。在此,如图8B所示,当图7B所示的第一输入信号输入到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2中时,相位与第一输入信号相位不同的第二输入信号就输入到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3和FC4中。于是就能够控制沿倾斜径向方向Tir的绕线管15的驱动。
正如上面所述,通过分别将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2以及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3和FC4构成第一和第二组线圈,就可以沿聚焦方向F、轨迹方向T和径向倾斜方向Tir的三个轴驱动绕线管。图9是上述情形的电路图。
与上述情况不同,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中的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3可形成第一组线圈,而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2和FC4可形成第二组线圈。在此,当分别将相位彼此不同的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到第一组线圈和第二组线圈中时,就可以沿切线倾斜方向Tit进行驱动。
除上述独立地控制聚焦方向的驱动和倾斜方向的驱动方法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它通过将沿倾斜方向驱动的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的总信号作为聚焦方向的驱动信号来施加,可同时控制聚焦方向上的驱动和倾斜方向上的驱动。也就是说,向第一组线圈输入聚焦驱动信号(图7A)和沿倾斜方向驱动的第一输入信号(图7B)的总信号(图7C)。向第二组线圈输入聚焦驱动信号(图8A)和沿倾斜方向驱动的第二输入信号(图7C)的总信号。由此就能同时控制聚焦方向F、倾斜径向方向Tir或倾斜径向方向上的驱动。
在此,第一组线圈由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2组成,而第二组线圈由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3和FC4组成。通过这样做,就能一起控制聚焦方向F的驱动和径向倾斜方向Tir的驱动。或者是,第一组线圈能够由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3组成,而第二组线圈由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2和FC4组成。通过这样做,就能一起控制聚焦方向F上的驱动和切向倾斜方向Tit上的驱动。
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存在这样一种独立地向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中每一个施加信号的方法。当向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同样施加聚焦信号(图7A和8A)时,绕线管15上下移动,且其在聚焦方向F上接受驱动。
相反,可通过选择性地向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中的每一个输入输入信号来控制倾斜径向方向Tir上的驱动和倾斜切向方向Tit上的驱动。例如,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中的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2能够组成第一组,而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3和FC4能够组成第二组。另外,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FC1和FC3能够组成第一组,而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2和FC4能够组成第二组。
在此,通过向第一组输入预定的第一输入信号(图7B)和向第二组输入相位与第一输入信号不同的第二输入信号,就能选择性地控制倾斜径向方向Tir上的驱动和倾斜切向方向Tit上的驱动。
另外,能够选择性地向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FC1、FC2、FC3和FC4输入聚焦信号与用于倾斜驱动的第一或第二输入信号的总信号。通过这样做,就能一起控制聚焦方向上的驱动、径向倾斜方向上的驱动或切向倾斜方向上的驱动。
与此同时,轨迹线圈TC1和TC2通过与第一分离磁极22a和第二分离磁极22b的相互作用而沿轨迹方向T移动绕线管15。由此,就可以实现在聚焦方向F、轨迹方向T、径向倾斜方向Tir、以及切向倾斜方向Tit上的四轴驱动。
显而易见的是,在不改变本发明技术内容的范围内可以修改磁体极性和线圈的布置。
正如上面所述,在依照本发明的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中,由于将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设置在绕线管的相对侧面上以确保绕线管另一相对侧面的自由空间,因此能通过单个线圈一起控制聚焦方向上的驱动和倾斜方向上的驱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支撑部件安装在绕线管的另一相对侧面上,并能减少支撑部件的数量。于是能够降低缺陷率并稳定地实现三轴驱动和四轴驱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拾波致动器的驱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座上布置绕线管,该绕线管能够由支撑部件移动;在绕线管的相对侧面上安装至少一个沿聚焦与倾斜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至少一个沿轨迹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轨迹线圈,并且面向该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布置一块磁体;以及将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分成至少两组线圈,并向每组线圈施加输入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施加输入信号的过程中,将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布置在绕线管的一个侧面上,将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布置在另一侧面上,向通过连接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中的两个线圈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组线圈输入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组线圈由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组成,而第二组线圈由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组线圈由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组成,而第二组线圈由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相同的聚焦驱动输入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相位彼此不同的输入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聚焦信号和相位不同于该聚焦信号的倾斜信号的总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磁体是具有四个磁极的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磁体是至少两个磁体,每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输入信号输入到独立于聚焦与倾斜线圈的轨迹线圈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由精细图案线圈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绕线管的未布置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的其它相对侧面上布置支撑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支撑部件由导线或簧片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支撑部件的数目至少为6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其上固定磁体的外磁轭和与外磁轭相对应的内磁轭。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绕线管上安装物镜。
17.一种驱动光学拾波致动器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座上安装能够被支撑部件移动的绕线管;在绕线管的相对侧面上安装至少一个沿聚焦与倾斜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至少一个沿轨迹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轨迹线圈,并面向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布置磁体;以及向每个聚焦与倾斜线圈独立地输入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向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输入相同的输入信号,以沿聚焦方向驱动绕线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向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施加不同的输入信号,以沿倾斜方向驱动绕线管。
20.根据权利要求17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施加输入信号的过程中,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布置在绕线管的一个侧面上,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布置在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分别向第一组线圈和第二组线圈输入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每组线圈由从第一到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中选择的一对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组线圈由第一和第三聚焦与倾斜线圈构成,而第二组线圈由第二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构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组线圈由第一和第二聚焦与倾斜线圈构成,而第二组线圈由第三和第四聚焦与倾斜线圈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相同的聚焦驱动输入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相位彼此不同的输入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25.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聚焦信号和与聚焦信号相位不同的倾斜信号的总信号作为第一和第二输入信号输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该方法将分别沿聚焦、轨迹和倾斜方向驱动光学拾波器的聚焦线圈、轨迹线圈和倾斜线圈设置在绕线管两侧,以确保留下绕线管的剩余侧,且聚焦线圈也用作倾斜线圈。如下驱动光学拾波致动器将能被支撑部件移动的绕线管布置到基座上;在绕线管相对侧面上安装至少一个沿聚焦与倾斜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至少一个沿轨迹方向驱动绕线管的轨迹线圈;面向聚焦与倾斜线圈和轨迹线圈布置磁体,并将至少一个聚焦与倾斜线圈分成至少两组线圈,且向每组线圈施加输入信号。由于能通过单个线圈一起控制聚焦和倾斜方向上的驱动,因此能减少支撑部件数目并降低缺陷率,由此能稳定地实现三轴驱动和四轴驱动。
文档编号G11B7/095GK1402232SQ0214439
公开日2003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9日
发明者宋秉, 申景湜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