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190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头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磁头装置,其中磁光记录或复制装置或磁头装置可制成较薄。
背景技术
磁光记录和复制装置包括一个可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来操作的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磁光盘。在磁光盘的一个表面上设有一个用于发射光束的光头,该光束用于照射信息记录介质的磁光记录层。在磁光盘的另一个表面上与该光头相对地设有一个向磁光记录层施加外部磁场的磁头。
该磁光记录和复制装置从磁头向旋转的磁光盘的磁光记录层施加磁场,其方向根据要记录的信息信号来调制,并收集从磁头发射的光束从而完成照射。
根据从磁头施加的磁场的方向,对由于该光束照射被加热到居里温度或更高温度而失去矫顽力的部分进行磁化,然后通过磁光盘的旋转引起的光束的相对运动而将该部分的温度降低到居里温度或更低温度,这种磁化的方向是固定的。从而完成信息信号的记录。
磁光盘由于操作旋转而容易摇晃。因此磁头在支承材料的末端设有一个头部主体,该头部主体能够在磁光盘的摇晃方向摆动。在该头部主体上连接一个磁场施加部分,该头部主体包括一个滑块,该滑块与磁光盘接触地滑动,或者相对于磁光盘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地浮动。
磁头可位于一个第一位置和一个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处于记录状态下,其中滑块与磁光盘接触滑动或者相对于磁光盘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地浮动。该第二位置处于复制状态,其中支承材料的摆动边缘与头部主体通过磁光盘装置的一个磁头升降装置而与磁光盘分离。
下面参照图44至47对常规的磁头装置进行说明。图44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常规的磁头装置。图45是在图44中的线X-X所取的剖视侧视图,表示磁头装置位于第一位置(在记录状态下)。图46是在图44中的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图,表示磁头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在复制状态下)。图47是一个侧视剖视图,表示图44中所示的磁头的头部主体。
常规的磁头装置包括一个头部主体5,一个用于将其滑动部分17压制到磁光盘1表面上的薄支承材料6,及一个连接到支承材料6的一端上的固定材料7。在支承材料6的另一端通过胶粘、焊接等与头部主体5连接。
如图47中所示,头部主体5以下列步骤制造。通过将一个缠绕线圈1 4连接到由软磁性物质如铁磁体等制成的E形磁芯13的中心磁极上而形成一个磁头元件15。然后将该磁头元件15通过胶粘固定、树脂集成模制等集成为一个滑块16,该滑块16设有一个能够与磁光盘1接触滑动的滑动部分17,并由具有优良滑动特性的树脂如聚苯硫、液晶聚合物等制成。
支承材料6例如由SUS304、BeCu等的薄树脂制成。
支承材料6在一端固定到固定材料7上,并跟随磁光盘1的摇晃,包括一个第一弹簧系统10、一个交替部分9和一个第二弹簧系统8。第一弹簧系统10是在磁光盘1上完成记录的第一位置在磁光盘1的方向向头部主体施加载荷的第一弹性部分。交替部分9是一个从第一弹簧系统10以一个预定角度倾斜的刚性部分,因而它不与盒2干涉,并具有通过在宽度方向两侧挤压而形成的拉延肋11。第二弹簧系统8是从交替部分9伸出的第二弹性部分,从而跟随磁光盘1的形状。
一个柔性印刷板3在一端粘结到头部主体5上,在另一端粘结到支承材料6的固定材料7的附近。线圈14的引线的两端低温焊接到柔性印刷板3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到未图示的磁头驱动电路上。
固定材料7由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板制成。
固定材料7固定支承材料6的一端并连接到联接元件19上,该联接元件19通过一个轴18以能够转动从而由弹簧等在磁光盘1的方向偏压的方式联接磁头4和光头(未图示)。
下面对用于将磁头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磁头升降装置进行说明。
在对应于加载信息记录介质和盒2用于保持磁光盘1的保持件23与磁头4之间以这样的方式设有一个提升机构220,其中该提升机构连接到能够旋转升降转动轴线226的保持件23上。一个滑动元件24连接到该保持件23上。保持件23能够通过一个升降驱动部分25在图44中的箭头a或箭头b方向(在图44至47中的Y方向)滑动,该升降驱动部分25包括连接到保持件23上的电机和齿轮等。在该提升机构220中,由弹簧等(未图示)向滑动元件24施加力。在滑动元件24与提升机构220接触的部分中设有一个凸轮机构。该提升机构220和滑动元件24由例如不锈钢、铁等的薄金属板或树脂制成。在提升机构220第二位置与磁头4接触的部分设有一个具有弧形形状的升降部分221。
当磁头位于第一位置(记录位置)时,也就是说,在滑动部分17通过用于在与磁光盘1接触方向向头部主体5施加载荷的第一弹簧系统8和根据磁光盘1的摇晃或表面形成的变化而移动的第二弹簧系统10而与磁光盘1接触滑动的状态下,滑动部分17跟随磁光盘1的摇晃或表面形状的变化,从而使它们总是彼此接触。
此时,提升机构220允许升降部分221撤离到磁光盘1的侧部,从而不与磁光盘头4接触。
在磁头从第一位置(记录位置)向第二位置(复制位置)的运动过程中,滑动元件24通过一个升降驱动部分14在图44中箭头b方向滑动,由一个凸轮机构环绕一个升降转动轴线226转动提升机构220,并在与磁光盘1分离的方向移动升降部分221。升降元件221与磁头4的交替部分接触,并允许头部主体5与将被提升到相对于盒2具有间距H2的位置,也就是第二位置的磁光盘1分离。此时,用于将头部主体5从磁光盘1分离的转动中心是位于固定材料7侧部的第一弹簧系统10的一个端部(P1)。
发明概述近年来,根据小型化便携设备的潮流,装置越来越薄,磁头以及从盒上表面到固定元件的高度H3变薄。但在常规磁头装置的构造中,将头部主体移动到第二位置所需的升降部分的移动量较大,为了将头部主体充分地从磁光盘分离,要求升降部分自身较大地与磁光盘分离。另外,磁头的折叠部分从固定材料伸出,因而不能使磁光记录和复制装置变薄。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头装置,其中磁光记录和复制装置可以变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磁头装置包括一个支承材料,该支承材料包括一个连接到其一端的用于向信息记录介质施加磁场的头部主体,其第二端固定,和一个位于该头部主体与该固定的第二端之间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分;一个设置在支承材料与信息记录介质之间并以能够与支承材料接触和分离的方式固定的磁头升降元件;及一个包括一个压制部分的磁头压制元件,该压制部分在支承材料两侧面向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反侧的表面,并以能够与支承材料接触和分离的方式固定。在该磁头装置中,头部主体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头部主体接近或者接触信息记录介质,从而记录或复制信息,在该第二位置,头部主体与第一位置相比远离信息记录介质;在头部主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磁头升降元件接近并接触支承材料;磁头压制元件的压制部分接近支承材料并与弹性部分接触;压制部分与弹性部分彼此接触的位置比磁头升降元件和支承材料彼此接触的位置更靠近支承材料的固定位置一侧;及在第二位置,压制部分压制弹性部分,使弹性部分朝信息记录介质一侧弹性变形。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磁头装置包括一个支承材料,该支承材料包括一个连接到其一端的用于向信息记录介质施加磁场的头部主体,其另一端固定,和一个位于该头部主体与该固定的另一端之间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部分;一个设置在支承材料与信息记录介质之间并以能够与支承材料接触和分离的方式固定的磁头升降元件;及一个磁头保持元件,该磁头保持元件包括一个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部分,基本上平行于信息记录介质表面,位于第二弹性部分一侧的一端固定,并设置成面向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反侧的表面;及一个姿态保持元件,该姿态保持元件设置在磁头保持元件中,并朝信息记录介质一侧突出,从而面向磁头升降元件。在该磁头装置中,头部主体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头部主体接近或者接触信息记录介质,从而记录或复制信息,在该第二位置,头部主体与第一位置相比远离信息记录介质;及在第一位置,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接触。
附图简介

图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
图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5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
图6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9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0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
图1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4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5是一个图表,用于计算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的应力。
图16是一个图表,用于计算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的应力。
图17是一个图表,用于计算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的应力。
图18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21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21B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2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23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26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26B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27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30A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30B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3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
图3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35A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35B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36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
图37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40A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40B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40C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三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4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4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43A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43B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43C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三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44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常规的磁头装置。
图45是在线X-X所取的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常规磁头装置。
图46是在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47是一个侧视剖视图,表示常规磁头的头部主体。
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磁头装置,减小了头部主体至旋转运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将头部主体移动到第二位置所需的磁头升降元件的移动量。此外,由于压制部分压制弹性部分,可以抑制支承材料的提升量,从而可使装置更薄。
另外,在第一位置,通过构造成使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相接触,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保持元件的末端的高度变得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磁头装置,在磁头压制元件与支承材料的弹性部分彼此接触之后,头部主体和支承材料环绕作为转动中心的接触位置移动,同时磁头压制元件的压制部分向信息记录介质一侧压制弹性部分。从而减小了头部主体到旋转运动中心的距离,因而能够减小将主体移动到第二位置所需的磁头升降元件的移动量。此外,由于压制部分压制弹性部分,可以抑制支承材料的提升量,从而可使装置更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磁头装置,在第一位置,由于姿态保持元件与磁头升降元件相接触,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保持元件的末端的高度变得稳定。
在本发明的第一磁头中,优选地,磁头装置还包括一个基本上平行于信息记录介质表面的磁头保持元件,其一端固定,并设置成面向支承材料两面中的信息记录介质相对的表面,其中磁头压制元件设置在磁头保持元件中。根据这种构造,能够将磁头压制元件放置在支承材料附近,从而使磁头压制元件小型化,并使磁头装置小型化。
另外,优选地,磁头压制元件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与磁头保持元件联接。根据这种构造,磁头压制弹性元件可自支承在第一位置,因而在第一位置不需要用于与磁头压制元件配合的元件。
另外,优选地,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由多个在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设置的板簧构成。根据这种构造,能够减小当转动磁头压制元件时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的内部应力,从而提高可靠性。
另外,优选地,在第二位置,在磁头压制元件的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两端,一端在离开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并与支承材料接触,另一端在接近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并与支承材料的弹性部分接触。根据这种构造,特别用于磁头压制元件的升降元件就不需要了,从而能够减少元件的数量。
另外,优选地,在第二位置,在磁头压制元件的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两端,一端在离开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并与磁头压制元件的升降元件接触,另一端在接近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并与支承材料的弹性部分接触。根据这种构造,磁头压制元件的移动量变得稳定,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使支承材料弹性部分弹性变形。
另外,优选地,在支承材料的支承材料弹性部分与头部主体之间设有一个支承材料孔部分,磁头压制元件的一端通过穿过支承材料孔部分穿透磁头压制元件的一端而与磁头升降元件接触。根据这种构造,能够跟随信息记录介质的较大的摇晃。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磁头装置中,优选地,姿态保持部分和磁头升降元件中至少一个包括一个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基本上平行于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且在第一位置,平面部分与姿态保持部分或磁头升降元件接触。根据这种构造,即使在磁头升降元件与磁头保持元件之间发生位置误差,由于磁头保持元件末端的高度没有改变,能够增大每个部件的尺寸容许公差。
另外,优选地,磁头升降元件环绕一个作为中心的轴线转动,该轴线基本上平行于信息记录介质表面并基本上垂直于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且在第一位置,在相对于中心更靠近磁头保持元件的固定端的一侧,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接触。根据这种构造,在第二位置,可以降低磁头保持元件末端的高度,从而能够使装置变薄。
另外,优选地,磁头保持元件设有一个磁头压制元件,在头部主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磁头压制元件的一端与支承材料或磁头升降元件接触,并在远离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磁头压制元件的另一端接近并接触第一弹性部分,从而使第一弹性部分在朝位于第二位置的信息记录介质侧部弹性变形,及在第二位置,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分离。根据这种构造,能够使磁头压制元件的一端可靠地与磁头升降元件接触。
另外,优选地,磁头升降元件设有一个撤离部分,在该撤离部分中形成一个朝信息记录介质一侧凹陷的凹部,或者通孔,或者槽;当信息记录介质倾斜而使连接/脱离信息记录介质的位置成为一个第三位置时,在该第三位置,姿态保持部分在撤离部分撤离。根据这种构造,能够减小磁头保持部分在第三位置的变形量,并减小磁头保持弹性部分的内部应力,从而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优选地,在头部主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磁头升降元件在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移动,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彼此分离。根据这种构造,能够可靠地将磁头主体与信息记录介质分离,从而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这里注意,具有与图44至47中所示常规例子相同功能的部件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并省略其重复描述。
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位置表示这样一个位置,其中头部主体(在图3中例子的参考数字5)接近或接触信息记录介质(图3中例子的参考数字1)从而记录或复制信息;第二位置表示这样一个位置,其中与第一位置相比,头部主体远离信息记录介质。
(第一实施例)图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图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在图1至4中,参考数字6表示一个由薄弹簧材料,如SUS304、BeCu等制成的支承材料。该实施例中,支承材料6在一端固定到固定材料7上。该例子中,支承材料6包括一个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分的第一弹簧系统10,一个作为刚性物质的交替部分9,和一个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分的第二弹簧系统8。
第一弹簧系统10跟随作为信息介质的磁光盘的摇晃,并施加全部载荷。交换部分9通过倾斜一个预定角度而从第一弹簧元件10伸出,从而防止相对于盒2的干涉,并包括一个例如通过挤压形成的拉延肋11,从而形成一个刚性物质。第二弹簧系统8相对于交替部分9以一个预定角度从交替部分9伸出,并跟随磁光盘1的摇晃和表面形状。
例如由铁、不锈钢等制成的固定材料7固定支承材料6的一端。另外,固定材料7通过一个能够转动的轴18连接到联接元件19上,并由一个弹簧50偏压到磁光盘1的侧部。联接元件19将磁头4与光头联接起来,光头放置成面向磁头4,磁光盘1夹在其间。
如图47中所示,头部主体5以下列步骤制造。通过将一个缠绕线圈14连接到由软磁性物质如铁磁体等制成的E形磁芯13的中心磁极上而形成一个磁头元件15。将E形磁芯13的开口端放置成面向磁光盘1,将该磁头元件15集成为一个滑块16,该滑块16由具有优良滑动特性的树脂如聚苯硫、液晶聚合物等制成。
参考数字17表示一个滑动部分。该滑动部分17集成到滑动体16的面向磁光盘1的表面上,并制成具有一个弧形截面(也就是说,在垂直于磁光盘1的方向上的截面),从而总是与磁光盘1接触,并完成平稳的接触滑动。
参考数字3表示一个柔性印刷板,设有用于将调制信号传递到头部主体的导线,并例如用双面胶带(未图示)连接到支承材料6上。然后,将柔性印刷板3的一端低温焊接到线圈14的引线的两端,另一端联接到磁头的驱动电路(未图示)上。
头部主体5通过熔化或粘结而固定,或者通过树脂集成模制而集成到支承材料6的摆动端一侧。另外,支承材料6在一端(位于固定材料7一侧的端部)通过激光点焊或电焊等固定到固定材料7上。
参考数字61表示一个磁头压制元件。该磁头压制元件61例如由不锈钢、铁、树脂等制成,并连接到固定材料7上,能够通过一个磁头压制转动轴线62转动。磁头压制元件61在一端具有一个位于第一弹簧系统10的上表面上的压制部分63,在另一端具有一个与压制升降机构65的磁头相配合的移动部分64。由于压制部分63位于第一弹簧系统10的上部,它放置成面向与支承材料6的两面中磁光盘1相反的表面。
磁头压制升降机构65例如由不锈钢、铁、树脂等制成,并连接到一个保持件23上,该保持件23以能够通过升降转动轴线66转动的方式保持盒2。
参考数字20表示一个磁头升降元件。该磁头升降元件20例如由不锈钢、铁、树脂等制成,并连接到一个保持件23上,该保持件23以能够通过升降转动轴线转动的方式保持盒2。
参考数字24是一个滑动元件。该滑动元件例如由不锈钢、铁、树脂等制成,并以能够相对于保持件23在y方向(支承材料6的纵向方向)移动的方式连接到保持件23上,并由一个升降驱动部分25移动,该升降驱动部分25由电机、齿轮等构成。滑动元件24和磁头升降元件20通过一个凸轮机构24a而彼此接触,滑动元件24与磁头压制升降机构65通过一个凸轮机构24b而彼此接触。
当滑动元件24在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时,磁头升降元件20由凸轮机构24a提升,使它从图3中所示状态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支承材料6的底侧接近支承材料6。当该转动运动进行时,如图4中所示,磁头升降元件20从底侧压制支承材料6。
与此同时,磁头压制升降机构65由一个凸轮机构24b提升,并环绕一个转动轴线66沿顺时针方向从图3中所示状态转动。因而磁头压制升降机构65升起磁头压制元件61,磁头压制元件61环绕磁头压制转动轴线62在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这种转动运动,压制部分63从上侧接近第一弹簧系统10,从而使压制部分63如图4中所示压制第一弹簧系统10。
也就是说,在图4中所示的状态下,磁头升降元件20从底部压制支承材料6,同时压制部分63从上侧压制第一弹簧系统10。
另外,当滑动元件24在图1中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时,磁头升降元件20从图4中所示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与支承材料6分离。然后,与此同时,压制升降机构65的磁头同样从图4中所示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压制部分63与第一弹簧系统10分离,并获得图3中所示的状态。
如图3中所示,在支承材料6的第一位置(记录位置),磁头升降元件20和磁头压制元件61都不与支承材料6接触。它们相对于磁头4间隔开。
在第一位置,从盒2的上表面突出最大或最远的部分是固定材料7,磁头4的厚度由盒2的上表面至固定材料7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H3限定。
如上所述,在支承材料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复制位置)的过程中,如图3中所示,当磁头升降元件20环绕升降转动轴线26在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磁头升降元件20与交换部分9接触,并将支承材料6和头部主体5向上推动,从而与磁光盘1分离。与此同时,磁头压制部分61在逆时针方向转动,压制部分63与第一弹簧系统10接触。
这样,用于分离头部主体5和磁光盘1的转动运动的中心从位于第一弹簧元件10的固定材料7侧面的端部(P1)移动到图4中所示的第一弹簧系统10的纵向方向的中心部分(P2)。
另外,通过磁头升降元件20和磁头压制元件61的转动运动,第一弹簧系统10由于压制部分63的压力而弹性变形,与此同时,交换部分9由磁头升降元件20提升,从而将磁头4保持在第二位置,用于在头部主体5与盒2之间保证间距H2。
通过这种方式,本实施例中,支承材料6的转动运动的中心从P1移动到P2,从而减小支承材料6的转动运动中心与支承材料6和磁头升降材料20彼此接触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此外,通过磁头压制元件61的压力,第一弹簧系统10朝盒2一侧确实地弹性变形。
因而在该实施例中,当与图46中的常规例子相比,减小了被提升的磁头升降元件20的高度H4(图4)时,能够保证头部主体5与盒2之间的间距H2。因此能够使磁光记录和复制装置更薄。
将本实施例的图4与常规例子的图46相比,从盒2到支承材料6的最大高度H大于常规例子的图46中固定元件7的高度H3。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图4中,H1被抑制到与固定元件7相同的高度。
另外,由于磁头压制元件61连接到固定材料7上,它能够在磁光盘1的半径方向与由薄板制成的支承材料6一起移动。因此,支承材料6没有弹性变形,能够提高磁头装置的可靠性。
这里注意,本实施例中,磁头升降元件20转动而与支承材料6接触。但也可通过在图1至3中所示的x方向滑动磁头升降元件20而获得相同的效果,从而与支承材料6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包括第一弹簧系统10、交换部分9和第二弹簧系统8的磁头4进行了描述,但不用说,也可通过这样的构造获得相同的效果,其中支承材料6包括第一弹簧系统和交换部分,头部主体5固定到交换部分的末端。
另外,本实施例中,对磁光盘装置作了描述。但不用说,在由软盘系统代表的磁盘装置中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这种效果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也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位置,不仅完成记录而且完成复制,在第二位置,磁头从盘中撤离。
(第二实施例)下面参照图5至9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磁头装置进行描述。图5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磁头装置;图6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图5中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7是沿图5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8是沿图5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图9A是沿图5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9B是沿图5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如图5和6中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磁头装置中,从固定材料7延伸到头部主体5侧部的磁头保持元件75基本上平行于磁光盘1。在磁头保持元件75的头部主体5一侧,设有一个磁头压制元件71。
在磁头压制元件71上集成有一个具有扭转功能的铰链形状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72。在磁头压制弹性部分72外部,设有宽度大于磁头压制弹性部分72的两个端部74a。该两个端部74a通过激光点焊或电焊接合到磁头保持元件75上,从而通过磁头保持元件75将磁头压制元件71固定到固定材料77上。
下面描述这样一个例子,其中通过磁头压制弹性部件72连接到磁头保持元件75上的磁头压制元件71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个空白的方形形状,并具有一个在复制时与第一弹簧系统10相接触的部分(压制部分73),和一个与交换部分9相接触的部分(移动部分74)。
如图9A中所示,在支承材料6的第一位置,磁头升降元件70和磁头压制元件71放置成使它们不与支承材料6接触。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磁头升降元件70环绕升降转动轴线26从图9A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通过这种转动运动,磁头升降元件70在磁头升降元件70与磁光盘1相分离的方向移动(被提升),从而与交换部分9接触。当磁头升降元件70被进一步提升时,交换部分9接近并接触磁头压制元件71的移动部分74。当磁头升降元件70被进一步提升时,磁头压制元件71沿顺时针方向从图9A中所示状态转动到图9B中所示的状态。
更具体地,当压制部分73(向下运动)接近磁光盘1并与第一弹簧系统10接触时,磁头升降元件70被进一步提升,力施加到移动部分74上。
这样,铰链形状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72由于扭转而弹性变形,压制部分7 1倾斜,压制部分73向下运动而与第一弹簧系统10接触。因此,通过更确实地使第一弹簧系统10弹性变形,可保证头部主体5与盒2之间的间距H2(图8),并将磁头保持在第二位置。
也就是说,与第一实施例相似,能够保证间距H2,同时减小高度H1(图8),并使磁光记录和复制装置更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磁头压制元件71固定到磁头保持元件75上并伸出一个固定材料77,磁头压制元件71不需要伸到固定元件77用于固定磁头压制元件71,从而能够使磁头压制元件71小型化。另外,如图9A中所示,通过将磁头保持元件75移动相对于固定元件77的位置更低的一侧(位于盘1一侧),还能够降低磁头压制元件71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从而能够使磁头装置小型化。
然后,通过用磁头升降元件70提升与移动部分74接触的交换部分9,磁头压制元件71转动。因此能够取消如第一实施例中的特殊用途磁头压制升降机构。
另外,通过借助于磁头压制弹性部分72将磁头压制元件71连接到磁头保持元件75上,在磁头4的第一位置,磁头压制元件71自支承,从而可靠地保证相对于位于第一位置的支承材料6的间距。因此,可以取消与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压制元件71配合的元件,从而减少部件数量。
(第三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10至14对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磁头装置进行描述。图10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图1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图10中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2是沿图10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13是沿图10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14A是沿图10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14B是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5是一个图表,用于在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由铰链形状弹簧制成的情况下的应力;图16是一个图表,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的应力。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特征在于,与第二实施例中上同,磁头压制弹性部分82不具有铰链形状,而是由基本上平行于加载的磁光盘1并平行于支承材料6的纵向方向的两个板簧制成。
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的构造,但在基本构造及操作和效果上相同。现在对第三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不同进行说明。
磁头压制弹性元件82由不锈钢、磷青铜、塑料等制成,并集成到磁头压制元件81上。磁头压制弹性元件82通过激光点焊、电焊等固定到磁头保持元件85上。
总之,支承材料6由不锈钢、磷青铜等制成,具有0.04毫米至0.08毫米的厚度。由于磁头压制元件81使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弹簧系统10弹性变形,板厚度应当大于支承材料6的厚度。
另外,本实施例的磁头压制元件81需要在压制部分83在z方向在0.2毫米至1毫米范围内移动。因此必须抑制由于位移增长而导致的应力的增长。
根据第二实施例中的铰链形状磁头压制弹性部分82,尽管结构被简化,但由于位移增长而导致的应力增长提高了。这在图15中示出。
图15是一个图表,用于表示在图6中所示的铰链形状磁头压制弹性部分82中,位移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水平轴线h(毫米)表示压制部分73的位移,垂直轴线σ(牛/平方毫米)表示在磁头压制弹性部分72中产生的应力。
线300表示位移h与应力σ之间的关系;线301表示作为用于磁头压制弹性部分82的材料的SUS301-EH(588牛/平方毫米)的弹簧极限值。磁头压制弹性部分72的尺寸在板厚度上为0.1毫米,在y方向的铰链部分最小宽度上为0.1毫米。
如图15中所示,当h为0.2毫米时,应力值达到弹簧极限值。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该尺寸必须设定在压制部分73的位移h不超过0.2毫米的这样一个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82中,由于使用板簧,可增加弹簧的有效长度,因而能够相对于压制部分83的位移在应力上的增长。
图16是一个图表,表示在如图11中所示的板簧构造中,位移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水平轴线h(毫米)表示压制部分83的位移,垂直轴线σ(牛/平方毫米)表示在磁头压制弹性部分82中产生的应力。
线302表示位移h与应力σ之间的关系;线303表示作为用于磁头压制弹性部分82的材料的SUS301-EH(588牛/平方毫米)的弹簧极限值。磁头压制弹性部分82的尺寸在板厚度上为0.1毫米,在x方向的弹簧宽度上为0.1毫米,在弹簧有效长度上为7毫米。
如从图16中清楚的,即使在h=1毫米的情况下,应力也低于材料的弹簧极限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压制部分73的位移h增加,也可使产生的应力最小,从而能够改进磁头装置的可靠性。
这里注意,对使用两个平行板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使用三个或多个平行板簧。
(第四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17至21对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磁头装置进行说明。图17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磁头装置;图18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图17中所示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9是沿图17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20是沿图17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图21A是沿图17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21B是沿图17是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移动部分94与磁头升降元件90接触,从而在磁头压制元件91上转动。
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的构造,但在基本构造和操作及效果上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相同。现在说明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之间的不同。
如图18中所示,磁头压制元件91的末端91a在x方向延伸,其在x方向的宽度大于支承元件6的交换部分9的宽度。两个端部91a都设有一个移动部分94,移动部分94形成一个朝磁头升降元件90侧部凸起的突出部分。
在从第一位置(图19和21A)移动到第二位置(图20和21B)的过程中,磁头升降元件90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磁头升降元件90与移动部分94接触,且在第二位置也保持接触。
如上所述,移动部分94在两端以避开支承材料6的方式成形。因此如图20和21B中所示,即使磁头升降元件90与支承材料6接触,移动部分94与磁头升降元件90直接接触,移动部分94也不与支承材料6接触。
磁头升降元件90一般由不锈钢、铁等制成,具有约0.3毫米至0.6毫米的厚度,且与支承材料6相比具有更充分的刚度。因而和移动部分94与支承材料6直接接触的构造相比,移动部分94在第二位置的位置精度得到了特别的提高。
(第五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2至26对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磁头装置进行说明。图2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23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图22中所示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24是沿图22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25是沿图20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图26A是沿图22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26B是沿图22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支承材料106的交换部分109的附近设有一个支承材料孔部分51,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移动部分104穿透到支承材料孔51中,并与磁头升降元件100接触,从而在磁头压制元件101上转动。
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在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的构造上不同,但在基本构造和操作及效果上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现在对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23和24中所示,支承材料106通过在第一弹簧系统10与第二弹簧系统8之间沿x方向在两侧形成竖直壁107而形成作为刚性物质的交换部分109。交换部分109设有一个支承材料孔部分51,磁头压制元件101放置成使移动部分104位于支承材料孔部分51的上部。
在第一位置(图24和26A),为了使头部主体5跟随磁光盘1的摇晃,支承材料106在z方向向上/向下移动。即使交换部分109在离开磁光盘1的方向移动,移动部分104也进入要撤离的支承材料孔部分51,因而不妨碍支承材料106的移动。因此头部主体5可跟随磁光盘1的较大摇晃。
另外,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图25和26B)的过程中,移动部分104通过支承材料孔部分51与磁头升降元件100接触。
(第六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27至30对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磁头装置进行说明。图27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28是沿图27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29是沿图27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图30A是沿图27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30B是沿图27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一个固定材料54与一个磁头保持元件53之间设有一个磁头保持弹性体52,并设有一个环绕磁头保持元件53的中部在z方向朝磁光盘1侧部突出的姿态保持部分56,在第一位置,姿态保持部分56与磁头升降元件57接触。
磁头保持元件53、磁头保持弹性部分52、固定材料54以及姿态保持元件56彼此可以集成在一起,并由不锈钢、磷青铜等制成,具有约0.05毫米至0.2毫米的厚度。
支承材料54通过激光点焊、电焊等手段保持在支承材料55的一端,从而通过螺栓127固定到联接元件58上。
磁头保持元件53通过一个拉延部53a变成刚性物质,并在y方向延伸到头部主体5的上部。
如图28和30A中所示,在第一位置,姿态保持部分56与磁头升降元件57接触。通过这种构造,磁头保持弹性部分52在朝磁光盘1的方向向磁头升降元件57施加压力。
在头部主体5从第一位置(图28和30A)移动到第二位置(图29和30B)的过程中,磁头升降元件57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与交换部分59接触,然后磁头升降元件57环绕一个转动轴线126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头部主体5与磁光盘1分离。当头部主体4在接近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时,在头部主体5的末端倾斜而离开磁光盘1的状态下,头部主体5与磁头保持元件53接触。
然后,如图29中所示,当交换部分59由磁头升降元件57提升时,头部主体5呈现跟随磁头保持元件53的水平姿态。
如上所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磁头保持弹性部分52设置在固定材料54与磁头保持元件53之间;并设有一个环绕磁头保持元件53的中部在z方向朝磁光盘1侧部突出的姿态保持部分56。由于姿态保持部分56在第一位置与磁头升降元件57接触,不必使用偏压联接元件58的弹簧,从而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另外,如图29中所示,由于头部主体5在第二位置与磁头保持元件53接触,能够水平调节头部主体的位置,从而能够使磁头装置变薄。
(第七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31至35对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磁头装置进行说明。图3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图3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图31中所示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33是沿图31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34是沿图31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图35A是沿图31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35B是沿图31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相对于磁头升降转动轴线116更靠近固定材料54的一侧,磁头升降元件110设有一个基本上平行于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光盘1的平面部分111,且姿态保持元件112与位于第一位置的平面部分111接触。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特征还在于,磁头保持元件113集成到磁头压制弹性元件114和磁头压制元件115上。
在磁头升降元件110中,在相对于磁头升降转动轴线116更靠近固定元件54的侧部,设有一个基本上平行于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光盘的表面部分111。如图31和32中所示,磁头保持元件113集成到磁头压制弹性部分114和磁头压制元件115上。如图33和35A中所示,在第一位置,姿态保持部分112与平面部分111接触,并放置成在磁头压制元件115和支承材料117之间留有空间。
在头部主体5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磁头升降元件110环绕磁头升降转动轴线116在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如图34和35B中所示与交换部分118接触。此时,平面部分111朝磁光盘1侧部移动,并与姿态保持元件112分离。这是由于平面部分111与姿态保持部分112接触的部分位于比磁头升降转动轴线116更靠近固定材料54的侧部,因而通过磁头升降材料110沿顺时针的转动运动,平面部分111移动离开姿态保持部分112。
当磁头升降元件110进一步转动时,在磁头升降元件110中,沿支承材料117的纵向方向,与平面部分111相对的部分与移动部分84接触,从而使磁头压制元件115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压制部分83与第一弹簧系统10接触并弹性变形。
此时,由于姿态保持部分112与磁头升降元件110分离,由磁头压制部分114施加的偏压力可以充分地传递到磁头压制部分115。
这是由于状态的改变,从其中通过姿态保持部分112向磁头升降元件110施加磁头保持弹性部分52的偏压力的状态改变为其中通过移动部分84向磁头升降元件110施加磁头保持弹性部分52的偏压力的状态。
因而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保持元件113的末端部分不在z方向朝与磁光盘1分开的方向移动,因而能够减小在复制时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的高度,从而能够使磁光盘记录和复制装置变薄。
这里注意,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磁头升降元件110设有平面部分111,使得姿态保持元件112和平面部分111在第一位置彼此接触。但构造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平面部分设置在姿态保持元件112和磁头升降元件110中的至少一个中,且在第一位置,姿态保持元件112和磁头升降元件110都与平面部分接触。
(第八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36至40对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磁头装置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第三位置表示这样一个位置,其中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磁光盘1和盒2连接到/脱离开磁光盘装置。
图36是一个平面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磁头升降装置。图37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图36中所示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38是沿图36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39是沿图36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
图40A是沿图36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40B是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40C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沿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三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特征在于,磁头升降元件130设有一个撤离孔部分131,在磁光盘1和盒2连接到/脱离开磁光盘装置的磁头的第三位置,朝磁光盘1侧部突出的一个保持部分132进入该撤离孔部分131。
第八实施例在第三位置的构造上与第七实施例不同,但在基本构造和操作及效果上与第七实施例相同。下面主要对第八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36中所示,在支承材料136的纵向方向,撤离孔部分131设置在磁头升降元件130中,从而将它放置在姿态保持部分132附近。更具体地,如图40A和40B中所示,姿态保持部分132面向邻接撤离孔部分131的平面部分134。尽管下面将对细节进行说明,但在第三位置(图40C),该关系将改变。
如图37和40A中所示,在第一位置,姿态保持部分132与平面部分134接触,磁头压制元件135与支承材料136放置成其间有空间。
在从第一位置(图40A)移动到第二位置(图40B)的过程中,磁头升降元件130环绕磁头升降转动轴线137在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与交换部分138接触。此时,平面部分134朝磁光盘1侧部移动,并与姿态保持部分132分离。此时,进一步讲,磁头升降元件130通过保持材料孔部分51与移动部分139接触,并环绕磁头压制元件135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如图37中所示,压制部分140与第一弹簧系统10接触,第一弹簧系统10弹性变形。
在从第二位置移动到其中磁光盘1和盒2连接/脱离的第三位置(图39和40C)的过程中,保持件23在盒2的底面304附近靠近联接元件141环绕作为转动轴线的X轴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由于磁头升降元件130连接到保持件23上,磁头升降元件130与保持件23一起环绕与保持件23相同的转动中心转动。
另一方面,磁头保持元件113由与保持件23一起转动的磁头升降元件130提升。由于磁头保持元件113的磁头保持弹性部分142固定到刚性物质的联接元件141上,磁头保持元件113的转动运动的中心位于磁头保持弹性部分142与固定材料54之间的交界面305附近。
通过这种方式,保持件23的转动中心轴线和磁头保持元件113的转动中心轴线在y方向和z轴线方向彼此移动分开。如图40B和40C中所示,姿态保持部分132与磁头升降元件130之间在y方向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移动的。
因此,如图40A中所示,当磁头4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时,与位于第一位置的平面部分134接触的姿态保持部分132进入如图40C中所示的撤离孔部分131。
这样,在第三位置,磁头保持元件113在末端与保持件23分离方向上的提升没有超过必要,从而能够减小磁头保持弹性部分142中的应力。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包括第三位置的磁头装置的可靠性。
这里应当注意,尽管以通孔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撤离孔部分131可以是相对于磁光盘1凹陷的凹部,或者是一个槽口。
(第九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41至43对根据第九实施例的磁头装置进行说明。图41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在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图42是一个平面图,表示在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图43A是沿图41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43B是沿图41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图43C是沿图41中线X-X所取的一个剖视侧视图,表示位于第三位置的磁头装置的主要部分。
根据第九实施例的磁头装置的特征在于,磁头升降元件150在y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到保持件23上,通过在磁头装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朝头部主体5移动磁头升降元件150,朝磁光盘1突出的姿态保持部分152和平面部分154彼此分开。
第九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有磁头升降元件150,但在基本构造和操作及效果上与第八实施例相同。下面描述第九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之间的不同。
如图43A中所示,磁头升降元件150在形成于x方向两侧的直立壁150a(见图41)上设有一个在y方向较长的椭圆形的长孔部分155。通过使长孔部分155配合到磁头升降平行前进轴157中,将磁头升降元件150连接到保持件23上。磁头升降元件150联接到升降驱动元件(未图示)上。
在图43A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姿态保持部分152与平面部分154接触,并限定磁头保持元件113在z方向的位置。然后,如图43A和43B中所示,当磁头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磁头升降元件150在y方向朝主体5侧部移动,同时改变磁头升降平行前进轴157与长孔部分155的相对位置。通过在y方向的这种移动,姿态保持部分152与磁头升降元件150的平面部分154分离。
磁头升降元件15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与交换部分138和移动部分139接触,然后在z方向移动离开磁光盘1。这样,压制部分140与第一弹簧系统10接触,第一弹簧系统10弹性变形。
由于磁头升降元件150在y方向朝主体5侧部移动,磁头升降元件150能够提升位于倾斜交换部分138的头部主体5附近的部分。因此头部主体5能够确实地与磁光盘1分离。
另外,在第三位置,由于磁头保持部分113和保持件23的转动中心的移动,姿态保持部分152接近平面部分154。但如图43C中所示,通过保证磁头升降元件150在y方向的移动量,姿态保持部分152不在平面部分154上运行。
如上所述,根据第九实施例的磁头装置,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头部主体5更可靠地与磁光盘1分离,因而在磁头装置4在第二位置沿径向方向移动时,或者当磁光盘1在第三位置连接/脱离时,减小了头部主体5与盒2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磁头装置的可靠性。
在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其它方式体现。本申请中公开的实施例被认为在所有方面是示意性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属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前面的描述限制,在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改变都落在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磁头装置,包括一个支承材料,该支承材料包括一个连接到其一端的用于向信息记录介质施加磁场的头部主体,其第二端固定;和一个位于该头部主体与该固定的第二端之间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分;一个磁头升降元件,其设置在支承材料与信息记录介质之间并以能够与支承材料接触和分离的方式固定;及一个磁头压制元件,其包括一个压制部分,该压制部分在支承材料两侧面向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反侧的表面,并以能够与支承材料接触和分离的方式固定;其中,头部主体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头部主体接近或者接触信息记录介质,从而记录或复制信息,在该第二位置,头部主体与第一位置相比远离信息记录介质;在头部主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磁头升降元件接近并接触支承材料;磁头压制元件的压制部分接近支承材料并与弹性部分接触;压制部分与弹性部分彼此接触的位置比磁头升降元件和支承材料彼此接触的位置更靠近支承材料的固定位置一侧;及在第二位置,压制部分压制弹性部分,使弹性部分朝信息记录介质一侧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装置,还包括一个基本上平行于信息记录介质表面的磁头保持元件,其一端固定,并设置成在支承材料的两侧面向信息记录介质的相反侧表面,其中磁头压制元件设置在磁头保持元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磁头压制元件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磁头压制弹性部分与磁头保持元件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磁头压制弹性部分由多个在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设置的板簧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在第二位置,在磁头压制元件的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两端,一端在离开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并与支承材料接触,另一端在接近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并与支承材料的弹性部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在第二位置,在磁头压制元件的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两端,一端在离开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并与磁头升降元件接触,另一端在接近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并与支承材料的弹性部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在支承材料的支承材料弹性部分与头部主体之间设有一个支承材料孔部分,磁头压制元件的一端通过穿过支承材料孔部分穿透磁头压制元件的一端而与磁头升降元件接触。
8.一种磁头装置,包括一个支承材料,该支承材料包括一个连接到其一端的用于向信息记录介质施加磁场的头部主体,其第二端固定,和一个位于该头部主体与该固定的第二端之间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部分;一个磁头升降元件,其设置在支承材料与信息记录介质之间并以能够与支承材料接触和分离的方式固定;及一个磁头保持元件,该磁头保持元件包括一个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部分,基本上平行于信息记录介质表面,位于第二弹性部分一侧的一端固定,并设置成面向与信息记录介质相反侧的表面;及一个姿态保持元件,该姿态保持元件设置在磁头保持元件中,并朝信息记录介质一侧突出,从而面向磁头升降元件,其中,头部主体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头部主体接近或者接触信息记录介质,从而记录或复制信息,在该第二位置,头部主体与第一位置相比远离信息记录介质;及在第一位置,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姿态保持部分和磁头升降元件中至少一个包括一个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基本上平行于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且在第一位置,平面部分与姿态保持部分或磁头升降元件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磁头升降元件环绕一个作为中心的轴线转动,该轴线基本上平行于信息记录介质表面并基本上垂直于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且在第一位置,在相对于中心更靠近磁头保持元件固定端的一侧,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磁头保持元件设有一个磁头压制元件,在头部主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二位置时,磁头压制元件的一端与支承材料或磁头升降元件接触,并在离开信息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磁头压制元件的另一端接近并接触第一弹性部分,从而使第一弹性部分在朝位于第二位置的信息记录介质侧部弹性变形,及在第二位置,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磁头升降元件设有一个撤离部分,在该撤离部分中形成一个朝信息记录介质一侧凹陷的凹部,或通孔,或槽口;当信息记录介质倾斜而使连接/脱离信息记录介质的位置成为一个第三位置时,在该第三位置,姿态保持部分在撤离部分撤离。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头装置,其中在头部主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磁头升降元件在支承材料的纵向方向移动,姿态保持部分与磁头升降元件彼此分离。
全文摘要
一种磁头装置,其中磁光记录和复制装置可制成较薄。该磁头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弹性部分的支承材料;一个能够接触和离开支承材料的磁头升降元件;一个能够接触和离开压制部分的支承材料的磁头压制元件。头部主体能够在头部主体接近或者接触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一位置与头部主体远离信息记录介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头部主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磁头升降元件接触支承材料;压制部分与弹性部分接触;压制部分的接触位置比磁头升降元件和支承材料彼此接触的位置更靠近支承材料的固定位置一侧。在第二位置,由于压制弹性部分,使弹性部分朝信息记录介质一侧弹性变形。
文档编号G11B5/48GK1495749SQ03155670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日
发明者村上丰, 富田浩稔, 久保建次, 次, 稔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