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422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信息记录介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衬底主表面上至少具有一个信息记录层和透光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光信息记录领域一直对各种光信息记录进行研究。出现了可应用于一定应用范围的光信息记录方法,因为这些方法使介质可具有更高密度,可通过非接触方法记录/再现信息,并且还能以低价格实现这些目的。当前,光盘具有的结构,比如通过在厚度为1.2mm之透明树脂层上形成信息层,然后用外涂层覆盖和保护该层,或者通过在具有外涂层的透明树脂层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信息层,或者通过在厚度为0.6mm的透明树脂层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信息层,然后将两个信息层层叠。
近年来,作为一种增大光盘记录密度的方法,已经研究了诸如增大物镜数值孔径(NA),以及缩短激光波长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如果记录/再现载体(处于激光入射一侧的衬底)的厚度较薄,则激光斑点像差的影响减小,对光盘倾斜角度(倾斜)的容差增大。由此,提出一种将记录/再现载体的厚度设定为大约0.1mm,NA为大约0.85,且激光波长为大约400nm的思想(比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公开H08-235638)。此处,考虑到对记录/再现光的聚焦影响以及球差的风险,优选将记录/再现载体的厚度改变减小到5%范围内。即使在这种厚度改变减小的光盘中,其记录/再现载体的厚度为0.1mm,从而如常规CD或DVD那样,光盘的厚度优选为1.2mm,这是因为光盘应当与现有的硬件兼容。
具有0.1mm厚度记录/再现载体的光盘在厚度方向具有不对称结构,因为光盘的厚度为1.2mm。由于不对称结构,会因环境条件如温度或湿度的改变,而使光盘发生弯曲。具体而言,在将处于室温中的光盘放置于通过不间断操作发热到50度的记录/再现装置中时,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弯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许弯曲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下面所述信息是通过本发明者的研究而发现的。即由于定位区域(clamp area)的热传导较快,使光信息记录介质发生弯曲。(定位区域是记录介质与记录/再现装置的接触部分)。
于是,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衬底,形成于衬底主表面上的至少一个信息记录层和覆盖信息记录层的透光层。所述衬底包括定位区域和与信息记录层相应的信息记录区域。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要薄。
在所述介质中,即使介质被放置在通过重复记录/再现而发热的驱动器中,所述介质也会稳定的记录/再现,不会导致巨大弯曲。
此外,在本发明的介质中,衬底的厚度与透光层的厚度不同。
所述介质沿垂直于薄膜表面的方向具有不对称结构。这里,也可以减小不对称结构所引起的弯曲。
本发明介质的总厚度处于近似1.14至1.50mm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介质中,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厚度优选为近似100μm,或者近似75μm。
在所述介质中,优选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为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平均厚度的大约95%或者更小。
于是,可以减小所述介质的弯曲。
在所述介质中,还优选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为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平均厚度的大约70%或者更大。
从而,在所述介质执行记录/再现时,发现光学记录/再现光束的聚焦位置稳定。
透光层为辐射固化树脂。
此外,透光层包括多种材料。所述多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辐射固化树脂。
为此,可以廉价地,即不使用昂贵的材料制造所述介质。
所述多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碳酸酯,并且所述多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为粘合剂材料。保护层优选具有H或更大的铅笔硬度。
在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优选使保护层形成于透光层的记录/再现侧的一部分或整个区域上。
因此,透光层不易于被划伤,并且所记录/再现信号的质量不容易降质。
在此情形中,与定位区域相应的保护层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保护层的平均厚度薄。
此外,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衬底,形成于衬底主表面上的至少一个信息记录层和覆盖信息记录层的透光层。所述衬底包括定位区域和与信息记录层相应的信息记录区域。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薄。作为选择,所述定位区域上可以不形成保护层。
在本发明的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中,即使将介质放置于因为重复记录/再现而受热的驱动器中,也可以对介质进行稳定的记录/再现,不会引起巨大的弯曲。
在这种介质中,透光层的厚度与衬底的厚度不同。
在这种介质中,透光层与保护层的总厚度优选为近似100μm,或者近似75μm。
这里,通过用1kg的重力以45°角度将被削尖的铅笔压抵表面,在这些条件下拉动铅笔,并判断是否划伤表面,以确定铅笔硬度。按照JIS-K5400测量铅笔硬度。
对于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即使将光盘放置于通过重复记录/再现而发热的驱动器中,也可以获得介质的稳定记录/再现,不会引起弯曲。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光信息记录介质一种实例的剖面图;图2为表示传统光信息记录介质一种实例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传统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变化的曲线;
图4(a)-(b)表示如何确定传统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图5为表示被定位的传统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剖面图;图6(a)为表示本发明例1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剖面图;图6(b)是表示例1光信息记录介质中定位区域的透光层厚度与最大弯曲改变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7为表示传统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一种实例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传统光信息记录介质弯曲的曲线;图9(a)为表示本发明例2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剖面图;图9(b)是表示例2光信息记录介质中定位区域中透光层的厚度与最大弯曲改变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10(a)-(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光信息记录介质一个弯曲实例的剖面图;图11(a)-(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光信息记录介质一种实例的剖面图;图1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光信息记录介质一种实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除非特别指出,否则用剖面图表示这些附图。如果附图是对称性的,则仅表示出从对称轴开始的一部分,并省略附图的其余部分。
实施例1图1为表示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100的示意图。图1表示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100的概要视图。介质100在具有中心孔102之衬底101的主表面上包含信息记录层103和透光层106。信息记录区域104是衬底101上的一个环形区域,在该处形成信息记录层103。此外,将除信息记录区域104最内部圆周以外的内部区域处形成的区域定义为定位区域105,在该处定位所述介质100。信息记录区域104与定位区域105即不重叠也不接触,并且在这些区域之间形成环形区域。形成透光层106,用以覆盖信息记录区域104处的信息记录层103,并且还覆盖定位区域105处的衬底101。具体而言,透光层106覆盖衬底101上的信息记录区域104和定位区域105。在透光层106中,将与信息记录区域104相应的区域定义为第一区域106a,与定位区域105相应的区域定义为第二区域106b。
其中,在本发明介质100的透光层106中,第二区域106b的平均厚度比第一区域106a的平均厚度薄。
通过采用介质100,即使当把介质放置于由于重复记录/再现而发热的驱动器中,也能获得介质的稳定记录/再现,不会引起快速的巨大弯曲。
应予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层106可具有两种结构(1)如下面的例1中所示,包括片状衬底和粘合剂材料;以及(2)如例2中所示包括辐射固化树脂。
(例1)下面,对基于传统技术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构与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构进行比较。要说明的是,图2到图5表示传统技术,图6表示本发明。
如图6中所示,光信息记录介质110包括衬底111,信息记录层113和透光层116。衬底111的厚度近似为1.1mm,直径近似为120mm,并且由通过喷射模塑法涂覆的聚碳酸酯制成。信息记录层113包括形成于衬底111上、深度近似为20nm的导槽,以及包含形成于导槽上的可相变材料或介电材料的记录膜。透光层116形成于衬底111的信息记录层113上,并包含厚度近似为70μm的片状衬底117和厚度近似为30μm的粘合剂材料118。透光层116的厚度近似为100μm,内直径近似为22mm。透光层116包括作为一个集成部件被固定在一起的粘合剂材料118和片状衬底117。可通过用辊子将该集成部件涂覆到衬底111上而制造透光层116。还可以通过在真空中将两者层叠的方法形成所述透光层116。片状衬底117由通过铸造方法涂覆的聚碳酸酯制造而成,粘合剂材料118由以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材料制造而成。
使用波长为405nm的激光和数值孔径为0.85的物镜,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10上执行记录/再现。通过使透光层116的厚度近似为100μm,所述介质110可达到与传统DVD相当的弯曲容差。
在光记录介质110的透光层116中,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区域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114相应的区域的平均厚度薄。这里,使粘合剂材料118的厚度恒定为30μm,在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区域117a和与定位区域相应的区域117b中,片状衬底117的厚度不同。
应予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传统装置的结构中,片状衬底117的厚度是均匀的,从而在整个区域上透光层116的平均厚度是均匀的。
在将图2所示的传统光信息记录介质110放置于通过反复记录/再现而发热至接近50℃的驱动器中之后不久,如图3所示,在短时间内,介质110中发生巨大弯曲。图3表示在介质110的58mm的径向位置处弯曲改变的量,将介质放置于驱动器的时刻定义为0秒。这里,用信息记录层113上反射的激光束与垂直地从下面(介质110上记录/再现一侧)进入的激光束所定义的角度131,确定弯曲量。图4(a)中弯曲的方向定义为正,图4(b)中的弯曲方向定义为负。
作为产生这种巨大弯曲的一个原因,假定透光层116由于定位区域115的热传导而发生热膨胀。图5表示将光信息记录介质110定位。由中心圆锥120确定介质110的旋转中心,并且介质110通过嵌位器121和转台119而夹持在定位区域115。不过,整个驱动器的温度近似为50℃,与空气相比,热量更迅速地从嵌位器121和转台119(这两者均直接与定位区域115接触)朝向介质110传导。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弯曲的发生。
作为减小光信息记录介质110这种弯曲的一种方法,热膨胀系数或刚性模量(杨氏模量)应当具有较小数值。不过,为了获得小的热膨胀系数,用于透光层116的材料受到相当的限制,并且介质110本身可能比较昂贵。
接下去,按照图6所示的本发明结构,通过改变形成于定位区域115上的透光层116的厚度,测量介质110的弯曲量。
如图6(b)中所示,相对于与信息记录区域114相应的透光层116的厚度,改变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的厚度。其中,在包含片状衬底117和粘合剂材料118的层116上,粘合剂材料118的厚度为30μm,并且仅使片状衬底117中与定位区域相应的区域117b的厚度改变。
如图6(b)所示,通过减小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的厚度,使弯曲减小。这被认为是由于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的厚度减小,从而刚性模量变小,使衬底111弯曲的力也被削弱。通过这些发现,将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的厚度减小到大约60μm是极其有效的;不过,超过60μm则不太有效。最好使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量尽可能地小。通过将弯曲量减小大约80%,可大大改善记录/再现性质。换句话说,把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的厚度优选为95μm或者更小,并且优选为与信息记录区域114相应的透光层116厚度的95%或者更小。
这里,当减小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时,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和与信息记录区域114相应的层116的厚度不同,从而介质的表面不均匀。可能会引发记录/再现时激光的聚焦位置易于变得不稳定的问题。从而,如果每个光盘中定位区域115的厚度不同,则用于改变记录/再现激光聚焦位置的驱动系统的运动范围必须较宽。因此,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的厚度优选接近于与信息记录区域114相应的层116的厚度。即,与定位区域115相应的透光层116的厚度优选为70μm或更大,并且优选为与信息记录区域114相应的层116厚度的70%或者更大。
由片状衬底和辐射固化树脂(例如UV辐射固化树脂)形成的透光层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由片状衬底117和粘合剂材料118形成的透光层116相比,具有几乎相同的效果。此外,当粘合剂材料或辐射固化树脂的厚度的比例在透光层的5%到50%范围内改变时,获得几乎相同的效果。
注意,这里的“辐射”包括所有能使辐射固化树脂固化的电磁波,例如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可重写光盘的一个例子。此外,本发明可应用于仅可以记录一次的一次写入型光盘,以及以Al或Ag作为反射层中主要成分的只读类型光盘。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应用于如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在信息记录层113上仅形成一层的情形,而且还可应用于在信息记录层113上形成多层的情形,或者包含两个或更多信息记录层113的多层盘的情形。
以上,通过例子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予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基于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其他实施例。此外,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100可用于例如蓝线盘,DVD,CD,MD,MO等。
(例2)下面,对基于传统技术和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构进行比较。对于与例1相应的描述,省略重复解释。注意,图7和图8表示传统技术,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图9(a)表示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200。在图9的光信息记录介质200中,采用与例1中衬底相同的衬底201,并且仅由辐射固化树脂形成透光层206。
在此,按照本发明介质200的透光层206,与定位区域相应的第二区域206b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第一区域206a的平均厚度薄。
应予说明的是,按照图7所示的传统技术结构,在整个区域上透光层206的厚度是均匀的。
与例1相同,将图7中所示传统介质200放置于被发热到接近50℃的驱动器中,测量传统介质200的翘曲。图8示出测量结果。曲线图的指示含义与实施例1中的图3(传统技术的例子)相同。与由片状衬底117和粘合剂材料118构成的实施例1的透光层116(见图3)相比,在仅使用辐射固化树脂的本例中,弯曲量变大。这里,以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辐射固化树脂与普通衬底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相比具有非常大的热膨胀系数。从而,弯曲量极大。
这里,按照图9(a)所示的本发明结构,改变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206的第二区域206b的厚度,同时测量弯曲量。通过抛光减小第二区域206b的厚度。图9(b)表示厚度改变时的弯曲量。因为当厚度为100μm时最大弯曲改变量有如0.5度这样大,发现减小与定位区域相应的第二区域206b的厚度时非常有效。最大弯曲改变量优选为大约0.3度。与例1相同,为了将弯曲量减小80%或者更多,第二区域206b的厚度优选为大约95μm或更小,并且优选为与信息记录区域206a相应的第一区域的厚度的95%或更小。
此外,有如例1中所述,如果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206的第二区域206b太薄,则记录/再现激光的聚焦位置变得不稳定。具体而言,第二区域206b的厚度优选为70μm或更大,并且优选为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第一区域206a的70%或者更大。
(实施例1的变型例)当使用辐射固化树脂形成透光层206时,由于树脂在固化前为液体,层206的形状易于改变。从而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区域的形状不仅可具有图9中所示的形状,而且还容易具有与图10(a)中所示定位区域相应的第二区域216b的形状,它在朝向外圆周的方向逐渐变厚;与图10(b)中所示定位区域相应的第二区域226b的形状,它在朝向外圆周的方向变薄;或者与图10(c)中所示定位区域相应的第二区域236b的形状,它具有波纹形状的剖面。即使对于这些形状,效果也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基本相同,并且发现介质的弯曲量取决于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第二区域的平均厚度。
然而,在如图10(a)至10(c)中所示与定位区域相应的第二区域的形状中,难以将光信息记录介质定位,并且会影响记录/再现。因此,应当选择所述形状,使不影响记录/再现。
在此,尽管仅描述了由一种辐射固化树脂制成的透光层的例子,不过该层可以具有将多层辐射固化树脂层叠的结构。因此,在包含多层的透光层中,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按照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可重写光盘的例子。此外,本发明可应用于仅能记录一次的一次写入类型光盘,以及用Al或Ag作为反射层中主要成分的只读类型光盘。此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在信息记录层上仅形成一层的情形,而且适用于在信息记录层上形成多层的情形,或者包括两个或更多信息记录层的多层盘的情形。
上面,通过例子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予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基于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2以下将用图11说明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一种实例。应予说明的是,对于与实施例1相应的描述,省略重复说明。注意,图11(b)和(c)表示本发明的结构,图11(a)表示传统技术的结构。
在透光层(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厚度近似为100μm的高密度光盘中,并且在NA近似为0.85且激光波长近似400nm条件下进行记录/再现时,与传统的CD和DVD相比,很容易使信号质量降质,这是因为透光层表面上的裂纹或灰尘。因此,必须在光信息记录介质300的透光层表面上形成保护层。
保护层需要具有较高的耐划伤性,并且它的铅笔硬度优选为H或者更大。为了形成保护层,通常使用UV固化树脂。通过将无机氧化物颗粒混合到树脂中,可进一步增大硬度。在使用这种UV固化树脂形成保护层时,该层通常具有较大的热膨胀系数和刚性模量,因为它在固化之后具有很高硬度。
在与衬底材料相比,所述保护层具有更大的热膨胀系数和更高的刚性模量情况下,即使使得这一层比较薄,比如厚度近似为1-5μm,如实施例1的图5(传统示例)中所示,该层也会由于从嵌位器121或转台119传导的热量而发生膨胀,并且有如实施例1的传统示例中所述者,将发生更巨大的弯曲。
在图11(a)中所示的传统光信息记录介质中,在透光层306的整个记录/再现面上形成保护层307。定位区域305上所形成的保护层307的平均厚度等于信息记录区域304上所形成的保护层307的平均厚度。
相反,在图11(b)所示的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300中,与定位区域相应的保护层317的第二区域317b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第一区域317a的平均厚度薄。应予说明的是,所述保护层通常较薄,从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光盘稳定地定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定位区域上也可以不形成保护层。
此外,如图11(c)所示,也可以使定位区域305中介质300的透光层326和保护层327两者的厚度分别比信息记录区域304中那些厚度薄。具体而言,在透光层326中,与定位区域相应的第二区域326b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第一区域326a的平均厚度薄。此外,在保护层327中,第二区域327b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第一区域327a的平均厚度薄。在图11(c)中,示出定位区域305中透光层326形成为锥形的一个例子;不过,层326可具有与图1中所示的透光层106同样的形状。
上面,通过例子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予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基于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3这里要说据本发明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实例。注意,对于与实施例1或2相应的描述,省略重复说明。
在上面所述的各实施例中,尽管描述了仅具有一个信息记录层的介质,但本发明对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信息记录层的介质(称作多层盘)也是有效的。
例如,在图12所示的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并被称为双层盘的光信息记录介质400中,在第一信息记录层403与第二信息记录层413之间形成厚度范围介于约20μm到约30μm之间的中间层408,并且形成厚度范围介于约70μm到约80μm之间的透光层406。在此,在透光层406中,与同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第一区域406a的平均厚度相比,通过减小与定位区域相应的第二区域406b的平均厚度,也得到如实施例1或2中所述的减小弯曲的效果。特别是当第二区域406b的平均厚度减小95%或者更小时,获得更好的效果。
中间层的厚度范围选在20μm到30μm之间的原因在于,减小记录/再现每一层时来自其他层的反射光的影响,并且使记录/再现光能区分距离第一信息记录层403和第二信息记录层413的透光层表面的深度的差异。通过将距离第一信息记录层403的透光层表面的深度设定为约100μm,这种介质可以实现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传统DVD相同的弯曲容差。
通过减小与定位区域405相应的中间层408,或者通过同时减小与定位区域405相应的透光层406以及中间层408二者,而不是通过减小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406的第二区域406b,可以实现相同效果。此外,在这些情形中,与定位区域405相应的透光层406和中间层408的总厚度优选为与信息记录区域404相应的透光层406和中间层408的总厚度的95%或者更小。此外,有如实施例1所述那样,为了避免驱动系统发生可能改变记录/再现激光聚焦位置的大范围的运动,将与定位区域405相应的透光层406和中间层408的总厚度优选为70μm或者更大,并且优选为与信息记录区域404相应的透光层406和中间层408的总厚度的70%或者更大。
即使在这种多层盘中,也优选具有实施例2中所述的保护层。其中,优选如实施例2等中所述通过减小与定位区域相应的保护层的厚度这样的方法来减小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弯曲。
上面,通过例子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予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也应用于基于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容许弯曲的优点,并且该介质用作诸如蓝线盘的记录介质。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衬底,形成于衬底主表面上的至少一个信息记录层,以及覆盖所述信息记录层的透光层,其中所述衬底包括定位区域和与信息记录层相应的信息记录区域,并且与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衬底的厚度与所述透光层的厚度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总厚度在约1.14至1.50mm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与所述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厚度近似为100μm。
5.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与所述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厚度近似为75μm。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与所述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为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的约95%或更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与所述定位区域相应的透光层的平均厚度为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之透光层平均厚度的约70%或更大。
8.如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透光层为辐射固化树脂。
9.如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透光层包括多种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多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为辐射固化树脂。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多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为聚碳酸酯。
12.如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多种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为粘合剂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还包括保护层,它形成于透光层的记录/再现一侧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区域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保护层的铅笔硬度为H或更大。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与定位区域相应的保护层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保护层平均厚度薄。
16.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衬底,形成于衬底主表面上的至少一个信息记录层,覆盖信息记录层的透光层,以及形成于透光层的记录/再现一侧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区域上的保护层,其中所述衬底包括定位区域和与信息记录层相应的信息记录区域;并且与定位区域相应的保护层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相应的保护层的平均厚度薄。
17.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包括衬底,形成于衬底主表面上的至少一个信息记录层,覆盖该信息记录层的透光层,以及形成于透光层的记录/再现一侧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区域上的保护层,其中所述衬底包括定位区域和与信息记录层相应的信息记录区域;并且所述定位区域上不形成所述保护层。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保护层的铅笔硬度为H或更大。
19.如权利要求16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衬底的厚度不同。
20.如权利要求16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透光层与保护层的总厚度近似为100μm。
21.如权利要求16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透光层与保护层的总厚度近似为75μm。
全文摘要
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容许弯曲。所述光信息记录介质100包括在衬底101主表面上的至少一个信息记录层103,以及透光层106。衬底101包括定位区域105和与信息记录层103相应的信息记录区域104。在透光层106中,与定位区域105相应的第二区域106b的平均厚度比与信息记录区域104相应的第一区域106a的平均厚度薄。
文档编号G11B7/258GK1627399SQ200410097938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久田和也, 大野锐二, 锦织圭史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