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627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CD或DVD等的光盘状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读取的光盘装置,尤其是涉及可从外部直接插入或直接排出光盘的所谓的吸入式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盘装置多采用将光盘放置在托盘或转盘上、将该托盘或转盘安装在装置本体内的装载方式。
但是,在这样的装载方式中,托盘或转盘所需要的空间限制了光盘装置本体的薄型化。
另一方面,对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提出有以下方案,即,使输送辊与光盘面抵接、拉入光盘的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吸入式中,由于使用比光盘直径长的输送辊,因此必须加大装置宽度,而且由于该输送辊的存在导致装置的厚度也要增加。
出于这样的原因,利用杆输送光盘的吸入式的光盘装置,适合于光盘装置本体的薄型化和小型化。(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7-22035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35249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2的发明的装置中,为了使杆顺利地在设置于杆处的辊和盖体内面之间转动,需要设置一些间隙。
但是,近年来在市场上出现外周端面为锥形的光盘,如果将这样的光盘用于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装置中,则光盘有可能陷入辊与盖体内面之间的间隙中,给杆的动作造成妨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在使用外周端面为锥形的光盘的情况下、也可切实地使杆进行动作的光盘装置。
特别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辊与盖体内面之间没有间隙的光盘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在机箱外壳的内部具有插入或排出光盘时进行动作的杆,在杆的可动侧端部具有引导件,通过引导件引导光盘,由固定在杆上的固定部、相对于固定部进行变位的可动部、以及将可动部向与固定部分离的方向加力的弹性体构成引导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弹性体使可动部向离开固定部的方向突出,可利用可动部切实地保持所插入的光盘。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利用弹性体使可动部与盖体的内侧面抵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由于例如设计尺寸的误差或杆的弯曲等,也不会在可动部与盖体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可通过可动部切实地引导光盘。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在可动部的盖体侧端面设置肋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动部通过肋部与盖体接触,因此可以减少滑动摩擦、可顺利地进行杆的动作。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将肋部设置成环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部分地设置肋部的情况相比较,不容易产生辊的倾斜,因此通过可动部可切实地引导光盘。并且,可动部本身也可顺利地转动,可顺利地输送光盘。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使固定部的杆侧的外径大于可动部侧外径,使固定部的外周面倾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固定部的倾斜面使所插入的光盘向可动部侧滑动,可将光盘向规定的位置引导。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使可动部的外径小于固定部的外径。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将光盘向可动部引导。
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使可动部的盖体侧的外径大于可动部的杆侧,使可动部的盖体侧端部外周面倾斜。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抑制光盘的倾斜。
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使用杆侧外径大于可动部侧外径的圆锥螺旋弹簧作为弹性体。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同心圆形的螺旋弹簧相比较,可以增加向与螺旋弹簧的轴心垂直的方向压缩时的变位,即,可增加可动部的上下行程量。因此,可使杆与可动辊之间变薄。
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将成为杆的转动支点的固定侧端部设置在基座本体的侧面侧或后面侧的外周部,使可动侧端部在基座本体的内周部进行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被固定在基座本体的外周部、在形成为悬臂梁的杆上产生弯曲,位于基座本体的内周部的引导件也可确保所插入的光盘。
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在插入或排出光盘时进行动作的杆的可动侧端部具有引导件,由引导件引导光盘,通过固定在杆上的固定部、相对于固定部进行变位的可动部、以及将可动部向与固定部分离的方向加力的弹性体构成引导件,将成为杆的转动支点的固定侧端部设置在基座本体的侧面侧或后面侧的外周部,使可动侧端部在基座本体的内周部进行动作,通过弹性体使可动部与盖体的内侧面抵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由于例如设计尺寸的误差或杆的弯曲等,也不会在可动部与盖体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位于基座本体内周部的引导件可切实地保持所插入的光盘。
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十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在可动部的盖体侧端面设置环形的肋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动部通过环形的肋部与盖体接触,因此可以减少滑动摩擦、使杆的动作顺利地进行。并且可动部本身也可顺利地转动,可顺利地输送光盘。
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在第一至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在盖体的内侧面进行混合有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泡的氟类涂敷。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利用由氟的特性产生的滑动性使可动部顺利地滑动,同时,可利用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特性防止对光盘的损伤,并可利用由氟的特性产生的滑动性使光盘顺利地滑动,由此可有效地防止所插入的光盘的倾斜。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3是安装在该光盘装置的机箱外壳前面的挡板(ベゼル)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排出杆的引导件的主要部位扩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插入初期阶段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插入中途阶段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插入结束阶段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阶段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使横臂向主轴电动机侧最接近盖体的方向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轮机构的主滑动件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6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7和图8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即将进行装卡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图9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光盘的读取动作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4的状态下、在光盘与轴毂的中心产生错位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排出杆的引导件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图2是该光盘装置的盖体的俯视图,图3是安装在该光盘装置的机箱外壳前面的挡板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排出杆的引导件的主要部位扩大剖视图。
对于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シヤ一シ外装),在该机箱外壳的前面安装挡板(ベゼル)。并且,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是从设置在图3所示的挡板上的光盘插入口直接插入光盘的吸入式的光盘装置。
如图1所示,对光盘实施记录读取功能或光盘的装载功能的各部件安装在基座本体10上。
在基座本体10上形成相对于盖体的深底部10A和浅底部10B,由浅底部31B形成从前面到后面的侧面部。
在基座本体10的前面侧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11,在基座本体10的后面的端部设置连接器12。在基座本体10的光盘插入口11侧设置横臂30,在基座本体10的连接器12侧设置后基座13。使横臂30与后基座13相互不重叠地设置。在后基座13的基座本体10面侧设置印制电路板14。
横臂30保持主轴电动机31A、拾波器32以及使拾波器32移动的驱动装置33。在主轴电动机31A的旋转轴上设置保持光盘的轴毂31B。主轴电动机31A设置在横臂30的一端侧,拾波器32被可从横臂30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移动地进行设置。并且,拾波器32在停止时被设置在横臂30的另一端侧。
驱动装置33具有驱动电动机、一对使拾波器32滑动的导轨、将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向拾波器32传递的齿轮机构,一对导轨以连接横臂3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方式设置在两侧部。驱动电动机以驱动轴与导轨平行的方式设置在光盘插入口11侧的导轨的外方。齿轮机构设置在该驱动电动机与光盘插入口11侧的导轨之间的空间中。
在横臂30上,主轴电动机31A位于基座本体10的中央部,并且,拾波器32的往复运动范围比主轴电动机31A更靠光盘插入口11侧,并且,拾波器3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光盘的插入方向不同。在此,拾波器3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光盘的插入方向形成40~45度的角度。
横臂30通过绝缘体34A、34B被支撑在基座本体10上。
绝缘体34A、34B设置在比主轴电动机31A的位置更靠拾波器32的静止位置一侧,最好设置在比拾波器32的静止位置更靠光盘插入口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绝缘体34A设置在光盘插入口11的内侧附近的一端侧,绝缘体34B设置在光盘插入口11的内侧附近的中央部。绝缘体34A、34B具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减震机构。绝缘体34A、34B通过该减震机构可以使横臂30向离开基座本体10的方向变位。
在横臂30的基座本体10侧的面上设置肋部35。该肋部35在与光盘插入口11相反的导轨的外方,设置在拾波器32的静止位置侧。并且,该肋部35具有充分的高度,以便在使横臂30与基座本体10侧接近时,通过与基座本体10抵接,在绝缘体34A、34B的位置上使横臂30向离开基座本体10的方向变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将肋部35设置在横臂30的基座本体10侧的面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基座本体10的横臂30侧的面上。并且,也可以同时设置在横臂30的基座本体10侧的面和基座本体10的横臂30侧的面上。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利用横臂30向基座本体10侧的接近动作使绝缘体34A、34B侧的横臂30上升的结构,但也可以利用改变在绝缘体34A、34B的位置上的横臂30高度的其他方法、例如改变绝缘体34A、34B高度的方法来实现。
另外,横臂30以绝缘体34A、34B为支点、使主轴电动机31A与基座本体10接近离开地进行动作。
以下,对具有使该横臂30动作的凸轮机构的主滑动件40和副滑动件50进行说明。
使横臂30变位的凸轮机构分别设置在主滑动件40和副滑动件50上。在此,将主滑动件40和副滑动件50设置为位于主轴电动机31A的侧方。主滑动件40其一端设置在作为机箱本体10的前面侧的方向上、其另一端设置在作为机箱本体10的后面侧的方向上。并且,副滑动件50在横臂30与后基座13之间设置在与主滑动件40正交的方向上。
使横臂30变位的凸轮机构由第一凸轮机构41和第二凸轮机构51构成。第一凸轮机构41设置在主滑动件40的主轴电动机31A侧的面上,第二凸轮机构51设置在副滑动件50的主轴电动机31A侧的面上。
另外,在主滑动件40和横臂30之间设置有基座部件15,在副滑动件50和横臂30之间设置有基座部件16。在此,基座部件15和基座部件16被固定在基座本体10上,通过设置在基座部件15上的纵槽来限制横臂30的凸轮销36的位置,通过设置在基座部件16上的纵槽来限制横臂30的凸轮销37的位置。
在此,基座部件16和副滑动件50通过第三凸轮机构(图1中无图示)连接。并且,该第三凸轮机构具有在通过第二凸轮机构51使横臂30向与基座本体10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使副滑动件50向与基座本体10分离的方向移动的功能。
在主滑动件40的一端侧设置有负载电动机60。负载电动机60的驱动轴61与主滑动件40的一端侧通过齿轮机构连接。另外,在负载电动机60的驱动轴61上设置有构成齿轮机构的蜗轮62。
负载电动机60以其本体位于光盘插入口11的中央部、驱动轴61位于光盘插入口11的端部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通过该负载电动机60的驱动,可以使主滑动件40向长度方向滑动。并且,主滑动件40通过凸轮杆70与副滑动件50连接。
凸轮杆70具有转动支点71,利用销72和销73与设置在主滑动件40上面的凸轮槽卡合,利用销74与设置在副滑动件50上面的凸轮槽卡合。
该凸轮杆70具有以下功能,即,在通过主滑动件40的第一凸轮机构41使横臂30变位时,移动副滑动件50,通过副滑动件50的移动使第二凸轮机构51动作、使横臂30变位。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12、横臂30、后基座13、印制电路板14、绝缘体34A、34B、主滑动件40、副滑动件50、基座部件15、基座部件16以及负载电动机60都设置在基座本体10的深底部10A上,在这些部件和盖体之间形成光盘插入空间。
下面,对插入光盘时支撑光盘的引导部件和插入光盘时进行动作的杆部件进行说明。
在深底部10A的光盘插入口11附近的一端侧设置规定长度的第一光盘引导件17。该第一光盘引导件17从光盘插入侧观察时的剖面具有“コ”字形的槽。光盘被该槽支撑。
另一方面,在光盘插入口11的另一端侧的基座本体10内设置有引入杆80,在该引入杆80的可动侧端部具有第二光盘引导件81。第二光盘引导件81由圆筒形的辊构成,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引入杆80的可动侧端部。并且,在第二光盘引导件81的辊外周形成有槽,光盘被该槽支撑。
将引入杆80设置为可动侧端部可在比固定侧端部更靠光盘插入口11侧进行动作,在固定侧端部具有转动支点82。因此,作为引入杆80的转动支点82的固定侧端部,配置在基座本体10的外周部,可动侧端部在基座本体10的内周部进行动作。
并且,在引入杆80的背面(基座本体10侧的面)的可动侧端部和固定侧端部之间设置长槽83。另一方面,在引入杆80的表面的可动侧端部和固定侧端部之间设置规定长度的第三光盘引导件84。
引入杆80通过副杆90进行动作。
副杆90在可动侧的一端具有凸部91,在另一端侧具有转动支点92。副杆90的凸部91在引入杆80的长槽83内滑动。并且,副杆90的转动支点92位于主滑动件40上。另外,转动支点92不与主滑动件40联动,而是通过基座部件15固定在基座本体10上。并且,在副杆90的比转动支点92更靠凸部91侧的下面具有销93。该销93在设置于主滑动件40上面的凸轮槽内滑动。因此,副杆90随着主滑动件40的移动而改变角度,通过该副杆90的角度的改变来改变引入杆80的旋转角度。即,通过副杆90的动作,引入杆80的第二光盘引导件81与主轴电动机31A接近离开地进行动作。另外,在靠近引入杆80的可动侧端部的一侧的长槽83的端部设置向副杆90的旋转方向延伸的槽83A。通过该槽83A,在第二光盘引导件81将光盘引入最深处时,即使副杆90的旋转角度发生偏移,引入杆80的旋转角度也不会发生偏移,可以使光盘引入量稳定。
在与基座本体10的引入杆80不同的侧部设置有排出杆100。在该排出杆100的一端侧的可动侧端部设置引导件101。并且,在排出杆100的另一端侧设置转动支点102。并且,在排出杆100的可动侧端部,在比引导件101更靠后面侧设置抵接部103。另外,在排出杆100上设置弹性体104。该弹性体104的一端固定在排出杆100上,另一端固定在后基座13上。在抵接部103被弹性体104引入后面侧的情况下,与后基座13的抵接部13A抵接。并且,排出杆100通过弹性体104的弹力被引入光盘插入口11侧。因此,作为排出杆100的转动支点102的固定侧端部设置在基座本体10的外周部,可动侧端部在基座本体10的内周部进行动作。另外,排出杆100通过连杆臂105和排出滑动件106与主滑动件40的动作联动地进行动作。在此,连杆臂105连接主滑动件40和排出滑动件106,排出杆100通过凸轮销与排出滑动件106的凸轮槽卡合。
在基座本体10的后面侧设置限制杆110。该限制杆110以后面侧端部为转动支点111,在可动侧端部具有引导件112。该限制杆110通过弹性体113施力,以使引导件112侧总是向前面侧突出。因此,限制杆110的作为转动支点111的固定侧端部设置在基座本体10的外周部,可动侧端部在基座本体10的内周部进行动作。并且,该限制杆110在规定位置使限位开关动作。即,一旦光盘被插入到规定位置,则限位开关断开、驱动负载电动机60。通过该负载电动机60的驱动,主滑动件40进行滑动。
在与排出杆100同侧的基座本体10的侧部设置引导杆180。引导杆180以后面侧为转动支点181,在可动侧具有引导件182。该引导杆180通过弹性体183施力,以使引导件182侧向光盘侧突出。并且,该引导杆180通过连杆臂105和排出滑动件106与主滑动件40联动,根据该主滑动件40的动作,引导件182侧从光盘离开地动作。
另外,在光盘插入口11的内侧设置保护机构120。该保护机构120在光盘已装载在机箱外壳内的状态下阻止从光盘插入口11插入其他的光盘。并且,在主轴电动机31A附近的横臂30上具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上设置从基座本体10向着盖体突出的销18。在横臂30移动到最靠基座本体10侧的状态下,该销18具有比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更向盖体侧突出的高度,并且,在横臂30的主轴电动机31A的驱动状态(可读取录音的动作状态)下,具有比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更向基座本体10侧引入的高度。销18最好设置在对应于安装在主轴电动机31A上的光盘中心部的非记录面的位置上,即,最好设置在与主轴电动机31A相比离绝缘体34更远的位置上。
并且,在基座本体10的前侧设置前引导部件21和横臂毛毡(フエルト)22。前引导部件21在光盘插入口11的一端侧、设置在引入杆80和光盘插入口11之间。并且,该前引导部件21以覆盖负载电动机60和齿轮机构、主滑动件40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在这些部件的盖体侧。该前引导部件21为了不与被插入的光盘的整个记录面接触而在周围设置斜度,对表面进行氨基甲酸乙酯氟涂敷(ウレタンフツ素コ一デイング)。另一方面,横臂毛毡22在光盘插入口11的另一端侧、以覆盖横臂30的光盘插入口11侧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在横臂30的盖体侧。该横臂毛毡22为了不与被插入的光盘的整个记录面接触,其中央部形成凸状,并由毛毡材料构成。前引导部件21与横臂毛毡22在通过第一光盘引导件17、第二光盘引导件81不能充分地支撑光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光盘的面方向倾斜而防止损伤记录面。另外,也可用毛毡材料构成前引导部件21、使用对横臂毛毡22进行混合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泡的氟涂敷的部件。并且,可在横臂30面的一部分上设置凸形引导件。该横臂30位于将光盘装载在主轴电动机31A上的状态下的光盘的外周端的外方,同时,位于光盘插入口11侧。通过该凸形引导件可使横臂毛毡22的一部分形成凸形。并且,也可设置该凸形引导件来代替设置横臂毛毡22。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凸形引导件的面上进行混合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泡的氟涂敷。涂敷材料最好使用以下涂敷材料,即,向泡直径为20微米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中混合对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混合比为5%的氟、和对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混合比为1.0~1.5%的硅。并且,涂敷材料的摩擦系数最好为0.2~0.6,0.55以下更好。
以下,利用图2对该光盘装置的盖体进行说明。
在盖体130的外缘部设置多个小螺钉孔131,盖体130通过小螺钉安装在基座本体10上。
在盖体130的中央部设置开口部132。该开口部132是半径比光盘的中心孔大的圆形开口。因此,是比与光盘的中心孔嵌合的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大的开口。
在开口部132的外周部形成向基座本体10侧突出的深冲部133。并且在开口部132上设置从深冲部133朝向光盘插入口11侧形成前端变细的形状的深冲部134。通过该深冲部134在基座本体10侧形成凸形引导件。并且,在盖体130上形成多个深冲部135A、135B、135C和135D,通过这些深冲部135A、135B、135C和135D在基座本体10侧形成凸形引导件。
这些深冲部135A、135B、135C和135D在安装在主轴电动机31A上的状态下的光盘1C的外周端的外方,设置在开口部132的光盘插入口11侧。通过这些深冲部135A、135B、135C和135D形成的凸状引导件,引导从光盘插入口11插入的光盘1A、1B。并且,通过这些深冲部133、134、135A、135B、135C和135D可以提高盖体130的强度。另外,深冲部135A和深冲部135C或者深冲部135B和深冲部135D虽然也可以是一个连续的深冲,但通过分割成多个可以进一步提高盖体130的强度。
另外,在盖体130的整个内周面上涂敷混合有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泡的氟类涂层。另外,也可只对深冲部133、具有前端变细形状的深冲部134、多个深冲部135A、135B、135C、135D的与光盘的接触面进行涂敷。这种情况下的涂敷材料最好使用以下涂敷材料,即,向泡直径为20微米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中混合对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混合比为5%的氟和对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混合比为1.0~1.5%的硅。并且,涂敷材料的摩擦系数最好为0.2~0.6,0.55以下更好。
以下,利用图4就排出杆100的引导件101进行说明。
引导件101由固定在排出杆100上的轴101A、通过该轴101A而固定在排出杆100上的固定部101B、相对于该固定部101B变位的可动部101C、以及向离开固定部101B的方向弹压可动部101C的弹性体101D构成。
轴101A由规定长度的圆柱材料构成,该圆柱材料的一端侧被嵌合固定在设置于排出杆100上的孔中。
固定部101B的一端侧通过轴101A而固定,并使排出杆100侧的一端侧的外径大于可动部101C侧的外径,使其外周面倾斜。并且,固定部101B的内周直径大于轴101A的外径。
可动部101C由圆筒形部件构成,可动部101C的内周面与轴101A的外周面滑动,可动部101C的外周面与固定部101B的内周面滑动。并且,可动部101C的排出杆100侧的端部与弹性体101D抵接,在可动部101C的盖体130侧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肋部101E。
弹性体101D例如由使排出杆100侧的外径大于可动部101C侧的外径的圆锥螺旋弹簧构成。并且,弹性体101D的一端侧与轴101A和固定部101B抵接,弹性体101D的另一端侧与可动部101C抵接。
另外,在图4中,虽然就排出杆100的引导件101进行了说明,但通过使引入杆80的第二光盘引导件81、限制杆110的引导件112、引导杆180的引导件182形成与引导件101同样的结构,也可以使第二光盘引导件81、引导件112以及引导件182与盖体130之间没有间隙,可切实地保持光盘1。
以下利用图5至图17就插入光盘时的各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插入初期阶段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插入中途阶段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插入结束阶段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阶段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使横臂向主轴电动机侧最接近盖体的方向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轮机构的主滑动件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并且,图12是表示图6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13是表示图7和图8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14是表示即将装卡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9的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16是表示光盘的读取动作状态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17是表示在图14的状态下、在光盘与轴毂的中心产生错位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光盘1A的状态。
未插入光盘1的状态下的引入杆80以转动规定角度的状态在主轴电动机31A侧待机。在该状态下,副杆90的凸部91位于未到达槽83A的长槽83的可动侧端部。并且,引导件17与第二光盘引导件81的间隙小于光盘1的直径。
在插入光盘1时的初期阶段,光盘1A首先与引导件17和第二光盘引导件81抵接,被引导件17和第二光盘引导件81支撑、限制位置。此时,通过使第二光盘引导件81形成如图4所示的结构,可消除第二光盘引导件81和盖体130之间的间隙,可切实地将光盘1A保持在第二光盘引导件81的可动部。
若进一步压入光盘1A,则随着该插入动作,第二光盘引导件81向离开主轴电动机31A的方向进行转动动作。随着该第二光盘引导件81的转动动作,副杆90的凸部91在长槽83内向固定侧端部滑动。因此,副杆90也以转动支点92为中心进行旋转动作。若继续进行光盘1A的插入动作,则光盘1A将与排出杆100的引导件101抵接。此时,由于在引导件101和盖体130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可切实地将光盘1A保持在引导件101的可动部101C。
另外,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负载电动机60不进行动作,因此,主滑动件40和副杆50也不进行动作。并且,光盘1A的上面一边与由图2所示的盖体135的深冲部135A、135B、135C和135D形成的凸形引导件接触、一边滑动,光盘1A的下面一边与图1所示的前引导部件21、横臂毛毡22接触、一边进行滑动。
图6和图12是图2所示的光盘1B的状态。
若从图5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插入光盘1,则在光盘的一端侧被引导件17支撑的状态下,另一端侧被第三光盘引导件84支撑。引入杆80处于最远离主轴电动机31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副杆90的凸部91位于长槽83的固定侧端部。并且,引导件17和第二光盘引导件81的间隔与光盘1的直径形成大致相同尺寸。另一方面,由于引导件101被光盘1B压住,因此排出杆100与光盘的插入动作一起继续转动。另外,光盘1A的上面一边与由图2所示的盖体135的深冲部135A、135B、135C和135D形成的凸形引导件接触、一边滑动,同时,如图12所示,一边与深冲部133、134接触、一边滑动。
若从图6的状态起进一步插入光盘1B,则这次第二光盘引导件81将随着该插入动作向接近主轴电动机31A的方向移动。副杆90的凸部91将随着该第二光盘引导件81的转动动作,在长槽83内从固定侧端部向可动侧端部滑动。因此,副杆90也以转动支点92为中心进行转动动作。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动作过程中,光盘1B与限制杆110的引导件112抵接,限制杆110进行转动动作。此时,通过使引导件112形成图4所示的结构,可消除引导件112和盖体130之间的间隙,可切实地将光盘1B保持在引导件112的可动部。
在第二光盘引导件81向接近主轴电动机31A的方向转动了规定角度时,限制杆110通过光盘1B也转动规定的角度。并且,通过限制杆110转动规定的角度,限位开关进行动作,开始驱动负载电动机60。另外,引导杆180的引导件182处于向光盘1B侧突出的状态,光盘1B也被该引导件182支撑而进行滑动。此时,通过使引导件182形成图4所示的结构,可消除引导件182和盖体130之间的间隙,可切实地将光盘1B保持在引导件182的可动部。
通过该负载电动机60的驱动,主滑动件40开始向后面侧滑动。并且,通过主滑动件40的动作,副杆90的销93沿着设置在主滑动件40上的对应的凸轮槽移动。此时,销93通过对应的凸轮槽向主轴电动机31A侧移动。通过该销93的移动,副杆90对引入杆80向其可动侧端部向主轴电动机31A侧转动移动的方向加力。因此,引入杆80向插入光盘1B的方向加力。通过该引入杆80的作用力,光盘脱离人工操作被进一步压入。
图7和图13是图2所示的光盘1C的状态。
光盘1C被第二光盘引导件81、引导杆180的引导件182以及限制杆110的引导件112这三点支撑,将光盘1C的中心孔限制在与主轴电动机31A对应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继续驱动负载电动机60,主滑动件40也继续进行滑动动作。
虽然主滑动件40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移动规定的时间,但由于对应副杆90的销93的凸轮槽与移动方向平行地形成,因此副杆90不进行动作。在该状态下,副杆90的凸部91位于槽83A中。另外,引入杆80也不进行动作,继续保持支撑光盘1C的状态。
另一方面,凸轮杆70在从图7所示的状态开始的规定时间内也依然不进行动作。即,与凸轮杆70的销72、73对应的凸轮槽与主滑动件40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形成。
图8表示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经过了上述规定时间的阶段,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横臂30保持图13的状态。
若从图8的状态起进一步驱动负载电动机60、移动主滑动件40,则凸轮杆70将通过销72以转动支点71为中心进行转动。通过该凸轮杆70的转动,副滑动件50向离开主滑动件40的方向滑动。
这样,通过主滑动件40和副滑动件50从图8的状态开始的滑动动作,横臂30进行动作。即,横臂30从图13所示的状态开始,如图14所示那样开始向主轴电动机31A侧接近盖体130的方向进行动作。另外,引入杆80继续保持光盘1C。
图9表示使横臂30向主轴电动机31A侧最接近盖体130的方向进行动作的状态,如图15所示,横臂30的主轴电动机31A侧上升到最高位置,轴毂31B与光盘1C的孔嵌合、进行装卡。
并且,在轴毂31B向光盘1C的孔的装卡结束后,如图16所示,横臂30的主轴电动机31A侧稍微下降、设置为光盘的读取、记录状态。
另外,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在光盘1C的中心与轴毂31B的中心一致的情况下,可通过使横臂30的主轴电动机31A侧上升而如图15所示地进行装卡。但是,在由于存在光盘1C的外径公差或装置部件的标准离差,而如图17所示使光盘1C的中心与轴毂31B的中心产生错位的情况下,需要使光盘1C横向滑动到适当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深冲部133、134的下面实施了混合有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泡的氟类涂敷,因此通过轴毂31B对光盘1C的按压力,光盘1C可横向滑动到适当的位置,可顺利地进行装卡。
以下、利用图10到图16就横臂30的动作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在主滑动件40上设置有构成第一凸轮机构41的长槽,在该长槽中可自由滑动地设置有固定在横臂30上的凸轮销36。在此,第一凸轮机构41由长槽和凸轮销36而构成。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副滑动件50上设置构成第二凸轮机构51的长槽,在该长槽中可自由滑动地设置有固定在横臂30上的凸轮销37。在此,第二凸轮机构51由长槽和凸轮销37而构成。并且,在副滑动件50的两端设置构成第三凸轮机构52的两个相同形状的长槽,在这些长槽中可自由滑动地设置有固定在基座部件16上的凸轮销53。在此,第三凸轮机构52由长槽和凸轮销53构成。
图10中的凸轮销36A、图11中的凸轮销37A以及凸轮销53A,表示横臂30进行动作前的图8、图13的状态。
并且,图10中的凸轮销36B、图11中的凸轮销37B以及凸轮销53B,表示图9、图15的状态,即,表示使横臂30向主轴电动机31A侧最接近盖体130的方向动作的状态。
另外,图10、图11所示的箭头分别表示主滑动件40和副滑动件50的移动方向。
如图10所示,凸轮销36通过从凸轮销36A的位置向凸轮销36B的位置移动、而使横臂30进行动作。因此,在横臂30的凸轮销36的位置上、使横臂30相对于基座本体10只移动从凸轮销36A的位置到凸轮销36B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凸轮销37通过从凸轮销37A的位置向凸轮销37B的位置移动、而使横臂30相对于副滑动件50进行动作。因此,在横臂30的凸轮销36的位置上,使横臂30相对于副滑动件50只移动从凸轮销36A的位置到凸轮销36B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并且,凸轮销53通过从凸轮销53A的位置移动到凸轮销53B的位置、而使副滑动件50相对于基座本体10进行动作。因此,在横臂30的凸轮销36的位置上,使副滑动件50相对于基座本体10只移动从凸轮销53A的位置到凸轮销53B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这样,在副滑动件50侧,横臂30相对于基座本体10向Y轴方向只移动从凸轮销36A的位置到凸轮销36B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和从凸轮销53A的位置到凸轮销53B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之和的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从图10所示的凸轮销36A的位置到凸轮销36B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等于从图11所示的凸轮销37A的位置到凸轮销37B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与从凸轮销53A的位置到凸轮销53B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之和的移动距离。
在如上所述地进行动作,使横臂30向主轴电动机31A侧最接近盖体130的方向动作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光盘1与盖体130抵接,被主轴电动机31A和盖体130按压。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通过该按压力与光盘1的中心孔嵌合,完成装卡。
若装卡结束,则横臂30向主轴电动机31A侧离开盖体130的方向动作,成为图16所示的状态。
该动作通过进一步驱动负载电动机60、移动主滑动件40来进行。
从装卡结束开始到主轴电动机31A处于可进行读取录音的动作状态(驱动状态)为止的动作,在主滑动件40上,是通过凸轮销36从凸轮销36B的位置向凸轮销36C的位置移动来进行的,在副滑动件50上,是通过凸轮销37从凸轮销37B的位置向凸轮销37C的位置移动来进行的,并且是通过凸轮销53从凸轮销53B的位置向凸轮销53C的位置移动来进行的。
并且,在主轴电动机31A处于可进行读取录音的动作状态(驱动状态)时,引入杆80的第二光盘引导件81、限制杆110的引导件112以及引导杆180的引导件182解除对光盘1的支撑,光盘1处于只被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保持的状态。在此,引入杆80的第二光盘引导件81、限制杆110的引导件112以及引导杆180的引导件182,通过主滑动件40的移动动作进行动作。
在此,如图11所示,在副滑动件50的第二凸轮机构51上设置例如由板簧构成的弹性体55,在第三凸轮机构52上也设置例如由板簧构成的弹性体56。在此,将弹性体55和弹性体56设置成弹性体55对凸轮销37的加力方向与弹性体56对凸轮销53的加力方向不同。另外,弹性体55和弹性体56的加力方向最好是相反方向。
并且,在排出已安装的光盘1时,通过驱动负载电动机60、移动主滑动件40来进行,基本上进行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
以下就直到排出已安装的光盘为止的动作进行简单地说明。
首先,根据排出指示驱动负载电动机60,主滑动件40向光盘插入口11侧移动。
因此,在主滑动件40上,凸轮销36从凸轮销36C的位置起经过凸轮销36B的位置向凸轮销35A移动,在副滑动件50上,凸轮销37从凸轮销37C的位置起经过凸轮销37B的位置向凸轮销37A移动,并且,凸轮销53从凸轮销53C的位置起经过凸轮销53B的位置向凸轮销53A的位置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各凸轮机构的动作,光盘1先向盖体130侧移动,然后向基座本体10侧移动。
在光盘1向基座本体10侧移动时,在光盘1的外周侧,光盘1与第二光盘引导件81、引导件112、182抵接,在光盘1的内周侧,光盘1与销18抵接。因此,随着横臂30向基座本体10侧的移动,从第二光盘引导件81、引导件112、182以及销18对盖体130侧的力施加在光盘1上,使光盘1从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上释放。另外,如本实施例,通过在主轴电动机31A的外周位置、将销18设置在比主轴电动机31A离绝缘体34更远的位置上,即使第二光盘引导件81、引导件112、182不发挥作用,也可以将光盘1从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上释放。
然后,排出杆100通过主滑动件40的动作而解除锁定,可动侧端部通过弹性体104的弹力向光盘插入口11侧转动。因此,脱离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的光盘1被排出杆100向光盘插入口11侧推出。另外,在排出杆100进行动作的状态下,引入杆80保持为向其可动侧端部离开主轴电动机31A最远的方向移动的状态。另外,引入杆80的位置只要是第二光盘引导件81不接触光盘1的位置即可。这样,在排出光盘时,通过将引入杆80设置在光盘1不与第二光盘引导件81抵接的位置,可防止排出光盘时的故障。
图18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排出杆的引导件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与上述实施例具有同样功能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可动部101C的盖体130侧端部设置倾斜部101F。该倾斜部101F使盖体130侧外径大于杆100侧外径、使外周面倾斜地构成。如本实施例所示,通过设置倾斜部101F可使光盘在可动部101C的规定位置抵接,因此可抑制光盘的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对排出杆100的引导件101进行了说明,但引入杆80的第二光盘引导件81、限制杆110的引导件112、引导杆180的引导件182也可以形成同样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外周端面为锥形的光盘的情况下,也可切实地进行杆的动作。
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用于内置于或后装在具有显示装置、输入装置以及运算处理装置等的个人电脑本体上的光盘装置,尤其对将显示装置、输入装置以及运算处理装置等一体化的笔记本电脑非常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内部具有插入或排出所述光盘时进行动作的杆,在所述杆的可动侧端部具有引导件,通过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光盘,其特征在于,由固定在所述杆上的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进行变位的可动部、以及将所述可动部向与所述固定部分离的方向加力的弹性体构成所述引导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可动部与所述盖体的内侧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部的所述盖体侧端面设置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肋部设置成环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固定部的所述杆侧的外径大于所述可动部侧外径,使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可动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可动部的所述盖体侧的外径大于所述可动部的所述杆侧,使所述可动部的所述盖体侧端部外周面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杆侧外径大于所述可动部侧外径的圆锥螺旋弹簧作为所述弹性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成为所述杆的转动支点的固定侧端部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的侧面侧或后面侧的外周部,使所述可动侧端部在所述基座本体的内周部进行动作。
10.一种光盘装置,在插入或排出光盘时进行动作的杆的可动侧端部具有引导件,通过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光盘,其特征在于,由固定在所述杆上的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进行变位的可动部、以及将所述可动部向与所述固定部分离的方向加力的弹性体构成所述引导件,将成为所述杆的转动支点的所述固定侧端部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的侧面侧或后面侧的外周部,使所述可动侧端部在所述基座本体的内周部进行动作,通过所述弹性体使所述可动部与所述盖体的内侧面抵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部的所述盖体侧端面设置环形的肋部。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内侧面进行混合有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泡的氟类涂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10)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11),在机箱外壳的内部具有插入或排出光盘时进行动作的杆,在杆的可动侧端部具有引导件(17),通过引导件(17)引导所述光盘,其中,通过固定在杆上的固定部(101B)、相对于固定部(101B)进行变位的可动部(101C)、以及将可动部(101C)向与固定部(101B)分离的方向加力的弹性体构成引导件(17)。
文档编号G11B17/04GK1954377SQ20048004305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4日
发明者和田慎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