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及使用其的盘片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693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及使用其的盘片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片驱动器,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可在盘片径向上线性移动光学拾取器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盘片驱动器是一种向盘片上写入信息和从盘片上读取信息的装置。对于此,盘片驱动器包括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以在盘片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
图1是说明传统附属机壳组件(sub-chassis assembly)的示例的后示图。参照图1,附属机壳组件100包括附属机壳101;转台111,其由心轴电机110驱动并且使同心地安装于其上的光盘103旋转;光学拾取器120,其在光盘103的径向上线性移动以向光盘103上写入信息和从光盘103上读取信息;以及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其在光盘103的径向上线性移动光学拾取器120。
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包括一对导轴141和142,它们彼此平行安置于附属机壳101上而彼此隔开一预定距离,并且引导光学拾取器120在光盘103径向上作线性运动;导螺杆151,其安置成与导轴141和142平行并具有带螺纹的外表面152;步进电机150,用于转动导螺杆151;和滑块160,其连接光学拾取器120和导螺杆151,将导螺杆151的旋转力转换成线性运动,使得光学拾取器120在光盘103的径向上线性移动。
步进电机150、心轴电机110以及导轴141和142安置在附属机壳101上。光学拾取器120滑动地安置在导轴141和142上。由于步进电机150、心轴电机110、导轴141和142以及附属机壳101都由导电材料制成,所以在步进电机150和心轴电机110转动期间所产生的振动可能引起光学拾取器120发生故障。
此外,来自步进电机150和心轴电机110的泄漏电流可以经由附属机壳101和导轴141和142传递至光学拾取器120,这会不利地影响光学拾取器120。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克服传统装置的上述和/或其他缺陷。
本发明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说明中阐述、部分地从说明书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了解。
前述和/或其他方面通过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来实现,该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包括设置有绝缘体的导轴,该绝缘体可防止来自心轴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噪音或泄漏电流传递到光学拾取器。
前述和/或其他方面还通过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来实现,该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移动在盘片上操作的光学拾取器并包括步进电机;导螺杆,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步进电机上并在盘片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和多个导轴,它们安置成与导螺杆平行并在盘片径向上引导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每个导轴都包括绝缘体,以隔离从步进电机接收到的电冲击和振动,以防止电冲击和振动传递到光学拾取器。
绝缘体可以为帽状,以插入各个导轴的两端中。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特征和/或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是说明传统附属机壳组件的示例的后视图;图2是和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使用的包括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的盘片驱动器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轴的透视图;图4是说明图3的导轴固定到底部机壳上的透视图;图5是说明图3的导轴固定到底部机壳上的侧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轴的剖视图;和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例示于附图中,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描述实施例以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
参照图2,盘片驱动器200包括主框架210;托盘220,其可移动地安置在主框架210上并具有一接收部221以接收盘片D;底部机壳240,其由安置在主框架210上的附属框架230支承以上下移动;和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其在盘片D的径向上线性移动光学拾取器243。
底部机壳240设置有转台241,上面装载接收于托盘220中的盘片D;心轴电机242,其与转台241同轴安置以转动转台241;和光学拾取器243,其在盘片D的径向上线性移动,以向盘片D上写入信息和从盘片D上读取信息。
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244;导螺杆245,其连接到步进电机244上并在盘片D的径向上线性移动光学拾取器243;和多个导轴246和247,其安置在底部机壳240上以与导螺杆245平行并引导光学拾取器243在盘片D的径向上移动。每个导轴246和247设置有绝缘体(下文描述),以隔离电冲击和振动,以防止电冲击和振动传递到光学拾取器243。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绝缘体250具有帽状,以插入导轴246和247各自的两端。
参照图4和5,导轴246和247各自的两端由从底部机壳240延伸的支承件248支承。该支承件248包括彼此隔开以使绝缘体250插入其两端中的多个突起2482,以及用于插入螺杆2483的通孔2481。通过下压环绕绝缘体250连同支承件248的弹性件2484以及上压插入于通孔248 1中的螺杆2483,绝缘体250固定地插入支承件248中。
绝缘体250由能够防止电流并吸收外来冲击或振动的绝缘材料制成。
因此,即使当底部机壳240、弹性件2484和螺杆2483都是导体,绝缘体250也可以防止电流流向导轴246和247。因而,可以防止电流流向滑动地安置在导轴246和247上的光学拾取器243。
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绝缘体260是通过模塑或涂覆在导轴246和247各自的两端上而形成的。
因此,作为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当导轴246和247各自的两端由支承件248支承时,绝缘体260使导轴246和247与支承件248、弹性件2484和螺杆2483绝缘,以防止电流流向光学拾取器243。
参照图7,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绝缘体270通过模塑以覆盖导轴246和247各自的外表面而形成。绝缘体270还可以通过涂覆导轴246和247各自的外表面而形成。绝缘体270形成在导轴246和247各自的对应于光学拾取器243的线性运动距离的轴向外表面上。
如分别在图5和6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当运用了绝缘体的第三实施例时,导轴246和247各自的两端由支承元件248支承。光学拾取器243沿着导轴246和247线性移动、处于与绝缘体270接触的状态。
因此,即使当电流从心轴电机242和步进电机244经由支承元件248传递到导轴246和247时,绝缘体270也能防止电流流向光学拾取器243。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包括在各个导轴的两端或外表面上的绝缘体,使得来自于底部机壳的电流或振动不能够传递到光学拾取器。因此,光学拾取器的可靠性得以提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文件限定的本发明的思想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在这些实施例中做出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以移动在盘片上操作的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导螺杆,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步进电机上并在盘片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和多个导轴,它们安置成与导螺杆平行并在盘片径向上引导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每个导轴都包括绝缘体,以隔离从步进电机接收到的电冲击和振动,以防止电冲击和振动传递到光学拾取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其中每个绝缘体包括多个帽状件,以分别插入各个导轴的两个相对端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其中每个绝缘体通过涂覆各个导轴的相对端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其中每个绝缘体通过模塑以覆盖各个导轴的外表面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其中每个绝缘体形成在各个导轴的对应于光学拾取器在盘片径向上的移动距离的轴向外表面。
6.一种在盘片上操作的盘片驱动器,包括外壳;可动地安置在外壳中并支承盘片的托盘;和底部框架,其包括上面装载盘片的转台,转动该转台的心轴电机,向光盘上写入信息或从光盘上读取信息的光学拾取器,以及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以在盘片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包括步进电机,导螺杆,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步进电机上并在盘片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和多个导轴,它们安置成与导螺杆平行并在盘片径向上引导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每个导轴都包括绝缘体,以隔离从步进电机接收的电冲击和振动,以防止电冲击和振动传递到光学拾取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驱动器,其中每个绝缘体包括多个帽状件,以分别插入到各个导轴的相对端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驱动器,其中每个绝缘体通过涂覆各个导轴的相对端形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片驱动器,其中每个绝缘体通过模塑以覆盖各个导轴的外表面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片驱动器,其中每个绝缘体形成在各个导轴的对应于光学拾取器在盘片径向上的移动距离的轴向外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还包括基部;和多个支承件,其从基部延伸以分别支承导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其中支承件各自包括主体;多个从主体延伸的并且彼此隔开以在其之间接收各个绝缘体的突起;形成在主体中的通孔;和穿过通孔将支承件联接到基部的螺杆。
13.一种相对于盘片移动光学拾取器的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导轴,用以引导光学拾取器并防止由步进电机产生的电冲击或振动传递到光学拾取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及使用其的盘片驱动器。该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导螺杆,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步进电机上并在盘片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和多个导轴,它们安置成与导螺杆平行并在盘片径向上引导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每个导轴都设置有绝缘体,以隔离电冲击和振动,以防止电冲击和振动传递到光学拾取器。
文档编号G11B33/14GK1664936SQ20051005190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4日
发明者金忠雄, 赵珌济, 郑永善, 李珪炯, 李星勋, 许荣佑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