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读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783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读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在CD(压缩盘片)播放机或DVD(数字多用途光盘)播放机中的光学读取器,更具体地说,涉及支承结构容易制造、减少了部件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可获得高可靠性的光学读取器,其中所述支承结构支承透镜框,所述透镜框保持将光照射到CD或DVD的轨道上的物镜。
背景技术
将光照射到CD或DVD等记录介质上的物镜固定在透镜框上,通过根据各物镜使其透镜框沿着记录介质的表面移动,可读取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轨道上的信息。为了产生使该透镜框移动的力,在透镜框上设置有调整与记录介质的距离的聚焦线圈、使透镜框沿记录介质的面移动的驱动线圈等多个线圈。
为了将透镜框支承成可通过这些线圈产生的力移动,采用了富有弹性的支承缆线,将支承缆线的一端夹着透镜框地安装在透镜框的两侧面部上。支承缆线的根部安装在支承缆线保持部上,该支承缆线保持部收纳有调整流过透镜框上安装的线圈中的电流的控制电路。
在安装上述支承缆线的一端的透镜框的侧面部上配置有构成上述线圈的导线的端部。在上述支承缆线上流过由上述控制电路控制后的电流,控制后的电流从支承上述透镜框的支承缆线的一端流向上述线圈导线的端部,聚焦圈调整与记录介质的距离而进行对焦,而且驱动线圈使透镜框进行沿着记录介质的表面旋转等规定的运动。还配置有使透镜框相对于记录介质倾动的倾动线圈,通过支承缆线流入电流,进行规定的倾动运动。
上述支承缆线向透镜框上的安装结构以及上述各种线圈导线的端部向透镜框上的安装结构需要左右光学读取器的制造成本的花费工时的作业。而且,由于上述支承缆线和线圈导线的端部向框架上的安装结构有时会产生可靠性的问题而提出过多种方案。例如,提出了在透镜框的一个端面上设置并行的两个突出部、在靠近支承缆线保持部一侧的突出部上设置支承缆线贯通的贯通孔,线圈导线的端部卷绕在另一侧的突出部上,在其卷绕的部分上钎焊支承缆线等方法。
另外,如上所述,在一个侧面部上设置两个突出部将花费工时,并且重量增加,材料费也增加。因此,提出了如下的方案,将一个突出部设置在透镜框的一个侧面部上,在该一个突出部上设置卷绕线圈导线的端部的卷绕终端部,在靠近该卷绕终端部的位置上设置上述支承缆线的贯通孔,钎焊穿过贯通孔的支承缆线和被卷绕的导线(参照特开2002-269781号公报)。
根据在上述一个侧面部的一个高度位置上设置一个突出部的结构,线圈导线的端部的卷绕部位和穿过贯通孔的支承缆线在俯视时是离开的,为了将两者电连接在一起,在钎焊时需要大量的焊料。而且,在钎焊支承缆线和导线的卷绕部位时,存在将导线的卷绕圈数增加以使两者的距离接近的倾向。其结果,存在重量增加,透镜框移动时破坏平衡的情况。
而且,在实际的作业中,将支承缆线安装在透镜框上时,必须要钎焊导线的卷绕部位和支承缆线,透镜框才能得到支承,作业复杂并且难度大。而且,即使在卷绕导线的部位例如设置了卷绕槽,导线的卷绕也很困难,特别是在希望通过手工作业进行线圈终端的卷绕的情况下,手工作业的卷绕并不容易。另外,如上所述,在上述一个侧面部上设置两个突出部,在一个突出部上进行导线的卷绕的情况下,另一个突出部在导线的卷绕中与导线相接触而产生干扰,存在作业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读取器,其可简化将线圈导线的端部卷绕在透镜框上并进行固定的作业,使其容易通过手工作业进行,并使得将支承缆线的一端安装在透镜框上的作业容易,进而可减少焊料的使用量,能够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
基于本发明第1方案的光学读取器是通过物镜对沿着与平板状基部的面平行的面安装的盘状记录介质照射光的光学读取器。这种光学读取器包括透镜框,安装上述物镜,可沿着盘状记录介质的面移动,具有俯视观察时与大致矩形的四边相对应的第1~第4侧面部;安装在透镜框的第1侧面部上、支承该透镜框的多个第1支承缆线,和安装在与第1侧面部对置的第2侧面部上、支承该透镜框的多个第2支承缆线;支承缆线保持部,与平板状基部的面交叉地立起,保持第1和第2支承缆线的根部,使该支承缆线朝向透镜框延伸。而且,备有多个线圈,所述线圈安装在透镜框上,产生使该透镜框移动的力;透镜框具有从第1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从第2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在第1和第2突出部上,均分别在使第1和第2支承缆线插通的贯通孔中用粘接剂固定第1和第2支承缆线。而且,透镜框在处于与面对支承缆线保持部的第3侧面部对置的位置上的第4侧面部和第1侧面部相交叉的角部上具有远离支承缆线保持部地突出的多个第1线圈连结部,在第4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相交叉的角部上具有远离支承缆线保持部地突出的多个第2线圈连结部。在第1和第2线圈连结部上,以形成宽度很小的缩颈部的方式带有切入锥部,线圈的导线的端部卷绕在线圈连结部的缩颈部上;第1和第2支承缆线在俯视观察时分别与卷绕在第1和第2线圈连结部的缩颈部上的导线是重叠的,并与这些卷绕的导线钎焊在一起。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光学读取器中,优选地是,上述支承缆线贯通的贯通孔距上述平板状基部的距离和卷绕与该支承缆线钎焊的导线的线圈连结部距上述平板状基部的距离是不同的。
而且,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光学读取器中,优选地是,上述线圈连结部在俯视观察时,从上述角部平行于上述透镜框的矩形边的某一个地突出的矩形的根部连结部,和从上述根部连结部以与上述透镜框的上述边相交叉的方式突出的矩形的前端连结部具有下述形状上述根部连结部的前端侧的角部和上述前端连结部的接近上述透镜框的角部重复地连结,俯视观察时在上述根部连结部和前端连结部交叉的部位上连续的两个边形成上述缩颈部。
而且,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光学读取器中,优选地是,上述突出部设在避开卷绕在上述线圈连结部上的上述线圈的导线端部的卷绕方向延长线的位置上。
基于本发明第2方案的光学读取器是通过物镜对沿与平板状基部的面平行的面安装的盘状记录介质照射光的光学读取器。这种光学读取器包括透镜框,安装物镜,可沿着盘状记录介质的面移动,具有俯视观察时与大致矩形的四边相对应的第1~第4侧面部;安装在透镜框的第1侧面部上,与平板状基部的距离分三级不同的第1上级支承缆线、第1中级支承缆线以及第1下级支承缆线,和安装在与第1侧面部对向的第2侧面部上,与平板状基部的距离分三级不同的第2上级支承缆线、第2中级支承缆线以及第2下级支承缆线;支承缆线保持部,与平板状基部的面交叉地立起,保持第1和第2支承缆线的根部,使该支承缆线朝向透镜框延伸。而且,备有聚焦线圈,由配置成包围透镜框、环绕与平板状基部的面相交叉的方向的导线构成;分别由导线构成的第1和第2驱动线圈,所述导线配置成在透镜框的与支承缆线保持部对面的第3侧面部、和与该第3侧面部相对于透镜框的中心对称的位置上的与该第3侧面部对置的第4侧面部上,环绕支承缆线延伸的方向;第1和第2倾动线圈,设置成在夹着透镜框的第1和第2侧面部的中央部的两个位置上环绕连结第1及第2侧面部的方向,产生使透镜框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面倾斜的力。而且,透镜框具有从第1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从第2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在第1突出部上设置有使第1上级、中级、下级支承缆线插通的三个贯通孔,在该三个贯通孔中分别用粘接剂固定插通的支承缆线,而且,在第2突出部上设置有使第2上级、中级、下级支承缆线插通的三个贯通孔,在该三个贯通孔中分别用粘接剂固定插通的支承缆线。另外,透镜框具有第1上级线圈连结部、第1中级线圈连结部和第1下级线圈连结部、第2上级线圈连结部、以及第2中级线圈连结部和第2下级线圈连结部,所述第1上级线圈连结部、第1中级线圈连结部和第1线圈下级连结部在第4侧面部和第1侧面部交叉的角部远离支承缆线保持部地突出、与平板状基部的距离分三级不同,所述第2上级线圈连结部、第2中级线圈连结部和第2线圈下级连结部在第4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交叉的角部远离支承缆线保持部地突出、与平板状基部的距离分三级不同。而且,在第1和第2上级、中级、下级线圈连结部上,以形成缩颈部的方式在线圈连结部的两侧面上带有两个面相交叉的切口;在第1和第2上级线圈连结部的缩颈部上卷绕有聚焦线圈的导线的端部,在第1和第2中级线圈连结部的缩颈部上卷绕有第1和第2驱动线圈的导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在第1和第2下级线圈连结部的缩颈部上卷绕有第1和第2倾动线圈的导线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而且,第1和第2上级、中级、下级支承缆线在俯视观察时与卷绕在第1和第2上级、中级、下级的线圈连结部的缩颈部上的导线是重叠的,并与这些卷绕的导线钎焊在一起。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将线圈导线的端部卷绕到在角部突出的线圈连结部的缩颈部上,以少的卷绕圈数使线圈导线的终端部与缩颈部适应而稳定。线圈导线的终端部为了进行钎焊而除去了包覆层等,润湿性良好,所以当卷绕圈数多时,存在焊料被吸引到卷绕的导线的间隙中而附着大量的焊料,导致重量增加,妨碍透镜框的顺利移动的情况。但是,利用切入部上的卷绕则卷绕圈数较少即可,所以焊料量减少,可防止重量增加产生的不良情况。
而且,在以手工作业进行这种处理的情况下,上述的线圈导线的卷绕是在一边从供线卷筒送出导线一边形成线圈后,连续地边操作供线卷筒边进行的终端部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将导线引入侧部的切口与上表面相交叉的切入端的部位并固定于此,可在线圈导线上形成应力集中部位,拉伸供线卷筒,在切入端的部位切断。该切断部位适当地塑性变形,卡合在该切入端而保持稳定。
因此,即使在以手工作业进行这种处理的情况下,由于是将导线卷绕在从透镜框的角部向外侧突出的线圈连结部的切入部上,所以可无妨碍地卷绕在该部分上,而且,由于如上所述地切断,然后对终端稳定了的卷绕导线和支承缆线进行钎焊,所以无需按住导线的终端部的夹具等,而且也无需其装卸的工时。另外,在将导线卷绕在线圈连结部上时,还可以防止导线与突出部相接触。从而可通过手工作业更容易地进行。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案以及优点从参照附图理解的与发明有关的详细说明中会进一步明了。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读取器的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表示支承缆线和透镜框的突出部以及线圈连结部的连结结构的图。
图4为表示设置在透镜框的突出部上的贯通孔和线圈连结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为表示将线圈导线的终端部夹在缩颈部并切断的顺序的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线圈连结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在光学读取器10中,保持物镜21的透镜框8可沿着平板状基部1的表面移动地支承在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上。在图1中所示的光学读取器10中,表示为在透镜框8的两侧,俯视观察时支承缆线3a1、3b1、3c1三根重叠,且支承缆线3a2、3b2、3c2三根重叠,但一般也可以是不重叠的。
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其根部固定在从平板状基部1向上方突出的支承缆线保持部2上。在该支承缆线保持部2中收纳有控制电路基板(未图示),该控制电路用于调整安装在透镜框8上的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控制透镜框8的移动。在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上流过上述控制后的电流,经过卷绕在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上的线圈导线,电流在各线圈中流动,控制透镜框8的移动。
在透镜框8上分别安装有聚焦线圈11,驱动线圈12,以及倾动线圈13,其中聚焦线圈11在与平板状基部1的面交叉的方向周围环绕,配置成包围透镜框8,驱动线圈12在透镜框8的侧部偏心地环绕在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延伸的方向的周围,倾动线圈13夹着物镜21地配置在其两侧,环绕在与平板状基部1的面相交叉的方向周围。聚焦线圈11产生沿着与平板状基部1的面相交叉的方向的力、即产生使物镜21朝向形成在盘状的记录介质上的轨道对焦的应力。而且,驱动线圈12产生沿着平板状基部的面的方向的应力,使透镜框8与轨道相配合地平面移动。而且,倾动线圈13产生使透镜框8在平板状基部1的面上倾斜的应力。为了提高这些线圈11、12、13上产生的应力,配置有永久磁铁31,形成了与由线圈11、12、13的环状电流包围的面相交叉的磁通。
上述的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与聚焦线圈11、驱动线圈12、倾动线圈13的卷绕在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上的线圈导线的端部导通,分别具有使电流流过各线圈11、12、13的作用。因此,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不仅在力学上保持线圈架B使其能够移动,而且还具有将控制后的电流分别导入各线圈11、12、13中的作用。
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从支承缆线保持部2向透镜框8一侧延伸,穿过开在从透镜框8的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4A、4B上的贯通孔,配置成俯视观察时与卷绕在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上的线圈导线重叠。贯通孔在一个突出部上分为上级、中级以及下级地设置有三个,距离平板状基部1的面的间隔不同。
在图1中仅示出了线圈连结部中卷绕有与聚焦线圈11连结的导线的上级线圈连结部7a1、7a2,但形成有俯视观察时重叠的卷绕驱动线圈12的导线的中级线圈连结部7b1、7b2、卷绕倾动线圈13的导线的下级线圈连结部7c2、7c2。在图1中,虽然安装有四个驱动线圈12,但四个驱动线圈12是卷绕1条连续的导线而形成的,其结果,四个驱动线圈12串联配置。而且两个倾动线圈13也串联配置。因此,能够采用第1侧面部上的线圈连结部7a1、7b1、7c1和第2侧面部上的线圈连结部7a2、7b2、7c2两个线圈连结部进行电流的导入和取出。
本发明的特征部分为支承缆线形成的透镜框的支承结构以及与所卷绕的线圈导线连接的形态。如图2所示,例如,线圈连结部7a1从第4侧面部和第1侧面部相交叉的角部远离支承缆线保持部2地向外倾斜突出。该线圈连结部7a1由沿着第4侧面部的延伸方向突出的矩形根部连结部5b和与该根部连结部5b前端的角部局部重复地朝向前端一侧连续延伸的前端连结部5a构成。
即,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的每一个在俯视观察时,从角部与透镜框8的矩形边的某一个平行地突出的矩形根部连结部5b、和从该根部连结部5b与透镜框8的上述边相交叉地突出的矩形的前端连结部5a具有下述形状根部连结部5b的前端侧的角部和前端连结部5a的接近透镜框8的角部重复地连结,俯视观察时与根部连结部5b和前端连结部5a相交叉的部位连续的两边形成为缩颈部。即,矩形的根部连结部5b的侧面5d和矩形的前端连结部5a的侧面5c为形成切入部的交叉的两个面。在该切入部中,在与线圈连结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侧面5c、5d形成有锥面,俯视观察时宽度很小。
例如,在线圈连结部7a1上,聚焦线圈11的导线的端部卷绕在该切入部上,形成导线的终端部。支承缆线3a1配置成俯视观察时与该卷绕的导线重叠,支承缆线3a1和卷绕的导线通过焊料17而以电和机械的方式连结在一起。
如图3所示,在从透镜框8的第1侧面部向外突出的突出部4A上设置有三条支承缆线3a1、3b1、3c1用的三个贯通孔4A1、4A2、4A3。穿过该贯通孔4A1、4A2、4A3的支承缆线3a1、3b1、3c1由填充贯通孔4A1、4A2、4A3和支承缆线3a1、3b1、3c1之间的间隙的粘接剂15固定。即使不特意调整成支承缆线3a1、3b1、3c1穿过贯通孔4A1、4A2、4A3的中心,通过填充粘接剂15,支承缆线3a1、3b1、3c1也会固定成穿过贯通孔4A1、4A2、4A3的大致中心。另外,在透镜框8的第2侧面部上也通过同样的结构将三条支承缆线3a1、3b1、3c1固定在突出部4B上。
与聚焦线圈11连结的上级支承缆线3a1通过焊料17与卷绕在上级线圈连结部7a1上的导线连接,与驱动线圈12连结的中级支承缆线3b1通过焊料17与卷绕在中级线圈连结部7b1上的导线连接,而且,与倾动线圈13连结的下级支承缆线3c1通过焊料17与卷绕在下级线圈连结部7c1上的导线连接。在此,卷绕在线圈连结部7a1、7b1、7c1上的线圈11、12、13的导线端部的卷绕方向以使得突出部4A不位于其延长线上的方式与支承缆线3a1、3b1、3c1的延伸方向相交叉。另外,在透镜框8的第2侧面部上也通过同样的结构将三条支承缆线3a2、3b2、3c2与分别卷绕在线圈连结部7a2、7b2、7c2上的导线连接。
各支承缆线距平板状基部1的面的间隔和连接该支承缆线的线圈连结部距平板状基部1的面的间隔是某一个大于另一个即可。例如,如图4所示,支承缆线3a1、3b1均位于对应的线圈连结部7a1、7b1之上,但也可以象支承缆线3c1那样位于对应的线圈连结部7c1之下。另外,如图4所示,支承缆线贯通的贯通孔和与该支承缆线的钎焊导线所卷绕的线圈连结部距平板状基部1的距离不同。
以下,对将线圈的导线端部卷绕在线圈连结部上而形成终端部的手工作业加以说明。如图5和图6所示,当拉伸导线使其夹持在由两个面5c、5d形成的缩颈部与上表面相交叉的部位的凹口状部分上时,导线将以夹持在已卷绕在凹口状部分上的导线和该缩颈部的表面之间的方式局部伸长。然后,导线在该被夹住的部位B切断。导线不会在卷绕在缩颈部上的线圈导线的终端部象上述那样被切断了的状态下退绕,而是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下。
在作成为图7中所示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卷绕的导线的方向和支承缆线的延伸方向正交。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保持卷绕导线和支承缆线交叉的位置关系。而且,由于对线圈导线的终端部进行处理使其夹在缩颈部上是容易的,所以采用图7中所示的缩颈部,卷绕线圈导线的作业也容易。
在上述的卷绕作业中,由于将线圈的导线卷绕在缩颈部上,所以卷绕作业非常容易。而且,在将导线卷绕在线圈连结部上时,也避免了导线与突出部相接触的情况。而且,由于支承缆线和卷绕导线配置成俯视观察时相交叉,所以即使卷绕圈数比以往少,也可以确保支承缆线与卷绕导线的连接。另外,即使卷绕圈数少,由于如上述那样,卷绕导线夹在缩颈部上地被切断,所以作业效率也不会降低。当减少卷绕圈数时,铅焊连接时焊料被吸入到卷绕线的间隙等中的量减少,所以能够减少焊料使用量,因此,能够减轻透镜框的重量。其结果,可减轻线圈连结部的质量,在透镜框的移动中不易产生障碍。
如以上的说明那样,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光学读取器,能够减少线圈导线的端部向线圈连结部的缩颈部上卷绕的圈数。通过卷绕圈数的减少,能够减少所使用的焊料量,所以能够防止重量增加,促进透镜框的顺利移动。而且,能够使手工作业的卷绕容易。
虽然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仅用于例示,并不是作为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读取器,通过物镜(21)对沿着与平板状基部(1)的面平行的面安装的盘状记录介质照射光,包括透镜框(8),安装上述物镜(21),可沿着上述盘状记录介质的面移动,具有俯视观察时与大致矩形的四边相对应的第1~第4侧面部;安装在上述透镜框(8)的第1侧面部上,与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距离分三级不同的第1上级支承缆线(3a1)、第1中级支承缆线(3b1)、以及第1下级支承缆线(3c1),和安装在与上述第1侧面部对置的第2侧面部上,与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距离分三级不同的第2上级支承缆线(3a2),第2中级支承缆线(3b2),以及第2下级支承缆线(3c2);支承缆线保持部(2),与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面交叉地立起,保持上述第1和第2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的根部,使该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朝向上述透镜框(8)延伸;聚焦线圈(11),由配置成包围上述透镜框(8)、环绕与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面相交叉的方向的导线构成;分别由导线构成的第1和第2驱动线圈(12),所述导线配置成在上述透镜框(8)的与前述支承缆线保持部(2)对面的第3侧面部、和与该第3侧面部相对于上述透镜框(8)的中心对称的位置上的与该第3侧面部对置的第4侧面部上,环绕上述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延伸的方向;第1和第2倾动线圈(13),设置成在夹着上述透镜框(8)的第1和第2侧面部的中央部的两个位置上环绕与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面相交叉的方向,产生使上述透镜框(8)相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面倾斜的力;上述透镜框(8)具有从上述第1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4A),和从上述第2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4B),在上述第1突出部(4A)上设置有使上述第1上级、中级、下级支承缆线(3a1、3b1、3c1)插通的三个贯通孔(4A1、4A2、4A3),在该三个贯通孔(4A1、4A2、4A3)中分别用粘接剂(15)固定插通的支承缆线(3a1、3b1、3c1),在上述第2突出部(4B)上设置有使上述第2上级、中级、下级支承缆线(3a2、3b2、3c2)插通的三个贯通孔(4B1、4B2、4B3),在该三个贯通孔(4B1、4B2、4B3)中分别用粘接剂(15)固定有插通的支承缆线(3a2、3b2、3c2);上述透镜框(8)具有第1上级线圈连结部(7a1)、第1中级线圈连结部(7b1)和第1下级线圈连结部(7c1)、第2上级线圈连结部(7a2)、以及第2中级线圈连结部(7b2)和第2下级线圈连结部(7c2),所述第1上级线圈连结部(7a1)、第1中级线圈连结部(7b1)和第1下级线圈连结部(7c1)在上述第4侧面部和第1侧面部交叉的角部远离上述支承缆线保持部(2)地突出、与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距离分三级不同,所述第2上级线圈连结部(7a2)、第2中级连结部(7b2)和第2下级连结部(7c2)在上述第4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交叉的角部远离上述支承缆线保持部(2)地突出、与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距离分三级不同;在第1和第2上级、中级、下级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上,以形成缩颈部的方式在上述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的两侧面上带有两个面(5c、5d)相交叉的切口;在上述第1和第2上级线圈连结部(7a1、7a2)的缩颈部上卷绕有上述聚焦线圈(11)的导线的端部,在上述第1和第2中级线圈连结部(7b1、7b2)的缩颈部上卷绕有上述第1和第2驱动线圈(12)的导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在上述第1和第2下级线圈连结部(7c1、7c2)的缩颈部上卷绕有上述第1和第2倾动线圈(13)的导线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上述第1和第2上级、中级、下级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在俯视观察时与卷绕在上述第1和第2上级、中级、下级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的缩颈部上的导线是重叠的,并与这些卷绕的导线钎焊在一起。
2.一种光学读取器,通过物镜(21)对沿着与平板状基部(1)的面平行的面安装的盘状记录介质照射光,包括透镜框(8),安装上述物镜(21),可沿着上述盘状记录介质的面移动,具有俯视观察时与大致矩形的四边相对应的第1~第4侧面部;安装在上述透镜框(8)的第1侧面部上、支承该透镜框(8)的多个第1支承缆线(3a1、3b1、3c1),和安装在与上述第1侧面部对置的第2侧面部上、支承该透镜框(8)的多个第2支承缆线(3a2、3b2、3c2);支承缆线保持部(2),与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面交叉地立起,保持上述第1和第2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的根部,使该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朝向上述透镜框(8)延伸;多个线圈(11、12、13),安装在上述透镜框(8)上,产生使该透镜框(8)移动的力;上述透镜框(8)具有从上述第1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4A),和从上述第2侧面部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4B),在上述第1和第2突出部(4A、4B)上,均在使上述第1和第2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插通的贯通孔(4A1、4A2、4A3、4B1、4B2、4B3)中,分别用粘接剂固定上述第1和第2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上述透镜框(8)在处于与面对上述支承缆线保持部(2)的第3侧面部对置的位置的第4侧面部和第1侧面部相交叉的角部上,具有远离上述支承缆线保持部(2)地突出的多个第1线圈连结部(7a1、7b1、7c1),在上述第4侧面部和第2侧面部相交叉的角部上具有远离上述支承缆线保持部(2)地突出的多个第2线圈连结部(7a2、7b2、7c2);在第1和第2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上,以形成宽度很小的缩颈部的方式带有切入锥部,上述线圈(11、12、13)的导线的端部卷绕在上述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的缩颈部上;上述第1和第2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在俯视观察时与卷绕在上述第1和第2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的缩颈部上的导线是重叠的,并与这些卷绕的导线钎焊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读取器,上述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贯通的贯通孔(4A1、4A2、4A3、4B1、4B2、4B3)和卷绕与该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钎焊的导线的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距上述平板状基部(1)的距离是不同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读取器,上述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在俯视观察时,从上述角部平行于上述透镜框(8)的矩形边的某一个地突出的矩形的根部连结部(5b),和从上述根部连结部(5b)以与上述透镜框(8)的上述边相交叉的方式突出的矩形的前端连结部(5a)具有下述形状上述根部连结部(5b)的前端侧的角部和上述前端连结部(5a)的接近上述透镜框(8)的角部重复地连结,俯视观察时在上述根部连结部(5b)和前端连结部(5a)交叉的部位上连续的两个边形成上述缩颈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读取器,上述突出部(4A、4B)设在避开卷绕在上述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上的上述线圈(11、12、13)的导线端部的卷绕方向延长线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光学读取器(10)具有透镜框(8),透镜框(8)具有设置有贯通孔(4A1、4A2、4A3、4B1、4B2、4B3)的突出部(4A、4B),和在角部远离支承缆线保持部(2)地突出的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在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上,在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的两侧面上带有两个面(5c、5d)相交叉的切口,支承缆线(3a1、3b1、3c1、3a2、3b2、3c2)在俯视观察时与卷绕在线圈连结部(7a1、7b1、7c1、7a2、7b2、7c2)的缩颈部上的导线重叠,并与这些卷绕的导线钎焊在一起。因此,可以作成能减少焊料使用量地进行线圈导线的卷绕终端和支承缆线的连接、并能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的光学读取器。
文档编号G11B7/12GK1716400SQ200510078558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7日
发明者野上丰史 申请人: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