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564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和一种用于旋转光盘以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和/或再生来自光盘的数据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对光盘驱动装置进行了各种尝试,来通过以大约10000rpm(转数/分)的旋转速度来旋转光盘以提高记录和再生的速度。由于空气通常带有粘性,所以在光盘上下表面附近的空气既沿光盘的径向流动,也沿光盘的周向流动。在光盘驱动装置的内部,机械部件不对称地分布在光盘的周围,因此由于机械部件的分布影响,空气相对于光盘的上下表面不对称地流动。从光盘的外圆周流过的气流使得额外气流沿各个方向流动。换句话说,压力不均匀地分布在光盘周围,因此压力分布是不断变化的。
在这种情形下,由于气流压力分布的变化和光盘振动彼此干扰,使得光盘会由于变形而发生明显的振动。而且,在某些情形下,光盘可能会由于过度的变形而遭到毁坏。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项用于阻止光盘振动的技术,其中,在光盘圆周的附近设置矫直板,用于矫正光盘表面周围的气流,从而控制光盘振动。
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0-357385号和日本专利第3630600号披露了一种结构,其中,在光盘盘面的附近设置了同心圆隔壁、环形凸起、或者环形凹槽,用于限制径向的气流,从而防止光盘振动。
在最近的将CD-ROM(只读光盘存储器)应用于计算机的应用中,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3-68051号披露了一项技术,其中,在光盘周围设置了盘状的外罩来围住光盘表面,从而控制气流并因而防止了光盘振动。

发明内容
近来,光盘驱动装置要求实现更高的记录和再生速度,并且光盘的旋转速度即将超过10000rpm或即将接近20000rpm。然而,使用上述的靠近盘表面设置同心圆隔壁、环形凸起、或者环形凹槽的方法(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0-357385号和日本专利第3630600号),当旋转速度高达20000rpm时,很难限制光盘径向的气流来防止光盘振动。
根据日本专利第3630600号中提供的数据(该专利文献的图3),例如,从具有环形凸起的光盘驱动装置中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光盘的旋转速度超过10000rpm,光盘的振动幅度就会增大。这意味着如果光盘以20000rpm的速度旋转时,光盘的谐振幅度将会进一步增大。
根据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3-68051号,所披露的技术仅仅可以控制记录速度达到12倍速的CD-ROM播放器的光盘振动;就是说,光盘的外圆周以大约2400rpm的速度进行旋转,光盘的内圆周则以大约6000rpm的速度进行旋转。但是,该技术尚未研究出对于控制以10000rpm或更高的速度(即,高于6000rpm)旋转,特别是,以大约20000rpm速度旋转的CD-ROM的光盘振动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能够控制由气流和光盘振动之间的干扰所引起的光盘谐振,从而使光盘高速稳定地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形成柱形空间的柱形空间形成单元,在其中安放光盘以使光盘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外圆周的边缘以预定距离面对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各个内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光盘驱动装置可以优选地设置为使光盘的外圆周的边缘和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处于1mm到10mm的范围内。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光盘驱动装置可以优选地设置为使光盘的上下表面和面对光盘的上下表面的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各个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处于1mm到4m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用光照射光盘来记录和/或再生数据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包括具有形成柱形空间的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光盘驱动装置,在其中安放光盘以使光盘的上表面、下表面、光盘表面的外圆周的边缘以预定距离面对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各个内表面。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中,光盘被置于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柱形空间中,该柱形空间形成单元围住光盘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外圆周的边缘。除了将光盘的上下表面围住之外,还将外圆周围住,特别来说,实质上就是将光盘驱动装置中的光盘围成了密封状态,在这个密封空间中装载并旋转光盘。
根据上述的配置,当高速转动光盘时,可以防止在光盘的上下表面附近沿径向的气流的出现,并且可以最小化气流的压力分布的波动,从而减小了光盘的谐振幅度。
具体来说,如稍后在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如果光盘的外圆周边缘与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到10mm的范围内,并且如果光盘的上下表面和面对所述上下表面的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各个内表面的距离在1mm到4mm的范围之内,那么在光盘以20000rpm的高速旋转时,可以可靠控制光盘的谐振幅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光盘驱动装置和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能够控制光盘谐振,并且当执行光盘的高速旋转时,使得光盘能够稳定地高速旋转。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测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谐振幅度时所获得的特性曲线的曲线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对比实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测量根据对比实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谐振幅度时所获得的特性曲线的曲线图;
图5A是示出了当不产生光盘谐振时所获得的磁盘振动幅度的曲线图;图5B是示出了当产生光盘谐振时所获得的磁盘振动幅度的曲线图;图6是示出了在外罩内的压力分布和离心力分布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在光盘表面周围的气流速率分布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12是示出了当测量图9、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各个实施例的谐振幅度时所获得的特性曲线的曲线图;图13是示出了在改变光盘表面与外罩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测量谐振幅度时所获得的特性曲线的曲线图;图14是示出了在改变光盘的外圆周的边缘与外罩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测量谐振幅度时所获得的特性曲线的曲线图;
图15是示出了将光盘装载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上的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图16是示出了光盘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中弹出的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以及图17是示出了光盘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中弹出的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无需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盘11装载在被安装在主轴马达4上的转盘5上,并用夹盘器9夹在转盘5上。光盘11的圆周被外罩17围住,光盘11被安放在由外罩17形成的柱形空间20处。更具体地,外罩17被用作形成柱形空间20的空间形成单元。外罩17包括位于外罩中心处的转盘插槽18。光盘11的上和下表面11A和11B与面向光盘11的上和下表面11A和11B的内表面17A和17B之间的距离L优选根据光盘11的旋转速度来适当确定。同样,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的直径D优选地根据光盘11的旋转速度来适当确定。图1中的一条点划线C示出了主轴马达4的旋转中心轴。
图2示出了通过在光盘11的旋转速度从2000rpm向20000rpm改变的情况下测量光盘的谐振幅度所获得的特性曲线的曲线图。稍后将描述光盘谐振幅度的定义。在光盘11的上和下表面11A和11B与外罩17的内表面17A和17B之间的距离L确定为2mm,以及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的直径D确定为125mm情况下,测量光盘谐振幅度。图2示出了光盘以超过10000rpm的旋转速度旋转时,光盘的谐振幅度并没有增加,意味着对防止以2000rpm到20000rpm范围内的所有旋转速度旋转的光盘的谐振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图2的测试实例,由于受到光盘驱动装置的限制,最大旋转速度限制为20000rpm;然而,基于通过在压力与离心力之间产生平衡状态来防止径向气流的出现的原理,在旋转速度达到20000rpm或更大的情况下,对于防止光盘谐振将得到很好的效果。
相反,在相关技术类型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光盘11的外圆周的边缘没有被外罩所包围)中测量光盘谐振幅度。图3是示出了相关技术类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分别安放盖7和8来覆盖光盘11的上表面11A和下表面11B,从而相对于光盘的圆周,在盖7和8之间形成空间30。在图3中,与图1相同的元件和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根据对比实例中的相关技术的光盘驱动装置,在将光盘11的表面与下和上盖7和8的各个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确定为1mm、2mm、5mm、或10mm(四次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光盘的谐振幅度,其中,光盘11的旋转速度在2000rpm到12000rpm的范围内改变。图4示出了在对比实例中的光盘谐振幅度的测量结果。
图4示出了如果在光盘11的表面与下和上盖7和8的各个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被确定为1mm或2mm的情况下,旋转速度超过9000rpm,那么光盘谐振幅度就会增加,意味着对于防止光盘振动没有效果。
接下来,将参考图5A和图5B描述图2和图4中所示的光盘谐振幅度的定义。在不产生光盘谐振的情况下,光盘偏斜的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绘成了图5A中所示的单一曲线。如果产生了光盘谐振,那么光盘偏斜的多次重复测量结果就绘成了图5B中所示的具有某一幅度的多条曲线。这个幅度就被定义为“光盘谐振幅度”。
图5A和图5B示出了当没有光盘谐振时,确定[光盘振动幅度]=[光盘偏斜];以及当存在光盘谐振时,确定[光盘振动幅度]=[光盘偏斜]+[光盘谐振幅度]。
以下将参考图6和图7描述由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所产生的效果。图6是示出了参考图1所描述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曲线示出了当光盘稳定旋转时相对于光盘径向位置的在外罩内部所获得的压力分布以及气流的离心力分布。在图6中,与图1相同的元件和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压力分布和离心分布从光盘的中心到光盘的外圆周是线性增加的。
当光盘11从停止状态开始旋转时,气流不仅沿径向流动,还沿光盘11的周向流动。沿光盘11的径向流动的气流被外罩阻断时,气流压力在光盘这个部分的周围会稍微增加。如果增加的压力仍低于气流的离心力,那么就不能阻断沿径向流动的气流,从而增加了在光盘的圆周区域周围的压力。当压力增加到圆周区域周围的压力与气流的离心力平衡时,在径向不会产生气流,并且观察到气流仅沿周向流动的平衡状态。
图7示出了平衡状态。图7是示出了通过穿过光盘11的中间绘出单点划线d所分割的光盘11的半个部分的平面图。参考图7,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中,光盘11的外圆周用外罩17围住。当光盘11的圆周区域周围的压力与气流的离心力处于平衡时,沿径向不产生任何气流,并且在如由箭头b1、b2、b3、......所示的光盘11的旋转轴C处获得由同心圆表示的气流分布的平衡状态。因此,速率示出了分布与光盘11的半径成正比。因此,由于维持了稳定的气流分布,所以当旋转速度增加到接近20000rpm时,可以控制谐振幅度的增加。
返回参考图3,在根据对比实例的具有相关技术配置的光盘驱动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在盖7和8之间相对于光盘的圆周存在空间30,所以可以无法阻断沿径向流动的气流,从而能够如轮廓箭头a所示不断从位于光盘驱动装置中心的转盘插槽18流入空气。因而,不会获得由图7中的同心圆所表示的稳定气流分布,因此,气流分布变得不均匀,从而导致谐振幅度增加。
相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光盘以高速旋转时,可以防止在光盘的上和下表面附近沿径向流动的气流。因而,可以使气流压力分布的波动最小化,因此,可以控制或防止光盘谐振幅度的增加。
接下来,使用图8、图9、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三种类型的配置来研究谐振幅度相对于光盘旋转速度的差异。在图8至图11中,与图1相同的元件和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图8中,光盘驱动装置包括与图1中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外罩结构类似的外罩17。将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的内径D确定为125mm,并且将光盘11的上和下表面11A和11B与外罩17的各个内表面17A和17B之间的距离L确定为2mm。将这个外罩称为“外罩A”。
在图9中,将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的内径确定为170mm。将光盘11的上表面11A和外罩17的内表面17A之间的距离确定为22.8mm,以及将光盘11的下表面11B与外罩17的下侧的内表面17B之间的距离确定为26mm。将这个外罩称为“外罩B”。
如图10所示,将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的内径确定为125mm,以及将光盘11的上和下表面11A和11B与外罩17的内表面17A和17B之间的距离L确定为2mm。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外罩17的一部分处形成光学拾取器插入开口部19。将这个外罩称为“外罩C”。在图11中,单点划线d1和d2示出了两条单点划线的交叉点,这两条点划线穿过由外罩17表示的平面圆(flat-circular)的中心彼此相交成直角。在从中心(即,单点划线d1和d2的交叉点)到外罩17的外圆周侧距离20.5mm的位置处形成光学拾取器插入开口部19。
对于每个外罩,在旋转速度在2000rpm到20000rpm的范围内改变的情况下,分别测量使用外罩A、B和C时的谐振幅度。图12示出了测量结果。
图12示出了当光盘的旋转速度超过12500rpm时,随外罩B而增加的谐振幅度。
结果示出了在光盘11的上和下表面11A和11B与外罩17的各个内表面17A和17B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光盘11的圆周的边缘与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之间的距离均足够长,以防止在光盘11的外圆周区域被密封地围住的情况下,在光盘11的表面周围的沿径向流动的气流。在光盘11的外圆周区域不被围住的情况下,谐振幅度在旋转速度超过12500rpm的情况下会增加。
然而,当在外罩17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处形成光学拾取器插槽19时,结果示出谐振幅度基本上没有改变。因而,在光盘11以高达20000rpm的速度旋转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确定在外罩17的内表面17A和17B与光盘1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或者通过适当确定在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的内径之间的距离来充分控制谐振幅度。这意味着如果光盘11的外圆周区域被外罩17牢固地围住,则谐振幅度就可以被控制。
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近似密封的柱形空间的柱形空间形成单元包括转盘插槽18,用于使光盘11旋转;以及光学拾取器插入开口部19,用于插入光学拾取器,以将信号记录在光盘11上以及从光盘再生信号。用于插入夹盘器9的插槽可以形成在转盘插槽18的对侧,还可以形成在外罩17的上表面中。或者,可以密封地围住用于插入夹盘器9的插槽。
接下来,研究光盘11的外圆周的边缘与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之间的距离的优选范围以及在光盘11的表面与外罩17的内表面17A和17B之间的距离的优选范围。
首先,改变用于围住光盘11的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的内径D,然后测量不同光盘旋转速度下谐振幅度的差异。在具有图1所示的配置的光盘驱动装置中,在将光盘11的上和下表面17A和17B与外罩17的各个内表面17A和17B之间的距离L确定为2mm、以及将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的内径D分别确定为122mm、125mm、130mm和140mm的情况下,测量谐振幅度的差异。光盘11的外径为120mm。图13示出了谐振幅度的差异的测量结果。
图13示出了可以在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的内径D在122mm到140m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谐振幅度。更具体地,如果在光盘11的外圆周的边缘与形成柱形空间20的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之间的距离在1mm到10mm的范围内,那么当以高达20000rpm的旋转速度旋转光盘时,可以稳定控制谐振幅度。
接下来,研究光盘的表面与外罩的内表面之间的关系。在与图1所示的上述光盘驱动装置相类似的配置中,将外罩17的内圆周表面17C的内径确定为125mm,将在外罩17的内表面17A和17B与光盘的上和下表面11A和11B之间的距离分别确定为1mm、2mm、3mm、4mm、5mm和10mm,然后测量谐振幅度随着各个旋转速度的差异。图14示出了测量结果。
图14示出了当在光盘11的表面与外罩17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到4mm的范围内时,在2000rpm到20000rpm的旋转速度时可以有效抑制谐振幅度。应注意,当将距离L确定为10mm时,在高于12500rpm的旋转速度时,谐振幅度超过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因此,不会获得谐振幅度的差异。
接下来,将描述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以下的实施例示出了形成柱形空间的用于覆盖光盘的空间形成单元的实例,诸如由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的盖。图15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的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光盘驱动装置包括机械底架2;主机底架(base unit chassis)3(下文中简称为“BU底架3”),其可旋转地连接至机械底架2;主轴马达4,连接至BU底架3;转盘5,连接至主轴马达4的上部并且可绕主轴马达4旋转;光学拾取器6,沿光盘11的径向可移动地连接至BU底架3;下盖7,可移动地连接至机械底架2并用作磁盘托架;上盖8,连接至机械底架2;夹盘器9,可旋转地支撑在上盖8上;控制基板10,连接至机械底架2;以及外壳12,用于将元件和部件容纳其中。
用磁铁(未示出)将夹盘器9磁性吸附在转盘5之上。光盘11通过磁力固定在底盖7之上,从而使得光盘11能够绕主轴马达4旋转。
机械底架2A包括用于可滑动地移动底盖7的驱动机构(未示出)以及用于沿上和下方向移动BU底架3的驱动机构。
图15示出了通过转盘5和夹盘器9来将光盘11夹住并装载在主轴马达4的上部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下盖7和上盖8彼此密封地连接在一起,在接触表面之间没有间隙。另外,通过在光盘11的圆周表面周围的下盖7和上盖8形成柱形空间20,以便盖的内表面面对光盘11的表面(其间的距离在从1mm到4mm的范围内)并且光盘11的外圆周表面的边缘与形成柱形空间20的盖的内圆周表面彼此面对的距离在1mm到10mm的范围内。
应注意,图15示出了转盘插槽18和光学拾取器插入开口部19彼此连接并被连续打开的状态;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分别形成转盘插槽18和光学拾取器插入开口部19。
在此,将参考图16描述将光盘11装载在光盘驱动装置1上的操作。在图16中,与图15相同的元件和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因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16示出了下盖7可滑动地向上移动至光盘替换位置的状态。
通过按压连接至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的前面板(未示出)的光盘弹出开关,例如,使用手指或通过将光盘弹出信号从诸如主机(未示出)的任意适当装置输入到光盘驱动装置1,来启动光盘弹出操作。首先,移动BU底架3。BU底架3的右手部分可旋转地支撑在机械底架2上。当驱动机构(未示出)促使BU底架3沿上和下方向移动时,沿下方向移动BU底架3的左手部分,并且将转盘5的上部分51和光学拾取器6的上部分61安放在低于下盖7的下表面的位置处。因此,使得BU底架3沿着如图16中所示的左手方向来可滑动地移动至下盖7。然后,沿左手方向可滑动地移动下盖7。当驱动机构(未示出)促使下盖7移动时,下盖7可滑动地沿左手方向移动,然后连续地向上移动至如图16中所示的光盘替换位置。在这个位置处替换光盘,然后启动光盘装载操作。
通过按压下盖7,例如,使用手指或通过将信号从诸如主机(未示出)的任意适当装置输入到光盘驱动装置1,来启动光盘装载操作。首先,当驱动机构促使下盖7移动时,下盖7可移动地沿如图16所示的右手方向移动,然后连续移动到如图15所示的光盘装载位置。然后,当驱动机构(未示出)促使BU底架3沿上和下方向移动时,BU底架3的左手部分沿上和下方向移动。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5中所示地配置光盘驱动装置1。因而,在光盘11周围形成柱形空间20,其中,在光盘11的上和下表面以及外圆周的边缘与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各个内表面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从而形成密封的柱形空间2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形成柱形空间20的空间形成单元,即,下盖7和上盖8形成了一种结构,使得盖能够在将光盘11装载在光盘驱动装置上1或从光盘驱动装置中替换光盘11时彼此分开。
应注意,上盖8由图1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外壳12单独形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上盖8和外壳12两者可以结合形成一个单元,以减少形成盖的部件的数目。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将上盖8固定在外壳12上,以及当将光盘11从根据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1中弹出以及装载到该光盘驱动装置上时,能够可滑动地单独移动下盖7。然而,根据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上盖8可移动地连接至下盖7。就是说,上盖8在图17中可旋转地连接至下盖7的一端。当上盖8和下盖7可滑动地移动到光盘装载位置或光盘替换位置时,上盖8可以围绕作为中心轴的固定点旋转。在图17中,与图15相同的元件和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且因而,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当通过与图16中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的机构来将下盖7和上盖8移动至光盘装载位置或光盘替换位置时,可以将光盘11装载在光盘驱动装置1上或者可以通过可旋转地沿上方向移动上盖8来替换光盘11。
应注意,形成了柱形空间20的用于围住光盘11的空间形成单元包括两个或多个部件,诸如上盖和下盖。特别地,空间形成单元包括对应于光盘11的外圆周的位置的空间形成单元的内圆周表面中的分开部。盖要足够厚来防止振动并且包括各个部件的足够宽的接触表面。就是说,盖应该包括足够的厚度来阻断沿径向流动的气流。
各个部件的接触表面的宽度(外罩的厚度)优选地为1mm或更大,以控制光盘的谐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适合于高速旋转的光盘。
下面的表1示出了BD(蓝光光盘)(25GB型)、DVD(数字化视频光盘)(双层光盘)和CD(压缩光盘)的内圆周和外圆周上的旋转速度。
表2示出了对应于20000rpm的旋转速度,在BD、DVD和CD的内圆周和外圆周之间的旋转速度的变率。
表3示出了在BD、DVD和CD中各个盘外径的公差、盘的外径的离心率、以及盘偏斜。
表1盘的旋转速度

表220000[rpm]时的速度放大倍数

表3光盘尺寸

可以从表1到表3看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中,如果施加给BD的旋转速度为10倍速、施加给DVD的为13倍速、以及施加给CD的为40倍速,那么就可以高可靠性地控制谐振幅度,并且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和再生操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中,因为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包括支撑并旋转位于密封空间处的光盘的配置,那么就可以防止高达10000rpm到20000rpm的旋转速度时的谐振幅度的增加。另外,可以实现稳定的记录和/或再生。
应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那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配置的前提下,可以对光盘驱动装置和光学记录-再生装置作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本发明附加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作出各种不同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其包括形成柱形空间的柱形空间形成单元,其中安放光盘以使光盘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外圆周的边缘以预定距离面向所述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光盘的外圆周的所述边缘与所述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所述内圆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到10m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光盘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与面对所述光盘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所述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到4m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柱形空间形成单元包括用于所述光盘的旋转轴固定部插入槽和在所述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所述内表面的面对所述光盘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部分所形成的光学拾取器插入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形成柱形空间的空间形成单元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形成所述柱形空间的所述空间形成单元的下部是装载所述光盘的光盘托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当加载所述光盘或替换所述光盘时,形成所述柱形空间的所述空间形成单元的各个部分可以被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中形成所述柱形空间的所述空间形成单元的上部可移动地附着于所述空间形成单元的下部。
9.一种用于通过使用光照射光盘来记录和/或再生数据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包括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形成柱形空间的柱形空间形成单元,其中安放所述光盘以使所述光盘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外圆周边缘以预定距离面对所述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内表面。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形成柱形空间的柱形空间形成单元。在该柱形空间中,安放光盘以使该光盘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外圆周的边缘以预定距离面对柱形空间形成单元的内表面。
文档编号G11B25/04GK1975918SQ20061016063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0日
发明者塚原信彦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