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小振动的光拾取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880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减小振动的光拾取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致动器,尤其是,通过在一个位置使用阻尼部件和减少第二共振峰值的大小来表现出增加的增益幅度和减少振动的稳定的光拾取致动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地,用于在和/或从光记录介质即光盘上记录和/或重放信息的光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包括一个光拾取致动器,所述光拾取致动器将光束发射到光盘的记录表面上,并且接收从光盘反射的光束,同时沿光盘的径向移动,以便记录或者重放信息。
参考图1、2,在传统的光拾取致动器中,基底10的一侧设有一支架13,其上设有物镜15的绕线架17安装在基底10的中心部分。通孔18形成在绕线架17上物镜15的两侧,在通孔18中插入第一磁体20。第二磁体23设在绕线架17的两侧。第一磁体20和第二磁体23分别地连接到在基底10上形成的第一磁轭25和第二磁轭27上。同时,第三磁体30以跟踪方向T设置在基底10的两侧。第三磁体30与形成在基底10上的磁轭33连接。
绕线架17由吊线35悬挂并且可移动地支撑,吊线35固定在支架13的一个端上。
现在转到图2,提供磁性驱动单元用于在聚焦方向F、跟踪方向T以及倾斜方向t驱动绕线架17。磁力驱动单元分别包括绕通孔18内壁缠绕的跟踪线圈40、绕在通孔18外侧缠绕的聚焦线圈43、在跟踪方向T上绕绕线架17两侧缠绕的倾斜线圈45,以及第一到第三磁体的20、23和30。
当电源施加在跟踪线圈40、聚焦线圈43以及倾斜线圈45上时,通过线圈40、43、45分别与第一到第三磁体20、23、30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绕线架17在聚焦方向F、跟踪方向T或是倾斜方向t上操作,从而在聚焦方向F、跟踪方向T或是倾斜方向t上进行物镜15的操作。
因为绕线架17由吊线15悬挂,所以光拾取致动器就有一个振动的特性。为了测量这个振动的特性,光拾取致动器相对关于频率的相位和增益构成一个开放回路。图3A表示常规的开放回路的形成。在图3A中,相应0dB的频率“a”表示0dB截止频率。P点表示为第二共振振峰值。在0dB截止频率的增益以及在第二共振振峰值处的增益的差表示增益幅度GM。
然而,随着记录媒介速度的增加,光拾取器的聚焦和跟踪操作的操作频率相应地增加,因此产生记录介质偏离和离心问题。因此,为了使用高速光记录装置,必须解决由干扰和光盘偏离和离心增加的加速度带来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图3开放回路中的0dB截止频率“a”必须增加。为了增加0dB截止频率,在RF芯片、驱动IC芯片以及数据均衡器(DEQ)中的增益和相位必须变化。然而,由于光拾取致动器的物理结构的缘故频率大约为20KHz或是更高的时候,第二共振不可避免地发生,第二共振发生时在第二共振频率区域中,增益会极大的增加。更进一步的,在第二共振振峰值处的增益可能超过0dB。在这种情况下,增益幅度为0。
假如增益幅度减少,当在光记录装置中输入具有第二共振频率和第二共振频率/n(n是自然数)的干扰时,光记录装置很可能发生振动。因为振动的可能性,所以在设计光记录装置的控制器的时候,在驱动高速光记录媒介中从第二共振振峰值获得的增益幅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条件。
为了确保一个恰当的增益幅度,第一个方法是增加第二共振频率,第二个方法是减少第二共振峰值的大小。如图3B所示,就是应用第一种方法确保一个恰当增益差异而做的尝试。当第二共振频率增加时第二共振峰值大小减少。因此,如图3B所示,第二共振频率从c增加到d,增益幅度从GM1增加到GM2(GM1<GM2)。
然而,不改变传统光拾取致动器整个结构很难有效的增加第二共振频率。
为了增加第二共振频率常常应用一些高硬度的材料。如图3C所示,当应用高硬度的材料第二共振频率增加时。第二共振频率从e增加到f,但是第二共振幅度的大小也增加。从而,增益幅度从GM3减少到GM4(GM3>GM4)。图4A和4B是关于传统的光拾取致动器的EQ设计图。依照这个EQ设计图,为了克服在高速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重放中的偏心加速度,增益自动地增加,从而使0dB截止频率增加。这里,由于0dB截止频率的增加导致致动器不稳定的问题必须解决。图4B所示在致动器的频率范围为20-30kHz时,为确保致动器的稳定性,在控制系数后设计增益和相位以进行相位补偿。图4B所示为第二共振频率范围20-30kHz,可以看出由于为了相位补偿控制器系数的设计,增益增加的系数为10。这个表示在第二共振频率范围中的增益幅度不可避免的减少。
因此,为了确保一个恰当的增益幅度,与增加第二共振频率的第一种方法相比,在第二共振频率范围中减少第二共振峰值大小的第二种方法需要新的研究。
图5A所示为2X CD的振动特性曲线图,图5B所示为20X CD的振动特性曲线图。这里,部分A和B所示为第二共振峰值。当记录介质的速度增加时,0dB截止频率和第二共振峰值也极大地增加。换一句话说,当记录介质的速度增加时,增益幅度极大地减少。因此,当记录媒介的速度增加时,确保恰当的增益幅度成为增加的本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取致动器,用于通过在一个位置插入阻尼部件和减小第二共振峰值的大小来确保一个恰当的增益幅度和提高高速记录介质的振动特性。
本发明另一方面和/或优点将在下面部分详细描述,以及将在描述中显而易见,或是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了解。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个光拾取致动器用于由一个磁性驱动单元,在聚焦、跟踪以及倾斜方向驱动一个其上安装有物镜的绕线架。所述光拾取致动器包括在当磁性驱动单元在聚焦、跟踪、和倾斜中一个方向上驱动绕线架时,在最大变化位置上设置至少一个阻尼部件,以便减小第二共振幅度。
磁性驱动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绕线架相对侧的第一磁体,分别相对第一磁体缠绕在绕线架上的跟踪线圈;分别相对第一磁体空间设置的第二磁体;缠绕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聚焦线圈。第一阻尼部件可以设置在聚焦线圈的中央部分。
绕线架可以形成拐角,且至少一个或是多个阻尼部件可以安置在每一拐角处。
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可以与第二阻尼部件混合。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光拾取致动器包括;一个基底;一个移动单元,其中一个物镜安置在移动单元的一侧以及在移动单元的中心有一个容纳室,一个阻尼部件设置在致动器最频繁发生变化的至少一个位置上;一个绕线架可容纳在容纳室中,以便随着移动单元一起移动;和一个设置在基底内的磁性驱动单元其在聚焦、跟踪以及倾斜方向上驱动移动单元。
磁性驱动单元包括绕绕线架缠绕的聚焦线圈;绕绕线架一侧缠绕和设置在容纳室中心部分的跟踪线圈;以及设置在跟踪线圈侧部的第一第二磁体。
依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提供一种减少光拾取器第二共振峰值频率的方法,包括当跟踪时在发生最大变化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光拾取器的阻尼振动。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增加光拾取器增益幅度的方法,包括通过当跟踪时在发生最大变化的至少一个位置在跟踪时由光拾取器的阻尼振动,减小光拾取器的第二共振峰值频率。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参照下面附图,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变得显而易见以及容易去认知图1为传统的光拾取致动器的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光拾取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A、图3B和图3C为传统光拾取致动器中增益相对频率的相位;图4A为传统光拾取致动器中EQ设计图;图4B为传统光拾取致动器中当执行相位补偿时第二共振频率的范围;图5A和5B表示为当磁盘速度增加时的第二共振峰值;图6为本发明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7表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光拾取致动器中测量最大变化发生部分的模拟结果;
图8A为依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在32X光拾取致动器中增益和相位相对频率的曲线图;图8B为传统32X光拾取致动器中增益和相位相对频率的曲线图;图9A为依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在8X光拾取致动器中增益和相位相对频率的曲线图;图9B为传统8X光拾取致动器中增益和相位相对频率的曲线图;图10为依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分解透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光拾取致动器的透视图;以及图12A到12C依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中测量最大变化发生部分的模拟结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对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参照附图的图解例子,其中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部件。下面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来解释本发明。
参照图6,依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基底10的一边有一支架13,其上设有物镜15的绕线架17装在基底10的中心部分。绕线架17由吊线35可移动地支撑,吊线35被固定在支架13的一端。通孔18在绕线架17的两侧形成。
提供磁性驱动单元用于在聚焦方向F、跟踪方向T或是倾斜方向t通过电磁力驱动绕线架17。磁性驱动单元包括跟踪线圈40,聚焦线圈43,倾斜线圈45,一对第一磁体20用于与跟踪线圈40相互作用,一对第二磁体23用于与聚焦线圈43相互作用,一对第三磁体30用于与倾斜线圈45相互作用。
第一和第二磁轭25和27分别设置为在基底10上以一定的距离彼此分开。绕线架17设置在使第一磁轭25插入通孔18中。绕线架17由吊线35悬挂以及当绕线架17被磁性驱动单元驱动时由第一磁轭25引导。
第一磁体20连接到第一磁轭25上,第二磁体23连接到第二磁轭27上。跟踪线圈40绕通孔18的内壁缠绕并面对第一磁体20。聚焦线圈43绕绕线架17的外壁17a缠绕面对第二磁体23。倾斜线圈45缠绕在绕线架17的外壁17b上,所述外壁17b不同于聚焦线圈43缠绕的绕线架17的外壁17a。第三磁体30相对于倾斜线圈45设置。第三磁体30连接到第三磁轭33上。
第一到第三磁轭25、27和33分别为与基底10整体形成,并有助于分别由第一到第三磁体20、23和30形成一个磁场。
当经由吊线35给跟踪线圈40、聚焦线圈43或是倾斜线圈45提供电流时,绕线架17在线圈40、43和45与第一到第三磁体20、23和30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在聚焦方向F、跟踪方向T或倾斜方向上驱动。
图7表示为当光拾取致动器在跟踪方向T驱动时相应最大变化发生部分的模拟结果。在图7中,暗颜色部分为致动器发生较大变化的地方。可以在图7中看到,在跟踪驱动时最大变化发生部分为聚焦线圈43安置的部分M和绕线架17的每个拐角N。这就从模拟结果中可以看到第二共振峰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在最大变化发生部分M和N插入阻尼部件来减小。
回到图6,第一阻尼部件50插入到聚焦线圈43的中心部分,第二阻尼部件55插入到绕线架17的每个拐角上。通过在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中混合不同种类的金属来增加阻尼效果。通过在阻尼部件中混合不同种类的金属获得构件称作动态振动减震器。
图8A为在32X光拾取致动器中插入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如图6所示)之后,增益和相位相对频率的曲线图,图8B为在32X光拾取致动器中插入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如图6所示)之前,增益和相位相对频率的曲线图。
在图8A和图8B中,E和E′表示为第二共振峰值。比较图8A和图8B,插入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如图6所示)之后的第二共振峰值E表示为比插入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如图6所示)之前的E′要更小。通过第二共振峰值E和E′之间的差表示增加了图8A中的增益幅度。
图9A为在8X光拾取致动器中插入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如图6所示)之后,增益和相位相对频率的曲线图,图9B为在8X光拾取致动器中插入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如图6所示)之前,增益和相位相对频率的曲线图。就像图8A和8B那样,插入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如图6所示)之后的第二共振峰值E表示为比插入第一和第二阻尼部件50和55(如图6所示)之前的E′要更小。因此,图9A中所示的增益幅度增加了。可以从模拟结果中看到,依照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当使用高速记录媒介时是有效的。
同时参照图10和11,下面详细描述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
依照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光拾取致动器,支架65形成在基底63的一侧,设置移动单元73,在其一侧具有物镜67并且在其中部形成容纳室70。绕线架75容纳在容纳室70中以至绕线架75和移动单元73一起移动。提供磁性驱动单元进行移动单元73的聚焦操作和跟踪操作。绕线架75包括第一引导孔76,形成一个中空的形状。
磁性驱动单元包括缠绕在绕线架75的一个外壁上的跟踪线圈79,缠绕在绕线架75上的聚焦线圈80,和分别设置在跟踪线圈79的两侧的第一第二磁体83和85。第一和第二磁体83和85分别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磁轭87和88上,磁轭87和88在基底63上形成一个整体。当绕线架75容纳到容纳室70时,布置绕线架75以使跟踪线圈79设置到容纳室70的中心部分。这里绕线架75包括第一引导孔76,且当绕线架容纳到容纳室70中时,第二引导孔71形成在容纳室70的剩余空间中。
第一磁轭87和第一磁体83容纳到第一引导孔76中,第二磁轭88和第二磁体85容纳到第二引导孔71中。
移动单元73被吊线77支撑,所述吊线77固定在支架65的一端。吊线77弹性地支撑移动单元73和绕线架75执行移动单元73和绕线架75的跟踪操作和聚焦操作,同时吊线77还为磁性驱动装置提供电流。
当电流经过吊线77提供到磁性驱动单元时,通过第一和第二磁体83和85以及跟踪线圈79之间的相互作用,移动单元在跟踪方向T上移动。更进一步,通过第一和第二磁体83和85以及聚焦线圈80之间的相互作用,移动单元在聚焦方向F上移动。
对于光拾取致动器,物镜67并不形成在中心部分而是在一侧时,称为不对称的致动器。图12A到12C所示为当不对称致动器在跟踪方向T上驱动时,测量的不对称致动器最大变化发生位置的模拟结果。图12A为不对称致动器的平面图,图12B为侧面图,图12C为前视图。在图12A到12C中,暗颜色部分显示致动器在这个位置经常发生变化。
可以从图12A中看到,致动器的变化经常发生在移动单元73的两边侧翼部分S的位置。因此,如图10所示,在驱动不对称致动器中,通过在移动单元73的侧翼部分S插入阻尼部件90可以减小第二共振峰值的大小。更进一步地,通过在阻尼部件90中混合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获得的动态振动减震器可使振动减小。如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通过减小第二共振峰值的大小使致动器增益幅度增加。
如上面所描述的,依照本发明的光拾取致动器在通过实验或是模拟确定的位置插入阻尼部件,减少第二共振峰值的大小和增加致动器的增益幅度。因此,光拾取致动器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以及高速光记录能够更好地执行。
为了稳定光拾取致动器,本发明应用减少第二共振峰值大小的方法代替了增加第二共振频率的方法。这是因为减少第二共振峰值大小的方法比增加第二共振频率的方法更容易实施,通过在一个位置插入阻尼部件而不改变致动器的结构以至第二共振峰值的大小,和致动器的振动都能够减小。
虽然本发明展示和描述了几个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公开的实施例,更恰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可做一些修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拾取致动器,包括一个基底;一个在其一侧设有一个物镜,且在其中心具有一个容纳室的移动单元;一个在致动器最频繁发生变化的至少一个位置处设置的阻尼部件;一个容纳在容纳室中的绕线架,以便与所述移动单元一起移动;和一个设置在基底上的磁性驱动单元,在聚焦、跟踪和倾斜方向上驱动移动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磁性驱动单元包括缠绕在绕线架上的聚焦线圈;缠绕在绕线架的一侧并容纳在容纳室的中心部分的跟踪线圈;以及设置在跟踪线圈侧部的第一和第二磁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阻尼部件混合有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容纳室在其相对的侧部上有侧翼部,其中至少一个致动器频繁发生变化的位置是侧翼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第一磁体连接的第一磁轭;以及与第二磁体连接的第二磁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致动器,其中绕线架包括一个第一引导孔,容纳室包括一个第二引导孔,第一和第二磁轭分别容纳在第一和第二引导孔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小振动的光拾取致动器,其包括一个基底;一个在其一侧设有一个物镜,且在其中心具有一个容纳室的移动单元;一个在致动器最频繁发生变化的至少一个位置处设置的阻尼部件;一个容纳在容纳室中的绕线架,以便与所述移动单元一起移动;和一个设置在基底上的磁性驱动单元,在聚焦、跟踪和倾斜方向上驱动移动单元。
文档编号G11B7/09GK101071587SQ200710127828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5日
发明者宋秉崙, 梁润卓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