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波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217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拾波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拾波器装置,特别是适合在对于层叠有多个记录层的记录媒体照射激光时所使用的光拾波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盘的大容量化,记录层的多层化推进。通过在一张盘内含有多个记录层,能够显著提高盘片的数据容量。就层叠记录层的情况而言,至今为止一般是单面双层,但最近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容量化,单面配设三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光盘也被实用化。在此,若使记录层的层叠数增加,则能够促进盘片的大容量化。但是另一方面,记录层间的间隔变窄,由层间串扰(crosstalk)造成的信号就劣化增大。若使记录层多层化,则来自被认为是记录/再生对象的记录层(目标记录层)的反射光就变得微弱。因此,若不必要的反射光(杂散光)从处于目标记录层上下的记录层入射到光检测器,则检测信号劣化,对聚焦伺服(focus servo)和循迹伺服(tracking servo) 造成不利影响之虞存在。因此,如此多层配设记录层时,需要恰当地除去杂散光而使来自光检测器的信号稳定化。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在配设多个记录层时,能够恰当除去杂散光的光拾波器装置的新的结构。根据这一结构,能够在光检测器的光接收面上建立只有信号光存在的区域。在该区域配置光检测器的传感器,能够抑制杂散光对于检测信号造成的影响。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9-211770号公报在上述光拾波器装置中,在对不同种类的记录媒体进行读取或写入时,例如在装置内配有对应各记录媒体的多个激光。这些多个激光分别照射所对应的记录媒体,由记录媒体反射的反射光被共用的光学系统导向光检测器上。此时,需要在光检测器上设置用于接收与各记录媒体对应的激光的传感器部,因此,光检测器变大。由此,难以使光拾波器装置小型化的问题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做,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拾波器装置,其能够顺畅地抑制杂散光带来的影响、并且能够小型化。本发明主要方式的光拾波器装置,具有第一激光光源,其出射规定波长的第一激光;第二激光光源,其出射与所述波长不同的波长的第二激光;光学元件,其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光轴整合;物镜部,其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会聚到记录媒体上;像散部,其入射由所述记录媒体反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并在第一方向上使所述反射光会聚而生成第一焦线,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使所述反射光会聚而生成第二焦线;分光部,其以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分别平行的两条直线,使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分割为4个光束时的各光束彼此离散;光检测器,其对所离散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的各光束进行接收并输出检测信号。在此,所述分光部由具备多个倾斜面的至少一个棱镜构成,在所述光检测器配置有对所述第一激光的反射光的各光束和所述第二激光的反射光的各光束进行接收的共用的传感器部。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光拾波器装置,其能够顺畅地抑制杂散光带来的影响、 并且能够小型化。本发明的效果及意义,经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加清楚。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终究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示例,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技术原理(光线的会聚状态)的图。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技术原理(光束的分布状态)的图。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技术原理(信号光和杂散光的分布状态)的图。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技术原理(光束的分离方法)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部的配置方法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技术原理的优选适用范围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和表示入射变形透镜的光束受到的会聚作用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分光元件的构成的立体图和表示由分光元件使激光的进行方向变化的模式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的光检测器的传感器布局的图。图10是表示变形例1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和表示激光的衍射效率的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2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和表示复合透镜的构成的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3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图13是表示变形例4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图14是表示变形例4的半反射镜和像散板的构成的立体图和表示由半反射镜和像散板使激光的进行方向变化的模式图。图15是表示变形例4的半反射镜和像散板的构成的立体图和表示由半反射镜和像散板使激光的进行方向变化的模式图。图16是表示其他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符号说明101半导体体激光器(第一激光光源)
102 双波长激光器(第二激光光源)103分色镜(光学元件)109双波长物镜(物镜部)110BD物镜(物镜部)
111分光元件(分光部)Illa Illd 倾斜面112变形透镜(像散部)113光检测器141复合透镜(像散部、分光部)141a 14 Id 倾斜面151半反射镜(像散部、平行平板)152像散板(像散部、平行平板)153像散板(像散部、平行平板)161半反射镜(像散部、分光部、第一或第二板状构件)162像散板(像散部、分光部、第一或第二板状构件)163像散板(像散部、平行平板)161a、161b、162a 162d 倾斜面Bl B8 传感器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技术原理>首先,参照图1 图6,对于本实施方式所适用的技术性原理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光线的会聚状态的图。同图(a)是表示由目标记录层反射的激光(信号光)、由比目标记录层更深的层所反射的激光(杂散光1)、由比目标记录层更浅的层所反射的激光(杂散光2)的会聚状态的图。同图(b)是表示用于本原理的变形透镜的结构的图。参照同图(b),变形透镜对于与透镜光轴平行地入射的激光、在曲面方向和平面方向赋予会聚作用。在此,曲面方向和平面方向彼此直交。另外,曲面方向比平面方向的曲率半径小、且使入射到变形透镜的激光会聚的效果大。还有,在此为了简单地说明变形透镜的像散作用,出于方便表现为“曲面方向”和 “平面方向”,但实际上,在互不相同的位置结成焦线的作用由变形透镜产生即可,图1(b)中的“平面方向”的变形透镜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平面。还有,以会聚状态对变形透镜入射激光时,“平面方向”的变形透镜的形状能够成为直线状(曲率半径=⑴)。参照同图(a),被变形透镜会聚的信号光,经过曲面方向和平面方向的会聚而分别在不同的位置结成焦线。经曲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Si)处于比经平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S》更靠近变形透镜的位置,信号光的会聚位置(so)位于曲面方向和平面方向的焦线位置(Si)、(S2)的中间位置。对于由变形透镜会聚的杂散光1来说也一样,经曲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Mil)处于比经平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M12)更靠近变形透镜的位置。变形透镜其设计方式为,使杂散光1的经平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M12)处于比信号光的经曲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Si)更靠近变形透镜的位置。对于被变形透镜会聚的杂散光2说也一样,经曲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M21)处于比经平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M22)更靠近变形透镜的位置。变形透镜其设计方式为,使杂散光2的经曲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M21)处于比信号光的经平面方向的会聚而结成的焦线位置(S2)更远离变形透镜的位置。另外,在焦线位置(Si)和焦线位置(S2)之间的会聚位置(SO)上,信号光的光束成为最小弥散圆。考虑以上,对于面SO上的信号光和杂散光1、2的照射区域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如图2 (a)所示,变形透镜被区分成4个区域A D。这种情况下,在区域A D所入射的信号光,在面SO上以图2(b)的方式分布。另外在区域A D所入射的杂散光 1,在面SO上以图2(c)的方式分布。在区域A D所入射的杂散光2,在面SO上以图2(d) 的方式分布。在此,若将面SO上的信号光和杂散光1、2按光束区域提取,则各光的分布如图 3(a) (d)。这种情况下,各光束区域的信号光与相同光束区域的杂散光1和杂散光2没有任何重叠。因此,若使各光束区域内的光束(信号光、杂散光1、幻向不同的方向离散后仅信号光由传感器部接收而构成,则在所对应的传感器部仅信号光入射,就能够抑制杂散光的入射。由此,能够避免因杂散光造成的检测信号的劣化。如此,使通过区域A D的光分散而在面SO上使之隔离,由此能够仅提取信号光。 本实施的方式以此原理为基础。图4是表示,在使通过图2(a)所示的4个区域A D的光束(信号光、杂散光1、 2)的行进方向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以相同的角度变化时的、面SO上的信号光和杂散光1、2 的分布状态的图。图4(a)是从变形透镜的光轴方向(变形透镜入射时的激光的行进方向) 观看变形透镜的图,同图(b)是表示在面SO上的信号光、杂散光1、2的分布状态的图。在同图(a)中,通过区域A D的光束(信号光、杂散光1、2)的行进方向,相对于入射前的各光束的行进方向,被分别朝着方向Da、Db、Dc、Dd以相同的角度量α (未图示) 变化。还有,方向Da、Db、Dc、Dd相对于平面方向和曲面方向,分别具有45°的倾斜度。这时,通过调节在方向Da、Db、Dc、Dd的角度量α,能够在面SO上使各光束区域的信号光和杂散光1、2如同图(b)所示这样分布。其结果如图示,能够将仅存在信号光的信号光区域设定在面SO上。通过在该信号光区域配置光检测器的多个传感器部,就能够仅将各区域的信号光由对应的传感器部进行接收。图5是说明传感器部的配置方法的图。同图(a)是表示来自盘片的反射光(信号光)的光束区域的图,同图(b)是表示在图1(a)的结构中在变形透镜的配置位置和面SO 上分别配置变形透镜和基于现有的像散法的光检测器(四等分传感器)时的、光检测器上的信号光的分布状态的图。图5(c)和(d)是表示在面SO上的基于上述的原理的信号光的分布状态和传感器布局的图。由轨道槽沟所形成的信号光的衍射的像(轨道像)的方向,相对于平面方向和曲面方向具有45°的倾斜度。在同图(a)中,若轨道像的方向为左右方向,则在同图(b) (d)中,信号光的轨道像的方向成为上下方向。还有,在同图(a)、(b)和(d)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光束被区分成8个光束区域a h。另外,轨道像由实线表示,离焦时的光束形状由虚线表示。还有,公知着由轨道槽沟形成的信号光0次衍射像与一次衍射像的重叠状态通过波长/(道间距χ物镜NA)求得,如同图(a)、(b)、(d),一次衍射像收敛于4个光束区域a、 d、e、h的条件为,波长/(道间距X物镜NA) > V 2。在现有的像散法中,光检测器的传感器部Pl P4(四等分传感器)如同图(b)的方式设定。这时,若以A H表示基于光束区域a h的光强度的检测信号成分,则聚焦误差信号FE和推挽信号PP通过如下运算求得FE= (A+B+E+F) - (C+D+G+H) — (1)
PP = (A+B+G+H) - (C+D+E+F)…(2)。相对于此,在上述图4(b)的分布状态中,如上述,在信号光区域内,信号光以图 5(c)的状态分布。这时,通过同图(a)所示的光束区域a h的信号光如同图(d)。即,通过同图(a)的光束区域a h的信号光,在设置有光检测器的传感器部的面SO上,被引导向同图(d)所示的光束区域a h。因此,如果在同图(d)所示的光束区域a h的位置,配置如同图(d)中叠加显示的传感器部Pll P18,则通过与同图(b)同样的运算处理,能够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和推挽信号。即,在这种情况下,若以A H表示来自对光束区域a h的光束进行接收的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则与同图(b)的情况相同,聚焦误差信号FE和推挽信号PP也能够通过上式 (1)、⑵的运算而取得。如上,根据本原理,通过与基于现有的像散法的情况相同的运算处理,能够生成使杂散光的影响得以抑制的聚焦误差信号和推挽信号(循迹误差信号)。还有,来自上述原理的效果,如图6所示,在杂散光1的平面方向的焦线位置处于比面SO(信号光的光点成为最小弥散圆的面)更接近像散元件的位置、并且杂散光2的曲面方向的焦线位置处于比面SO更远离像散元件的位置时能够得到发挥。S卩,如果满足这一关系,则信号光和杂散光1、2的分布成为上述图4(b)所示的状态,在面SO中,能够使信号光与杂散光1、2不重叠。换言之,只要满足这一关系,即使杂散光1的平面方向的焦线位置比信号光的曲面方向的焦线位置更接近面SO、或者杂散光2的曲面方向的焦线位置比信号光的平面方向的焦线位置更接近面S0,也能够起到基于上述原理的效果。<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于能够与BD、DVD以及⑶相对应的互换型光拾波器装置。图7(a) (b)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图7(a)是表示省略了比立起反射镜107、108更靠盘片侧的结构的光学系统的平面图,图7(b)是从侧面透视立起反射镜107、108以后的光学系统的图。如图示,光拾波器装置具有如下半导体激光器101 ;双波长激光器102 ;分色镜 (dichroic mirror) 103 ;PBS (偏振光分束器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104 ;准直透镜 105 ;透镜致动器(lens actuator) 106 ;立起反射镜107、108 ;双波长物镜109 ;BD物镜110 ; 分光元件111 ;变形透镜112 ;光检测器113。半导体激光器101将波长405nm左右的BD用激光(以下称为“BD光”)射出。双波长激光器102中,将波长660nm左右的DVD用激光(以下称为“DVD光”)和波长785nm 左右的CD用激光(以下称为“CD光”)分别出射的2个激光器元件被收容在同一 CAN内。 DVD光和⑶光的发光点在Y轴方向上并列,这些发光点间的间隙为G。
还有,⑶光的发光点和DVD光的发光点DE之间的间隙G如后述,其设定方式为, ⑶光被恰当地照射到⑶光用的传感器上。如此,通过将2个光源收容在同一 CAN内,与多个CAN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光学系统简单化。分色镜103将BD光透过、对⑶光和DVD光进行反射。半导体激光器101和双波长激光器102被配置得使由分色镜103透过的BD光的光轴和由分色镜103反射的DVD光的光轴彼此整合。由分色镜103反射的CD光的光轴从BD光和DVD光的光轴偏移间隙G的量。PBS104将从分色镜103侧入射的BD光、DVD光、⑶光反射而使其入射准直透镜 105。如此,从半导体激光器101和双波长激光器102出射的激光的偏光方向被设定,以使 BD光、DVD光、CD光被PBS104反射。准直透镜105将从PBS104侧入射的BD光、DVD光、⑶光转换成平行光。透镜致动器106在修正像差时根据控制信号使准直透镜105沿光轴方向移动。立起反射镜107是分色镜,将BD光透过并且将DVD光和⑶光在朝向双波长物镜 109的方向反射。立起反射镜108将BD光在朝向BD物镜110的方向反射。双波长物镜109其构成方式为,使DVD光和⑶光分别对于DVD和⑶恰当地会聚。 另外,BD物镜110其构成为使BD光恰当地会聚到BD上。双波长物镜109和BD物镜110在由固定器121保持的状态下通过物镜致动器122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被驱动。还有,盘片的轨道切线方向为Y轴方向。由BD反射的BD光,再次通过BD物镜110和立起反射镜108、107,且入射准直透镜105。被DVD和⑶反射的DVD光和⑶光,再次通过双波长物镜109和立起反射镜107, 入射准直透镜105。准直透镜105将从立起反射镜107侧入射准直透镜105的BD光、DVD 光、⑶光变换为会聚光。由准直透镜105变换为会聚光的BD光、DVD光、⑶光,大致全透过 PBS104,入射光学元件111。分光元件111由多面棱镜形成。入射到分光元件111的BD光、DVD光、⑶光,被区分成4个光束、且借助来自分光元件111的折射作用而使各光束的行进方向改变。图8 (a)是表示分光元件11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8 (b)是表示通过分光元件111使 BD光、DVD光、⑶光的进行方向变化的模式图。还有,同图(b)是分光元件111从PBS104 侧观看时的平面图。另外,同图(b)中一并表示变形透镜112的平面方向、曲面方向。如同图(a)所示,在分光元件111中,在出射面侧形成有4个倾斜面Illa llld。 这4个倾斜面Illa Illd将入射到各倾斜面的光束的进行方向按照分别朝向同图(b)的箭头Da Dd的方向行进的方式进行调整。同图(b)的箭头Da Dd相当于图4(a)的箭头Da DcL分光元件111配置为,从PBS104侧入射的BD光和DVD光的光轴在出射面中通过倾斜面Illa Illd相交的点(中心点0)。此时,如图7(a)所示,由于CD光的光轴和BD 光和DVD光的光轴偏移,所以从PBS104侧入射的CD光的光轴在分光元件111的出射面中从中心点0偏移。还有,由于分光元件111由多面棱镜形成,所以通过分光元件111进行的 BD光、DVD光、CD光的折射角度大致相同。返回图7(a),变形透镜112向从分光元件111侧入射的BD光、DVD光、⑶光导入像散。变形透镜112相当于图1(a)、(b)的变形透镜。
图7 (c)是表示在没有分光元件111的情况下、在光束的进行方向(X轴正方向)上观看入射到变形透镜112的光束的图。入射到变形透镜的光束的轨道像的方向如图所示, 为Y轴方向。入射到变形透镜112的光束如图所示,在平面方向和曲面方向上受到会聚作用。 因此,在如此设定的变形透镜112的前段配置如图8(a)、(b)所示的分光元件111时,由于分光元件111和变形透镜112的作用,被盘片反射的激光如图4(b)所示照射在光检测器 113的光接收面上。返回图7(a),透过变形透镜112的BD光、DVD光、⑶光会入射到光检测器113。光检测器113具有用于接收BD光、DVD光、⑶光的传感器布局。图9是表示光检测器113的传感器布局的图。光检测器113具有如下接收BD光和DVD光的传感器部Bl B8 ;接收⑶光的传感器部Cl C8。由传感器部Bl B8构成的传感器布局和由传感器部Cl C8构成的传感器布局构成为大致相同的布局,在轨道像的方向上隔开间隔W而配置。在将BD光的信号光和DVD光的信号光分别如图5(a)所示地适当分割为光束区域 a h时,BD光的信号光的光束区域a h和DVD光的信号光的光束区域a h与上述原理同样地被分离,在光检测器113中照射到图9的照射区域al hi。此时,BD光和DVD光的照射区域al hi被定位在信号光区域1内的四个顶角附近。传感器部Bl B8被配置在信号光区域1的四个顶角附近,分别检测照射到照射区域al、hl、fl、cl、gl、bl、dl、el的 BD光和DVD光的信号光。同样,如图5 (a)所示,在将⑶光的信号光适当分割为光束区域a h时,⑶光的信号光的光束区域a h与上述原理同样地被分离,在光检测器113中照射到图9的照射区域a2 h2。此时,⑶光的照射区域a2 h2被定位在信号光区域2内的四个顶角附近。 传感器部Cl C8被配置在信号光区域2的四个顶角附近,且分别检测照射到照射区域a2、 h2、f2、c2、g2、b2、d2、e2 的 CD 光的信号光。还有,由传感器部Bl B8构成的传感器布局和由传感器部Cl C8构成的传感器布局的间隔W,根据双波长激光器102中的DVD光和CD光的发光点间的间隙G和变形透镜112的曲率来设定。以上,根据本实施例,BD光和DVD光的信号光被共用的传感器部Bl B8接收。 由此,没有必要在光检测器113的光接收面上分别设置分别与BD光和DVD光对应的传感器部,因此,能够减小光检测器113的光接收面的面积。由此,能够使光拾波器装置小型化。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分光元件111由多面棱镜形成,因此,能够通过塑料形成分光元件111。因此,分光元件111可以更廉价地得到,从而能够降低光拾波器装置的费用。还有,如上述实施例所示,优选在从双波长激光器102出射的DVD光和⑶光中,⑶ 光的光轴与BD光的光轴不一致,DVD光的光轴与BD光的光轴一致。其理由如下所述。在DVD光照射DVD-RAM的情况下,与DVD光照射DVD-RAM以外的DVD时相比,轨道宽度大,并且,轨道槽产生的球图样(ball pattern)大。为此,在DVD光的光轴与BD光的光轴不一致、CD光的光轴与BD光的光轴一致时,DVD光的光轴从分光元件111和变形透镜 112的中心偏移,就难以在使用DVD-RAM时得到适当的检测信号。为此,在上述实施例中,DVD光的光轴与BD光的光轴一致。〈变形例1>图10(a)是表示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图。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构成为在图7(a)、(b)所示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在双波长激光器102和分色镜103之间追加有衍射元件131。还有,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关于比立起反射镜107、108更靠盘片侧的构成,出于方便考虑省略图示。如图10(a)所示,在本变形例中,通过衍射元件131,DVD光的光轴被整合为⑶光的光轴。衍射元件131在分色镜103侧的面上具有衍射图案。该衍射图案仅使DVD光衍射规定角度。由此,在衍射元件131的出射面中,使DVD光和CD光的光轴一致。如此,光轴一致的DVD光和⑶光通过分色镜103,进一步与BD光的光轴一致。如此,使从分色镜103朝向PBS104的BD光、DVD光、CD光的光轴一致。在此,衍射元件131的衍射图案,例如为5阶梯(st印步)型结构,并且设定为1 阶梯的段差为1.46nm。如此,如图10(b)所示,⑶光以大致100%透过衍射元件131,DVD 光的一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约为86%。由此,DVD光的能量损失得到抑制。如此设定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使BD光、DVD光、⑶光的光轴一致,从而能够使光检测器113上的传感器布局为一个。也就是说,通过图9的传感器部Bl B8,能够接受BD光、DVD光、⑶光的全部的信号光。图10(c)是表示本变形例的传感器布局的图。由此,与上述实施例相比,能够减小光检测器113的面积,能够使光拾波器装置小型化。〈变形例2>图11 (a)是表示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图。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构成为从图7(a)、(b)所示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中,除去分光元件111和变形透镜112,在PBS104和光检测器113之间设置复合透镜141。还有,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关于比立起反射镜107、108更靠盘片侧的构成,出于方便考虑省略图示。图11 (b)、(c)是表示复合透镜141的构成的立体图。同图(a)是从PBS104侧观看复合透镜141的立体图,同图(b)是从光检测器103侧观看复合透镜141的立体图。如同图(b)所示,在复合透镜141的PBS104侧的面上形成有与上述实施例的分光元件111的倾斜面Illa Illd相同的倾斜面141a 141d。另外,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由盘片反射的BD光和DVD光的光轴通过倾斜面141a 141d相交的点(中心点0),如此来配置复合透镜141。如同图(c)所示,在复合透镜141的光检测器103侧的面上形成有与上述实施例的变形透镜112同样的、用于向BD光、DVD光和⑶光赋予像散作用的复曲面(toric face)141e0如此设定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分光元件111和变形透镜112的替代,使用复合透镜141,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相比,能够减少光拾波器装置的部件数量。由此,与上述实施例相比,能够使光拾波器装置小型化。〈变形例3>
图12(a)是表示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图。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为在图7(a)、(b)所示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中,作为 PBS104和变形透镜112的替代,设置有半反射镜151和像散板152、153。还有,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关于比立起反射镜107、108更靠盘片侧的构成,出于方便考虑省略图示。半反射镜151在入射面中将入射的激光以50%的比率反射和透过。由此,半反射镜151将从分色镜103侧入射的激光向准直透镜105侧反射、使从准直透镜105侧入射的激光透过X轴正方向。半反射镜151为平行平板。半反射镜151的入射面从与Y-Z平面平行的状态、以Z轴为中心地倾斜45度。另外,从准直透镜105侧入射到半反射镜151的激光为会聚光。为此,入射到半反射镜151的激光通过透过半反射镜151,从而进一步在Y轴方向上会聚。像散板152为透明的平行平板。像散板152的入射面从与Y_Z平面平行的状态、 以Y轴为中心地倾斜45度。另外,从准直透镜105侧入射到半反射镜151的激光为会聚光。 为此,入射到像散板152的激光通过透过像散板152,从而进一步在Z轴方向上会聚。像散板152的厚度以及折射率和倾角,按照半反射镜151产生的像散作用和像散板152产生的像散作用相互大致抵消的方式得以调整。为此,实质上仅像散板153的像散作用的效果残留。像散板153是透明的平行平板。像散板153的入射面按照相对于反射光的轨道像的方向倾斜45度角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像散板153的入射面从与Y-Z平面平行的状态、 以Y轴为中心地倾斜且以BD光和DVD光的光轴为中心地倾斜45度。为此,入射到像散板 153的激光,通过透过像散板153,在从X方向观看时被会聚在相对于轨道像的方向为45度角的方向。由此,向激光导入像散。还有,像散板153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将由半反射镜151和像散板152产生的彗形像差通过由像散板153产生的彗形像差(二 7収差)能够同时得以抑制的方向。像散板 153的厚度以及折射率和倾角被调整得能够抑制由半反射镜151和像散板152产生的彗形像差、并且能够实现希望的像散作用。如此,在通过半反射镜151和像散板152、153分别使激光会聚时,与上述实施例同样,从准直透镜105朝向X轴正方向的激光在平面方向和曲面方向被会聚。由此,导入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像散,实现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此时,由于替代上述实施例的PBS104 和变形透镜112,使用廉价的半反射镜151和像散板152、153,所以能够抑制光拾波器装置的成本。还有,如图12(b)所示,还可以按照使盘片上的轨道的切线方向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45度的方式设定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此时,由半反射镜151导入的像散的方向(平面方向、曲面方向)相对于轨道像倾斜45度。为此,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如图 12(b)所示,能够从图12(a)的光学系统中省略像散板152、153。另外,分光元件111和光检测器113从图12(a)的状态绕X轴旋转45度。通过这样调整分光元件111和光检测器 113的配置,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根据这种构成,能够从图12(a)的构成中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变形例4>
图13(a)是表示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的一部分的图。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为在图7(a)、(b)所示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中,作为 PBS104、分光元件111、变形透镜112的替代,设置有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163。还有, 本变形例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中,关于比立起反射镜107、108更靠盘片侧的构成, 出于方便考虑省略图示。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163,与上述变形例3中所示的半反射镜151和像散板152、153同样,对于从准直透镜105朝向X轴正方向的激光导入像散。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产生的像散作用被调整为相互大致抵消。为此,实质上仅像散板163的像散效果残留。像散板163与上述变形例3的像散板153的构成相同。通过像散板163,与上述变形例3的像散板153同样,能够抑制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产生的彗形像差。图14(a)、(b)是分别表示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的构成的立体图,同图(c) 和(d)分别表示由于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而使激光的行进方向发生变化的模式图。 还有,同图(c)、(d)是从X轴正方向观看如图13(a)那样配置的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 的模式图。如同图(a)所示,在半反射镜161的出射面侧形成有如谷形状那样的两个不同的倾斜面161a、161b。另外,如同图(b)所示,在像散板162的出射面侧形成有如峰形状那样的两个不同的倾斜面16h、162b。半反射镜161的倾斜面的交线16 与图7(b)所示的曲
面方向一致。如同图(c)、(d)所示,通过与平面方向和曲面方向平行的两条直线将入射到半反射镜161的反射光分成四份而成的光束区域A D的光束,入射到半反射镜161的倾斜面 161a、161b和像散板162的倾斜面16h、162b。由此,光束区域A D的光束,经由倾斜面 161a、161b和倾斜面162a、162b,行进方向沿箭头方向改变。因此,光束区域A D的光束, 通过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从而行进方向分别改变为同图(e)的方向Da Dd。在此, 方向Da Dd相当于图4(a)的方向Da DcL如此,通过光束区域A D的反射光的光束的行进方向由于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而变化。另外,反射光的光束由于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163而与上述变形例 3同样地被导入像散。由此,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变形例3相比,由于不使用分光元件111,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光拾波器装置的成本。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变形例3相比,由于光拾波器装置的部件数量减少,所以能够进一步使光拾波器装置小型化。还有,如图13(b)所示,还可以按照使盘片上的轨道的切线方向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45度的方式设定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此时的光拾波器装置的光学系统,如图 13(b)所示,从图13(a)的光学系统中省略像散板163。另外,光检测器113从图13(a)的状态绕X轴旋转45度。在图13(b)的构成中,由于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分别向激光中导入像散。 也就是说,激光通过半反射镜161在Y轴方向被会聚、且被导入像散。另外,激光通过像散板162在Z轴方向被会聚、且被导入像散。半反射镜161产生的会聚作用和像散板162产生的会聚作用相等时,不产生像散。由此,在该构成中,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构成为 半反射镜161产生的会聚作用和像散板162产生的会聚作用不同。
在图13 (b)的构成例中,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如图15 (a)、(b)所示,分别具有2个倾斜面。另外,如图15(c)、(d)所示,此时的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设置为半反射镜161的交线161k与Z轴方向平行,像散板162的交线16 与Y轴方向平行。由此, 如图15(e)所示,反射光的各光束区域在相对于平面方向和曲面方向成45度角的方向上被分离。由此,实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任何限制,另夕卜,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在上述以外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1中,虽然分光元件111设置在变形透镜112的前段,但也可以将分光元件111设置在变形透镜112的后段。另外,在上述变形例3中,如图 12(a)所示,沿着反射光的行进方向设置有像散板152、153和分光装置111,但这些配置顺序可以任意变更。另外,在上述变形例4中,如图13(a)所示,沿着反射光的行进方向设置有像散板162、153,但这些配置顺序可以任意变更。另外,在上述变形例4中,如图13(a)所示,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具有分光作用,但也可以是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163中的任一个具有分光作用。例如,可以是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3具有分光作用,也可以是像散板162、163具有分光作用,也可以是任一个具有分光作用。例如,如图16(a)所示,也可以是仅像散板162具有分光作用。此时,像散板162在出射面上形成有与图8(a)的倾斜面Illa Illd对应的倾斜面16 162d。还有,此时形成于像散板162的出射面的四个倾斜面16 162d的倾角与图 8(a)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在图7(a)所示的上述实施例的构成中,分光元件111以与激光的光轴垂直的方式配置,但在图16(a)的构成中,像散板162相对于激光的光轴倾斜地配置。由此,考虑所述像散板162的倾斜,设定像散板162的出射面的四个倾斜面16 162d的倾角。在该点中,形成于像散板162的出射面的四个倾斜面16 162d的倾角与图8 (a)的情况不同。另外,在图13(b)所示的情况下,在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中,也可以是任一个具有分光作用。在仅半反射镜161具有分光作用时,可以省略像散板162。也就是说,在图 13(b)的构成例中,由于半反射镜161和像散板162分担分光作用,所以配置有像散板162。 但是,在仅半反射镜161具有分光作用的情况下,像散板162仅有助于像散的调整。由此, 在不需要通过像散板162进行像散的调整时,也就是说,在仅利用半反射镜161进行的像散作用将像散导入激光时,省略像散板162。图16(b)是表示在图13(b)所示的光学系统中,仅半反射镜161具有分光作用时的光学系统的图。在这时的半反射镜161的出射面上形成有图8(a)所示的四个不同的倾斜面,这些倾斜面的边界成为Y轴方向或Z轴方向。由此,实现和图13(b)同样的分光作用。另外,此时,从准直透镜105朝向X轴方向的反射光为会聚光,由于轨道切线方向相对于X轴倾斜45度,所以仅通过半反射镜161,实现与图13(b)同样的像散作用。还有,这种情况下,与图16(a)的像散板162的情况同样,形成在半反射镜161的出射面的四个不同的倾斜面的倾角与图8(a)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在图7(a)所示的上述实施例的构成中,分光元件111以与激光的光轴垂直的方式配置,在图16(b)的构成中, 半反射镜161相对于激光的光轴倾斜。由此,考虑所述半反射镜161的倾斜,设定半反射镜161的出射面的四个倾斜面16 162d的倾角。另外,在上述变形例中,如图12(b)、图13(b)、图16所示,在轨道的切线方向相对于X轴倾斜45度时,作为双波长物镜109和BD物镜110的替代,也可以使用与BD光、DVD 光和CD光对应的一个物镜。如此,在使用BD光、DVD光和CD光中的任一激光时,可以使物镜在盘片的径向上移动。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请求范围的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拾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激光光源,其出射规定波长的第一激光;第二激光光源,其出射与所述波长不同的波长的第二激光; 光学元件,其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光轴整合; 物镜部,其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会聚到记录媒体上;像散部,其入射由所述记录媒体所反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并在第一方向使所述反射光会聚而生成第一焦线,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使所述反射光会聚而生成第二焦线;分光部,其以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分别平行的两条直线,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分割为4个光束时的各光束彼此离散;光检测器,其对所离散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的各光束进行接收并输出检测信号,并且,所述分光部由具备多个倾斜面的至少一个棱镜构成,在所述光检测器配置有对所述第一激光的反射光的各光束和所述第二激光的反射光的各光束进行接收的共用的传感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由将所述第一激光光源所出射的所述第一激光透过并对所述第二激光光源所出射的所述第二激光进行反射的分色镜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部按照使所离散的所述四个光束分别被引至在所述光检测器的光接收面上长方形不同的4个顶角的位置的方式,使所述四个光束的行进方向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散部和所述分光部被一体化。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散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的光轴倾斜地配置的光透过性的平行平板。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拾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散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的光轴倾斜地配置的光透过性的第一和第二板状构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板状构件的任一个或两个上形成有作为所述分光部起作用的倾斜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拾波器装置,其能够顺畅地抑制由杂散光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小型化。该光拾波器装置具有半导体激光器(101);双波长激光器(102);由形成有四个倾斜面的棱镜构成的分光元件(111);变形透镜(112);光检测器(113)。从半导体激光器(101)出射的BD光和从双波长激光器(102)出射的DVD光,通过分色镜(103)使光轴得以整合。BD光和DVD光的反射光被分光元件(111)和变形透镜(112)离散。离散后的BD光的四个光束和离散后的DVD光的四个光束被光检测器(113)上所设置的共用的传感器部接收。由此,无需分别设置与BD光和DVD光分别对应的传感器部,因而能够使光拾波器装置小型化。
文档编号G11B7/13GK102467926SQ20111027926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永富谦司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