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059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盘可装卸的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被使用在播放/刻录⑶_R0M、DVD等信息记录盘的装置的记录盘驱动装置中,搭载驱动这些盘旋转的盘驱动马达。例如,如日本特开2006-19613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薄型的盘驱动马达,包括配置在回转台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盘保持部、配置为可以自由进退的盘保持爪、挤压盘保持爪使其从盘保持部的外周部突出的弹簧部以及配置在盘保持部的外周部的盘抵接部。在将搭载这种薄型的盘驱动马达的盘驱动装置搭载于个人电脑等时,需要将盘驱动装置进ー步薄型化。因此,伴随着盘驱动装置的薄型化,被搭载于盘驱动马达的记录盘与 盘驱动装置的顶板之间的间隙变小。其结果是,当受到外部的冲击时,有导致记录盘与盘驱动装置的顶板接触的可能。并且,有导致对记录盘进行信息的读出或写入发生错误的可能。再则,由于记录盘与顶板接触,可能导致记录盘的损坏。并且,伴随着盘驱动马达的薄型化,构成薄型化盘驱动马达的各个部件在轴向的长度变短。因此,部件间的连接部分的固定面积减小,导致部件间的连接力降低。特别是,由于轴的直径小,作为旋转轴的轴与固定在轴的外周面的转子保持架之间的连接力非常小。因此,由于对马达施加的来自外部的冲击、或装卸盘时施加于轴和转子保持架的连接部分的力,而轴和转子保持架的连接有发生不牢固的可能。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保持轴和转子保持架的连接强度的同时,实现盘驱动装置以及马达的薄型化。本申请所示例的第一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可容纳于具有顶板部的壳体的马达,其特征如下。马达包括静止部以及被支撑为可相对于静止部旋转的旋转部。该旋转部具有轴、转子保持架、卡盘机构以及转子磁鉄,该轴为沿中心轴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该转子保持架具有径向延展的圆盘状的盖部、从盖部的径向外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圆筒部以及从盖部的径向内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内圆筒部,并且该内圆筒部的内周面粘结固定在轴的上部,该卡盘机构具有配置在盖部的上表面的外壳、从外壳朝径向外侧突出且将盘保持为可装卸的多个卡盘爪以及从外壳朝径向外侧延伸且可与盘的中心孔接触的多个调心爪,该转子磁铁固定于外圆筒部的内周面。静止部具有供轴插入的圆筒状的套筒、以及位于比转子磁铁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与转子磁铁径向对置的定子。轴具有插入于套筒中的大径部、以及位于轴的上部且比大径部的外径小的小径部。轴的上端突出至比转子保持架的内圆筒部的上端部以及卡盘机构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小径部与内圆筒部的上端径向重叠。内圆筒部与大径部和小径部之间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本申请所示例的第二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可容纳于具有顶板部的壳体的马达,其特征如下。马达包括静止部以及被支撑为可相对于静止部旋转的旋转部。该旋转部具有轴、转子保持架、卡盘机构以及转子磁鉄,该轴为沿中心轴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该转子保持架具有径向延展的圆盘状的盖部、从盖部的径向外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圆筒部以及从盖部的径向内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内圆筒部,并且该内圆筒部的内周面压入固定在轴的上部,该卡盘机构具有配置在盖部的上表面的外壳、从外壳朝径向外侧突出且将盘保持为可装卸的多个卡盘爪以及从外壳朝径向外侧延伸且可与盘的中心孔接触的多个调心爪,该转子磁铁固定于外圆筒部的内周面。静止部具有供大径部插入的圆筒状的套筒、以及位于比转子磁铁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与转子磁铁径向对置的定子。轴具有插入于套筒中的大径部、以及位于轴的上部且比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小的小径部。轴的上端部突出至比转子保持架的内圆筒部的上端部以及卡盘装置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小径部与内圆筒部的上端部径向重叠。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保持轴和转子保持架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以及马达的薄型化。

图I是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马达的剖视图。图3是卡盘机构的平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的上部附近的剖视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的上部附近的剖视图。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的上部附近的剖视图。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的上部附近的剖视图。符号说明I 盘驱动装置11 壳体Ila顶板部Ilb树脂板2 静止部21 静止轴承单元(套筒)3 旋转部31 轴311大径部312 小径部31a上凹部31b上端部31c中径部32 转子保持架32a 盖部32b外圆筒部[0035]32c内圆筒部32c4内圆筒凹部32c5上端面32d接触部34卡盘机构34a外壳34a2凹陷部90盘Jl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示例的实施方式參照附图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以沿马达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对各部分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定义的上下方向,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搭载至实际的设备时的设置姿势。并且,以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作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盘驱动装置的构成)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I的剖视图。盘驱动装置I为在使可装卸的光盘90 (以下,简称为“盘90”)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同时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的装置。如图I所示,盘驱动装置I包括壳体11、盘托盘12、马达13以及存取部14。壳体11为箱子状。壳体11具有顶板部11a。顶板部Ila为径向延展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件。顶板部Ila为由金属所形成的部件。壳体11将盘托盘12、马达13以及存取部14容纳在其内部。顶板部Ila配置在比盘托盘12、马达13以及存取部14更靠上方的位置。盘托盘12在壳体11的外部和内部之间滑动移动,由此,将盘90搬入以及搬出。容纳在壳体的马达13固定于盘托盘12。盘90被马达13的旋转部3保持,通过马达13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存取部14具有包括光拾取功能的头14a。头14a为光拾取机构。存取部14沿着通过马达13旋转的盘90的记录面移动头14a,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另外,存取部14的头14a也可对盘90的记录面只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的一方。(马达的构成)接着,对上述的马达13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马达13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马达13包括静止部2、旋转部3、安装板4以及电路板5。静止部2固定于安装板4。静止部2具有静止轴承单元21、衬套22、板部23、推力垫片24、预压磁铁25以及定子26。静止轴承单元21为由烧结金属形成的套筒。以下将静止轴承单元21称为“套筒21”。在套筒21浸溃润滑油。套筒21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被后述的轴31插入。套筒21支撑轴31使其为可旋转。衬套22具有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在规定衬套22的贯通孔的面压入固定套筒21。即,在衬套22的内部配置套筒21。衬套22具有衬套圆筒部22a以及位于衬套圆筒部22a下方的固定部22b。衬套22为由金属的切削加工形成的部件。例如,衬套22的材料为黄铜或铝合金等。衬套圆筒部22a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位。衬套圆筒部22a的内周面为所述的规定衬套22的贯通孔的面。即,套筒21压入固定至衬套圆筒部22a的内周面。并且,在衬套圆筒部22a的上部形成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2al。固定部22b从衬套圆筒部22a的下侧的部位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固定部22b形成从固定部22b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内突起22bl以及外突起22b2。内突起22bl配置在比外突起22b2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板部23为由冲压加工形成的板状部件。通过嵌合内突起22bl,板部23的外缘部被固定于衬套22。通过将板部23固定于衬套22,板部23闭塞大致圆筒状的套筒21的贯通孔。板部23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板部凹部23a。板部凹部23a配置在与轴31的下端面轴向重叠的位置。并且,推力垫片24配置在板部凹部23a内。推力垫片24通过与轴31的下端面抵接而轴向支撑轴31。预压磁铁25配置于后述的定子铁心27的鉄心背部27b的上表面。通过将预压磁铁25与后述的转子保持架32的盖部32a轴向对置,在预压磁石25与转子保持架32的盖部32a之间产生磁气吸引力。定子26包括具有多个齿部27a的定子铁心27、以及缠绕于各齿部27a的线圈28。定子铁心27还具有大致圆环状的铁心背部27b。铁心背部27b固定于衬套22的固定部22b。齿部27a从铁心背部27b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多个齿部27a周向等间隔配置。线圈28的下端部与电路板5的上表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对置。旋转部3被支撑为可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旋转部3包括轴31、转子保持架32、转子磁铁33、卡盘机构34以及防拔部件36。轴31为沿中心轴线Jl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件。转子保持架32为固定于轴31并与轴31 —起旋转的部件。轴31的上端部31b突出至比转子保持架31以及卡盘机构34更靠上方的位置。转子保持架32由薄板经冲压加工形成。本实施方式中,薄板是由磁性体形成的。转子磁铁33固定于转子保持架32。转子磁铁33呈大致圆环状。转子磁铁33的内周面成为与定子鉄心27的齿部27a的端面径向对置的磁极面。即,定子26位于比转子磁铁33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与转子磁铁33径向对置。转子保持架32包括盖部32a、外圆筒部32b以及内圆筒部32c。盖部32a为径向延展的圆盘状的部位。在盖部32a的上表面配置后述的外壳34a。外圆筒部32b为从盖部32a的径向外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位。转子磁铁33被保持在外圆筒部32b的内周面。内圆筒部32c为从盖部32a的径向内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部位。内圆筒部32的内周面被粘结固定于轴31的上部。外圆筒部32b的下端部以及转子磁铁33的下端部与电路板5的上表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对置。大致圆环状的载置部件35固定于转子保持架32的上表面。盘90以使其下表面与载置部件35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被载置在盖部32a上。并且,盘90的内周部被保持于卡盘机构34。即,转子保持架32、载置部件35以及卡盘机构34构成保持盘90的保持部。对静止部2的线圈28提供驱动电流,则在定子铁心27的多个齿部27a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部27a与转子磁铁33之间的磁通的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被保持于旋转部3的盘90与旋转部3 —起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安装板4为由冲压加工形成的板状的部件。安装板4支撑静止部2以及电路板5。安装板4被固定于盘驱动装置I的盘托盘12。S卩,马达13安装于盘托盘12。并且,通过外突起22b2被嵌合,马达13固定于安装板4。静止部2、旋转部3以及电路板5的高度位置以安装板4的上表面为基准设定。安装板4是由比电路板5的刚性更高的材料所形成的。例如,安装板4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电路板5配置于安装板4的上表面侧。在电路板5装配用于控制向静止部2的线圈28提供驱动电流的控制电路。图3是卡盘机构34的平面图。卡盘机构34具有外壳34a、多个卡盘爪34b、多个弹性部件34c以及多个调心爪34d。外壳34a配置于盖部32a的上表面。外壳34a由树脂形成。外壳34a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盘状的部件。外壳34a插入至盘90的中心孔。多个卡盘爪34b以及多个弹性部件34c容纳在外壳34a的内部。弾性部件34c配置在卡盘爪34b的径向内側。卡盘爪34b被弹性部件34c向径向外侧挤压。本实施方式中,弾性部件34c采用螺旋弹簧,但也可以不是螺旋弹簧。例如,也可以是橡胶等弹性部件。卡盘爪34b从外壳34a向径向外侧突出。卡盘爪34b通过挤压规定盘90的中心孔的面的上侧边缘,将盘90保持为可装卸。外壳34a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切ロ部34al。切ロ部34al是通过切开外壳34a的外周面而形成的。本实施方式中,切ロ部34al的个数为三个,周向等间隔配置。切ロ部34al的个数也可以不必是三个。卡盘爪34b的前端从切ロ部34al向外壳34a的径向外侧突出。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34c以及卡盘爪34b的个数分别为三个。弾性部件34c以及卡盘爪34b的个数也可以不必是三个。与切ロ部34al —祥,弾性部件34c以及卡盘爪34b分别在周向等间隔配置。并且,多个调心爪34d与外壳34a —体形成。调心爪34d从外壳34a朝向径向外侧延伸。调心爪34d能够与盘90的中心孔接触。通过调心爪34d与盘90的中心孔接触而进行调心使得外壳34的中心与盘90的中心孔的中心一致。本实施方式中,调心爪34d的个数为三个,在周向等间隔配置。调心爪34d的个数也可以不必是三个。如图2所示,防拔部件36固定于盖部32a的下表面。防拔部件36具有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突起部36a、以及从突起部36a的下端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防拔爪部36b。突起部36a位于比凸缘部22al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突起部36a延伸至比凸缘部22al更靠下方的位置。防拔爪部36b的内缘部位于比凸缘部22al更靠下方的位置,且与凸缘部22al在轴向重叠。若旋转部3向上方移动,则突起部36a与凸缘部22al接触。由此,限制了旋转部3沿轴向的移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的上部附近)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31的上部附近的剖视图。在轴31的上部设置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上凹部31a。上凹部31a从轴3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本实施方式中,上凹部31a延伸至轴31的上端部31b。S卩,轴31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311以及比大径部311的外径更小的大致圆柱状的小径部312。大径部311插入至套筒21中。小径部312位于轴31的上部。小径部312配置在大径部311的上側。也就是,上凹部31a由小径部312的外周面以及位于大径部311与小径部312之间的台阶面37所构成。因此,上凹部31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相当于小径部312的外周面。本实施方式中,小径部312延伸至上端部31b。S卩,上端部31b位于小径部311的上側。小径部312与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径向重叠。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粘结固定至轴31的上部。即,在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和轴3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40。更详细地说,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与和内圆筒部32c对置的大径部311以及小径部312的外周面间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40。并且,上端部31b位于比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更靠轴向上侧的位置。S卩,上端部31b与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在径向不重叠。内圆筒部32c具有从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内圆筒凹部32c4。上凹部31a的朝向上方的面,即,大径部311和小径部312之间的台阶面37,位于·比内圆筒凹部32c4的朝向上方的面更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即,内圆筒凹部32c4的下端部位于比小径部312的下端部更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并且,内圆筒凹部32c4的上端部位于比小径部312的下端部更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内圆筒凹部32c4的内部也存在粘接剂40。由此,在比小径部312的下端部更靠下方处的内圆筒凹部32c4的内周面和轴31的外周面的间隙内,即,内圆筒凹部32c4的内周面与大径部311的外周面的间隙内,存在的粘接剂40的体积能够变大。其结果是,在保持轴31的刚性的同吋,能够更加提高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的连接强度。在将转子保持架32固定至轴31的エ序中,使在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涂布了粘接剂40的转子保持架32从轴31的上方向下方移动。由此,轴31的上部插入到转子保持架32。另外,粘接剂40是由涂布机涂布。由于小径部312延伸至轴的上端部31b,在轴31的上部插入至转子保持架时,能够防止粘接剂40附着到轴31的上端部31b。轴31的上端部31b突出至比转子保持架32的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以及卡盘机构34的外壳34a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在顶板部Ila的下表面的与轴31的上端部31b对置的部位配置板状的树脂板lib。即,轴31的上端面与树脂板Ilb在轴向重叠。树脂板Ilb为由树脂形成的部件。由于轴31的上端部31b突出至比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以及外壳34a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即使盘驱动装置I受到外部的冲击,轴31的上端部31b与树脂板Ilb抵接,能够防止盘90与顶板部Ila接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对盘90的信息的读取或写入的错误。并且,也能够防止由于盘90与顶板部Ila接触而导致的盘90的损坏。并且,由于能够防止盘90与顶板Ila接触,能够将盘90的上表面和顶板部Ila的下表面的间隙变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I的薄型化。并且,由于树脂板Ilb由树脂所形成,与轴31与顶板部Ila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噪音的产生。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粘结固定于轴31的上部。具体为,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与轴31的外周面隔着间隙对置。并且,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和轴31的外周面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40。S卩,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与和内圆筒部32c对置的大径部311以及小径部312的外周面间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40。[0081]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在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和大径部311的外周面的间隙中,在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和小径部312的外周面的间隙中也存在粘接剂40。即,不仅在轴向,在径向也能够扩大粘结区域。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的连接强度。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的内周面32cl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径向外侧倾斜。S卩,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的内径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变大。由此,能够增大小径部312和内圆筒部32c之间可保持的粘接剂40的体积。其结果是,能够更加提高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的连接强度。并且,卡盘机构34的外壳34a的内周面压入固定至内圆筒部32c的外周面。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压入固定至轴31的上部时,有内圆筒部32c变形,内圆筒部32c朝向径向外侧凸起的可能。由此,夕卜壳34a压入至内圆筒部32c时,有导致外壳34a破裂的可能。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与轴31的上部粘结固定,能够防止内圆筒部32c的变形。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将外壳34a压入至内圆筒部32c。其结果是,将外壳34a压入 至内圆筒部32c时,能够防止外壳34a破裂。在外壳34a的上表面的径向内端部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大致环状的凹陷部34a2。即,凹陷部34a2也被称为形成于外壳34a的内周面的上端部的大致环状的凹部。凹陷部34a2的下表面位于比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面更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即使粘接剂40流出至比内圆筒部32c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也能够在凹陷部34a2保持粘接剂40,从而能够防止粘接剂40附着于外壳34a的上表面。并且,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的外周面32c2随着朝向上方向径向内侧倾斜。SP,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的外径随着朝向上方逐渐变小。由此,能够增大凹部34a2可保持的粘接剂40的体积。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I以及马达13的薄型化。(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的上部附近)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31的上部附近的剖视图。在轴31的上部设置上凹部31a。上凹部31a从轴3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本实施方式中,轴31的上部在比上凹部31a更靠上侧的位置具有比上凹部31a的外径大的中径部31c。中径部31c的外径比轴31的除上凹部31a以外的部位的外周面小。即,本实施方式中,轴31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311、比大径部311的外径小的大致圆柱状的小径部312以及比大径部311的外径小且比小径部312的外径大的中径部31c。大径部311插入至套筒21。小径部312以及中径部31c位于轴31的上部。小径部312配置在大径部311的上側。中径部31c配置在小径部312的上側。上凹部31a由位于大径部311和小径部312之间的台阶面37、小径部312的外周面以及位于小径部312和中径部31c之间的台阶面38所构成。中径部31c延伸至上端部31b。小径部312与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径向重叠。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粘结固定至轴31的上部。由此,轴31的上部插入至转子保持架32吋,能够防止涂布在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的粘接剂40附着于轴31的上端部31b。轴31的上端部31b突出至比转子保持架32的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以及卡盘机构34的外壳34a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即使盘驱动装置I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轴31的上端部31b与树脂板Ilb抵接,能够防止盘90与顶板部Ila接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对盘90的信息的读取或写入发生错误。并且,能够防止由于盘90与顶板部Ila的接触而导致盘90损坏。并且,由于能够防止盘90与顶板部Ila接触,能够将盘90的上表面和顶板部Ila的下表面的间隙变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的薄型化。[0091]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粘结固定至轴31的上部。具体为,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与轴31的外周面隔着间隙对置。并且,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和轴31的外周面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40。S卩,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与和内圆筒部32c对置的大径部311以及小径部312的外周面间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40。因此,不仅在轴向,在径向也能够扩大粘结区域。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的连接强度。(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的上部附近)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31的上部附近的剖视图。在轴31的上部设置上凹部31a。上凹部31a从轴3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本实施方式中,上凹部31a延伸至轴31的上端部31b。S卩,轴31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311以及比大径部311的外径小的大致圆柱状的小径部312。大径部311插入至套筒21。小径部312位于轴31的上部。小径部312配置在大径部311的上側。上凹部31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相当于小径部312的外周面。本实施方式中,小径部312延伸至上端部31b。小径部312与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在径向重叠。本实施方式中,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压入固定至轴31的上部。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32c3,随着朝向上方向径向内侧倾斜,与位于大径部311和小径部312之间的台阶面37在轴向重叠。在将转子保持架32固定至轴31的エ序中,使转子保持架32从轴31的上方向下方移动。由此,轴31的上部压入至转子保持架32。由于将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通过压入固定至轴31的上部,能够提高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的连接强度。并且,由于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32c3与位于大径部311和小径部312之间的台阶面37轴向重叠,所以能够提高相对于向下侧的荷载而言的轴31和转子保持架31的连接强度。另外,轴31的上端部31b突出至比转子保持架32的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32c3以及卡盘机构34的外壳34a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在顶板部Ila的下表面的与轴31的上端部31b对置的部位配置板状的树脂板lib。由此,即使盘驱动装置I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轴31的上端部31b与树脂板Ilb抵接,能够防止盘90与顶板部Ila接触。并且,由于能够防止盘90与顶板部Ila的接触,能够将盘90的上表面和顶板部Ila的下表面的间隙变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的薄型化。(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的上部附近)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31的上部附近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小径部312延伸至上端部31b。内圆筒部32c具有从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内圆筒凹部32c4。内圆筒部32c在比内圆筒凹部32c4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与大径部311接触的接触部32d。通过将转子保持架32与轴31接触,能够将转子保持架32所携带的静电通过轴31接地。并且,卡盘机构34的外壳34a的内周面压入固定至内圆筒部32c的外周面。压入固定至内圆筒部32c的外周面的外壳34a的内周面与接触部32d径向重叠。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由外壳34a的压入引起的接触部32d的歪斜。本实施方式中,上端部3 Ib位于比内圆筒部32c的上端部更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和轴31的外周面的间隙内存在的粘接剂40蔓至轴31的上端面。并且,内圆筒凹部32c4的下端部位于比小径部312的下端部更靠轴向下方的位置。由此,在保持轴31的刚性的同吋,能够提高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的连接强度。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内圆筒凹部32c4的上端部位于比小径部312的下端部更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增加可保持在内圆筒部32c的内周面和小径部312的间隙内的粘接剂40的量,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粘接剂40附着到轴31的上端面。内圆筒凹部32c4的上端部与位于大径部311和小径部312之间的台阶面37轴向重叠。并且,内圆筒凹部32c4的上端部与位于大径部311和小径部312之间的台阶面37 隔着间隙对置。由此,到粘接剂40硬化为止,能够容易地调整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间的位置。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轴31和转子保持架32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I以及马达13的薄型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示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衬套22为由金属的切削加工所形成的部件,也可由冲压加工形成。这种情况下,衬套22和板部23可以为一体部件。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突起部36a与凸缘部22al接触,限制旋转部3的沿轴向的移动,但通过其他手段限制旋转部3的沿轴向的移动也可以。例如,在轴31的下部设置大致环状的切ロ部,并且在套筒21的下侧配置具有比轴31的外径小且比切ロ部的外径大的贯通孔的大致圆盘状的树脂部件。并且,通过轴31的切ロ部与树脂部件的贯通孔的周围接触,限制旋转部3的沿轴向的移动。上述实施方式所提及的构成,只要不发生矛盾可以适当组合。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于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其可容纳在具有顶板部的壳体,其特征在干, 包括 静止部; 旋转部,其被支撑为可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旋转部包括 轴,其沿中心轴线上下方向延伸,且为圆柱状; 转子保持架,其具有径向延展的圆盘状的盖部、从所述盖部的径向外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圆筒部以及从所述盖部的径向内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内圆筒部,所述内圆筒部的内周面粘结固定在所述轴的上部; 卡盘机构,其具有配置于所述盖部的上表面的外売、从所述外壳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将盘保持为可装卸的多个卡盘爪以及从所述外壳向径向外侧延伸且可与所述盘的中心孔接触的多个调心爪; 转子磁铁,其固定于所述外圆筒部的内周面, 所述静止部具有供所述轴插入的圆筒状的套筒、以及位于比所述转子磁铁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与所述转子磁铁径向对置的定子, 所述轴具有插入于所述套筒的大径部、以及位于所述轴的上部且比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小的小径部, 所述轴的上端突出至比所述转子保持架的所述内圆筒部的上端部以及所述卡盘机构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内圆筒部的上端径向重叠, 所述内圆筒部与所述大径部和所述小径部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小径部延伸至所述轴的上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圆筒部具有从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环状的内圆筒凹部, 所述内圆筒凹部的下端部位于比所述小径部的下端部更靠轴向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圆筒凹部的上端部位于比所述小径部的下端部更靠轴向上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圆筒部在比所述内圆筒凹部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与所述大径部接触的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圆筒部的上端部的内周面随着朝向上方向径向外侧傾斜。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外壳的内周面固定于所述内圆筒部的外周面, 所述外壳的上表面的径向内端部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内圆筒部的上端面更靠下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圆筒部的上端部的外周面随着朝向上方向径向内侧傾斜。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所述外壳的内周面压入固定在所述内圆筒部的外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轴具有比所述小径部的外径大、比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小的中径部, 所述中径部位于所述小径部的上側。
11.ー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包括 权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对所述盘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中的至少一方的存取部; 具有配置在比所述马达更靠上方的位置的顶板部、且将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存取部容纳在其中的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顶板部的与所述轴的上端面对置的部位,配置由树脂形成的板状的树脂板。
13.—种马达,其可容纳在具有顶板部的壳体,其特征在干, 包括 静止部; 旋转部,其被支撑为可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旋转部包括 轴,其沿中心轴线上下方向延伸,且为圆柱状; 转子保持架,其具有径向延展的圆盘状的盖部、从所述盖部的径向外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圆筒部以及从所述盖部的径向内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内圆筒部,所述内圆筒部的内周面压入固定在所述轴的上部; 卡盘机构,其具有配置于所述盖部的上表面的外売、从所述外壳向径向外侧突出且将盘保持为可装卸的多个卡盘爪以及从所述外壳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可与所述盘的中心孔接触的多个调心爪; 转子磁铁,其固定于所述外圆筒部的内周面, 所述静止部具有供所述大径部插入的圆筒状的套筒、以及位于比所述转子磁铁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与所述转子磁铁径向对置的定子, 所述轴具有插入于所述套筒的大径部、以及位于所述轴的上部且比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小的小径部, 所述轴的上端部突出至比所述转子保持架的所述内圆筒部的上端部以及所述卡盘机构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内圆筒部的上端部径向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圆筒部的上端部随着朝向上方向径向内侧倾斜,并且与位于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的台阶面轴向重叠。
15.ー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马达; 对所述盘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中的至少一方的存取部;具有配置在比所述马达更靠上方的位置的顶板部、且将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存取部容纳在其中的壳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顶板部的与所述轴的上端面对置的部位,配置由树脂形成的板状的树脂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部具有轴、转子保持架、卡盘机构以及转子磁铁。静止部具有套筒以及定子。轴具有插入于套筒的大径部以及位于轴的上部且比大径部的外径小的小径部,轴的上端突出至比转子保持架的内圆筒部的上端部以及卡盘机构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小径部与内圆筒部的上端径向重叠,内圆筒部与大径部以及小径部之间的间隙内存在粘接剂。通过本实用新型,在保持轴和转子保持架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以及马达的薄型化。
文档编号G11B17/02GK202663220SQ20122024417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市村和哉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