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532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频信息、视频信息或通常数据记录或读取用的记录媒体,特别是以光作为媒体进行信号记录读取用的光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以往,以可通过激光读取记录信号的方式构成光盘。这种光盘,分别在其表里设定有信号记录区。
可是,最近开发出了用小型(直径为12cm左右)进行高密度记录的视频光盘。在这种小型高密度视频光盘中,从光盘中心到记录开始区域的大部分平坦部分都作为夹持区域(由光盘夹持机构夹住并保持的部分)使用的。由于这种原因,将光盘载置在转盘上并由夹持器夹持住时,该平坦部分具有相对于光学系统作为光盘基准面的功能。
在这种光盘中,采用粘贴以往标记的标注手段时,存在下述问题。
a.在高密度光盘中,由于允许光盘倾斜的角度大幅度地变小,即使光盘产生微小的倾斜,也会使读取信号极大恶化,但是,利用上述的标注手段时,粘贴在夹特区域的薄片或印刷墨等的凹凸很容易引起光盘的倾斜。
b.由于夹持区域的面积受到了限制,因此,就需要在该区域中进行薄片的粘贴或印刷。将这种光盘载置在转盘上并由夹持器夹特使用的场合,特别在启动时,夹持器因滑动等很容易擦伤标注面,使标注不易辨认,而且,还会使夹持区域的基准面倾斜、标注被剥离等。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维持光盘中心孔周围平坦面中的标注手段的鲜明标注状态的光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维持鲜明标注状态、并且即使设置前述的标注手段也不会对夹持器用基准面产生负面影响的光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将在带中心孔的环形透光性光盘基板的一个记录面上设有反射膜的第一和第二光盘,通过使前述反射膜一侧相互对置并通过粘接层使其一体化而构成复合光盘,包括
与设置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至少一个基板的中心孔周围的夹持器相对的部分的内表面;通过印刷或粘贴而设置在前述内表面上的标注手段;位于前述标注手段和另一基板之间的遮光性的前述粘接层。
采用上述手段时,由于通过印刷或粘贴的标注手段位于光盘的内部,因此,夹持器与转盘之间的摩擦等不会使标注手段剥离,也不会将其损伤,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鲜明的标注。特别是,由于对应于该标注手段的部分的粘接层是遮光性的,通过从里侧的光不难看见鲜明的标注。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将在带中心孔的环形透光性光盘基板的一个面上设有反射膜的第一和第二光盘,通过使前述反射膜一侧相互对置并通过粘接层使其一体化而构成复合光盘,包括通过在至少一个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的前述中心孔周围部分沿厚度方向洼进而形成的凹部;通过印刷或粘贴而设置在前述凹部底面上的标注手段。
采用上述手段时,由于从位于粘贴的光盘内部位置的反射膜一侧,通过印刷或粘贴设有标注手段,因此,即使上述孔周围平坦部分用作夹持器的基准面时,也不会影响标注手段的显现,夹持器与转盘之间的摩擦等不会使标注手段剥离,也不会将其损伤,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鲜明的标注。特别是,由于在凹部的底部通过印刷或粘贴设置标注手段,即使印刷厚度及薄板厚度有标准离差,也不会引起夹特区域变形。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光盘的平面图。
图1B是图1A复合光盘的断面图。
图1C是图1B复合光盘的局部放大图。
图1D是表示复合光盘与夹持器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另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7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8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复合光盘的平面图。
图8B是图8A复合光盘的断面图。
图8C是图8B复合光盘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11A是本发明复合光盘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1B是图11A复合光盘的断面图。
图12A是再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2B是图12A复合光盘的断面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复合光盘制造方法一实施例的工艺过程的示意图。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复合光盘制造方法另一实施例的工艺过程的示意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复合光盘制造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复合光盘制造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复合光盘效果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5效果的倾斜检测曲线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5效果的倾斜检测曲线图。
以下,参照附图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图1中,图1A是平面图,图1B是断面图,图1C是局部放大图。其中,符号11、12分别表示直径相同并具有中心孔10的第一和第二光盘。该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分别在环形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一面上设置有反射膜11b、12b。而且,反射膜11b、12b上设置有保护膜11c、12c。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其反射膜11b、12b一侧相互对置、并通过粘接层13粘接在一起,构成复合光盘100。
复合光盘100的外观如图1A所示,由从外周侧的无信号区域101、信号记录区域102、夹持区域103、边缘部104及中心孔部10组成,特别是在这种复合光盘100的场合,夹持区域103具有标注部的机能,该标注部位于对应于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上述夹持区域103的位置,并通过在其内部一侧设置有标注部件11d、12d来实现,在其外表面分别标注出可以辨认的文字、图形或记号等。
下文叙述各部件的材料和尺寸等。
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材料是聚碳酸脂、丙烯基或玻璃等。粘接层13通过热熔(例如东亚合成化工工业制PPET2009),使其厚度大约为10~30μm。光反射膜11b、12b的材料是氧化铝等,其厚度约为0.1μm。保护层11c、12c是紫外线硬化涂料(例如声化学SK5000)等,其厚度约为5~15μm。而粘接层13的材料最好具有耐湿性。
上述标注部件11d、12d,是通过在原有薄板上粘贴印刷标记或者在光盘基板上直接印刷而形成的。并且,也可以进行涂敷,还可以通过雕刻进行标注。
位于标注部件11d、12d之间的粘接剂,可以在有遮光性的粘接剂中选择。这是因为在光透过该粘接剂时,很难看见标注部件上的文字及图形。
采用上述光盘,由于通过印刷或粘贴所得到的标注手段位于光盘内部,光盘与夹持器及转盘之间的摩擦等不会剥离标注手段,也不会将其擦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得到鲜明的标注。特别是,由于对应于该标注手段的粘接层具有遮光性,利用来自里侧的光就不难看见该标注手段,因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由标注部件所标注的文字及图形。
图1D示出了复合光盘100载置在转盘121上、夹持器120压住光盘夹特区域的状态。
下文,涉及到需要考虑标注部件11d、12d设置的情况。即是说,印刷标注部件11d、12d的场合,在通过胶片印刷时,即使多色彩也可以将厚度压到15μm左右,但是一般使用丝网漏印法时,由于色彩数目增多,厚度为40~50μm或该数值以上。
因此,如图2、图3所示,在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本体上,从内表面一侧形成凹部11e、12e,作为标注部形成部分,标注部件11d、12d埋设在这里。由此,印刷厚度较厚时也毫无问题,可以很好地发挥标注效果。
但是,在大多数场合,在夹持区域与信号记录区域开始位置之间,都设有原模(制造时形成信号穴的部件)和原模护套的边界,同时,在该边界部分设置有环状凸部11f、12f。设置该环状凸部11f、12f的目的是在制造过程中光盘层叠时保护信号面。
当光盘形成有上述环状凸部11f、12f时,上述环形凸部是在形成光盘基板11a、12a时,使基板内表面一侧与有凸部的“模”相接触而形成的。这样,在形成环状凸部11f、12f的同时,由于很容易形成上述的凹部11e、12e,因此,不需要设置专门工序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光盘11、12分别设有保护膜11c、12c,然而,在本发明的复合光盘100中,由于反射膜11b、12b一侧相互对置,并通过粘接层13一体化,因此,可以象图4、图5所示那样不设保护膜11c、12c。由此,可以省去制造过程中制造保护膜11c、12c的工序。图4、图5分别示出了图2、图3所示实施例中省去了保护膜的实施例。并且,各个实施例中相同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其说明省略。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盘,从位于粘接的光盘内部的反射膜一侧,通过印刷或粘贴设有标记手段,因此,即使该标记手段的外表面部分为基准面,用作夹持区域,也不会影响标记手段。此外,夹持器与转盘间的摩擦等不会剥离标记手段,也不会将其擦伤,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维持鲜明的易看到的标注。
有关标注部的标注内容,可以是A面、B面的识别,表示记录信息内容的题目(标题等的文字、图形),制造厂家,制造编号等。
图2至图5所示的凹部11e、12e的边缘是尖锐状的,但是,也可以象图6、图7所示那样,将凹部11e、12e的边缘做成弯曲状。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图8中,图8A是平面图,图8B是断面图,图8C是局部放大图。其中,符号11、12分别表示直径相同并具有中心孔10的第一和第二光盘。该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分别在环形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一面上设置有反射膜11b、12b。而且,反射膜11b、12b上设置有保护膜11c、12c。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其反射膜11b、12b一侧相互对置、并通过粘接层13粘接在一起,构成复合光盘100。
复合光盘100的外观如图8A所示,由从外周侧的无信号区域101、信号记录区域102、夹持区域103、边缘部104及中心孔部10组成,特别是在这种复合光盘100的场合,夹特区域103具有标注部的机能,该标注部位于对应于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上述夹持区域103的位置,并通过在其内部一侧设置有标注部件11d、12d来实现,在其外表面分别标注出可以辨认的文字、图形或记号等。
进一步,在这种光盘上,在夹持区域103一部分外表面一侧形成有环状突出的透镜部11x、12x,用于将上述标注部件11d、12d标注的内容放大到可以看见的程度。
各部件的材料和尺寸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此外,在设置标注部件11d、12d时,需要考虑如下情况。即是说,印刷标注部件11d、12d的场合,在通过胶片印刷时,即使多色彩也可以将厚度压到15μm左右,但是一般使用丝网漏印法时,由于色彩数目增多,厚度为40~50μm或该数值以上。
因此,如图9、图10所示,在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本体上,从内表面一侧形成凹部11e、12e,作为标注部形成部分,标注部件11d、12d埋设在这里。由此,即使印刷厚度大也无问题,可以很好地发挥标注效果。
但是,在大多数场合,在夹持区域与信号记录区域开始位置之间,都设有原模(制造时形成信号穴的部件)和原模护套的边界,同时,在该边界部分设置有环状凸部。设置该环状凸部的目的是在制造过程中光盘层叠时保护信号面。于是,当光盘形成有上述环状凸部时,上述凸部是在形成光盘基板11a、12a时,使基板内表面与具有凸部的“模”相接触来形成的。这样,在形成环状凸部的同时,由于很容易形成上述的凹部11e、12e,因此,不需要设置专门工序来实施。此外,环状凸部的结构是,即可以兼作前述透镜部11x、12x,因此不必增设用于透镜部11x、12x的专门制造工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其它种种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图8C、图9)中,第一、第二光盘11、12分别设有保护膜11c、12c,然而,在本发明的复合光盘100中,由于反射膜11b、12b一侧相互对置,并通过粘接层13一体化,因此,可以象图10所示那样不设保护膜11c、12c。由此,可以省去制造过程中制造保护膜11c、12c的工序。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有效地将标注手段外表面一侧用作夹持区域,透镜部11x、12x形成在对应于该标注手段外周侧的位置,不言而喻,也可以形成在例如用虚线表示的对应于内周侧的位置,设置的位置及数量只要与标注手段对应,可以任意选择,因此,透镜部可设在标注手段外表面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标注手段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数个透镜,透镜部之间可以用作保持光盘的夹持区域。一旦形成这种夹持区域,夹持器便可以自动地装在透镜部之间, 利于在读取装置中对光盘定位。这里,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其说明省略。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盘,从位于粘接的光盘内部的反射膜一侧,通过印刷或粘贴设有标记手段,因此,即使该标记手段的外表面部分为基准面,用作夹持区域,也不会影响标记手段。此外,夹持器与转盘间的摩擦等不会剥离标记手段,也不会将其擦伤,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维持鲜明的易看到的标注。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光盘,借助于透镜部11x、12x的作用,可以很容易从外部看见标注内容。
图11A、 图11B示出了本发明光盘的再一实施例。
图11A是平面图,图11B是断面图。在该实施例中,在标记手段的外周侧还设置有标记手段。象先前的实施例那样,在内周侧设置标注部件11d、12d,然而在外周侧还设置有标注部件11g、12g。
图12A、图12B示出了本发明光盘的再一实施例。
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是断面图。在该实施例中,光盘是只能从一面读取信息的光盘,只在第二光盘12上记录信号,第一光盘11一侧仅用作透明基板。在这种场合,第一光盘11一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标注部件11h。
下文叙述上述光盘的制造方法。
图13A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造工艺过程,图13B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制造工艺过程。
在本发明中,关于复合光盘,是把具有中心孔的环形透光性基板一个面上设有反射膜的第一和第二光盘,通过反射膜一侧相互对置并借助粘接层一体化而形成的。在该复合光盘中,通过从内部反射膜一侧的印刷或粘贴,在前述中心孔周围部分设置标记手段,因此,粘贴工序可以在设置标记手段例如、标记印刷工序之后进行。
即,在图13A中,将以记录方式形成有作为预先记录信息的穴的金属模(称作原模),安装在注射模塑成形机等的树脂成形机上,把透明的聚碳酸脂、丙烯基等塑料,做成以高精度转印形成有原模穴的圆形板(步骤S11)。接着,采用溅射或真空镀敷等方法,将铝等金属附着在该圆形板的形成有穴的面上,形成反射膜(步骤S12)。然后,利用旋转器等将防损伤及氧化的紫外线硬化树脂等涂敷在反射膜的表面上,形成保护膜(步骤S13)。分别制作上述的第一、第二光盘,随后,在预定位置(夹持区域的内表面一侧)进行标记印刷(步骤S14)。在进行这种印刷之后,再进行粘贴(步骤S15)。在粘贴中,在各个光盘的粘贴面上,首先利用滚涂等涂敷称作热熔的热塑性粘接剂,使涂敷面彼此对接在一起,通过按压形成一枚复合光盘。图13B的实施例,是省去保护膜制造工序的实施例。
这里,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及装置时,下文叙述的技术也尤其适用于两枚光盘粘贴的场合。
如图14A所示,粘贴(压接)装置具有与光盘直径基本相同或大于光盘直径的上下圆板状压接板210、220,在该压接板210、220的内侧,设置有挤压第一及第二光盘外表面一侧的圆板状弹性部件211、221。并且,在该弹性部件211和221之间搬送夹有粘接层13的第一及第二光盘11和12。下侧压接板220固定在支撑台(图中未示)上,上侧压接板210安装在上下机构上,并缓缓下降以夹持光盘构件。
该装置中的弹性部件211和221的结构是,该两个弹性部件的分别对应于光盘标注部件11d、12d的部分21a、22a,采用与其它部分21b、22b不同的材料构成。即是说,对应于标注部的部分,由由硅橡胶等比较软的材料(例如硬度JISA40)组成,其它部分即除标注部之外的部分,由EP橡胶等比较硬的材料(例如硬度J1SA65)组成。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120mm的光盘来说,粘贴时的压接力为2~3kg/cm2、压接时间为3秒比较合适。
压接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的装置,采用图14B所示的装置,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即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在压接板210、220的光盘一侧表面上,在对应于标注部的位置,形成环状凹部21d、22d(深度约0.1mm)。然后,在压接板210、220与光盘之间,设置弹性薄板(例如第一雷斯股份公司制的CIEGAL 7355-OFF、1.35mm)212、222。在这种状态下,光盘构件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夹持压接。采用该方法及装置,也能得到与前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如上文所述,标注部因下文要叙述的原因,压接时的夹持压力与其它部分相比比较弱。即是说,标注部在进行丝网印刷、打印、模印时,待墨干后,在例如采用紫外线硬化型墨的场合,印刷后通过紫外线照射,使墨硬化。接着,采用滚涂等将热熔等粘接剂涂敷在两枚光盘上,将涂有该粘接剂的涂敷面彼此对接,进行上述的压接处理。这里,标注部墨层部分的厚度变厚,由墨产生了文字等的凹凸。因此,压接处理过程中,用硬度一样的硬弹性部件挤压时,该凹凸显现在光盘的标注部外表面上。然而,这一部分也象前述那样,对于小型光盘来说,作为基准面的夹持区域的平坦性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本发明中,弹性部件的结构或压接板的结构做得相当精致,使上述的凹凸不展现在光盘的表面。
图15示出了本发明采用例如印刷方法在夹持区域全周约一半的部位设置标记(厚度50μm、面积3mm2)的场合(里面印刷)与以往设置的场合(表面印刷)倾斜不同的比较状况。图16、图17示出了螺旋(随着光盘的转动测定器沿半径方向的移动)位移从半径22mm到半径58mm的曲线,图16表示的是里面印刷的光盘,图15表示的是表面印刷的光盘。在图15中,r为光盘的半径位置,“幅”指的是半径为30mm和50mm的所测光盘转动一圈中倾斜的变动幅度。从上述的表格及曲线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里面印刷,这种变动幅度特别小。这样,光盘很难发生微小的倾斜,对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可有效地进行良好的信号读取。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埋设在光盘中心孔周围的光盘内部的标注手段,可以保持稳定鲜明的标注状态。此外,标注手段不会对用作夹持的基准面产生不利影响。
本发明可以有效地用于光盘的制造及销售、利用光盘进行记录、读取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等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构件,将在带中心孔(10)的环形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至少一个记录面上设有反射膜(11b、12b)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通过在前述反射膜(11b、12b)一侧夹有粘接层(13)使其一体化而构成复合光盘(100),其特征是,该光盘构件包括与设置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至少一个基板的中心孔(10)周围的夹持器相对的部分(103)的内表面;通过印刷或粘贴而设置在前述内表面上的标注手段(11d);位于前述标注手段(11d)和另一基板之间的遮光性的前述粘接层(13)。
2.一种光盘构件,将在带中心孔(10)的环形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至少一个记录面上设有反射膜(11b、12b)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通过在前述反射膜(11b、12b)一侧夹有粘接层(13)使其一体化而构成复合光盘(100),其特征是,该光盘构件包括通过在至少一个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中心孔(10)周围部分沿厚度方向洼进而形成的凹部(11e、12e);通过印刷或粘贴而设置在前述凹部(11e、12e)底面上的标注手段(11d、12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在前述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的反射膜(11b、12b)的上面形成保护膜(11c、12c),前述的粘接层(13)位于该保护膜(11c、12c)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前述的粘接层(13)直接设置在前述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的反射膜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在前述标注手段的外周位置,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的外侧表面形成环状凸部(11f、12f),并在对应于该凸部的内侧表面形成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设置有前述标注手段(11e、12e)部分的外表面,是夹持光盘用的夹特区域(10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前述标注手段(11e、12e)能够表示至少相当于记录信息标题的文字或是从外部能够读取的记号。
8.一种光盘构件,将在带中心孔(10)的环形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至少一个记录面上设有反射膜(11b、12b)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通过使前述反射膜一侧相互对置并通过粘接层(13)使其一体化而构成光盘(100),其特征是,在前述中心孔(10)的周围的部分,并从光盘内部的前述反射膜(11b、12b)一侧的表面,通过印刷或粘贴设有标注手段(11d、12d),在对应于该标注手段(11d、12d)的上述中心孔周围外表面一侧的一部分上,形成向上隆起的透镜部(11x、12x),在邻接于该透镜部(11x、12x)的位置,设置有实际上是平坦的夹持区域(1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前述透镜部(11x、12x),是在前述外表面一侧做成环状的,并且位于对应于前述标注手段(11d、12d)内周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前述透镜部(11x、12x),是在前述外表面一侧做成环状的,并且位于对应于前述标注手段(11d、12d)内周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邻接前述透镜部(11x、12x)的区域是用于夹持光盘的夹持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构件,其特征是,在前述外表面一侧,在分别对应于标注手段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位置,设置有数个前述的透镜部(11x、12x),这些透镜部之间是用于夹持光盘的夹持区域。
13.一种光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形成带有中心孔(10)的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成型步骤(S11),在该步骤中,通过原模将记录信息的穴转印到设定在该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半径方向中间区域的记录区域中;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穴表面一侧设置反射膜(11b、12b)的步骤(S12);在设置有前述反射膜(11b、12b)的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面上,在对着前述中心孔(10)周围的夹持区域部分,通过印刷或粘贴设置标注部(11d、12d)的步骤(S14);将设有上述标注部(11d、12d)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以使前述反射膜(11b、12b)一侧相互对置的方式并通过粘接剂(13)粘贴在一起的步骤(S15)。
14.一种光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形成带有中心孔的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成型步骤(S11),在该步骤中,通过原模将记录信息的穴转印到设定在该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半径方向中间区域的记录区域中;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穴表面一侧设置反射膜(11b、12b)的步骤(S12);在前述反射膜(11b、12b)上面设置保护膜(11c、12c)的步骤(S13);在设置有上述保护膜(11c、12c)的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面上,在对着前述中心孔(10)周围的夹持区域部分,通过印刷或粘贴设置标注部(11d、12d)的步骤(S14);将设有上述标注部(11d、12d)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以使前述反射膜(11b、12b)一侧相互对置的方式并通过粘接剂(13)粘贴在一起的步骤(S15)。
15.一种光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形成带有中心孔(10)的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并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中心孔(10)周围部分沿厚度方向洼进而形成凹部(11e、12e)的成型步骤(S11),在该步骤中,通过原膜将记录信息的穴转印到设定在该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半径方向中间区域的记录区域中;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穴表面一侧设置反射膜(11b、12b)的步骤(S12);在设置有上述反射膜(11b、12b)的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凹部(11e、12e)的底面上,通过印刷或粘贴设置标注部(11d、12d)的步骤(S14);将设有上述标注部(11d、12d)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以使前述反射膜一侧相互对置的方式并通过粘接剂(13)粘贴在一起的步骤(S15)。
16.一种光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形成带有中心孔(10)的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并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中心孔(10)周围部分沿厚度方向洼进而形成凹部(11e、12e)的成型步骤(S11),在该步骤中,通过原模将记录信息的穴转印到设定在该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半径方向中间区域的记录区域中;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穴表面一侧设置反射膜(11b、12b)的步骤(S12);在前述反射膜(11b、12b)上面设置保护膜(11c、12c)的步骤(S13);在设置有上述保护膜(11c、12c)的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前述凹部(11e、12e)的底面上,通过印刷或粘贴设置标注部(11d、12d)的步骤(S14);将设有上述标注部(11d、12d)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以使前述反射膜(11b、12b)一侧相互对置的方式并通过粘接剂(13)粘贴在一起的步骤(S15)。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之一所述的光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形成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的步骤(S11)中,在对应于前述标注部(11d、12d)的外表面一侧一部分上,形成作为间隔的环状凸部(11f、12f)。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之一所述的光盘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形成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的步骤(S11)中,在对应于前述标注部(11d、12d)的外表面一侧的一部分上,形成具有兼作间隔和透镜部的机能的环状凸部。
19.一种光盘制造装置,是压接装置,预备如下的第一及第二光盘,该第一及第二光盘是形成带有中心孔的透光性光盘基板,通过原模将记录信息的穴转印到设定在该透光性光盘基板的半径方向中间区域的记录区域中,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的前述穴表面一侧设置有反射膜,在设有该反射膜的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的前述中心孔周围部分的反射膜一侧,通过印刷或粘贴设置有标注部,分别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光盘的前述反射膜一侧涂敷粘接剂,使其相互粘贴在一起,其特征是,在该压接装置中,在从外侧挤压前述第一和第二光盘的第一和第二压接板(210、220)彼此相对的面一侧,设置有弹性部件(211、221),该弹性部件(211、221)的对应于前述标注部(11d、12d)的部分,是利用较其它部分软的材料构成的。
20.一种光盘制造装置,是压接装置,预备如下的第一及第二光盘,该第一及第二光盘是形成带有中心孔的透光性光盘基板,通过原模将记录信息的穴转印到设定在该透光性光盘基板的半径方向中间区域的记录区域中,在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的前述穴表面一侧设置有反射膜,在设有该反射膜的前述透光性光盘基板的前述中心孔周围部分的反射膜一侧,通过印刷或粘贴设置有标注部,分别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光盘的前述反射膜一侧涂敷粘接剂,使其相互粘贴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光盘制造装置具有在从外侧挤压前述第一和第二光盘的第一和第二压接板(210、220)彼此相对的面一侧及在对应于前述标注部(11d、12d)的部分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环状凹部(21d、22d);沿着前述第一和第二压接板(210、220)彼此相对的面并以覆盖住前述凹部的形式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弹性薄板(212、222),所述光盘制造装置将前述第一和第二光盘夹持在该第一和第二弹性薄板之间,进行压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不会对用作夹持器基准面的光盘中心孔周围的标注手段产生负面影响,能够稳定地维持该标注手段的鲜明标注状态。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将在带中心孔10的环形透光性光盘基板11a、12a的一个面上设有反射膜11b、12b的第一和第二光盘11、12,通过使前述反射膜一侧相互对置并通过粘接层13使其一体化,构成复合光盘100。在这种场合,在中心孔10周围的平面部分,从前述反射膜一侧通过印刷或粘贴设置有标记手段11d、12d。
文档编号G11B7/26GK1148898SQ96190201
公开日1997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6日
发明者入江英之, 萩尾刚志, 天野南, 森干央, 富田尚志, 柿沼敬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Em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