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设备与再现方法

文档序号:674626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再现设备与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现设备与再现方法,具体地说,涉及再现设备与再现方法中,为从记录媒体读出数据而移动用于从记录媒体预定轨道预定扇区读出数据的读取单元的读取位置。
目前,广泛地使用诸如袖珍盘类的光盘,盘上记录着数字数据。在这样的光盘上,将数据记录在沿盘上环线方向形成的多个轨道的每个扇区上。还给所述多个扇区中的每一个设置了扇区地址。
当使用光学头再现光盘上所记录的数据时,使激光照在光盘各轨道上所形成的凹坑中,这些凹坑与正被传送的存储数据对应地被定位。从盘上凹坑处反射的光经光电转换,以便读出各扇区所存的数据。
光学头适于由譬如驱动电机沿光盘的径向方向,从而沿垂直于光盘各环形轨道的切线的方向移动。因此,当要连续从位于不同轨道上的各扇区读出数据时,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控制电路计算将所述光学头移至具有下一个要被读出的扇区的轨道处所必须移动的轨道数。由表示光学头当前位置的扇区地址和下一个要被读出的扇区的另一个扇区地址进行这种计算。然后以所需的轨道数移动所述光学头。
下面将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描述一个计算光学头所要移动距离的实例。
首先在步骤S1,从目标扇区计算包含目标扇区St的目标轨道的轨道编号Tt。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按以下方法计算所示目标轨道的轨道编号Tt。
首先,以r表示沿着磁盘半径到具有目标扇区地址的目标轨道Tt的距离。以r0表示沿着磁盘半径从当前轨道到具有基准扇区Sr(程序区起点)的基准轨道的距离。以Tp表示轨道间距,以V1表示光盘的转速(线速度),并以fs表示扇区频率。位于半径r处的轨道的扇区编号Sn(扇区编号)由表达式(1)表示Sn=2πr×fs/V1(1)在一则优选实施例中,例如,其中光盘为DVD(数字通用盘),将r0定为24.00mm,并将Tp定为0.74μm,而对单层盘来说将V1定为3.49m/s,但对双层盘来说定为3.84m/s。
此外,用k表示从具有基准扇区地址Sr的轨道到具有目标扇区地址Sr的轨道的轨道数目,则从当前轨道到具有目标扇区地址St的轨道的半径r由表达式(2)表示r=r0+k×Tp(2)于是,具有基准扇区地址Sr的轨道和第N个轨道之间所包含的扇区总数S由表达式(3)表示S=ΣK=0N-1Sn]]>=ΣK=0N-12πfs(r0+KTP)VI]]>=2πfsVI{Nr0+N(N-1)TP2}-----(3)]]>表达式(3)是一个关于N的二次方程,可将其改写成表达式(4)π×fs×Tp×N2+π×fs×(2r0-Tp)×N-V1×S=0(4)然后,解此关于N(轨道数)的方程(表达式(4)),N由表达式(5)表示N=-πfs(2I0-TP)+{πfs(2r0-TP)}2+4πfsTPVIS2πfsTP]]>=2r0-TP2TP+2r0-TP2TP+VISπfsTP------(5)]]>在此,由于到具有基准扇区的轨道的半径r0比Tp大得多(r0>>Tp),所以可由表达式(6)近似表示NN=-r0TP+(r0TP)+VISπfsTP------(6)]]>因此,由于目标轨道的轨道号Tt等于基准轨道与目标轨道间的轨道数,Tt=-r0TP+(r0TP)2+VIStπfsTP-----(7)]]>因此,可用这种方法计算包含下一个要读取的轨道的轨道号Tt。应予说明的是,由所述的轨道号Tt,可依表达式(8)计算该轨道上的扇区号SnSn=2πfs{r0+(Tt-1)TP}VI--------(8)]]>继而在步骤S2,由当前扇区的当前扇区地址Sc,可依据表达式(9)计算当前扇区Sc所在的当前轨道的号TcTc=-r0TP+(r0TP)2+VISCπfsTP------(9)]]>继而在步骤S3确定下次要读取目标扇区St所在的目标轨道的号Tt是否大于当前扇区Sc所在的当前轨道的号Tc。如果确定目标轨道的号Tt大于当前轨道的号Tc,则在步骤S4将光学头的移动方向设定为向着光盘最外环的正向方向。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确定目标扇区St所在的目标轨道的号Tt等于或小于当前扇区Sc所在的当前轨道的号Tc,则在步骤S5将光学头的移动方向设定为向着光盘最内环的相反方向。
在步骤S6,下次要读取的目标扇区St所在的目标轨道号Tt与当前扇区Sc所在的当前轨道号Tc之间差的绝对值|Tt-Tc|确定光学头所要移动的轨道数目。
在步骤S7,确定移动的轨道数是否为0。如果确定移动的轨道数为0,则停止读出位置的移动。如果确定移动的轨道数不为0,则在步骤S8使光学头移动如步骤S6中所确定的适当轨道数。此后,控制返回步骤S1,以便能够确认已达到目标轨道。如果确定当前轨道号Tc等于目标轨道号Tt,则不再进行移动。但若Tc不等于Tt,重复进行光学头的移动,直至Tc等于Tt。
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在移动光学头时可能发生错误,所以反复实行轨道转移,直至光学头到达目标轨道Tt。
然而,上述方法是有缺陷的。由于要对每个所需的轨道转移及光学头的移动都要根据表达式(7)或(9)的计算光学头当前位置处的当前轨道号Tc、光学头目标处的目标轨道号Tt,以及因此所需的光学头的移动,而所述每个表达式都述一个包含平方根的复杂表达式,所以要花长时间计算移动的轨道数。因此,难于将光学头高速移至目标轨道的正确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和设备用以将光学头从当前轨道移到目标轨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和设备,用以快速地将光学头从当前轨道移到目标轨道。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和设备,利用不同的公式,根据所需的移动量计算所需的移动量,用以快速地将光学头从当前轨道移到目标轨道。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和设备,利用简单的表达式,确定在所需移动量较小情况下光学头的移动量,用以将光学头从当前轨道移到目标轨道。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和设备,选择特别的公式,根据光学头要被移动的距离确定光学头的移动量,用以将光学头从当前轨道移到目标轨道。
通过结合附图详细叙述,将使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点愈加明显和愈加清晰。
一般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再现记录媒体上所存储的记录数据的再现设备。所述再现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它利用有关从当前扇区(和轨道)到目标扇区(和轨道)距离的多个计算公式之一,计算光学头在从当前扇区移至下次要读取的目标扇区时应移动的轨道数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再现方法,其中利用有关从当前轨道到包含目标扇区的目标轨道距离的多个计算公式之一,计算光学头的位置在从当前轨道移至下次要读取的目标轨道时所要移动的轨道数目。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包含控制装置的再现设备。当光学头的位置要从当前轨道改变到包含下次要读取的目标扇区的目标轨道时,控制装置计算光学头应该移过的轨道数目是否使光学头留在这样的轨道范围内,其中目标轨道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至少近似等于当前轨道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如果这样的话,则根据一个简单的公式(Tj=|St-Sc|/Sn),计算光学头必须移动的轨道的数目Tj,在所述的公式中,用St表示下次要读取的目标扇区地址,用Sc表示当前扇区地址,并用Sn表示在当前轨道和目标轨道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再现方法,其中要使光学头的位置从当前轨道改变到包含下次要读取的目标扇区的目标轨道。如果光学头要移过的轨道数使该光学头留在这样一个轨道范围内,其中目标轨道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至少近似等于当前轨道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则依计算公式(Tj=|St-Sc|/Sn)计算光学头所应移过的轨道数Tj,其中用St表示下次要读取的目标扇区地址,用Sc表示当前扇区地址,并用Sn表示在当前轨道和目标轨道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
因此,本发明包含几个步骤,和这些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其它每一个步骤的关系,而且所述设备使适于实现这些步骤的结构特征、元件组合及部件的布置具体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举例说明这些,本发明的范围将被示于各权利要求中。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成的再现设备的方框图;图2是说明图1再现设备在光学头的位置将被移动情况下工作过程的流程图;图3是说明计算光学头所需移过轨道数的流程图;图4是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成的再现设备的方框图;图5是说明图4再现设备在光学头的位置将被移动情况下工作过程的流程图;图6是说明现有技术光学头移动方案的流程图。
首先参照图1,它描述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成的再现设备。光学头1(读出装置)将激光束照射到光盘101上。光盘101能根据其上所存储的数据可选择地反射该激光束。然后光学头1对从光盘101反射的激光进行光电转换,并根据从识别所述选择反射光的图样的解调电路2所得的信号输出一个RF信号。另外,光学头1根据由伺服控制器7所加给的控制信号调整其中所设物镜(未示出)离光盘101的距离。
解调电路2以二进制方式将来自光学头1的RF信号数字化,对该二进制数字化的数据进行错误修正,然后把再现的数字化数据输出给扇区地址检测电路3。
扇区地址检测电路3从加给它的数字化数据中提取记录有待读数字化数据的当前扇区地址。于是,要从中读取数据的当前扇区地址Sc被包含于该数据内。当前扇区地址在被扇区地址检测电路3抽取之后输入至系统控制器6(控制装置)。进而,扇区地址检测电路3将得到的数字化数据输出给信号处理电路(SPC)4。
信号处理电路4对得到的数字化数据进行预定的处理(如压缩数据的解压等),并在此处理之后,将数据输出给数据输出电路(DOS)5。进而,作为例子,将多路数据记录在光盘101上,信号处理电路4响应预定的调整,选择所述多路数据之一,并将所选数据的地址(扇区地址)输出给系统控制器6。
数据输出电路5受系统控制器6的控制,并将来自信号处理电路4的数据输出给预定的接收电路(未示出)。系统控制器6响应由扇区地址检测电路3提供的扇区地址Sc和从输入装置10相应于用户的设置提供的信号,使伺服控制器7控制驱动系统(主轴电机8、磁头驱动电机9等)。
随着受到系统控制器6的指令,伺服控制器7控制主轴电机8转动光盘101,使正在读出数据的光学头1位置处的线速度等于预定的速度,并控制电机9,使光学头1位于合适的位置,以读出数据。
以下参照图2的流程图,描述在光学头1的位置将被移动的情况下,图1再现设备的工作过程。
首先在步骤S21,响应来自信号处理电路4或输入装置10的信号,将下次要读出数据的目标扇区的扇区地址St提供给系统控制器6。按照(上面所述的)表达式(7)计算具有该目标扇区St的目标轨道号Tt。还按照(上面所述的)表达式(8)计算目标轨道Tt中的扇区数Sn。
接下去在步骤S22,系统控制器6从扇区地址检测电路3接受当前扇区的扇区地址Sc并按照(上面所述的)表达式(9)计算具有该当前扇区Sc的当前轨道号Tc。
然后在步骤S23,系统控制器6确定包含目标扇区St(下次要读的扇区)的目标轨道编号Tt是否大于包含当前扇区Sc的当前轨道号Tc。如果系统控制器6确定数Tt大于数Tc,则在步骤S24,将光学头1移动的方向设定为向着光盘101最外环的正向方向。
另一方面,如果系统控制器6在步骤S23确定包含目标扇区St的目标轨道号Tt等于或小于包含当前扇区Sc的当前轨道号Tc,则在步骤S25,将光学头1移动的方向设定为向着光盘101最内环的相反方向。
在步骤S26,系统控制器6设定移动的轨道数为具有目标扇区St(下次要读的扇区)的目标轨道号Tt与具有当前扇区Sc的当前轨道号Tc之间差值的绝对值|Tt-Tc|。
在步骤S27,系统控制器6确定移动的轨道数是否为0。如果系统控制器6确定移动的轨道数是0,则由于光学头会位于适于读取下一个目标扇区St的轨道内,所以结束光学头1的移动。然而,若系统控制器6确定移动的轨道数不为0,则在步骤S28,系统控制器6指令伺服控制器7去驱动电机9,以使光学头1移动一段等于在步骤S26或(下述)步骤S30中所设定的移动轨道数的距离。此后,系统控制器6进到步骤S29。
在步骤S29,系统控制器6确定移动的轨道数是否小于1000。如果移动的轨道数等于或大于1000,则系统控制器6使控制返回步骤S22,以实现步骤S22至S26的处理,以便利用表达式(9)计算移动的轨道数。
另一方面,如果系统控制器6在步骤S29确定移动的轨道数小于1000,则光学头1在当前轨道Tc上的位置在目标轨道Tt附近。此后,系统控制器6用比(上述)表达式(9)简单的(下述)表达式(10)计算移动的轨道数。这里的Tj表示移动的轨道数,Tj=|Tt-Tc|/Sn(10)在这种方法中,通过使用表达式(10),可利用一个只进行算术运算的公式,并且只用当前扇区地址Tc、包含目标扇区St的目标轨道地址Tt和扇区数Sn,而简单地计算移动的轨道数,所述扇区数Sn表示当前轨道和目标轨道(在Tj小于1000的情况下,二者近似相同)中每个轨道的扇区数目。对于1000以下个轨道来说,DVD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近似相同,所以可以在步骤S29选定任何小于1000的值为对照数目。在一则优选实施例中,这个数目可为64。另外,由于只利用两点间的关系代替由一参考轨道确定绝对位置的计算,所以使移动轨道数的计算误差减小。
在这一计算之后,控制返回步骤S27。在步骤S27,系统控制器6再次确定移动的轨道数是否为0。如果系统控制器6确定移动的轨道数是0,则光学头1的移动结束。但如果系统控制器6确定移动的轨道数不为0,则在步骤S28时,使光学头1移动一段等于在步骤S30所设定的移动轨道数的距离。然后系统控制器6进到步骤S29。
按照这种方法,系统控制器6首先进行步骤S21至S26的处理,以计算移动的轨道数。如果确定移动的轨道数小于1000,则系统控制器6只进行步骤S30的处理(使用较为简单的公式),以计算移动的轨道数。通过这种操作,可减少为使光学头移至目标轨道Tt处合适位置所需的时间。
以下参照图3描述图2的步骤S30中处理的详细情况。
在步骤S41,假设目标道中的扇区数与当前轨道中的扇区数相等,系统控制器6根据表达式(10)计算移动的轨道数Tj。这是一种可能的近似,因为在所述光盘101为DVD的优选实施例中,当移动的轨道数小于1000时,每个轨道的扇区数基本是相等的。即使它们不相等,由于通过交互,使光学头1的位置得到调整,直至它的位置接近或等于目标轨道的位置,因为重复读出位置的移动,直至到达目的位置,并因此而使光学头1的每次继续的移动越来越小,所以将使扇区数成为彼此相等,因此该公式是准确的。
此后,在步骤S42,系统控制器6确定下次要读出的目标扇区地址St是否大于当前扇区地址Sc。如果系统控制器6确定地址St大于地址Sc,则在步骤S43,系统控制器6设定光学头1所要移动的方向为正向方向。另一方面,如果系统控制器6在步骤S42确定下次要读出的目标扇区地址St等于或小于当前扇区地址Sc,则在步骤S44,设定光学头1所要移动的方向为相反方向。
继而,在步骤S45,系统控制器6确定表达式(10)中|St-Sc|/Sn的余数是否为0。如果余数不为0,则当使光学头1移动Tj个轨道时,少移动了一个轨道。这是因为只有整轨道被计数。作为举例,如果Sn=5,且St=18,则St将在第四轨道内。不过,表达式(10)将确定Tj为3(Tj=|18-0|/5=3),有余数3。因此,为了到达目标扇区St位于其上的轨道,在步骤S46,系统控制器6使移动的轨道数Tj加大1。另一方面,如果确定|StSc|/Sn的余数是0,则Tj将使光学头1移至合适的轨道,并使步骤S46被跳过。
按照这种方法,在图2的步骤S30中,根据表达式(10)进行移动的轨道数Tj的计算。应予说明的是,通过在这种方法中使用表达式(10),将减少在目标轨道Tt附近确定移动轨道数的错误,还可减少使光学头1直至到达目标轨道所必须移动的次数。
还应予说明的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在步骤S42中计算移动的轨道数时,代替以Sn除|St-Sc|,可连续地从|St-Sc|中减去Sn,直至减的结果减小到0。可用这种减法的重复数作为移动的轨道数。于是,用重复的减法实现了除法的过程。通过这种作法,可减少系统控制器6的负担。
另外,在DVD中,由于在每个轨道的扇区数相等的范围内相应的轨道数近似为1000,所以在步骤S29将1000作为移动轨道数的界限。不过,在光盘101为某些其它盘时,可根据盘的特殊类型,将这个界限设定为更低的界限。另外,如上所述,可用小于1000的数作为所述界限值,比如在一种实施例中为64。
下面参照图4,它描述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成的再现设备。用同样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的部件,并因此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ROM 11(存储装置)预先储存一个表,它表示每个轨道的扇区数与光盘101上各轨道范围的轨道号之间的关系。
系统控制器6A(控制装置)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系统控制器6控制各个电路,并以下述方式利用ROM 11中所存储的对应关系计算移动轨道数。
以下参照图5,它说明图4所示设备的功能。
首先在步骤S61,系统控制器6A确定下次要读出的目标扇区地址St是否大于当前扇区地址Sc。如果系统控制器6A确定地址St大于地址Sc,则在步骤S62,系统控制器6A设定光学头1要移动的方向为正向方向,并在步骤S63将用于计算移动轨道数的变量Tj的值设定为0。
另一方面,如果系统控制器6A在步骤S61确定下次要读出的目标扇区地址St等于或小于当前扇区地址Sc,则在步骤S64,系统控制器6A设定光学头1要移动的方向为相反方向,并在步骤S65设定变量Tj的值为1。
然后,使控制回到步骤S66,系统控制器6A按公式Sd1=|St-Sr|确定或计算参考扇区Sr离目标扇区St的距离或者扇区数目Sd1。小参考扇区Sr通常位于沿着光盘的内轨道,或者盘的第一扇区。然后在步骤S67将一计数变量“n”设定为0。
在步骤S68,字母A表示光盘上的均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的轨道数,并且Sx等于“A”组轨道中一个轨道的扇区总数。在一优选实施例中,“A”组轨道=1000。于是,确定目标扇区(St)与参考扇区(Sr)之间的扇区数Sd1是否大于或等于与轨道的第一组“A”的轨道数相乘的数。因此使用公式Sd1≥(S0·no)×A,如果Sd1大于轨道组A的扇区数,则在步骤S69中,从参考扇区(Sr)与目标扇区(St)之间的轨道总数(Sd1)中减去轨道组A中的这个扇区数,并储存在变量Sd1中。然后在步骤S70使目标轨道号Tt增加轨道数A,并在步骤S71使计数变量n增加1。此后控制返回步骤S68。
在步骤S68,使(减小后的)扇区数Sd1与具有同样扇区数的下一组轨道A中的扇区总数比较。(但比起第一组“A”来,每个轨道可能具有不同扇区数)。由于第二组A中每个轨道有S1个扇区,所以要检查是否Sd1≥(S1)×A如果是,控制转到步骤69,并如上所述那样步骤重复。
如果任何时候,在步骤S68确定Sd1≤(S0+n)×A,则控制进入步骤S72,因为已经确定目标轨道号Tt在Tt的当前值的1000个轨道内。因此,根据公式Tt=Tt+(Sd1/(S0+n))设定Tt等于(对每组轨道“A”增加之后的)Tt当前值加上扇区总数,即(被减小每组轨道“A”中的扇区数之后的)Sd1被当前轨道组“A”中每个轨道的扇区数S0+n去除所得的值。
于是,在轨道组“A”中还将经过的轨道数被加给已经确定的必须通过的轨道数,从而给出参考扇区Sr与目标扇区St之间的轨道总数。
然后,在步骤S66a到S72a,利用与上述有关步骤S66到S72同样的程序,计算从参考扇区Sr到当前正从其读出数据的当前扇区Sc的轨道数。在步骤S74,作为从包含参考扇区的轨道到包含目标扇区St的目标轨道Tt的轨道数与从包含参考扇区的轨道到包含当前扇区Sc的当前轨道Tc的轨道数之间差的绝对值,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要移过或要跳过的轨道数Tj,Tj=|Tt-Tc|。
这就确定了光盘要从包含当前扇区的轨道移至包含目标扇区的轨道所需移动的轨道数Tj。在步骤S74,将这个数目传送给用于移动光学头的存储器。在步骤S75,由系统控制器6A确定变量Tj(移动的轨道数)的值是否为0。如果确定移动的轨道数Tj是0,则结束光学头1的移动。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移动的轨道数Tj不是0,则在步骤S76,系统控制器6A导致伺服控制器7驱动电机9,使光学头1移过一段与移动轨道数Tj对应的距离。然后系统控制器6A使控制返回至步骤S61。重复步骤S61至S75的处理,直至移动轨道数Tj减小到0。
如上所述,由于ROM 11预先存储一个特定轨道组“A”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Sn,所以无需计算Sn,使处理得以简化。因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光学头到目标轨道Tt的移动。
例如,应予说明的是,当光盘101为DVD时,采用上述方法对单层DVD或一种双层DVD均可实现光学头1的移动,在这种双层DVD中,两层中的地址是从盘的内环侧到外环侧布置的。
另一方面,对于其中两层中之一的地址是从盘的外环侧到内环侧布置的双层DVD而言,如果改变上述程序,使跳过轨道的方向相反,则可以简单地进行光学头1的移动。特别是在图2的步骤S24、图3的步骤S43,以及图5的步骤S62,将跳过轨道的方向设定为相反方向,但在图2的步骤S25、图3的步骤S44,以及图5的步骤S64,将跳过轨道的方向设定为正向的方向。
于是如上所述,采用第一实施例的再现设备与再现方法,当要使光学头的位置变到下次要读出的扇区时,由于使用多个计算公式之一计算光学头移动的所有轨道数,其选择就取决于到下次要读出的扇区的距离,就能以高速度进行光学头到目标轨道的移动。
采用第二实施例的再现设备与再现方法,当要使光学头的位置移到下次要读出的扇区时,若对应于到下一个扇区的距离的轨道数小于记录媒体的每个轨道的扇区数相等的轨道范围所对应的轨道数时,则按照一个计算公式(Tj=|St-Sc|/Sn)计算光学头要移动的所有轨道数Tj,其中,用St表示下次要读出的目标扇区地址,用Sc表示光学头当前位置的扇区地址,而用Sn表示每个轨道的扇区数。于是,可以高速度进行光学头位置到目标轨道的移动。
因而从前面的描述能看出,可有效达到使它们成为显而易见的上述目的,而且,由于在实现上述方法和上面设定的结构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变化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髓及范围,所以,可以相信上述所包含的以及各附图所示的所有内容都将被看成是说明性的,而无限定的意义。
还应理解的是,下述各权利要求被延伸涵盖本发明所述的全部一般特征和特定特征,本发明的范围包括在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再现设备,包括读取装置,用于从记录媒体读出数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读取装置的位置;和处理装置,用于根据多个预定的公式之一为所述控制装置确定一距离,以移动所述读取装置,所述处理装置按照所述距离选择所述一个公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按照所述读取装置要移过的轨道数确定所述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如果所述读取装置要移过的轨道数小于预定的轨道数,则采用第一公式,如果所述读取装置要移过的轨道数大于或等于预定的轨道数,则采用第二公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轨道数等于轨道中的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轨道数小于其中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数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按照一个简单的用于确定所述读取装置要移过的轨道数目的公式确定所述距离。
7.一种再现设备,包括读取装置,用于从记录媒体读出数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读取装置的位置;和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控制装置移动所述读取装置的轨道数;比较装置,用于比较所述轨道数是否小于一个预定的、其中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的数目,其中,当所述轨道数小于所述预定的轨道数时,所述控制装置按照公式Tj=|St-Sc|/Sn移动所述读取装置的位置,其中Tj是所述读取装置要移动的轨道数,St是下次要读出的目标扇区地址,Sc是当前扇区地址,而Sn是一个轨道中实质上相等的扇区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设备,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记录媒体的每个扇区地址与扇区所在的轨道的扇区数Sn之间的相应关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轨道数等于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数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轨道数是1000。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轨道数小于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数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的轨道数是64。
13.一种从记录媒体读取数据的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读取装置从所述记录媒体读出数据;按照多个预定的公式之一确定所述读取装置移动的距离;和按照所述距离选择所述一个公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读取装置要移动的轨道数目的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读取装置要移动的轨道数与一个预定的轨道数相比较;如果所述读取装置要移过的轨道数小于预定的轨道数,则采用第一公式;和如果所述读取装置要移过的轨道数大于或等于预定的轨道数,则采用第二公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预定的轨道数设定为等于其中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的扇区数的轨道数目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预定的轨道数设定为小于其中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数目的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按照一个用于确定所述读取装置要移过的轨道数的简单公式确定所述距离的步骤。
19.一种从记录媒体读取数据的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读取装置从所述记录媒体读出数据;确定所述读取装置要移动的距离;比较所述轨道数是否小于一个预定的、其中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的数目;当所述轨道数小于所述预定的轨道数时,按照公式Tj=|St-Sc|/Sn控制所述读取装置的位置,其中Tj是所述读取装置要移动的轨道数,St是下次要读出的目标扇区地址,Sc是当前扇区地址,而Sn是一个轨道中实质上相等的扇区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存储记录媒体的每个扇区地址与扇区所在的轨道的扇区数Sn之间相应关系的步骤。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设定所述预定的轨道数等于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数目的步骤。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预定的轨道数设定为1000的步骤。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再现方法,还包括设定所述预定的轨道数等于一个小于每个轨道都有实质上相等扇区数的轨道数目的轨道数的步骤。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再现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轨道数是64。
全文摘要
一种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所述设备包括读取装置、控制装置和确定装置。所述设备还包括比较装置,它比较所确定的轨道数是否小于一个轨道数,如果是,则控制装置按照公式T
文档编号G11B7/085GK1181584SQ97122828
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29日
发明者青木信行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