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物镜驱动和光头控制方法及光头的记录/再现方法

文档序号:674749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物镜驱动和光头控制方法及光头的记录/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和/或再现光盘的信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近来为了不仅记录/再现普通字母信息,而且记录/再现高清晰度静止图象、语音或长时间的更高质量的运动图象,越来越需要通过利用高记录密度的记录/再现技术来实现更大记录容量的光盘或尺寸更小的光盘设备。
为了增大光盘每单位面积的信息容量,已采用了减小光盘上记录的最短标记长度或使轨迹间距变窄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减小用来记录/再现被缩短了的最短标记长度的光点的直径。
为了做到这一点,一种方法是通过增大汇聚光盘设备中的光的物镜的数值孔径NA来迅速地搜索减小了光点直径的高密度光盘系统。
已知由射在透镜上的被准直光束产生的光点的直径可用以下公式(1)来表示Wem=Kw(λ/NA)……(1)公式(1)表明光点直径Wem可通过把光波长λ与数值孔径NA的商即λ/NA乘以由透镜孔径的形状和入射光束的强度分布所确定的常数Kw来得到。
因此,通过减小激光的波长λ及增大数值孔径NA来减小光拾取器的光点直径,就能够实现光盘的高记录密度。
如果增大了高记录密度系统中的光拾取器的数值孔径而物镜的直径与普通光盘系统中的物镜的直径相同,则如

图1A所示,就缩短了工作距离D,即光盘100的表面和物镜42之间的距离。
即在图1A中,直径2a的激光光束43被与光盘100相隔工作距离D的物镜42汇聚,以便以最大顶点角的半角θ在光盘100的光汇聚点41处透过折射率n的介质。物镜42上的激光的光束43的外缘和汇聚点41之间的距离是R。数值孔径是折射率n与最大顶点角的半角θ的正弦之积,即n·sinθ=n·a/R。
另一方面,在图1B中,直径2a的激光光束43被与光盘100相隔工作距离D’的物镜42汇聚,以便以大于上述最大顶点角的半角θ的最大顶点角的半角θ’在光盘100的光汇聚点41处透过折射率n的介质。物镜42上的激光的光束43的外缘和汇聚点41之间的距离是R’。数值孔径是折射率n与最大顶点角的半角0’的正弦之积,即n·sin θ’=n·a/R’。
比较图1A和1B会发现如果最大顶点角的半角θ增大为θ’,则数值孔径就从n·sinθ=n·a/R增大为n·sinθ’=n·a/R’,但是,工作距离从D减小为D’。换一种说法,随着物镜和光盘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数值孔径就增大。因此,如果最大顶点角0增大为θ’则工作距离D’就小于工作距离D,即D>D’。
现在参看图2A至2D说明普通光盘设备在执行聚焦伺服控制时的操作顺序。
首先,如果把光盘放入,物镜致动器就沿使物镜移离光盘的方向移动。在图2所示的致动器位置中,物镜位于最远离光盘1的位置a。
如果物镜致动器驱使物镜沿接近光盘1的方向中速移动,则光检测器检测的反射信号就逐渐增大。在物镜和光盘之间的焦距小于几个微米时,就如图2B所示开始出现聚焦误差信号的负向信号。图2A所示的致动器的位置b相应于开始出现聚焦误差信号的时刻。
如果利用例如象散方法,物镜就更加接近光盘,如图2B所示,聚焦误差信号一旦达到局部最大值,然后就开始减小。在此之后,聚焦误差信号和物镜与光盘之间的距离就彼此一致。于是,一目反射光强度信号超过预定电平,就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在该信号达到零时接通聚焦伺服环,以便接通聚焦伺服。
在聚焦误差信号达到零的位置处,反射光强度检测信号如图2C所示达到最大值。相应于最大反射光强度检测信号出现的该位置相应于图2A所示的致动器位置C。
一旦已成功地接通了聚焦伺服,对于聚焦误差信号的聚焦伺服的反馈环就处于操作状态。于是物镜就被物镜致动器驱动,以使聚焦误差信号将基本上等于零。在图2中,各个信号的表面形态用实线来表示。这一操作顺序称为聚焦搜索操作。
在可记录光盘中有采用了相变材料的这样一种光盘。起数据作用的标记是通过控制激光功率形成结晶区和非结晶区来产生的。结晶区的反射率约是20%,而非结晶区的反射率约是0.6%。利用反射率的这种差别可识别标记。平均的数据表面反射率的数量级约是10%,与约6-7%的光盘表面反射率没有显著的差别。
如果对物镜进行驱动来接通聚焦伺服,就产生了两个类似的反射和聚焦误差信号。为了对数据表面接通聚焦伺服,需要对这两个信号进行区分的方法。如果光盘的盘表面接近信号记录表面,并且聚焦伺服接通失败,就会有物镜与盘表面相碰撞的危险。
如果驱动物镜使之从盘表面移向数据表面来检测聚焦伺服同步范围,就会需要检测第二聚焦误差信号的方法。
但是,如果光盘表面被划伤或在上面有了灰尘或污物,信号就不能被正确检测,于是对光盘的识别、即聚焦伺服接通就没能实现,如在上述聚焦伺服接通失败的情形中那样使光盘与物镜相碰撞。相反地,如果从外界给设备施加了振动,使物镜在光盘表面附近振动,信号就会颤动,导致光盘表面错误的聚焦伺服接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避免了在错误的表面上接通聚焦伺服的记录/再现光盘的方法和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记录和/或再现光盘信息信号的光盘设备,包括由面对光盘设置的用来汇聚激光并使之照射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物镜和至少沿垂直于信号记录表面的方向驱动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组成的光拾取器,根据物镜照射至光盘的返回激光产生相应于激光的汇聚点沿垂直方向与信号记录表面的位移的位移信号产生装置,根据位移信号产生装置的位移信号利用物镜驱动装置沿垂直方向驱动控制物镜以便汇聚点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伺服装置,以及当位置检测装置检测的物镜位置在预定范围内时输出允许伺服装置执行伺服操作的允许信号的允许信号输出装置。
就是说,利用本光盘记录/再现设备,即使在聚焦伺服操作过程中因光盘表面的划伤或其上的灰尘和污物或振动的干扰而造成聚焦伺服接通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光盘与物镜的碰撞,这样就防止了光盘损坏,实现了正确的数据再现。如果在上述不利因素的干扰下,即使如在相变光盘的情形中那样难于确定聚焦伺服同步范围,也能够避免在光盘表面上错误的聚焦伺服接通。因此,提供具有短的工作距离并能够实现高密度记录的光盘记录/再现设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利用如下结构的光盘设备记录/再现光盘的信息信号的方法,该光盘设备包括由面对光盘设置的用来汇聚激光并使之照射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物镜和至少沿垂直于信号记录表面的方向驱动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组成的光拾取器,根据物镜照射至光盘的返回激光产生相应于激光的汇聚点沿垂直方向与信号记录表面的位移的位移信号产生装置,根据位移信号产生装置的位移信号利用物镜驱动装置沿垂直方向驱动控制物镜以便汇聚点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伺服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物镜和光盘之间的状态,响应检测装置的信号的伺服操作,以及当位置检测装置险测的物镜位置在预定范围内时输出允许伺服装置执行伺服操作的允许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方面,提供了具有如下部件的光盘设备,即它包括沿垂直于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的方向驱动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检测来自外界的冲击的冲击检测装置,以及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根据冲击检测装置检测的冲击强度控制物镜驱动装置来避免物镜和光盘相碰撞的控制装置。
于是,在该光盘装置中,控制装置根据冲击检测装置检测的冲击强度对物镜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以便避免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物镜驱动控制方法中,根据冲击检测装置检测的外界的冲击强度执行避免物镜与光盘相碰撞的操作,以便避免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于是,在该光盘记录/再现设备中,设置了检测物镜相对于光盘的位置的传感器,并当传感器输出的值在预定范围内时输出执行聚焦伺服接通操作的允许信号,以避免对不恰当的光盘表面的聚焦伺服接通。此外,如果该值超出预定范围,就中断移近操作,以防止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中,当用来测量物镜和光盘之间的距离的传感器的输出的值在预定范围时就输出执行聚焦伺服接通操作的允许信号,以防止对不恰当的光盘表面的聚焦伺服接通,如果该值超出预定范围,就中断移近操作,以防止在聚焦搜索操作过程中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图1A和1B是表示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A至2D是表示在普通聚焦伺服接通时各个部分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3是表示一光盘记录/再现设备的简要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用来说明限制器值的设定的光盘设备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该光盘记录/再现设备的各个电路部分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A至6F是表示在聚焦伺服接通时各个部分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7A至7F是表示在聚焦伺服接通时,在信号检测没有被启动的情况下各个部分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8A和8B是表示固定在光拾取器上的物镜位置传感器的第一实例的平面图和正视图。
图9A和9B是表示固定在光拾取器上的物镜位置传感器的第二实例的平面图和正视图。
图10是表示该光盘再现设备的致动器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1A和11B是表示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与外界的冲击作用有关的双轴致动器的操作的图示。
图12A至12D是表示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各个信号的输出的图示。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盘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双透镜类型的物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一物镜的结构的剖视图。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参看图3和4,光盘再现设备1包括把激光光源(未示出)发出的激光汇聚到光盘100的信号记录表面的物镜8,以及作为物镜驱动致动装置的双轴致动器9,该双轴致动器9沿两个方向、即沿垂直于光盘100的信号记录表面的方向和沿垂直于光盘的记录轨迹的方向驱动物镜8。
该光盘再现设备还包括基本上为矩形的机械光盘驱动机构2、固定在机械光盘驱动机构2的角上吸收来自外界的振动的抗振隔离器3、3、3、3以及旋转地驱动光盘的主轴电机6。该光盘再现设备1还包括由拾取器底座7、上述物镜8和位于光拾取器底座7上的适合于支撑物镜8相对于光盘100沿跟踪方向和沿聚焦方向运动的上述双轴致动器9。该光盘再现设备最后还包括一对支撑拾取器底座7径向地移动被三轴电机6旋转的光盘100的馈给轴11、11以及馈给驱动单元18,该馈给驱动单元18由馈给齿条12、驱动齿轮13、反向齿轮14、传动齿轮15、螺旋齿轮16以及馈给电机17组成,该馈给驱动单元18适合于移动被馈给轴11、11支撑的拾取器底座7来径向地移动光盘100。
在再现期间,上述光盘再现设备通过馈给驱动单元18使光拾取器10对准光盘100上的所需轨迹。具体来说,馈给电机17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螺旋齿轮16、传动齿轮15、反向齿轮14、驱动齿轮13和馈给齿轮条12进行传送,以便使光拾取器10在馈给轴11、11上移动。
光盘再现设备1通过物镜8把设置在光拾取器10内的激光光源的激光聚焦在被主轴电机6旋转的光盘100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光盘100的返回光被未示出的光检测器检测。在这种被检测光的基础上产生跟踪误差信号,这种信号表示与在光盘100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记录轨迹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移信号。
应指出激光在光盘100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聚焦是由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这两种伺服操作来实现的。
伺服操作由聚焦伺服接通操作启动。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有关的第一实施例的致动器驱动电路如图5所示。
致动器驱动电路包括根据聚焦接通命令产生致动器致动电压的致动器电压产生器21和滤波聚焦误差信号以便进行聚焦伺服补偿的聚焦伺服补偿滤波器22。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根据光检测器的反射光强信号和预定接通电平设定值检查接通信号的接通信号判定单元23和根据同步范围设定值A±B和作为位置检测装置的物镜位置传感器的输出C组成的不等式A-B<C<A+B检测同步范围的同步范围判定单元24。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根据同步范围设定值A±B和物镜位置传感器输出C组成的不等式A+B<C检查物镜的逼近的物镜逼近判定单元25。
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对来自接通信号判定单元23的接通OK信号a和同步范围判定单元24传送的作为允许信号的第二接通OK信号b求“与”运算来产生聚焦伺服接通控制信号的“与”门26,以及产生致动器后退电压的致动器后退电压产生器28。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接收分别在第二端子CH2和第一端子CH1处的致动器电压产生器21的致动器扫描电压和聚焦伺服补偿滤波器22输出的信号、以便根据来自“与”门26的聚焦伺服接通控制信号选择第一端子CH1和第二端子CH2之一的第一开关27,以及接收分别在第一端子CH1和第二端子CH2的第一开关27的信号和来自致动器后退电压产生器28的致动器后退电压、以便根据物镜逼近判定单元25的信号选择第一端子CH1和第二端子CH2的第二开关29。致动器驱动电路最后还包括响应第二开关29的信号驱动双轴致动器的驱动电路30。
以下参看图6所示的各个部分的信号说明本电路的操作。
一旦出现聚焦伺服接通操作命令,这是启动光盘的一系列聚焦伺服接通操作的命令,双轴致动器就开始被致动器电压产生器21驱动。如图6A所示,致动器电压产生器21产生的致动器扫描电压暂时变低、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大。与此相应,物镜沿离开光盘的方向暂时移至聚焦方向上的预定位置、然后逐渐移向光盘。
如果接通信号判定单元23证实图6C所示的反射光强信号已超过预定接通电平设定值,它就着手检测图6B所示聚焦误差信号的过零。一旦检测到零电平,接通信号判定单元23就如图6D所示输出高电平作为第一接通OK信号a。如果反射光强信号低于接通电平,该第一接通OK信号a就变为低电平。
如果物镜位置传感器输出C在同步范围传感器设定范围A±B之内,同步范围判定单元24就输出高电平作为第二接通OK信号b。就是说,如果物镜位置传感器输出C在相对于同步范围传感器设定范围A±B在满足以下关系的范围内A-B<C<A+B则图6F所示的作为允许信号的第二接通OK信号b就变为高电平。具体来说,避免对光盘表面的伺服接通。
如果第一接通OK信号a和第二接通OK信号b都是高电平,则因“与”操作的缘故,“与”门26的聚焦接通信号成为高电平。于是第一开关27闭合第一端子CH1侧,这样就闭合了由聚焦误差信号、聚焦伺服补偿滤波器22和物镜致动器驱动组成的聚焦伺服环。此时,物镜逼近判定单元25的输出变为低电平,控制第二开关29闭合第一端子CH1侧。
然后对相应于光盘表面偏差的聚焦误差信号进行反馈控制,以便物镜照射在光盘上的激光总是被聚焦在信号记录表面上。
在本光盘记录/再现设备中,由于只在利用物镜位置传感器输出的同步范围判定单元24的第二接通OK信号b的高电平期间才出现接通,所以光盘表面上的第一接通信号a被屏蔽,如图6所示,因此不会出现对错误盘表面的接通操作的危险。
在图6B的聚焦误差信号过零时,因大于接通电平的的图6C的反射光强信号而变为高电平的图6D所示的第一接通信号a偶然地可归因于自光盘表面和自记录表面的反射。
由于在这里第二接通OK信号b在图6E所示的物镜位置传感器输出处于预定范围时被置为高电平,以及由于仅当作为允许信号的第一接通信号a和第二接通OK信号b都是高电平时才产生聚焦接通控制信号来实现接通,所以能够禁止表面反射引起的接通,以便只对记录表面的反射进行接通。
此外,由于即使在出现信号散射时接通信号判定单元23的判定结果不是高电平,所以能够消除光盘表面上的这种信号散射。
可在装配和准备本设备时利用基准光盘根据聚焦伺服应用的物镜基准位置确定同步范围传感器设定值A。考虑传感器检测误差或光盘的表面偏差确定范围B的值。
于是,根据在受控致动器电压的作用下使物镜移向光盘时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接通聚焦伺服的本光盘记录/再现设备包括了测量物镜和光盘间的距离即物镜位置的装置。本光盘记录/再现设备在这些装置获得的值在预定范围内时执行聚焦接通,如果上述值大于预定范围,就停止物镜移动操作。
图7表示因划伤、尘土和污物在光盘表面上的存在导致信号检测失败情况下聚焦接通操作的波形。
如果在光盘表面上有尘土和污物或划痕,就不能产生用来判定同步范围的信号。还会出现在操作期间有来自外界的冲击的情况,震动程度超过了聚焦伺服的可允许范围。
根据图7A所示的物镜致动器驱动信号执行致动器扫描操作,使得图7F所示第二接通OK信号b在同步范围判定单元中变成高电平。但是,由于光盘表面尘土和污物或划痕的影响,不能够产生如虚线所示必然要产生的图7B的聚焦误差信号或图7C的反射光强信号。
结果是图7D的第一接通信号a在同步范围判定单元中不是高电平,因此在扫描过程中错过了应执行接通的时刻,继续扫描直到如在普通光盘设备的情形中那样碰到光盘为止。
这意味着在聚焦搜索操作期间如果聚焦伺服接通失败,则在本系统中物镜将与光盘相碰。由于光盘在聚焦伺服接通期间通常正在旋转,所以如果物镜与光盘相碰,就会使光盘严重损坏,不能够正确地再现数据。
但是,利用本光盘记录/再现设备,如果物镜位置传感器输出C大于同步范围设定值A+B,则物镜逼近判定单元就产生高电平输出,第二开关SW2接通第二端子CH2,于是致动器后退电压产生器28输出后退电压。结果是即使在聚焦接通操作期间信号产生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与光盘的碰撞。
同样地,在因外界对设备的冲击造成聚焦伺服接通失败的情况下,这种失败也会被物镜逼近判定单元25所发现,防止了与光盘相碰。如果物镜位置传感器输出C大于同步范围的上限A+B,即如果不等式A+B<C得到满足,物镜逼近判定单元25就输出高电平信号,使第二开关29选择致动器后退电压产生器28的输出。
以下说明用来检测物镜位置的位置传感器。这种位置传感器被设计成检测物镜相对于光盘的位置的物镜位置检测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的第一实施例如图8A和8B所示。在本位置传感器中,检测透镜32设置在固定有物镜8的双轴致动器9的表面上,相对于轴34与物镜8径向相对。
即检测透镜32与物镜8被固定在同一双轴致动器9上。因为检测透镜32与物镜8一同移动,所以能够直接测量光盘和物镜之间的距离。上述距离是利用光投射和接收装置经检测透镜32把光投射在光盘上来测量的。通过利用相向的磁铁33在邻近位置设置线圈构成磁路来执行操作。
位置传感器的第二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这一位置传感器中,检测透镜32固定在光拾取器的主表面上,该表面对着双轴致动器9的与之固定有物镜8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利用如此固定在光拾取器上的光或磁传感器测量固定有物镜的致动器的位置。
与聚焦伺服接通操作相关的致动器驱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如图10所示。
光盘再现设备1的致动器驱动电路包括根据在通电或换盘时出现的执行聚焦搜索的命令启动双轴致动器90的驱动操作的致动器扫描操作产生电路41、放大来自光拾取器40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放大器42以及滤波被放大器42放大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滤波器43,放大器42和滤波器43组成了一聚焦环。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放大反射光强信号的第一放大器44和把被放大器44放大的反射光强信号与接通电平设定值作比较的比较器45。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的过零的过零检测电路46和第一开关53,该第一开关的接通或断开根据比较器45的比较结果而定,向下游侧的第二开关54传送致动器扫描操作产生器41的输出信号或组成反馈环的滤波器43的输出信号。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产生沿使物镜离开光盘100的方向驱动双轴致动器90的信号的致动器后退操作产生器47和放大震动传感器50的输出信号的放大器48。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把预定门限冲击值与被放大器48放大的震动传感器50的信号作比较的比较器49。最后,致动器驱动电路还包括根据比较器49的比较结果接通或断开的第二开关54,向下游侧的放大器51传送致动器后退操作产生器47的输出信号或第一开关53的输出信号。
在光盘再现设备1中,双轴致动器90由放大器51输出的驱动信号进行驱动。
上述控制器53由放大器48、比较器49、致动器后退操作产生器47和第二开关54组成。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控制器53根据震动传感器50检测的震动强度的不同控制双轴致动器90,执行避免物镜8与光盘100相碰撞的操作。
在致动器驱动电路的上述结构中,如果在通电或换盘时产生了执行聚焦搜索操作的命令,致动器扫描操作产生器41就驱动双轴致动器90,以便启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就是说,双轴致动器90由致动器扫描操作产生器41通过第一开关53和第二开关54输入给放大器51的驱动信号进行驱动。
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中,物镜8沿离开光盘100的方向暂时地移至一预定位置,然后沿靠近光盘的方向慢慢移动。
一旦比较器45发现光接收元件(未示出)接收到的反射光强信号已超过接通电平设定值,则过零检测电路46就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的过零。
一旦检测到过零,就终止聚焦伺服接通操作。然后驱动第一开关53,以便使由放大器42和滤波器43组成的聚焦伺服环接通,响应例如光盘100的表面偏移转换到聚焦误差信号的反馈控制状态。
以下描述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过程中,震动传感器50检测到了冲击时的状态。
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比较器49总是把设置在机械光盘驱动机构2上的震动传感器50的经放大器48放大的传感器输出与预定极限冲击值作比较。例如,震动传感器50检测施加给机械光盘驱动机构2的震动,输出正比于该冲击的信号作为冲击强度。例如,当出现了导致聚焦伺服接通失败的冲击时,就把极限冲击值确定为震动传感器50输出的输出值。
如果震动传感器50检测到超过极限阈值的值,就驱动第二开关54,把致动器后退操作产生器47的驱动信号输出给双轴致动器90。
致动器后退操作产生器47产生供双轴致动器90用来驱使物镜8离开光盘的驱动信号。驱动通过如上所述驱动第二开关54向其传送了致动器后退操作产生器47的驱动信号的双轴致动器90,以便使物镜8沿离开光盘100的方向运动。
就是说,在光盘再现设备1中,震动传感器50检测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的冲击,如果冲击强度达到预定强度,就使物镜8沿离开光盘的方向后退。
因此,在本光盘再现设备中,如果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有来自外界的冲击,就使物镜8从光盘100后退,防止物镜8与光盘100相碰撞。
利用本光盘再现设备,由于只在机械光盘驱动机构2的合适位置处设置了震动传感器50和相应地设置了比较器49,所以能够以低的成本获得防止物镜8与光盘相碰撞的有益效果,即使在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外界的冲击致使操作顺序失败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图11B表示比较之后的震动传感器信号,它是被比较器45进行了比较的震动传感器50的输出信号。图11A的实线表示被受比较之后的震动传感器信号的结果控制的双轴致动器90驱动的物镜8的位置的变化。图11A还用虚线表示如果在聚焦伺服接通的操作顺序中没有执行伺服接通所发生的物镜8的运动。
在本光盘再现设备1中,根据震动传感器50的输出与上述极限冲击值的比较结果,用双轴致动器90使物镜8后退来使物镜8移离光盘。
参看表示施加聚焦伺服的操作顺序的图12A至图12D说明上述聚焦伺服接通操作。
图12B表示伴随图12A所示的致动器位置(物镜位置)的变化的聚焦信号的变化。图12C表示设置在光拾取器40内的光接收元件接收的光的强度随图12A所示致动器位置的变化的方式。图12D表示聚焦伺服通/断状态和图12A所示致动器位置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图中,实线表示在聚焦伺服接通顺利执行时各信号的变化,而虚线表示来自外界的冲击所产生的信号的变化。
一旦放入光盘100,双轴致动器90就暂时沿离开光盘100的方向(图12A所示的位置a)移动物镜8。如果后来物镜8低速移向光盘100,则光接收元件检测的反射信号就逐渐增大。如果物镜8和光盘100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例如几个微米或更小,就如图12B所示地开始产生聚焦误差信号。此时的致动器位置是图12A的位置b。如果使用象散方法使物镜8进一步移向光盘100,则聚焦误差信号就如图12B所示暂时增大到局部最大值,然后开始减小。
在聚焦误差信号增大到局部最大值之后,聚焦误差信号与物镜8和光盘100之间的距离在极性上彼此一致。于是,一旦反射光强信号增大到大于预定值的电平,就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在该信号为零的附近,聚焦伺服环被接通,接通了聚焦伺服(图12A所示的位置c)。此时,如图12C所示,反射光强信号达到最大值。
以上是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此后针对聚焦误差信号的聚焦伺服的反馈环开始工作,于是物镜8被双轴致动器90驱动,使聚焦误差信号将大体上等于零。
如果在上述聚焦伺服接通正在执行期间有来自外界的冲击,光盘再现设备1就如上所述地执行物镜8的后退操作。如果外界的冲击在图12A所示的双轴致动器90(物镜80)处于相应于聚焦伺服接通操作的位置a至位置c时施加,则震动传感器50因检测到该冲击而输出信号,如图11B所示,由此造成物镜8的后退操作,如图11A所示。
还有,光盘再现设备1设定极限电压,以便物镜8在达到相应于双轴致动器90两端的预定电压的极限位置之前继续移向光盘100。该极限位置是图12A中的虚线轨迹延伸至的位置d。
极限位置就是物镜能够移至光盘100的最近位置。极限位置的确定可把致动器灵敏度的变化或双轴致动器90的初始位置和光盘100的位置的位置误差考虑进去。把极限驱动电压或所谓极限电压施加给双轴致动器90来确定极限位置。
参看图2,上述极限电压的设定可由下式表示极限电压=((a+b+c)/(考虑了致动器灵敏度的致动器灵敏度的最小值))+α…(2)其中a是机械光盘驱动机构2的基准面和光盘100的基准面之间的距离的位置误差,b是机械光盘驱动机构2的基准面和光拾取器10的固定面之间的位置误差,c是光拾取器10的基准面和双轴致动器9的中性点之间的位置误差,d是光盘100的基准面和实际光盘之间的位置误差,α是预定常数。
如果考虑在高密度记录中减小了光盘100的表面和物镜80之间的距离、即上述距离WD的系统,则在极限电压的物镜的位置大于距离WD的情况下,光盘表面位置将被越过。这意味着在聚焦搜索操作期间聚焦伺服接通失败的情况下,在这样的系统中物镜8将与光盘100相碰撞。
但是,如上所述,利用对冲击的检测强迫物镜8从光盘100后退可避免因聚焦伺服接通失败造成的物镜8和光盘100之间的这种碰撞。
考虑到上述距离WD重新设定极限位置为很小的值,就能够防止在聚焦伺服接通期间物镜8与光盘100的碰撞。当然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避免物镜8对光盘100的震动和直接碰撞。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由在聚焦伺服接通期间产生的外界的震动造成的妨碍如上所述伺服操作这样的物镜8和光盘100的碰撞。
可以在光盘再现设备1中设置多个震动传感器,这就使光盘再现设备1能够根据这些震动传感器的输出值执行上述物镜8的后退操作。
以下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对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设备增加了高速搜索期间执行层转移和减小增益的功能,是如图13所示的光盘设备60。该光盘设备60记录/再现多层光盘上的数据。
光盘设备60包括光头61、减小放大器62对聚焦误差信号(FE信号)的增益的衰减电路63、切换增强减小的第一开关电路64、对FE信号进行相位补偿的相位补偿滤波器65、执行聚焦搜索的致动器扫描操作产生电路66、切换聚焦伺服环的通/断的第二开关电路67、执行对冲击的后退操作的致动器后退操作产生电路68以及第三开关电路69。光盘设备60还包括求和层转换脉冲的加法器70以及以下所述地驱动双轴致动器的驱动电路71。
光头61包括物镜61a和沿跟踪和聚焦方向驱动物镜61a的双轴致动器61b,它根据来自光盘100的反射光束产生FE信号,把FE信号传送给放大器62和过零电路,这将在以下进行说明。
放大器62放大FE信号,将放大的信号传送给衰减电路63和第一开关电路64的端子b。衰减电路63衰减FE信号以减小FE信号的增益,把衰减的FE信号传送给第一开关电路64的端子a。
第一开关电路64的切换由增益切换控制电路81进行控制,把FE信号传送给相位补偿滤波器65的端子a或b。增益切换控制电路81在正常操作或高速搜索期间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电路64的端子b或a。
相位补偿滤波器65对FE信号进行相位补偿,把被进行了相位补偿的FE信号传送给第二开关电路67的端子b。相反地,如果系统控制器(未示出)发送了聚焦搜索开始命令,致动器扫描操作电路66就产生图6A所示的驱动信号,把产生的驱动信号传送给第二开关电路67的端子a。
第二开关电路67的切换由聚焦环路控制电路76进行控制。具体来说,聚焦环路控制电路76在聚焦搜索期间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7的端子a,而在施加聚焦伺服时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7的端子b,把端子a或b处的信号传送给第三开关电路69的端子b。因此光头61在聚焦搜索和聚焦伺服期间分别由驱动信号和FE信号进行驱动。
光盘设备60包括把被放大器73放大的光头61的反射光强信号与预定接通电平设定值作比较的比较器74和检测FE信号的过零的过零电路75。在聚焦搜索期间,比较器74在来自光头61的反射光强信号超过接通设定值时启动接通,以便允许过零电路75开始过零检测。一旦过零电路75检测到FE信号的过零,聚焦环路控制电路76就把第二开关电路的端子a的连接改为端子b的连接,构成完整的聚焦环。
根据比较器80的冲击极限信号连接第三开关电路69的端子a或端子b。比较器60把被放大器79放大了的外界的冲击值与预定极限冲击值相比较,如果外界的冲击大于预定极限冲击值,比较器就向第三开关电路69传送表示这一事实的冲击极限信号。通常第三开关电路69的端子b被连接,但如果接收到上述冲击极限值,其端子a就被连接。第三开关电路69通过加法器70把端子a或b处的信号传送给驱动电路71。
光盘设备60还包括在被光束照射的多层光盘100的多个层之间进行切换(层转移)时产生层转移脉冲的层转移脉冲产生器77。在进行层转移时,层转移脉冲产生器77把层转移脉冲传送给加法器70,同时通过聚焦环路控制电路76关闭聚焦伺服环路。于是驱动电路71对光头61进行控制,以便根据层转移脉冲执行层转移。
在高速转移期间,光盘设备60的增益切换控制电路81连接第一开关电路64的端子a,减小FE信号的增益,构成了完整的聚焦伺服环路。
如果较大的冲击作用于光盘设备60,比较器80就向增益切换控制电路传送表明出现了大于极限冲击设定值的冲击的冲击极限信号。增益切换控制电路81一接收到冲击极限信号,就连接第一开关电路64的端子b。这就把通常增益的FE信号传送给了聚焦伺服环路。
就是说,如果在高速搜索期间有较大的冲击作用于光盘设备60,就把FE信号恢复为原始增益,防止与光盘100相碰撞造成光头61的损坏,并保证在冲击刚一结束就能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再现。
在层转移时,光盘设备60的层转移脉冲产生器77向加法器70传送层转移脉冲,同时关闭聚焦伺服环路。
在有较大的冲击作用于光盘设备60时,比较器80把冲击极限信号传送给聚焦环路控制电路76。聚焦环路控制电路76一接收到冲击极限信号就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7的端子b,接通聚焦伺服环路。这就使驱动电路71能够根据FE信号对双轴致动器61b进行控制。
就是说,如果在层转移期间出现较大的冲击,光盘设备60就接通聚焦伺服环路,防止与光盘100相碰撞造成光头61的损坏,并保证在冲击刚一结束就能够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再现。
如上所述,如果在光盘设备60正在执行特殊操作时有外界较大的冲击作用于光盘设备60,则由于聚焦伺服被接通,所以能够防止与光盘100相碰撞造成光头61的损坏。
以下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可应用于图14所示结构的光盘设备110。光盘设备110具有陆地/沟槽记录/再现系统。
光盘设备110包括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22和把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的极性恢复为其原始极性的跟踪极性控制电路123。
光头111包括沿跟踪和聚焦方向驱动物镜111a的双轴致动器111b。光头111把激光辐射至光盘来检测来自光盘的归回光,把检测输出传送给跟踪误差产生电路112。
跟踪误差产生电路112根据检测输出产生TE信号,把产生的TE信号传送给极性颠倒电路113、跟踪极性开关114的端子b和跟踪误差产生电路112。
跟踪误差产生电路112根据上述检测信号产生TE信号,把产生的TE信号传送给极性颠倒电路113、跟踪极性开关114的端子b和轨迹转移脉冲产生电路124。产生的TE信号是光束照射在光盘的陆地上时所产生的信号。
极性颠倒电路在光束照射在光盘的沟槽上时颠倒TE信号的极性。就是说,极性颠倒电路113颠倒PE信号的极性,将所产生的信号传送给跟踪极性开关114的端子a。
跟踪极性开关114响应陆地/沟槽切换,输出TE信号。跟踪极性开关114的切换由跟踪极性控制电路123控制将传送给端子a或b的TE信号传送给送到其端子a或b的相位补偿电路115。相位补偿电路115对TE信号进行相位补偿,把进行了相位补偿的TE信号传送给跟踪环路开关116。
跟踪极性开关114响应陆地/构槽切换,输出TE信号。跟踪极性开关114的切换由跟踪极性控制电路123控制将传送给端子a或b的TE信号传送给相位补偿电路115,然后对将最终信号传送给跟踪环路开关116的TE信号进行相位补偿。
跟踪环路开关116的通或断状态由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12设定。具体来说,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22在进行跟踪伺服或在进行轨迹转移时分别接通或关闭跟踪环路开关116,而跟踪伺服则被关闭。一旦完成了轨迹转移,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22又把116设定为接通状态。一旦处于接通状态,跟踪环路开关116就通过加法器117把来自相位补偿电路115的TE信号传送给跟踪驱动器。
相反地,轨迹转移脉冲产生电路124根据要转移的轨迹的编号产生轨迹转移脉冲,并通过加法器117把产生的脉冲传送给跟踪驱动器118。
跟踪驱动器118通过双轴致动器111b驱动物镜111a,以便根据来自加法器117的TE信号使光束正好照射在光盘的所希望的轨迹上,同时通过双轴致动器111b驱动物镜111a,以便根据来自加法器117的轨迹转移脉冲实现预定的转迹转移。
于是光盘设备110响应陆地构槽切换产生了最佳TE信号,实现了跟踪控制。为了进行轨迹转移,光盘设备110暂时关闭跟踪伺服环路。
以下说明在轨迹转移期间、即当跟踪伺服被关闭时有来自外界的冲击的情况下的操作。
一旦检测到外界的冲击,震动传感器119就通过放大器120把正比于冲击的信号传送给比较器121。
比较器121把从放大器120的信号导出的外界的冲击值与预定极限冲击值作比较,如果是外界的冲击大,比较器121就把表明这一事实的冲击极限信号传送给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22、跟踪极性控制电路123和轨迹转移脉冲产生电路124。
一旦接收到来自比较器121的冲击极限信号,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22就把跟踪环路开关116设定为接通状态。如果同时接收到冲击极限信号,轨迹转移脉冲产生电路124就暂停轨迹转移脉冲的产生。这样就又接通了跟踪伺服环路,因此跟踪驱动器118就根据跟踪误差信号对双轴致动器111b进行控制。就是说,如果在轨迹转移期间外界有强的冲击,因为没有进行跟踪伺服,所以普通系统中物镜的操作是不稳定的,但在上述光盘设备中,在同样的情况下施加了跟踪伺服,所以能够记录/再现目标轨迹的数据。
如果在读取沟槽期间有来自外界的冲击,冲击极限信号就被传送给跟踪极性控制电路123。此时,跟踪极性控制电路123连接跟踪极性开关114的端子a。这样就能够读取陆地,所以即使有外界的冲击,但与连续的沟槽读取相比,能够获得稳定的记录/再现。
现在描述本发明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可应用于图15举例所示的光盘设备。
光盘设备130包括具有用来沿跟踪和聚焦方向驱动物镜131a的双轴致动器131b的光头131、根据光头131的光束的检测输出产生TE信号的跟踪误差产生电路132、去除TE信号噪声分量的低通滤波器电路133、对消除了噪声的TE信号进行相位补偿的相位补偿电路134、接通或关闭跟踪环路的跟踪环路开关135、加法器136、滑动驱动器137和在搜索操作期间滑动光头131的输送马达138。
跟踪环路开关135的关闭或断开由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42控制。具体来说,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42关闭或断开跟踪环路开关135,以便分别提供跟踪伺服或执行搜索操作(断开跟踪伺服),在伺服操作结束之后再接通跟踪环路开关135。跟踪环路开关135一旦被接通,就通过加法器把相位补偿电路134的TE信号传送给滑动驱动器137。
滑动搜索电压产生电路143产生依赖于搜索目的地的滑动搜索电压(滑动搜索信号),以便通过加法器136把该信号传送给滑动驱动器137。
滑动驱动器137根据来自加法器136的TE信号通过双轴致动器131b驱动物镜111a,以便根据来自加法器136的滑动搜索信号使光束正好照射在光盘的所希望的轨迹上,或执行预定的搜索操作。
就是说,在搜索操作期间,跟踪环路开关135被断开,滑动搜索电压产生电路143产生滑动搜索信号,通过加法器136把产生的滑动搜索信号传送给滑动驱动器137。这就使滑动驱动器137能够执行光头131的搜索操作。
如果在搜索操作期间有来自外界的冲击,震动传感器139就检测外界的冲击,通过放大器140把相应于该冲击的信号传送给比较器141。
比较器141把从放大器140的信号导出的外界冲击的值与预定极限冲击设定值作比较,如果外界的冲击较大,比较器就把表明这一事实的冲击极限信号传送给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42和滑动搜索电压产生电路143。
如果跟踪环路切换控制电路142接收到来自比较器141的上述冲击极限信号,就接通跟踪环路开关135。与此同时,滑动搜索电压产生电路143接收到冲击极限值,停止产生滑动搜索信号。这样就又接通了跟踪伺服环路,以便滑动驱动器137根据跟踪误差信号控制双轴致动器131b。就是说,如果在搜索操作期间外界有强的冲击,因为没有施加跟踪伺服,所以普通系统中的物镜111a的操作是不稳定的。但在本发明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施加了跟踪伺服,所以能够马上记录/再现目标轨迹的数据。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只使用了一个冲击传感器,但当然能够使用多个震动传感器。
为了实现光盘1的高记录密度,可以把获得了大数值孔径(NA)的双透镜型的透镜组用作面向着光盘1的物镜8。
这种双透镜型的透镜组由两个透镜组成,即如图16所示的正向透镜103和物镜104。正向透镜103具有面向光盘100的平表面和面向物镜104的非球面曲线表面,而物镜104是非球面透镜。正向透镜103还可以是由平的表面和球面表面组成的平面-球面透镜。
这种双透镜型的透镜组的正向透镜103和物镜104分别由致动器106和107来驱动。
致动器106沿光轴方向(沿图中的上下方向)驱动正向透镜103相对物镜104运动。正向透镜103和物镜104在施加给致动器106的电压的作用下沿光轴方向(沿聚焦方向)运动。
致动器107是适合于沿垂直于光盘100轨迹的方向(沿跟踪方向)移动透镜103、104的双轴致动器。给该致动器107传送聚焦和跟踪方向的驱动信号,以便调整双透镜型透镜组(正向透镜103和物镜104)距光盘100的距离,同时使光束沿垂直方向相对于轨迹运动。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如在普通双透镜型透镜组中那样调整物镜104和光盘100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调整正向透镜103和物镜104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光盘衬底102的厚度调整两透镜间的距离和物镜104和光盘100间的距离,以便抑制球面象差。
使用光波波长不短于680纳米的光源,这种双透镜型透镜组将具有高达0.7或更高、例如0.81的NA。物镜104和光盘100之间的工作距离不大于560微米,例如是100微米。因此,对于这种双透镜型透镜组,其与光盘之间的距离很小,但NA很大,减小了象差。
参看图17描述光盘100的一个例子。
利用实现了节距和节距起伏的压模机,用注模方法就能够制造光盘100的复制衬底,然后在复制衬底210的信号表面上形成记录膜或反射膜211。如果光盘是ROM,就例如在上面形成铝的反射膜。
再在上面形成覆盖层212。覆盖层的形成是这样做的在如上所述制备的衬底上滴落UV树脂,并旋转和扩展之。或者,可用UV树脂粘结薄的聚碳酸脂膜来形成覆盖层。
如此形成的光盘的透光层的厚度是例如从3微米至177微米。
以下描述光盘记录/再现方法的步骤序列。利用光拾取器记录/再现光盘的信息信号的方法包括面向光盘设置的用来把激光汇聚和照射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物镜和至少沿垂直于该信号记录表面驱动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还包括根据物镜照射至光盘的返回激光产生相应于激光的汇聚点沿垂直方向与信号记录表面的位移的位移信号产生装置,以及根据来自位移信号产生装置的位移信号沿垂直方向利用物镜驱动装置对物镜进行驱动控制、以便汇聚点将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伺服装置。以上操作序列包括检测物镜相对于光盘的位置的步骤,以及在位置检测装置的物镜位置在预定范围内时输出允许伺服装置执行伺服操作的允许信号的步骤。
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和设备涉及光盘聚焦伺服的接通,尤其涉及避免对光盘表面执行聚焦伺服和避免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权利要求
1.记录和/或再现盘信息信号的光盘设备,包括由面对光盘设置的用来汇聚激光并使之照射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物镜和至少沿垂直于信号记录表面的方向驱动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组成的光拾取器;根据物镜照射至所述光盘的返回激光产生相应于激光的汇聚点沿垂直方向与信号记录表面的位移的位移信号的位移信号产生装置;根据位移信号产生装置的位移信号利用所述物镜驱动装置沿所述垂直方向驱动控制物镜以便汇聚点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伺服装置;检测物镜和光盘之间的状态的检测装置;以及响应所述检测装置的信号控制伺服操作的控制装置。
2.权利要求1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状态检测是检测所述物镜相对于所述光盘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3.权利要求2的光盘设备,当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物镜的位置在预定范围内时,所述控制装置输出允许所述伺服装置执行伺服操作的允许信号。
4.权利要求2的光盘设备,当所述控制装置确认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的物镜的位置已接近物镜超过预定位置时,就利用所述物镜驱动装置使物镜后退来避免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5.权利要求1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检测装置是检测外界冲击的冲击检测装置。
6.权利要求5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是响应所述冲击检测装置检测的冲击的强度来避免所述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7.权利要求5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把所述冲击检测装置检测的冲击强度与预定值作比较的比较装置,如果所述比较装置确认冲击的强度大于所述预定值,就避免所述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8.在聚焦伺服前执行聚焦伺服接通的光盘设备,包括把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汇聚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物镜;沿垂直于所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驱动所述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检测外界冲击的冲击检测装置,以及在所述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响应所述冲击检测装置检测的冲击强度控制所述物镜驱动装置来避免所述物镜与所述光盘相碰撞的控制装置。
9.权利要求8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利用所述物镜驱动装置使所述物镜沿离开光盘的方向运动来避免其与所述光盘相碰撞。
10.权利要求8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把所述冲击检测装置检测的冲击强度与预定值作比较的比较装置,在所述聚焦伺服接通操作期间,当所述比较装置确认所述冲击强度大于所述预定值时,就避免所述物镜与所述光盘相碰撞。
11.在聚焦伺服之前执行聚焦伺服接通操作的光盘设备中用于光盘的驱动方法,在该方法中响应冲击检测装置在所述聚焦伺服接通期间检测的外界的冲击强度执行避免所述物镜与所述光盘相碰撞的操作。
12.权利要求11的光盘驱动方法,其中所述物镜以离开所述光盘的移动来避免与光盘相碰撞。
13.光盘设备,包括接通/断开伺服环路的伺服环路切换装置,在该伺服环路中,光头把光束射至光盘,并且光头驱动装置根据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检测输出驱动所述光头;特殊操作控制装置,断电所述伺服环路切换装置来控制光头驱动装置,以便所述光头将执行特殊操作;检测外界冲击的冲击检测装置;以及伺服环路切换控制装置,一旦在所述光头的特殊操作期间所述冲击检测装置检测到冲击,就通电所述伺服环路切换装置。
14.权利要求13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特殊操作控制装置包括产生多层光盘的层转移脉冲的层转移脉冲产生装置,它控制所述光头驱动装置根据所述层转移脉冲执行层转移。
15.权利要求13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特殊操作控制装置包括产生用于执行光盘的轨迹转移的轨迹转移脉冲的轨迹转移脉冲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光头驱动装置受控根据所述轨迹转移脉冲执行轨迹转移。
16.权利要求13的光盘设备,其中所述特殊操作控制装置包括产生用于执行滑动搜索的滑动搜索信号的滑动搜索信号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光头驱动装置受控根据所述滑动搜索信号执行滑动搜索。
17.权利要求13的光盘设备,还包括衰减装置,在高速搜索期间衰减聚焦误差信号,并在所述冲击检测装置检测到冲击时中断对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衰减;所述伺服环路切换装置执行聚焦伺服环路的通/断切换,根据光头的检测输出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沿聚焦方向驱动所述光头;所述特殊操作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聚焦误差信号驱动所述光头。
18.控制光头的方法,包括断开伺服环路,使光头把光束辐射至光盘和使光头驱动装置根据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检测输出驱动所述光头;控制所述光头驱动装置,以便所述光头将执行特殊操作;检测外界冲击;以及一旦在所述光头的特殊操作期间检测到冲击就接通所述伺服环路。
19.权利要求18的光头控制方法,在光头执行特殊操作时,产生用于执行多层光盘的层转移的层转移脉冲,并控制所述光头驱动装置以便根据所述层转移脉冲执行层转移。
20.权利要求18的光头控制方法,在光头执行特殊操作时,产生用于执行光盘的轨迹转移的轨迹转移脉冲,并控制所述光头驱动装置以便根据所述轨迹转移脉冲执行轨迹转移。
21.权利要求18的光头控制方法,在光头执行特殊操作时,产生用于执行滑动搜索的滑动搜索信号,并控制所述光头驱动装置以便根据所述滑动搜索信号执行滑动搜索。
22.利用以下装置记录/再现光盘的信息信号的方法,这些装置是由面对光盘设置的用来汇聚激光并使之照射在所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物镜和至少沿垂直于所述信号记录表面的方向驱动所述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组成的光拾取器;根据物镜照射至所述光盘的返回激光产生相应于激光的汇聚点沿垂直方向与信号记录表面的位移的位移信号的位移信号产生装置;根据位移信号产生装置的位移信号利用所述物镜驱动装置沿所述垂直方向驱动控制物镜以便汇聚点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伺服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物镜和光盘之间的状态;和响应来自所述检测装置的信号执行所述伺服操作。
23.权利要求22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检测步骤检测所述物镜相对于所述光盘的位置。
24.权利要求23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响应所述位置检测步骤所确定的物镜位置在预定范围内的检测结果允许执行所述伺服操作。
25.权利要求24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其中所述预定范围不包括光盘表面位置。
26.权利要求24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响应所述位置检测步骤所确定的物镜正在移向所述光盘超过预定位置的检测结果使物镜从光盘后退,以便避免碰撞。
27.权利要求22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外界冲击。
28.权利要求27的光盘记录/再现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响应在伺服操作期间检测的外界冲击强度避免所述物镜与光盘相碰撞。
全文摘要
要防止光盘记录/再现设备在执行聚焦伺服接通期间出现故障。为此目的,一光盘记录/再现设备包括具有物镜8和双轴致动器的光拾取器7、根据照射在光盘上的激光的返回光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检测器和检测物镜相对于光盘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该光盘记录/再现设备还包括根据跟踪误差信号控制双轴致动器9所执行的伺服操作以便汇聚点将在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的致动器驱动电路,以及在物镜8的位置在预定范围内时输出允许执行伺服操作的允许信号的同步范围判定单元。
文档编号G11B7/09GK1225486SQ9812338
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16日
发明者筒井敬一, 松本义典, 佐伯宏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