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盒及盘片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937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盒及盘片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放光盘、磁盘、光磁盘等盘状信号记录媒体的盘盒及以盘盒为对象,进行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的盘片驱动器。
背景技术
过去,在以光盘或光磁盘为对象地通过光学进行信号记录、重放的光学式盘片驱动器中,如图22(a)、(b)所示,使用了将盘91放在扁平长方体状盒体90中而构成的盘盒9。
在盒体90上开设了露出盘91的信号面的窗口100,同时,可滑动地安装有启闭窗口100的活动片92。在盒体90中,沿向活动片92的滑动方向延伸的侧端面9a设置了将活动片92锁定在关闭位置上的锁定件93。锁定件93可以以基端部为中心弹性变形,在其前端部上形成了卡合凹部95。在锁定件93的前端部上形成了在后述的解除锁定时发挥作用的斜面99。
另一方面,在活动片92上与盒体90的侧端面9a之间的滑动接触部上突出设置了可以与锁定件93的卡合凹部95卡合的卡合片96。在活动片92上突出设置着弹性卡止片98,在弹性卡止片98与盒体90之间加有扭簧94,使活动片92向关闭方向依附。通常,在盘盒9中,锁定件93的卡合凹部95和活动片92的卡合片96相互卡合,将活动片92锁定在关闭位置上。
当通过开设于光学式盘片驱动器内室中的盘盒插入口将盘盒9插入装置内时,随着如图22(a)的箭头A所示的盘盒9的前进,开设于装置内的锁定解除片97向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如图所示地进入盒体90中并与锁定件滑动接触,使锁定件93弹性位移。结果,锁定件93的卡合凹部95脱离活动片92的卡合片96,由此解除活动片92的锁定。
在盘盒9继续前进并到达装置内的记录重放位置的过程中,锁定解除片97如该图(b)所示地克服扭簧9的弹性而顶开活动片92。在此状态下,通过盒体90的窗口100进行信号记录或信号重放。
随后,在盘盒9弹出动作中,随着盘盒9的后退,锁定解除片97向箭头A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允许活动片92向关闭方向上移动。因此,活动片92受扭簧92施力而如图22(a)所示地关闭。在活动片92关闭过程中,锁定解除片97与锁定件93的斜面99滑动接触,由此使锁定件93向锁定解除方向弹性位移。结果,在如图22(a)所示的活动片92的关闭位置上,锁定件93的卡合凹部95与活动片92的卡合片96在不卡合状态下相互对向。
随后,盘盒9继续后退,并随着将其从盘盒插入口抽出,锁定解除片97脱离锁定件93。结果,锁定件93弹性复原,锁定件93的卡合凹部95与活动片92的卡合片96相互卡合,由此将活动片92锁定在关闭位置上。
然而,在上述盘盒中,针对盘的信号记录密度日益增高,因此,考虑到逐渐出现的采用与过去盘盒不同的信号记录方式的新规格的盘盒。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从经济和功能的角度考虑希望在市场上提供不同规格的两种盘盒时,盒体外形尺寸标准化,并且通过标准的盘片驱动器而对这些盘盒进行信号记录和重放。考虑在市场上提供各种规格的盘盒专用的盘片驱动器,在这样的专用盘片驱动器中,必须阻止不同规格的盘盒的插入。
但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旧规格的盘盒中追加新规格盘盒的情况下,使旧规格的盘盒发生变化,所以旧盘盒的记录、重放变得不可能了。或者,在新规格的盘盒中要对旧规格的盘盒进行大设计改动,所以不仅必须重新设计盘盒制造所必需的模具和制造设备,而且盘片驱动器的结构也变得复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两种规格的经济型盘盒,它不必对旧规格的盘盒进行任何改动,而是在新规格的盘盒中仅对旧规格的盘盒地进行最小限度的设计改动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与上述两种规格的盘盒相对应地提供一种各规格专用的盘片驱动器和可进行两种规格的盘盒的记录、重放的两用盘片驱动器。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对传统规格的第一盘盒2具有其信号记录方式与第一盘盒2不同的新规格的第二盘盒7。
在这里,第二盘盒7包括具有与第一盘盒2的盒体20共同的外形尺寸的盒体70。而在第一盘盒2的盒体20中垂直于相对盘片驱动器的插入方向A的前端面2a上形成了沿该插入方向具有预定深度的防误插槽25,而在第2盘盒7的盒体70中形成了在开口于与第一盘盒2的防误插槽25相同的位置上、同时其沿盘盒插入方向A的深度比所述防误插槽25浅的防误插槽71。而且,在该盒体70中形成了在第一盘盒2的盒体20中不存在的且具有预定深度的盘盒识别槽72。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对仅用于上述第一盘盒2的记录重放的传统盘片驱动器(第一盘片驱动器)而仅用于上述第二盘盒7的记录重放的新盘片驱动器(第二盘片驱动器)。
在这里,在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4的侧壁48上形成了向盘盒容放室突出的突片46,而在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8的侧壁48上与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突片46一样高的位置上、且在沿盘盒插入方向A上比突片46更靠内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盘盒容放室突出的突片81。而且在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8的底壁40上形成了在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4上不存在的突起82。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第一盘盒2、其信号记录方式与第一盘盒2不同的第二盘盒7的双方为对象进行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的新的盘片驱动器(两用盘片驱动器)。
在这里,在应插入盘盒的盘盒架85的侧壁48上对应于第二盘盒7的防误插槽71的深度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应进入防误插槽71的突片81,盘盒架85的底壁40将防碍插入两个盘盒的障碍物排出。
在第一盘盒2插入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4中的情况下,当该盘盒2具有正确的姿势时,盘盒架4的突片46进入该盘盒2的防误插槽25中,由此允许插入盘盒2。在盘盒2以错误的姿势被插入时,盘盒架4的突片46抵靠在盘盒2的端面上,阻止了盘盒2的插入。
另外,当第二盘盒7被插入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4中时,该盘盒7的防误插槽71因其深度比第一盘盒7的防误插槽25浅而中途阻止了盘盒7的插入。
在将第二盘盒7插入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8中的情况下,当该盘盒7具有正确姿势时,在盘盒架8的突片81进入该盘盒7的防误插槽71的同时,盘盒架8的突起82进入该盘盒7的盘盒识别槽72中,由此允许插入盘盒7。当以错误的姿势插入盘盒7时,盘盒架8的突片81抵靠在盘盒7的端面上,由此阻止了盘盒7的插入。
或者,当第一盘盒2被插入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8中时,由于在该盘盒2中没有凹设盘盒识别槽72,所以盘盒架8的突起82抵靠在盘盒2的端面上,由此阻止了盘盒2的插入。
而在将第一盘盒2插入两用盘片驱动器的场合中,当该盘盒2具有正确姿势时,盘盒架85的突片81进入该盘盒2的防误插槽25中。而由于在盘盒架85的底壁40上没有妨碍第一盘盒2插入的障碍物,所以盘盒2一直被插入盘盒架85内。
当在两用盘片驱动器中插入第二盘盒7的情况下,当该盘盒7具有正确姿势时,盘盒架85的突片81进入该盘盒7的防误插槽71中,由此允许插入盘盒7。
另外,在两用盘片驱动器中,通过在盘盒架85的底壁40上设置了应进入成型于第二盘盒7的盒体70上的盘盒识别槽72中的启/闭开关86,所以可以识别容放在盘盒架85中的盘盒。
即,当插入第一盘盒2时,由该盘盒2的背面挤压盘盒架85的启/闭开关86,所以开关处于开的状态,而在插入第二盘盒7时,启/闭开关86容放在该盘盒7的盘盒识别槽72中,所以保持关闭状态。因此,根据启/闭开关86的启/闭状态,可以识别盘盒。
根据本发明,不用对传统规格的第一盘盒2进行任何改动,而在新规格的第二盘盒7中,通过使防误插槽的深度比过去浅,同时,只进行增加盘盒识别槽72的微小设计改动,即可提供具有两种规格的盘盒。
另外,不用对传统规格的第一盘盒2做任何改动,而在新规格的第二盘盒7中,通过使应进入盘盒防误插槽的突片的位置稍稍偏离,同时,只进行新设应进入盘盒识别槽的突起的微小设计变动,即可提供具有两种规格的盘片驱动器。
另外,通过仅取消新设于第二盘片驱动器上的突起的改动设计,可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具有两种规格的盘盒的记录和重放的两用盘片驱动器。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盘盒和用于在盘盒中进行记录、重放的盘片驱动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盘盒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盘盒架的立体图。
图4是盘盒架的正视图。
图5是该盘盒的平面图(a)和背面图(b)。
图6是盘盒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盘盒动作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盘盒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表示盘盒锁定件动作的局部截面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所用第一盘盒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三实施例所用第二盘盒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所用第二盘片驱动器中盘盒架的局剖立体图。
图13是盘盒架的正视图。
图14是第三实施例所用两用盘片驱动器中盘盒架的局剖立体图。
图15是盘盒架的主视图。
图16是第四实施例所用第一盘盒的立体图。
图17是第四实施例所用第二盘盒的立体图。
图18是第四实施例所用第一盘片驱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第四实施例所用第一盘片驱动器的局剖侧视图。
图20是第四实施例所用第二盘片驱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第四实施例所用第二盘片驱动器的局剖侧视图。
图22是表示过去的盘盒结构和动作的平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按照图1-图21的顺序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图中,盘盒相对于盘片驱动器的插入方向均由箭头A表示。
第1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盘盒2可以如此地进行信号记录和重放,即在扁平长方体状树脂制盒体20的内部可转动地容放盘片21,并通过开设于盘片驱动器内室1中的盘盒插入口11将所述盘盒2插入盘片驱动器中。
如图2所示,在盘盒2的盒体20中开设了露出盘21的记录面的窗口22,同时,可沿盒体20的一端面滑动地安装有启闭该窗口22的活动片3。另外,在盒体20上与所述窗口相对一侧上还开设有图5(b)所示的窗口29,利用这两个窗口22、29进行信号记录和重放。
另外,如图2所示,在盒体20中,面向盘片插入方向A、沿右侧端面2b凹设了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同时沿左侧端面2c凹设了防误插槽25。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及防误插槽25分别开口于盒体20的前端面2a上,并从该开口部起向活动片3的滑动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在内室1的盘盒插入口11内设置了解除活动片3的锁定用的锁定解除片45,同时设置了在指向错误地插入盘盒2时用于阻止误插入盘盒的突片46。通过方位正确地将盘盒2插入内室1中,锁定解除片45进入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突片4进入了防误插槽25中。
在内室1的盘盒插入口1内设置了图3、4所示的盘盒架4,由此可以使装在盘盒架4中的盘盒2一直移动到预定的记录、重放位置。
盘盒架4在天井壁41的两端壁上具有左侧壁48和右侧壁47,同时在左侧壁48的下端部上和右侧壁47的下端部上分别与天井壁41平行地向内突出设置了左底壁40和右底壁49。由此可以容纳和保持盘盒2。在盘盒架4的天井壁41上与上述盘盒2的窗口22相对向的位置上设置了信号记录、重放用开口44。
另外,在盘盒架4的两侧壁47、48上,向外突出设置了共四个销42、42、43、43。利用这些销42、42、43、43进行盘盒架4的移动。另外,盘盒架4的驱动机构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了图示及其说明。在盘盒架4的右侧壁47上向内突出设置所述锁定解除片45的同时,在左侧壁48上向内突出设置所述突片46。
如图5(a)、(b)所示,在盘盒2的盒体20的四个角部内盒体20的前端面2a与右端面2b交叉形成的角落的内部空间E内设置了用于将活动片3锁定在关闭位置上的锁定件5。另外,在盒体20内设置了用于使活动片3向关闭方向依附的扭簧23,在扭簧23的一个端部与成型于活动片3上的弹性卡合片36卡合的同时,另一个端部卡止于盒体20的角部上。
如图6所示,活动片3具有一对用于封闭开设于盒体20上的所述一对窗口22、29的封闭板31、32和连接这两块封闭板31、32的连接部33,在连接部33上形成了所述弹性卡合片36,同时,一体地形成了突向所述内部空间E的臂片37。在臂片37上向盒体20的内侧突出地设置有可滑动卡合在盘盒2的右端面2b上的滑动片34和上述卡合片35。
另外,如图5(b)所示,臂片37也可滑动地卡合在成型于盒体20里面的活动片导向槽26中。由此一来,活动片3可以沿盒体20的右端面2b前后滑动。
如图6所示,锁定件5由可绕突出设置于盒体20上的枢轴28转动地嵌装的突台51、与盘面大致平行地突出设置在突台51上的略细的弹性片52、与盘面大致平行地突出设置于突台51上的略粗的锁定片53构成,锁定片53向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延伸。在锁定件5中,随着弹性片52的弹性变形,锁定片53可以在与盘面平行的面内弹性变形。
在锁定件5的锁定片53上,朝向盒体20右端面2b地在基端侧上形成第一斜面55并在前端侧形成第二斜面56。在第一斜面55和第二斜面56之间形成了可以与卡合片55卡合的卡合凹部54。第一斜面55及第二斜面56的各卡合凹部54一侧的端部渐渐靠近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随着后述的盘盒2的往复移动,当盘盒2前进时,锁定解除片45抵靠在第一斜面55上,在盘盒2后退时,锁定解除片45抵靠在第二斜面56上。
另外,当锁定件5的弹性片52的前端部如图5所示地抵靠在突出设置于盒体20上的挡块27上时,阻止了锁定件5顺时针转动。
图7(a)、(b)、(c)示出了随着盘盒2前进的锁定件5的锁定解除动作以及活动片3的开启动作。图7(a)示出了盘盒2尚未插入内室1中的状态,锁定件5的卡合凹部54与活动片3的卡合片35相互卡合,从而将活动片3锁定在关闭位置上。
从此状态开始,当盘盒2经内室1的盘盒插入口11向内插时,随着前进动作,如图7(b)所示地,锁定解除片45向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相对移动,锁定解除片45进入盘盒2的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中并与锁定件5的第一斜面55接触。随后,随着盘盒2的继续前进,锁定解除片45挤压第一斜面55,由此使锁定件5如箭头所示地弹性变形。结果,锁定件5的卡合凹部54脱离活动片3的卡合片35,由此解除了活动片3的锁定。
随后,随着盘盒2的继续前进,锁定解除片45抵靠在活动片3的端部上,随着随后的盘盒2继续前进,如图7(c)所示地,活动片3克服扭簧23弹性而被推开。在此状态下,盘盒2被定在信号记录、重放位置上,通过窗口22、29在盘21上记录信号或重放来自盘21的信号。
在盘盒2弹出动作中,随着盘盒2后退移动,锁定解除片45向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允许活动片3向关闭方向移动。因此,活动片3受扭簧23施力,如图7(b)所示地关闭。在活动片3关闭的过程中,锁定解除片45滑动接触在锁定件5的第二斜面56上,由此使锁定件5向图7(b)中箭头所示方向弹性变形。结果,如图所示,锁定件5的卡合凹部54与活动片3的卡合片35在非卡合状态下彼此面对。
随后,盘盒2继续后退,通过从盘盒插入口将其抽出,锁定解除片45如图7(a)所示地脱离锁定件5。结果,锁定件5弹性复原,锁定件5的卡合凹部54与活动片3的卡合片35卡合,由此将活动片锁定在关闭位置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锁定件5被容放在有部件安装余量的盒体20的角部内空间E上,可与活动片3的卡合片卡合的锁定件5的前端部也收放在该内空间E中,因此,锁定件5与活动片3的卡合片35的卡合、脱离也在该内空间E中进行。在使盒体20小型化的同时,盒体20的侧端面2b与盘21外周边缘之间的距离不成问题。
因此,通过可及地使盒体20的侧端面2b与盘21的外周边缘之间的距离接近零,从而可以使盒体20比过去更小型化。
第2实施例此实施例如图8、9所示,配置了与盒体20成一体的锁定件6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锁定件5。由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所以只描述了锁定件6的结构及其动作,而省略了对其他部分的图示和说明。另外,在图8、9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标记表示。
如图8所示,锁定件6是这样的形成的,即在从盒体20起垂直延伸的支持部61的上端部上,通过在垂直于盘面的面内弯曲的弹性件62而形成了沿盘面延伸的锁定部63,通过弹性部62的弹性变形,锁定部63如箭头所示地在垂直于盘面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在锁定件6的锁定部63上,面向盒体20里面地在基端侧形成了第一斜面65,而在前端侧形成了第二斜面66。在第一斜面65与第二斜面66之间形成了可与卡合片35卡合的卡合凹部64。第一斜面65及第二斜面66各自的卡合凹部64一侧的端部临近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随着盘盒2的往复移动,锁定解除片45滑动接触第一斜面65和第二斜面66,由此进行锁定件6的卡合凹部64与活动片3的卡合片35的卡合和脱离。
例如,如图9所示,通过盘盒2向箭头A的方向前进,锁定解除片45首先抵靠在锁定件6的第一斜面65上,通过盘盒2的继续前进,如该图(b)所示,锁定解除片45上顶锁定件6的锁定部63,由此使卡合凹部64一直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上。
当盘盒2被弹出时,锁定解除片45抵靠在锁定件6的第二斜面66上,由此使锁定部63一直移动到解除位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锁定件6是与盒体20一体成型的,所以与第一实施例相比,零件数目减少了,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另外,锁定件6的锁定部63的弹性位移方向垂直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向,即被设定在与盘面垂直的方向上,所以将锁定件6的卡合凹部64脱离活动片3的卡合片35所需的弹性位移量设定成稍厚于卡合片35的厚度即可也大幅度小于第一实施例所必需的弹性位移量、即卡合片35相对卡合凹部64的卡合深度。
随着将锁定件6与盒体20制成一体,锁定件6用与盒体20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但如上所述,由于通过锁定部63的略微弹性变形而可以实现锁定及锁定解除,所以作为盒体20及锁定件6的材质,毫无疑问地可以采用保持盒体20的形状所需的较硬的树脂。
第3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相对第一实施例所用的盘盒(以下称第一盘盒)具有相同外形尺寸和不同记录重放方式的新规格盘盒(以下称第二盘盒)、相对第一实施例所述盘片驱动器(以下称第一盘片驱动器)进行第二盘盒的记录和重放的专用盘片驱动器(以下称第二盘片驱动器)、可进行第一盘盒和第二盘盒双方的记录和重放的盘片驱动器(以下称两用盘片驱动器)。另外,在表示本实施例的图11-15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就盘片驱动器与盘盒关系来说,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第一盘盒可以插入第一盘片驱动器中,而第二盘盒不可以插入。
②第二盘盒可以插入第二盘片驱动器中,而第一盘盒不可以插入。
③第一盘盒和第二盘盒都可以插入两用盘片驱动器中。
如图10所示,在第一盘盒2中,由于在盒体20的前端面2a上略偏向表面一侧的位置上形成了沿右端面2b延伸、且具有预定深度Dm的防误插槽25,所以当盘盒2在错误指向的情况下被插入时,所述突片46抵靠在盒体20的前端面2a上,阻止了盘盒2的误插入。另外,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也略微偏向表面一侧地成型于盒体20的前端面2a上,所以突片46进入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中,不允许误插入。
以上述第一盘盒2为前提地,在第二盘盒、第二盘片驱动器以及两用盘片驱动器中采用了后述结构。即,如图11所示在第二盘盒7中形成了其深度Da比图10所示的防误插槽25的深度Dm浅的防误插槽71作为所述突片46可插入的槽。而在盘盒7的盒体70的背面上凹设着在前端面2a上开口、向与箭头A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具有预定深度的盘盒识别槽72。
另一方面,在第二盘片驱动器中采用了图12所示的盘盒架8。进入所述防误插槽25的突片81在对应于防误插槽25深度Da的位置上向内突出地设置在该盘盒架8的左侧壁48上,因此,该突片81的位置与图3所示的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4的突片46位置相比更靠近装置内部。
当要将第二盘盒7插入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4中时,由于第二盘盒7的防误插槽71比第一盘盒2的防误插槽25短(Da<Dm),所以盘盒架4的突片46在插入途中抵靠在第二盘盒7的防误插槽71内端上,阻止了继续插入。因此,满足上述条件①。
如图13所示,当在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8上插入第二盘盒7时,盘盒架8的突片81进入了盘盒7的防误插槽71中,同时盘盒架8的突起82进入了盘盒7的盘盒识别槽72中,盘盒7被装填到盘盒架8内。
而当要将上第一盘盒2插入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8中时,由于在第一盘盒2上没有凹设盘盒识别槽72,所以盘盒架8的突起82抵靠在第一盘盒2的前端面2a上,阻止了第一盘盒2的插入。因此,满足上述条件②。
如图14所示,在两用盘片驱动器中,在盘盒架85的左底壁40的内部83中与所述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突起82相同的位置上设置了启/闭开关86。而在盘盒架85上与第二盘片驱动器相同的位置上设置了突片81。
当在盘盒架85上插入第一盘盒2时,盘盒架85的突片81进入第一盘盒2的防误插槽25中,同时通过第一盘盒2的底面将启/闭开关86向左底壁40的表面下方压入,所以允许插入第一盘盒2。在这里,通过启/闭开关86从关闭状态(突出状态)被压入开启状态,由此获得了第一盘盒2的检测信号。
而在盘盒架85的第二盘盒7被插入的情况下,在盘盒架85的突片81进入第二盘盒7的防误插槽71的同时,启/闭开关86容放在第二盘盒7的盘盒识别槽72中,由此允许插入第二盘盒7。在这里,启/闭开关86维持在关闭状态下,因此可以检测到第二盘盒7的装填。这样以来,满足了上述条件③。
另外,在为盘盒识别而采用其他方法、如防误插槽25、71的深度不同而进行识别的方法、盘信号记录格式不同而进行识别的方法等情况下,可省略启/闭开关86。
根据本实施例,以具有外形尺寸相同而记录重放方式不同的两种规格的第一盘盒及第二盘盒为对象,能够以极为简单的结构实现只进行第一盘盒的记录重放的第一盘片驱动器、只进行第二盘盒的记录重放的第二盘片驱动器、可进行两种盘盒的记录重放的两用盘片驱动器。
第4实施例本实施例是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盘盒及第二盘盒组合的其它实施例,并且在盘盒底面上形成了防误插槽。
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盘盒,在盒体101的背面102上从前端面103起沿盘盒插入方向形成了长为Dm的防误插槽104。105是成型于盒体101背面的第一定位凹部。在第一定位凹部105的周围形成了大致成圆形的第一定位基准面106。而107是第二定位凹部,在第二定位凹部107的周围也形成了圆形的第二定位基准面108。而109、110分别是第三、第四定位基准面。通过第二、第三定位凹部105、107决定相对盘盒相对于盘片驱动器/录放器的安装位置。通过第一至第四定位基准面106、108、109、110决定了安装位置高度方向的位置。111是活动片、112是锁定解除片插入槽,这些具有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活动片3和锁定解除片插入槽24相同的结构。
图17示出了以图16所示的第一盘盒101为前提的第二盘盒113。与图16所示的第一盘盒101相同的结构用相同图号表示并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在第二盘盒113中形成了具有从前端面103起长度为Da的防误插槽114。而第二盘盒113的第一定位凹部115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前端面103。因此,如以下具体描述的那样,第一定位凹部115起到与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盘盒7的盘盒识别槽72相同的作用。其他结构与图6的第一盘盒101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盘片驱动器与盘盒之间的关系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①第一盘盒可以插入第一盘片驱动器中,而第二盘盒不可以插入。
②第二盘盒可以插入第二盘片驱动器中,而第一盘盒不可以插入。
③第一盘盒和第二盘盒都可以插入两用盘片驱动器中。
图1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盘片驱动器。该第一盘片驱动器是由设有由摄象和主轴电动机构成的记录重放装置117的底座116、可自由转动地装在该底座116上的盘架118构成的,它是所谓的袋鼠袋式机械。
盘盒架118在天井壁119的两端部具有左侧壁120和右侧壁121,同时,左底壁122与天井壁119平行且向内突起地设置与左侧壁120的下端部上,而右底壁123与天井壁119平行且向内突起地设置在右侧壁121的下端部上,由此可以容放和保持盘盒101。在右侧壁121上向内突起地设有锁定解除片124。而在右底壁123上,为了防止盘盒的误插入而设置了长度为L的防误插片125。防误插片125的长度L被设定成比第一盘盒101的防误插槽104的长度Dm短而比第二盘盒113的防误插槽114的长度Da长。转轴126、127装在左侧壁120和右侧壁121上,这些转轴126,127支承在底座116的轴承部128、129上。
另一方面,在底座116上设置了决定盘盒安装位置及其高度的四个突起130、131、132、133。第一突起130及第二突起131由与第一盘盒101的第一及第二定位凹部105、107嵌合而定位的轴部130a、131a和在抵接在第一及第二定位基准面106、108上、限制盘盒101安装高度的凸缘130b、131b构成的。第三突起132及第四突起133抵靠在盘盒101的第三、第四定位基准面109、110上,限制盘盒101的安装高度。
图19是表示在第一盘片驱动器中安装盘盒时的截面图。如图所示,第一突起130的轴部130a的前端成面向盘盒插入方向(箭头A)高度降低的斜面130c。因此,在第一或第二盘盒中,都不防碍插入盘盒架118中。如上所述,防误插片125的长度L比第一盘盒101的防误插槽104的长度Dm短,所以不防碍第一盘盒101的插入。而当在第一盘片驱动器中插入第二盘盒113时,防误插片125的长度L大于第二盘盒113的防误插槽114的长度Da,所以阻止了第二盘盒113的插入。这样一来,达成了上述条件①。
图2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盘片驱动器的视图,在第二盘片驱动器中,防误插片125’的长度L’被设定得短于第二盘盒113的防误插槽114的长度Da。而第一突起130’与第二突起131的形状相同,并且前端没有斜面。因此,如图21所示,在第二盘片驱动器中,当试图安装第一盘盒110时,盘盒前端抵靠在第一突起130’上,由此阻止了插入盘盒架118中。另一方面,在第二盘盒113中,第一定位凹部115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前端面103,所以可以不抵靠在第一突起130’上地进行安装。因此,达成了上述条件②。
另外,在图18的第一盘片驱动器中,防误插片125的长度L被设定得短于第二盘盒113的防误插槽114的长度Da,同时,第一突起130的轴部130a的前端与图18所示的第一盘片驱动器一样,被制成面向盘盒插入方向(箭头A)高度降低的斜面130c,从而能够实现可安装第一盘盒101和第二盘盒113的第三盘片驱动器,满足上述条件③。另外,在第三盘片驱动器中,盘盒识别例如可以通过盘信号记录格式不同的方式进行。
根据本发明,与第三实施例相同,以具有外形尺寸相同而记录重放方式不同的两种规格的第一盘盒及第二盘盒为对象,能够以极为简单的结构实现只进行第一盘盒的记录重放的第一盘片驱动器、只进行第二盘盒的记录重放的第二盘片驱动器、可进行两种盘盒的记录重放的两用盘片驱动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盘盒,其结构为在扁平长方体状盒体(20)中容放盘状记录媒体,在以下述的第一盘盒(2)为前提的情况下为具有其信号记录方式与盘盒(2)不同的第二盘盒(7),所述第一盘盒(2)在盒体(20)中垂直于相对盘片驱动器的插入方向A的前端面(2a)上形成了沿该插入方向具有预定深度的凹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与第一盘盒(2)的盒体(20)共同的外形尺寸的盒体(70),在该盒体(70)中形成了在开口于与第一盘盒(2)凹部相同的位置上、同时其沿盘盒插入方向A的深度比所述凹部浅的第一凹部,和在第一盘盒(2)的盒体(20)中不存在的且具有预定深度的第二凹部。
2.一种盘盒,其结构为在扁平长方体状盒体(20)中容放盘状记录媒体,在以下述的第一盘盒(2)为前提的情况下为具有其信号记录方式与盘盒(2)不同的第二盘盒(7),所述第一盘盒(2)在盒体(20)中垂直于相对盘片驱动器的插入方向A的前端面(2a)上形成了沿该插入方向具有预定深度的防误插槽(25),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与第一盘盒(2)的盒体(20)共同的外形尺寸的盒体(70),在该盒体(70)中形成了在开口于与第一盘盒(2)的防误插槽(25)相同的位置上、同时其沿盘盒插入方向A的深度比所述防误插槽(25)浅的防误插槽(71),和在第一盘盒(2)的盒体(20)中不存在的且具有预定深度的盘盒识别槽(72)。
3.一种盘盒,由第一盘盒(2)、其信号记录方式与第一盘盒(2)不同的第二盘盒(7)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扁平长方体状盒体(20、70)中容放盘状记录媒体地形成了各盘盒(2、7),两个盒体(20、70)具有共同的外形尺寸,同时,在第一盘盒(2)的盒体(20)上垂直于相对盘片驱动器的插入方向A的前端面(2a)上形成了沿所述插入方向有预定深度的防误插槽(25),另一方面,在第二盘盒(7)的盒体(70)上形成了在开口于与第一盘盒(2)的防误插槽(25)相同的位置上、同时其沿盘盒插入方向A的深度比所述防误插槽(25)浅的防误插槽(71),而且形成了在第一盘盒(2)盒体(20)中不存在的且具有预定深度的盘盒识别槽(72)。
4.一种盘片驱动器,由第一盘片驱动器、其信号记录方式与第一盘片驱动器不同的第二盘片驱动器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在各盘片驱动器中设置了可插入在扁平长方体状盒体中容放盘状记录媒体地形成的各盘盒的盘盒架,在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4)的侧壁(48)上形成了向盘盒容放室突出的突片(46),另一方面,在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8)的侧壁(48)上与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突片(46)一样高的位置上、且在沿盘盒插入方向A上比突片(46)更靠内的位置上形成向盘盒容放室突出的突片(81),而且在第二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8)的底壁(40)上形成了在第一盘片驱动器的盘盒架(4)上不存在的突起(82)。
5.一种盘片驱动器,能够以第一盘盒(2)、其信号记录方式与第一盘盒不同的第二盘盒(7)双方为对象进行信号的记录和/或重放,其特征在于,在扁平长方体状盒体(20、70)中容放盘状记录媒体地形成了各盘盒(2、7),两个盒体(20、70)具有共同的外形尺寸,同时,在第一盘盒(2)的盒体(20)上垂直于相对盘片驱动器的插入方向A的前端面(2a)上形成了沿所述插入方向有预定深度的防误插槽(25),另一方面,在第二盘盒(7)的盒体(70)上形成了开口于与第一盘盒(2)的防误插槽(25)相同的位置上,同时其沿盘盒插入方向A的深度比所述防误插槽(25)浅的防误插槽(71),而且形成了在第一盘盒(2)盒体(20)中不存在的具有预定深度的盘盒识别槽(72),在应插入盘盒的盘盒架(85)的侧壁(48)上对应于第二盘盒(7)的防误插槽(71)的深度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应进入防误插槽(71)的突片(81),该盘盒架(85)的底壁(40)将防碍插入两个盘盒(2、7)的障碍物排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片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盘盒架(85)的底壁(40)上设置了应进入成型于第二盘盒(7)的盒体(70)上的盘盒识别槽(72)中的启/闭开关(76),根据该启/闭开关(76)的启/闭状态,可以识别容放在盘盒架(85)中的盘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在盒体前端面上形成了有预定深度的防误插槽的传统盘盒只进行最低限度的设计改动即可的新规格盘盒。新规格的盘盒(7)包括具有与传统盘盒的盒体相同的外形尺寸的盒体(70),在该盒体(70)中形成有开口于与传统盘盒的防误插槽相同的位置上、同时在沿盘盒插入方向A上的深度浅于该防误插槽的防误插槽(71),并且形成了在传统盘盒上不存在的具有预定深度的盘盒识别槽(72)。
文档编号G11B17/04GK1291335SQ99802976
公开日2001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16日
发明者中岛浩士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