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电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9520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电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电阻,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容易且确保质量的可变电阻。
一般来说,可变电阻设置在电子元件(例如,回扫变压器)中,操作者通过调整可变电阻的电阻,来进行电子元件所需的变化。


图1显示一现有可变电阻10,由一基板11和一旋钮12所构成;基板11上设有电阻区111,电阻区111可分为中抽1111和半圆形路径1112,中抽1111和半圆形路径1112间至少需具有一安全距离x1,且中抽1111与外部电路导通;旋钮12底部设有一导片(弹簧)121,导片121可分为一第一端点1211和一第二端点1212。
导片121的第一端点1211与电阻区111的中抽1111接触,导片121的第二端点1212与电阻区111的半圆形路径1112接触,且第二端点1212可沿着半圆形路径1112移动。
操作者可通过转动旋钮12,使第二端点1212在半圆形路径1112上移动而改变电阻。
上述可变电阻10的缺点在于由于导片121的两端点为平面式,在确保安全距离x1的前提下,其体积缩小有其极限,且基板尺寸也无法再缩小。
图2显示另一现有可变电阻20,其也由一基板21和一旋钮22所构成;基板21上设有电阻区211,电阻区211的半圆形路径以一圆心c1为中心,圆心c1和半圆形路径间的距离y2;旋钮22底部组装有一支柱221和一弹片222,弹片222上具有一第一接点2221和一第二接点2222,其中支柱221和基板21上的圆心c1抵接,第一接点2221可沿着电阻区211移动,第二接点2222与外部电路导通。操作者可通过转动旋钮22,使第一接点2221在半圆形路径上移动而改变电阻。
如图2所示,上述可变电阻20的第一接点2221由旋钮底部向外延伸,第二接点2222由旋钮侧部向外延伸,两者并在端部彼此接触(未图示),如此第一接点2221与第二接点2222并非设置于同一平面,而是立体设置,第一接点2221至与第二弹片222接触的平面距离即为圆心c1至半圆形路径间的距离y2,以此可缩小基板尺寸。
然而,上述可变电阻20的缺点在于弹片222容易变形,且组装不易,并且无法重复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变电阻,其可使组装容易且确保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可变电阻,包括一基板,其上形成一电阻区;以及一旋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该基板上,其中该旋钮更包括一连接构件,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以可伸缩的方式与该电阻区抵接;一旋转座,用以容纳该连接构件;一调整构件,与该旋转座卡合;以及一导片,设置在该旋转座和该调整构件之间,且与该连接构件的第二端以可移动的方式抵接。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座具有第一通孔和收容部,且调整构件通过第一通孔而与旋转座卡合,而收容部用以容纳连接构件。又,收容部可为第二通孔是较佳地。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构件包括与电阻区抵接的铆钉;以围绕铆钉的方式设置于第二通孔中的弹簧,且一端与铆钉抵接;以及与弹簧的另一端以及导片抵接的球体。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通孔中的弹簧;设置于弹簧的一端与导片之间的第一球体;以及设置于弹簧的另一端与基板之间的第二球体。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构件包括一端与电阻区抵接的铆钉,且另一端与导片抵接;以及以围绕铆钉的方式设置于第二通孔中的弹簧。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片具有中空部,用以供调整构件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的一种可变电阻,包括其上形成电阻区的基板;以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基板上的旋钮,其中旋钮更包括一端与电阻区抵接的连接构件;用以容纳连接构件的旋转座;以与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可移动的以抵接的方式设置在旋转座上的导片;与旋转座卡合的调整构件;以及设置于导片和调整构件之间的缓冲件,用以缓冲连接构件与电阻区之间的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施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可变电阻,包括其上形成电阻区的基板;以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基板上的旋钮,其中旋钮更包括一端以可伸缩的方式与电阻区抵接的连接构件;用以容纳连接构件的旋转座;以及与旋转座卡合并抵接的调整构件,其与旋转座抵接的一面上形成导通介面,导通介面与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以可移动的方式抵接。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改变现有平面式结构或利用弹片所组成的立体式结构,而采用旋转座,弹簧等容易组装的元件,来组成具有立体式的可变电阻,以此降低次品率,且不会造成零件永久变型,提高可靠度。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可变电阻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现有可变电阻的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的第一实施例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b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引出点和铆钉距离的侧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a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b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座的另一形式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变电阻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可变电阻30如图3a、图3b、图4a及图4b所示,其由一基板31和一旋钮32所构成,其中在基板31面对旋钮32的表面上形成一电阻区311。
旋钮32以可在基板31上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基板31上,其包括一调整构件321、一导片322、一旋转座323以及一连接构件324。
连接构件324以可伸缩的方式与电阻区311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构件324由一弹簧3241和一铆钉3242所构成,其中弹簧3241可供给连接构件324伸缩的力量,铆钉3242的一端与电阻区311抵接;为了保护基板31的寿命,将铆钉3242与电阻区311抵接的一端做成圆球状是较佳地。
旋转座323上分别设有一第一通孔3231和一容纳部3232(在本实施例中,以通孔的形式出现,在以下也称为第二通孔);第一通孔3231用以供调整构件321穿过,而第二通孔3232用以容纳连接构件324,在第二通孔3232中,弹簧3241以围绕铆钉3242的方式来设置。
调整构件321具有一柱状物3211,用以穿过旋转座323的第一通孔3231并与之卡合,以带动旋转座323随调整构件321的旋转而旋转,且柱状物3211可与上述基板31抵接。导片32设置于旋转座323和调整构件321之间,其并不随调整构件321和旋转座323的旋转而旋转;导片322与连接构件324的铆钉3242以可移动的方式抵接,其更具有一中空部3221和一引出部3222,中空部3221供柱状物3211穿过,而引出部3222与外部电路(未图示)电连接。
本实施例可变电阻30的各部元件如上所述,其更可包括一外盖33,外盖33具有一基板放置部331和一旋钮放置部332,用以分别与基板31和组合后的旋钮32组合。
当可变电阻如图3b组合完成后(在图3b及图4a中,省略外盖33),使用者可通过旋转调整构件321,带动铆钉3242在电阻区311上移动,以此达到所想要的电阻值。
图4b显示引出点3222和铆钉3242与电阻区311的接点之间的距离x3,由于其为垂直线,因此圆心c2和半圆形路径间的距离y3可被缩短,以此可更缩小基板31尺寸。
本实施例使用弹簧、铆钉来构成连接构件,因此可增加变形富裕度,吸收组装误差,使组装容易,降低次品率。另外,在组装制作过程中,不会造成零件永久变形,提高可靠度,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变电阻40如图5所示,其主要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且其相对应的元件标以相对应的符号。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连接构件424由一球体4241、一弹簧4242和一铆钉4243所构成,其中弹簧4242、铆钉4243的作用和设置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过在弹簧4242和导片422之间(即,在弹簧4242面对导片422的端面上)增设球体4241,以使连接构件424在导片422上移动时更为圆滑。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变电阻50如图6所示,其主要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且其相对应的元件标以相对应的符号。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连接构件524由一第一球体5241、一弹簧5242和一第二球体5243所构成,其中第一球体5241、弹簧5242的作用和设置方式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不过在弹簧5242和基板51之间(即,在弹簧5242面对基板51的端面上)以第二球体5243取代上述实施例中的铆钉,其目的也是使连接构件524在基板51上移动时更为圆滑。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可变电阻60如图7所示,其主要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且其相对应的元件标以相对应的符号。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在导片622和调整构件621之间增设一垫片625,此垫片625具有弹性缓冲作用,以此取代上述实施例中弹簧的作用,且使连接构件624以一棒体形式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可变电阻70如图8a、图8b所示,其主要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且其相对应的元件标以相对应的符号。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连接构件724为一以弹簧部7241为本体的一体构件,其在弹簧部7241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接触部7242,在接触部7242的顶面分别设有圆弧状接点72421,以分别与导片722和基板71圆滑接触。
配合连接构件724的形状,收容部7232可如图8b所示一样而形成,连接构件724从图8b中的箭头方向放入旋转座723中,此时连接构件724的弹簧部7241被挡片72321所阻挡,接触部7242分别位于缺口72322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可变电阻80如图9所示,其主要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且其相对应的元件标以相对应的符号。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实施例的导片省略,而是将调整构件821直接与旋转座823卡合并抵接,且调整构件821在与旋转座823抵接的一面上形成一导通介面8212,此导通介面8212与连接构件824的一端以可移动的方式抵接。
导通介面上的导电物质可由电镀等方式而形成在调整构件821的表面上,以此可省略导片的设置,而可提高组装的方便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电阻,包括一基板,其上形成一电阻区;以及一旋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更包括一连接构件,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以可伸缩的方式与所述电阻区抵接;一旋转座,用以容纳所述连接构件;一调整构件,与所述旋转座卡合;以及一导片,设置在所述旋转座和所述调整构件之间,且与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二端以可移动的方式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具有一第一通孔和一收容部,且所述调整构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旋转座卡合,所述收容部用以容纳所述连接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为一第二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铆钉,与所述电阻区抵接;一弹簧, 以围绕所述铆钉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中,且一端与所述铆钉抵接;以及一球体,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导片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一第一球体,设置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片之间;以及一第二球体,设置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基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电阻,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铆钉,一端与所述电阻区抵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导片抵接;以及一弹簧, 以围绕所述铆钉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7.如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片具有一中空部,用以供所述调整构件通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外盖,其中所述外盖具有一基板放置部和一旋钮放置部,用以分别与所述基板和所述旋钮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导片和所述调整构件之间,用以缓冲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电阻区之间的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片和所述调整构件为一体成型,所述调整构件与所述旋转座抵接的一面上形成一导通介面,所述导通介面与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二端以可移动的方式抵接。
专利摘要一种可变电阻,包括一基板,其上形成电阻区;以及一旋钮,可旋转地设置在基板上,其中旋钮包括:一连接构件,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可伸缩地与该电阻区抵接;一旋转座,用以容纳该连接构件;一调整构件,与该旋转座卡合;以及一导片,设置在该旋转座和该调整构件之间,且与该连接构件的第二端以可移动的方式抵接。其采用了容易组装的元件来组装立式的可变电阴,以此可降低次品率,且不会造成零件永久变形,提高可靠度。
文档编号H01C10/00GK2437022SQ0024272
公开日2001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7日
发明者林朝荣, 李建铭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